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吉林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吉林化工学院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吉林化工学院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吉林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机电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吉林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吉林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吉林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吉林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一、学科简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
    工程热物理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中起着支撑和指导的作用;热能工程学科,主要研究燃料燃烧及能量传递、转换和利用的原理与方法;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研究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系统的工作过程及其内部流体流动的规律;化工过程机械学科,研究流体密封、过程设备检测及安全技术等设备和系统。
    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综合应用了数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控制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已有成果,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已有成果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国防领域,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并成为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时又几乎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密切相关,推动人类社会的能源利用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学位获得者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的专门技术问题的能力;
    3.较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

    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适用专业:工程热物理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工程热物理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合格的德智体条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治学严谨、身心健康;具有工程热物理等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前沿和发展趋势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实验技术及手段和计算机技术,研究和解决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中的重大技术课题;能够应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期刊,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本学科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三种类型的硕士研究生,其中学术型主要培养从事学术研究的专门人才,为博士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应用型、复合型则以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主要为相关企业与研究院所输送合格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能源利用与能量转换理论及装置;
    2.传热、传质、热流体学及应用;
    3.热力系统的设计、仿真与优化;
    4.数值传热学;
    5.材料热物性的研究和测试。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原则上不超过5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7学分,毕业授予工学硕士。
    五、培养方式
    1. 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1)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研究生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中的作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至少阅读3-5部本专业的经典文献,并在第二学期期末之前提交两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2)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3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
    (3)课程学习环节应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论文工作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硕士生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引导学生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5)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采用研讨式、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工程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努力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
     
    六、课程学习(见附表)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7学分,按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四个类别设置课程。
    (1)公共基础课(7学分) 
    根据《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设置,由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开设。
    政治理论课(3学分)
    文、理科统一授课,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于春季学期开设。
    外国语课(4学分)
    重点培养硕士生的外语口语交流和写作能力。于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重复开设,课程设置不少于4门,硕士生从中至少选择2门课程(4学分),同时可根据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选择修课学期。硕士生可以申请免修。
    (2)学科基础课(6学分)
    学科基础课是硕士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的重要课程,每个学科应在一级学科平台上至少开设3门学科基础课(6学分),建议包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学科基础课为必修课。
    (3)专业主干课(6学分)
    专业主干课是硕士生了解本专业的研究领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结构、领悟本专业精髓的核心课程。每个专业须开设3门专业主干课(6学分),专业主干课为必修课。专业主干课应发挥督促、检查、深化本专业经典文献阅读的作用。 
    (4)发展方向课(8学分) 
    发展方向课是硕士生为拓宽知识面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选修的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课程,既可以是本专业的方向课,也可以是跨专业课程或全校公选课。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倡导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3.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学科基础课中至少有一门课程为闭卷考试。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陈 庆            教授
    王毅坚            教授
    田爱华            教授
    王德忠            教授
    邢万坤            教授

    王海波             教授

    甘树坤           副教授

    孙晓锋           副教授

    候哲生           副教授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简介

    • 学科概况
      本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二级学科之一,是研究材料表面改性、新材料、材料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科学。我院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由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组成。本学科以材料工程为基础,主要采用新进的加工技术来制备新颖材料,工艺参数对材料制备过程的影响规律,以及新颖材料组织与性能的表征。目前具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近几年完成多项省市科研项目,科研经费50余万元。

    • 理论基础
      材料加工工程是研究材料的外部形状、内部组织结构与性能以及材料加工程控制的应用技术学科。材料加工工程是将原料、原材料(有时加入各种添加剂、助剂或改性材料)转变成实用材料或制品的一种工程技术。
    本学科以金属材料成型与组织性能控制相结合,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与加工设备相结合为特色,开发新型金属材料以及加工成型的新工艺和新方法。在金属材料加工的前沿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培养适应现代材料成型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与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 研究范围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金属材料表面改性、高铬铸铁应用研究、非晶合金及复合材料制备、材料腐蚀与防护、轻合金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焊接材料及金属焊接性、材料及其加工技术。

    • 培养目标
      材料加工工程在金属材料制备与成形与加工领域内,培养具有系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掌握必要的实验及计算机技术,熟悉现代实验技术,具有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工作及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服务冶金行业和经济建设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 相关学科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研究控制材料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将材料加工成人类社会所需求的各种零部件及成品的应用技术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内涵已超出原有的范畴,与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机械、自动控制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

