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南京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化学化工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 化学生物学学科设立于2018年初,是化学化工学院最年轻的学科。至2019年学科已拥有一支包括6名教授和3名副教授的师资队伍,其中已入选中组部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或青年拔尖人才的教师5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人。学科着眼于化学与生命科学融合的前沿科学问题,目前已建设了多肽与蛋白质化学、功能核酸分子、化学糖生物学、光化学生物学、蛋白质单分子、肿瘤检测与成像探针及肿瘤免疫治疗等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方向。学科建设紧密依托南京大学化学与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的布局和规划,针对生命体系中的蛋白质、核酸、糖类等生物大分子,开发和运用分子工具以探索生命体系的内在规律,并为肿瘤诊疗等具体生物医学的需求提供创新的方法和技术。
  学科在教学方面推进建设面向交叉科学前沿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特色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擅长在学科交叉领域开展工作的复合创新人才。
南京大学应用化学学科成立于1986年,是化学化工学院下属的二级学科。1993年成立化学工程系,2001年成立南京大学分离工程研究中心,2002年获得“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点, 2003年应用化学专业入选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应化学科和化学一级学科共建‘绿色过程化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化学工程学科入选国家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南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在全国388个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中排名第一。
应用化学学科现有教授级研究人员4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会士1名)、副教授5名、高级工程师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8名。学科立足于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建设,着力在精细分离技术、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绿色催化合成技术、功能性环境友好材料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经过30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三个特色研究方向:精细分离过程强化与集成,微界面反应强化工艺与装备,以及绿色催化合成与催化材料。
学科各方向正在承担及已经完成近20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延长石油、神华集团、兖矿集团等大型、特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应用项目。张志炳教授团队首创了微界面强化反应技术(MIR),并以此与南京市江北新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组建了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学科共申请中国、美国、欧盟发明专利200余件,已获授权110余项,在Nature Catal., AIChE J.,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Eng. J.等化工和化学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次、中国发明创业特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次、二等奖2次,获江苏省“十大”专利发明人、全国“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创始于1959年,1981、1984年分别建立硕士点和博士点,1995年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1年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续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进入“化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以学科为依托,建有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高分子工程材料研究中心,高分子功能构造与结构调控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8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
  学科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发展需要,秉承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举的原则,强调学科融合和交叉渗透,加强在高聚物凝聚态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表界面化学等前沿领域的建设。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课题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培育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余项,及各类GF项目共200余项。
  学科取得了一系列的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GF类);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自然•通讯、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先进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物理评论快报等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6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编写了《高分子物理导论》、《高分子科学基础》、《有机及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光谱方法》、《Polymer Physics:A Molecular Approach》等教材和《高分子结晶学原理》等专著。培养博士研究生60余人,硕士研究生110余人。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学科设立于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是化学化工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本学科在全国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1年)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的评选中均首批入选,在历次全国重点学科的评选中均名列前茅。自成立以来,李方训、戴安邦、裘家奎、倪则埙、傅献彩、江元生、丁莹如、须沁华、陈懿、梁映秋、颜其洁、姚天扬等老一辈化学名家曾先后在这里精心耕耘,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学科为依托,成立南大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另有南京大学-中国石化催化剂材料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京大学扬州化学化工研究院、江苏省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重点实验室等技术研究平台。
  学科现有教授31(博士生导师29),副教授8名,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含兼职),长江特聘教授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中组部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5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和新世纪人才4人,南京大学登峰B计划3人。
  基于国际前沿、国家战略、传统优势和自身特色,物理化学学科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与计算化学、催化化学、能源材料化学、自组装化学和分子光谱学等前沿方向。近年来,学科教师主持了国家973课题、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基金等科研项目共两百余项,获得包括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政府及学术机构颁发的科研奖励。学科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和教材建设,傅献彩教授等主编的《物理化学》曾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自1961年以来就被推荐为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而广泛采用,迄今已出至第五版。江元生教授编著的《结构化学》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侯文华教授主持的物理化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学科设立于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是化学系中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在老一辈有机化学家高济宇、胡宏纹院士的带领下,经过数十年的建设,逐渐形成国内外学术影响,并于1982年成为我国首批建立的博士点,现设有本科教育、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培养了十多位院士校友及一批活跃在国际及国内前沿研究领域的中青年有机化学家。以学科的科研力量为主体,2017年批准建立江苏省先进有机材料重点实验室。目前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理论与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合成方法学、应用金属有机化学、不对称催化与合成、天然产物全合成与药物化学、超分子智能材料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等方向。

有机学科现有教授16名,副教授10(含博士生指导教师20),包括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5名(含4名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4;1位教授入选学校登峰计划A,7位青年(副)教授先后入选学校登峰人才支持计划(B层次)。学科科研内容也随着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不断扩展,天然产物合成化学和化学生物学、超分子智能材料研制、光和电促进的高效化学转化以及新颖催化体系等已成为本学科迅速兴起的基础研究增长点。
有机学科积极关注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战略需求。以本学科MO源技术成果转移成立的“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南大光电”,成立于2000年12月) 于2012年8月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南大光电” MO源系列产品为促进我国LED产业的发展和国防、航天事业建设提供关键新材料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京大学有机学科面向未来实施人才布局,“顶天立地”凝练科研目标和学科交叉融合,着力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国民经济关键技术,倾心打造人才培养体系和助力新时代国家科技进步的实践平台。
