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考研网

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

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

相关专业

华东交通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华东交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的同学注意: 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华东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华东交通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先进材料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组织及性能(02)材料表面工程
(03)生物材料工程
(04)纳米金属材料
招生人数: 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1)材料科学基础
备  注:
 学术型一级学科招生专业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缺人数:20人);胡老师13576012078huyong2136@163.com

  070300化学(缺人数:15人);0791-87046690何老师zhyhe@ecjtu.edu.cn

  专业学位招生类别、领域

  085216化学工程硕士(缺人数:10人)0791-87046690何老师zhyhe@ecjtu.edu.cn

  望广大有志青年调剂到我校,欢迎来电来信。   ,二级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在教学工作中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多项。主要从事特种加工、快速成型等先进制造技术,纳米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等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航空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以上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
 
万怡灶,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复合材料学报》编委;《ISRN Biomedical Engineering》Editorial Board Member;《Bioactive Materials》Editorial Board Member。主要从事生物医用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研究。近5年承??萍疾?73项目(子项目)1项、科技部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企业合作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一区10篇、二区35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商峁┘际酰憾仆蚰枷宋?、碳纤维/铜复合材料、屏蔽塑料(复合材料)、碳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衍生产品—玻纤复合材料(玻纤改性塑料)等。
电子邮箱: yzwantju@126.com
 
何忠义,二级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助理,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交通材料与成型加工研究所所长,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百千万人才,第六届摩擦、耐磨、减摩材料和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完成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发表相关论文70余篇,《Lubrication Science》、《Tribology International》、《Industry Lubrication and Tribology》、《精细化工》、《润滑油》、《润滑油与燃料》期刊的审稿人。主要从事润滑油脂添加剂、金属加工液、乳液润滑和沥青添加剂的研究。目前有产品和技术:新型三嗪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水溶性三嗪防腐抗磨多功能润滑添加剂、含氮杂环咪唑啉防腐添加剂、新型除冰抗剥离沥青添加剂、沥青防紫外线和光老化添加剂;废弃植物油制备润滑脂技术。
联系电话:13970801238    电子邮箱:hzy220567@163.com
 
赵龙志,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江西省青年骨干教师,华东交通大学“天佑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委,江西省、广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科技评审专家。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全国材料新技术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西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分会和模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表面工程学会理事,铸造技术、兵器装备工程学报编委,“镇江制造2025”领军人才。近期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文章160余篇,其中EI检索62篇,SCI检索27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主编教材6部,主要从事金属基复合材料和激光表面工程技术研究??勺晒耗>吆透丛庸辜募す庠僦圃旒际?、金属基超耐磨复合材料。
联系电话:13970051357    电子邮箱:zhaolongzhi@163.com
 
章家立,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主任,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导电聚和复合材料光电活性的研究、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过程流变学以及相变行为的研究。在高分子材料新产品开发和功能改性方面长期与企业合作。主持国家基金3项,省级项目6项,企业合作项目5项,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一区6篇,二区5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7项。目前有产品和技术:高分子成型加工工艺;高分子材料新产品开发;传统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功能化。
联系电话:15807008870    电子邮箱:zhangjiajiali@163.com
 
  ,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单晶生长技术、透射电子显微术、EBSD解析未知晶体的Bravais点阵、分子动力学研究。具有三十余年从事材料微观结构分析的丰富经验。在国际上率先实现由单张EBSD花样解析未知晶体的结构,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电子背散射衍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近年来,使用LAMMPS模拟软件,对形状记忆合金中热弹性马氏体共格孪晶界面的原子结构及其可逆移动开展了大量的计算工作。
联系电话:15979153114    电子邮箱:mhancn@163.com
 
何柏林,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委员,江西省表面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焊接学会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锻压协会副理事长,国际著名杂志《Surface Engineering》中方审稿员,华东交通大学学报主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表面技术》编委。一级优秀主讲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完成省部级课题8项,获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主持完成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级示范性“工程训练中心”、省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专业、省级“机械工程材料”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多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负责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16篇,EI检索58篇),出版教材5部。主要从事材料强度与断裂、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联系电话:13870051536    电子邮箱:hebolin@163.com
 
熊丽萍,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完成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主要从事润滑油脂添加剂、稀土功能润滑材料等研究。
目前有产品和技术:稀土润滑脂添加剂、水溶性油酸咪唑啉极压抗磨添加剂、咪唑啉乳液添加剂、杂环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
联系电话:13576118309    电子邮箱:helijia666@163.com
 
杨绍明,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系教授,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国内外重要SCI收录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是《Journal of Solid Electrochemistry》、《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的审稿人。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和厅级项目3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要从事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的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研究;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生命科学、能源环境、食品安全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新型光电材料在光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和开发。
联系电话:15979015703    电子邮箱:yangsm79@163.com
 
徐文媛,女,1975年10月生,教授,博士,一级主讲教师,江西省化学化工协会理事,《Chin. J. Struc. Chem.》、《化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黑龙江大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人,国家科技部基金委网评专家,广东省、湖南省、山西省和江西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1993年江西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本科毕业,1997年江西师范大学有机化学硕士毕业,2003年华南理工大学工业催化专业博士毕业,长期在教学与科研一线工作。研究方向:有机硅材料,催化剂设计,环??萍???蒲薪樯埽悍较蛞?,针对江西永修星火工业园企业,从事有机硅多功能材料的研发。方向二,从事催化剂的制备、改性和表征。方向三,从事反应机理的计算机模拟。方向四,从事MOFs核壳新材料的研发。共参与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省级项目7项,厅级项目9项,横向课题3项,校立课题2项?;袷〖督萄С晒冉?项,主持人?;袷〖督萄П热冉?项,主持人。目前主持在研国家基金2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横向课题1项。共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被SCI收录22篇,EI收录7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出版《物理化学》多媒体光盘1张,教材2本(含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本)。
联系电话:13870091975    电子邮箱:xwy1027@sina.com 
 