    • 导师队伍/或学术队伍主要成员的情况
    王毅坚,1961年出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骨干。现任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金属材料表面改性、高铬铸铁应用研究以及材料腐蚀与防护等研究,几十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主持省、市、院级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180余万元,其中吉化公司、造纸厂等项目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为吉林造纸等企业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万元?;窦只ぱг嚎萍冀蕉冉?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4部。
    索忠源,1979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机电工程学院材料成型系主任。从事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研究,主要包括:①、Ti基、Zr基、Mg基等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开发;②、多孔非晶合金的研发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③、多种钢铁热处理及其腐蚀性能防护。近年来主持(参加)科研(教研)项目1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项目5项。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10余篇。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到目前已完成包括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学院、企业各类项目3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近100篇,公开发表教材7部,获吉林化工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目前承担项目包括省教育厅、科技局、学院各类项目10余项。现有实验室面积400m2,位于机电工程实验楼4楼,包括金相制备室、模具实验室、焊接实验室、铸造实验室、金相显微实验室、硬度室、热处理实验室以及力学性能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主要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17台、金相显微镜4台(配置软件,可直接存储图片及分析)、维式硬度计1台、布氏硬度计2台、洛式硬度计3台、金相试样镶嵌机1台、中高温热处理炉5台、冲击试验机2台、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1台、伺服万能试验机2台、各种焊接试验机10台、油压机1台、冲床1台。另外,分析测试中心设备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1台、热分析仪1台、X射线衍射仪1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台、元素分析仪1台等科研设备完全可用于研究生、本科生及教师使用,为研究生培养创造良好实验条件。

    1. 专业概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机械类下的二级学科,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综合技术学科,是融合了机械工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等技术的交叉学科。我校本专业从1998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大专生,1999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已累计培养2784位本、专科高层次专业人才。经过十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成为我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业绩突出的优势专业之一,招生数量和就业率遥遥领先。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思想道德、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可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开发与研究以及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3. 主干课程:
    理论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金属切削机床、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传动与控制、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
    实践环节: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4. 专业特色与就业方向: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培养特色人才,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想、敢于创新的精神、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开发与研究以及生产、管理等工作。

    一、专业历史

      吉林化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于2003年获得批准并正式招生,截至目前已培养500余人毕业生。吉林化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工程技术为主导,紧密结合现代管理科学,以制造业生产系统优化、智能调度和生产系统仿真为特色的发展主线。

    二、师资队伍
       
     
      现有专业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

    三、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理论、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的技术基础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熟练应用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致力于提高工业与服务系统效率,改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质量,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面向生产和管理一线的现代工程师??璧目纬毯橇嘶笛Э坪凸芾硌Э频确矫?,专业课程主要有管理信息系统、先进制造系统、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等。专业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有益活动,曾多次在国家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就业方面,专业覆盖面和行业适用面较广,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机械、电子、汽车、钢铁、轻工等制造企业从事生产运作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质量工程、供应链管理、设备管理、企业信息化等工作,还可在各级政府部门、服务业从事组织、协调等以技术为基础的系统管理工作,亦可在咨询行业、教育、科研机构从事相应的工作。往届学生主要就业单位有富士康科技集团各分公司、东北炼化梦溪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九局、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毕业生也可以报考机械学科或管理学科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四、专业业绩
        
      近年来,承担、参与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37篇。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


    五、专业未来发展

      吉林化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正积极建设工业工程创新综合实践平台,为发展成为省内同等院校中一流专业而努力。
    一、专业历史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成立于2006年,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我校具有良好教风和学风的热门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平均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累计为国家培养了近三百名高级专门人才,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向好,专业投入力度逐渐增大,招生数量也在稳步攀升中,现在校生已近四百名。