 分析化学学科始建于1952年。在老一辈科学家高鸿院士的领导下,1981年全国获准首批建立博士点,1987年获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90年代以来,在学科带头人陈洪渊院士的领导下,调整学科布局、凝炼科研方向,聚焦于生命分析化学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1与2007年,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相继评审后得到确认。学科于2004年获批建立“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获得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资助。2011年,科技部批准并正式授牌建立“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迄今,学科拥有一支思想活跃、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队伍(包括教授23名,副教授6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长江特聘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8名(含1名杰青B),四青人才8名,博导24名。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6名。
  学科根据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需求,紧密将分析化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医学交叉结合,着重开展与生命体系有关的分析与测量研究,形成了生物分子界面行为、生物分子识别、微纳尺度生物分析、疾病标志物甄定与检测、分析仪器装置等研究方向,成为分析化学学科发展和高级人才培养的一流基地。近十年来,学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创新研究群体、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国际合作等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973项目及课题、863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共250多项,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省部级奖14项。组织并承办了第9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第2届国际传感器科学会议、第11届亚洲分析科学学术会议、第14届国际电化学专题研讨会、第4届生命分析化学大会、第13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首届基金委“化学测量学战略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为推动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的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机化学学科是国家首批博士点、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单位。本学科现有配位化学研究所(戴安邦先生创建)和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建立)。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的《无机化学学报》挂靠在本学科。
  学科现有教师35人(教授23人,副教授12人,其中博导24人),实验技术人员8人,共同从事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人才培养和多层次基础科学研究等工作。在教师队伍中,拥有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6名。另有长江讲座教授3人,海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
  学科科学研究围绕当代无机化学前沿领域,在光电功能配合物、生物无机化学、配位超分子化学、纳米配位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学科承担了国家“973”或重大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重点和面上基金项目,教育部和江苏省基金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等。每年发表SCI论文约170篇。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励。学科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一系列仪器设备,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历次评估中均取得了优良的成绩。近年来,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2位博士生的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化学楼邮编:210023电话:86-25-89682304传真:86-25-89687761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化学院系之一,始建于1920年,后由原中央大学化学系和金陵大学化学系合并成立南京大学化学系,1993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学院化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2003、2009、2012年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分列第二、第三、第二名。2017年,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231人,其中教授109人。教师队伍中有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 14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及讲座教授、2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4人入选“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20人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
  学院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治学传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有4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在此学习和任教。学院是全国最早批准的化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单位,首批入选“基础学科(化学)人才培养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现有在籍本科生4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在校生多人次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荣誉和奖励。
  学院拥有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江苏省先进有机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总面积5.8万平方米的仙林校区化学楼和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一流的条件保障。
  学院近年来承担和完成了一大批国家科研课题和科技开发项目,每年获得的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发表SCI学术论文600余篇。最新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显示,南京大学化学学科论文总数和被引总数在全球科研机构中排名第21和29,继续位居全球前1‰。世界大学专业排名显示,我?;аЭ圃谌蚺琶?3位;上海软科排名显示,我?;аЭ圃谌蚺琶?3位;自然出版指数(Nature Index)显示,我?;аЭ莆痪尤蚩蒲谢古琶?位,全球高校第1位。学院先后荣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80余项。学院将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移,成立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成功主办了一系列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学院设立了“南京大学戴安邦学术讲坛”和“名师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和开展学术交流,开阔师生的学术视野。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悉尼大学、安大略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菇涣骱献?。
  一个世纪以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已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院将继续弘扬传统,开拓创新,朝着研究型、国际化的目标迈进,争取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学科的行列!
  为促进高校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吸引优秀青年走进南大,了解南大化学学科,选拔对化学有浓厚兴趣、具有培养潜质的学生,经研究决定,继续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化学夏令营”(以下简称夏令营)。现将夏令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地点
    时间:2016年6月18-19日(报到时间为6月18日9:00-12:30)
    地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化学楼一楼大厅
二、申请条件
    1、各高?;Щぷㄒ?、或对化学有兴趣的物理、材料、生物等相关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2017年毕业)。
    2、专业课学习成绩及英语水平良好以上。
三、申请流程
    1、夏令营采用网上报名,不接受纸质申请材料。请有意向、符合申请条件的同学于5月16-22日登录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站(http://chem.nju.edu.cn/), 进入“2016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化学夏令营报名系统”完成注册并在线填写报名申请表(报名系统中需上传学?;蛘咴合党鼍叩谋究魄傲侥臧氲某杉ǖヒ约澳昙杜琶っ鞑牧系缱影?,均需加盖教务部门或院系公章,请提前准备)。
    2、5月23-29日为材料审核阶段,不再接受报名。
    3、5月30-6月3日请登录报名系统查询录取情况并回复是否能够参加夏令营,同时打印申请表并签名、加盖院系公章。
    4、被录取的营员请携带以下纸质材料报到。包括:加盖公章的报名申请表、成绩单原件、年级排名证明原件、四六级证书复印件、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发表论文首页复印件等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5、此次夏令营所有通知将通过报名系统发送,请及时登录并查阅。
四、夏令营内容
    夏令营主要活动包括: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及学科介绍;参观校园和实验室;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面试选拔。营员按要求全程参加夏令营活动,表现优秀者将被评为优秀营员?;竦糜判阌钡耐Щ竦盟谘M泼庾矢癫⒈寄暇┐笱ЩЩぱг航恢苯勇既∥?017年研究生,不再复试。
五、其他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将为营员提供食宿(南京地区学生不提供住宿)以及异地学校学生往返硬座火车票费用。
联系人:闫老师
电  话:025-89682319
E-mail:chemxly@nju.edu.cn

添加南京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大学报录比、南京大学考研群、南京大学学姐微信、南京大学考研真题、南京大学专业目录、南京大学排名、南京大学保研、南京大学公众号、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京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南京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南京大学考研网由南京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南京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