    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批准,吉林化工学院被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这是我校学科建设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二、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7人,其中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4人。
    三、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具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具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以及节能减排理念,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国家重点产业和我省支柱产业,在工业、国防、民用等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应用管理等工作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专门科技人才。
    四、专业业绩
        教研项目3项、科研项目25项、参编著作10余部、论文30余篇,获省、市及校级奖励20余项。
    五、专业未来发展
        (1)发展思路
    明确总体学术方向,实现重点突破,强化学科优势与特色,建设具有一流的术水平的教师队伍,出标志性成果,完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一流品牌人才。
        (2) 总体发展目标
    促进热能工程、燃烧学、化学工程和环境工程学科等学科的交叉,在煤的清洁燃烧和综合利用、循环流化床燃烧、生物质燃烧与气化技术、垃圾焚烧技术、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热力系统节能技术、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等方面达到国内和省内领先水平,成为以电站能源利用为特色、面向东北工业振兴的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为培养一体的学科基地。
    专业概况
    吉林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原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学校最早成立的两个专业之一,与吉林化工学院共同始建于1958年,与学校共生共长,共同发展。1999年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目前该专业为吉林省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
    专业师资队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9人,其中校学术骨干3人,职称结构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学历结构中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
    专业培养目标及特色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思想道德,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掌握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备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能在化工、石油、能源、机械、环保、医药、轻工、材料、食品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加工制造、设备管理、生产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培养连续生产过程装备的设计、制造、自动控制及其管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专业,为适应现代机械工业的需要增加了计算机与自动控制技术从而实现了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培养模式。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和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能力,毕业生的适应性强。
    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情况
    在学科发展和建设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形成了《流体密封失效治理及技术开发》、《无损检测及安全评定》、《流体机械可靠性研究》等主要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些重大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陈庆教授主持的《石油化工企业设备与管路密封失效治理试验研究》项目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高性能金属缠绕垫片的研制与开发》和《柔性石墨波齿复合垫片的研制与开发》项目研究成果分别荣获2005年和2007年吉林省重点新产品称号。胡忆沩教授首次提出《带压密封工程概念和理论》框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作为第一创建人制定的国家行业标准HG/T20201-2007《带压密封技术规范》,填补了国内空白?!段O掌凡鄢敌孤┦鹿是老斩侣┘际跹芯考坝τ谩泛汀段O战橹市孤┯本霾呦低臣际趸〉慕ⅰ妨较钛芯砍晒宕锏焦氏冉?,并分别荣获2006年国家安监总局安全成果三等奖和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三等奖。邵泽波教授的《在役高压管线涡流检测技术》 科研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一直应用于吉化企业工程实际检测中,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百万元的费用。邢万坤教授在流体机械及工程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工艺用压缩机气阀寿命的研究》成果荣获 2006年吉林省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2007年吉林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工艺用压缩机经济性的研究》获得 2007年吉林省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年出版学术专著1,国家统编教材和著作10余部,《机电设备管理技术》被评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申请和完成省级以上教研项目4项,公开发表各级论文30篇,活跃的教学研究今后专业全面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未来发展目标
    立足于全面落实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师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依托学院研究中心与创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的学术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团队,成为促进专业结构顺利调整的有力支撑,成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力量。
    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经过五年的建设,力争新增一门省优秀课程。
    2、教师的职称比例更加合理,增加正高级称人员2名
    3、根据社会的发展,对教学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4、适应教学发展需要,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建设成省内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的领先水平。
    学院现有大学本科和硕士两级办学层次;本科层次有六个专业,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其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2009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2011年 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点,此外,“化工过程机械”、“流体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四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院现有教职工71名,其中专职教师中正高职称(教授) 10名,副高职称28名。学院在校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共计2500余名。 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工程制图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所有工科专业的必修课。  从1958年建校伊始我校一直开设此课程,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课程组教师开展了图学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陆续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和教学研究论文,并在课程引入了计算机绘图内容。1985年承办了吉林省工程图学学会年会,使教学改革与研究步入一个新起点。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设了计算机绘图实验室,为机类和非机类学生开设了不同学时的计算机绘图课程,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的绘图打下基础。到1995年末,课程组老师主编出版了《计算机绘图及应用》、《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化工制图》等6本教材,1997年,机械类学生的毕业设计使用计算机绘图出图量达到了70%,1998年《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2003年、2007年复审仍为省级优秀课程。
      2000年以后,课程组教师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省优秀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3项,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主编(参编)《Auto CAD2002速记符操作程》、《工程制图及CAD教程》、《Auto CAD绘图实用教程》等教材9本,发表教研与科研论文几十篇。在2008年首届“中图杯”全国大学生先进制图技术与技能大赛中,学?;窕道嗤盘迦冉?,两名同学获尺规绘图单项二等奖,教师获得优秀教师指导奖。2009年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成为当时我校六门精品课程之一。
    2.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目标
      工程制图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类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制图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素质。按照“宽基础、后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以综合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工程素质能力培养为关键,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规范的原则;
    2. 培养学生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尺规绘图、计算机绘图和三维构型能力;
    5. 能正确的绘制和阅读各专业工程图样。
      本课程组的主要授课主要对象为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程2个机械类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2个近机类专业,以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等近30个非机械类专业。 中心历史:机电学院机械基础教学中心是由原工程力学与工程材料教研室、机械原理与设计教研室整合教学需求与教学资源组并而成的,担负着本教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和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六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与实验,学?;肪彻こ?、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给排水、油气储运、化学工程与工艺、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管理、材料物理等其他工程类专业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与实验。
    主干课程:机械基础教学中心适应学校发展和专业基础需求,开设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üこ滩牧霞捌溆τ?、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及其应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ɑ翟?、机械设计)等机械类专业和其他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实验课程。其中,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是吉林省优秀课程,金属工艺学和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是学校级优秀课程。
    师资力量:机械基础教学中心现有教师8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教授1人,副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1人,实验师1人。
    人才培养:本着为教学院、为各专业做好专业基础与应用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原则,教学中心适应学校发展,适时更新和制定各课程的教学大纲,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科研教研:机械基础教学中心本着立足学科,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申报和承担专业基础教学教研工作,积极申报和承担学科理论与工程应用技术研究工作,近5年来,完成(含参与完成)省、市、校级科研项目累计10余项,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取得各类学科竞赛奖励10余次,编撰教材4部。
    发展目标: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近几年学校和教学院加大了对机械基础教学中心教学师资的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了对机械基础教学中心实践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机械基础教学中心计划在近5年内以内挖潜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外拓渠道,提高应用创新和科研能力;机械基础教学中心以积极建设机械创新设计开放实验室,积极建设技术测试与研究、技术培训为主体的创新应用与测试培训中心为建设发展目标。

    添加吉林化工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吉林化工学院考研分数线、吉林化工学院报录比、吉林化工学院考研群、吉林化工学院学姐微信、吉林化工学院考研真题、吉林化工学院专业目录、吉林化工学院排名、吉林化工学院保研、吉林化工学院公众号、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吉林化工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吉林化工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吉林化工学院考研网由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