熊光耀,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摩擦学分会和表面工程分会理事。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材料表面改性与防护、增材制造及强韧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EI收录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5项,曾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1项,南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联系电话:13970012261    电子邮箱:xiongguangyao@.com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曾任日本冈山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研究室访问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后工作站/教育部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美国波士顿Armstrong pharmaceutical inc R&D 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博士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学会和美国化学学会会员;教育部农药和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南京市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5项。作为成果主要完成人,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专利二等奖,第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另获得广东省、江西省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有9项成果通过了省部级鉴定,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SCI收录35篇,EI收录11篇。目前可产业化项目有:超级活性炭,重金属高效吸附剂,高效定量吸入剂,高强度外墙保温板,高效水泥助磨剂,水泥减水剂,超级电容器核心材料。
联系电话:18679176268    电子邮箱:hulin21@sina.com
 
胡  剑,1990年生于江西南昌,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天佑杰出人才”,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分会常务委员。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师从卢柯院士,荣获中科院“优秀毕业生”、中科院“师昌绪奖”、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中科院“优博论文”等。主要从事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揭示了纳米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本征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科学》)等期刊。
联系电话:17607082109    电子邮箱:642688789@qq.com
 
万迪庆,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先进镁合金加工研究,目前主要业绩有:(1)在高强度铸造镁合金的研发方面,首次采用熔体混合法制备出超高强度耐腐蚀镁合金,解决了铸造镁合金力学性能偏低的难题。(2)在 Mg-Zn-Y准晶增强镁合金方面,研究了准晶的形态演化及准晶增强高强度镁合金,提出了花瓣状准晶的形态演化理论模型;其研究成果发表在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Materials Letters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3)在高强镁基阻尼结构材料研究方面,提出了镁基阻尼材料合金化原理,系统解决了开发高强镁合金的理论问题,并深入研究了阻尼镁合金内耗行为。目前,发表论文80余篇,被SCI检索40 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机械与工程系从事访问研究。入选江西省杰出青年项目计划。目前担任十余种国际知名期刊的审稿人和多个国际会议的成员。
联系电话:13979175247    电子邮箱:divadwan@tom.com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激光加工、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半固态成形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项目、江西省钨铜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10多项。参与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高等学??萍汲晒坏冉?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料1部。
联系方式:13576012078    电子邮箱:huyong2136@163.com
 
方智利,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96年昆明理工大学本科毕业,2002年昆明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长期在教学与科研一线工作,主要从事手性分离材料的合成设计、防滑功能材料的合成与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横向课题等项目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
联系电话:13767072990    电子邮箱:fangzhili1972@126.com
 
郭赞如,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位。2013至2014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功能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调控,以及智能凝胶的研究。在《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Chem. Commun.》、《Soft Matter》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所发表论文被引用400余次。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青年基金2项,申请专利3项,授权1项。
联系电话:18870863015    电子邮箱:guozanru@163.com
 
罗红林,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08年获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86.7-1995.9工作于江西省林科院,1995.10-2015.7在天津大学工作,2015年调入华东交通大学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面上项目,天津市基金项目,江西省面上基金项目等10余项,并获得国内企业横向课题的资助;其中,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地区项目各一项、江西省面上基金项目一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如《J Mater Chem A》、《Mater Des》)等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近4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申请及获批的发明专利多项。
联系电话:13767970484    电子邮箱:hlluo@tju.edu.cn
 
沈明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82年出生,博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2017年由浙江工业大学调入我校材料学院。现主要从事摩擦学及表面工程、轮轨材料强韧化技术、大型装备(高铁、核电等)关键零部件(高速轮轨、橡塑密封等)服役行为研究。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Wear》、《Tribology International》、《Tribology Letters》、《Tribology Transactions》、《机械工程学报》和《摩擦学学报》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公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和特别资助)及企业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973)、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国家基金等国家级课题多项;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目。应邀担任《Wear》、《Trib. Int.》、《Eng Fail Anal》、《IEEE Access》、《P I Mech Eng E-J Pro》、《Polym Composite》、《Polym AdvanTechnol》、《Microelectron Reliab》、《机械工程学报》、《浙江大学学报》等20余种国内外SCI/EI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主要荣誉与学术兼职:
江西省青年“井岗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
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双创)人才计划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育才工程”计划
华东交通大学天佑优秀人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HKSME)高级会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摩擦学设计专委会委员
中国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委会委员
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理事
联系电话:13605809066    电子邮箱:shenmingxue@126.com
赵明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材料激光成型、材料模拟仿真、载运工具材料的安全可靠性研究,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与江铃汽车、方大特钢开展良好的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开展了良好的技术服务,近期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50余篇文章, 其中SCI/EI检索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
联系电话:15270958858 
电子邮箱:zhaomingjuan100@163.com
 
刘建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材料学院高分子系副主任。主持或承担国家和省级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兴趣为:(1)面向能源与环境应用的平台化合物催化制备新方法,(2)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化学的开发与应用。
联系电话:0791-87046775    电子邮箱: liujp@ecjtu.jx.cn
 
曾建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11年获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2015年调入华东交通大学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电化学能源动力技术(如锂离子电池、锂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节能与散热技术(如汽车动力电池和IGBT散热等),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和天然气水合物),复杂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技术(如格子Boltzmann方法和光滑粒子水力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等10余项,并多次获得国内外著名企业横向课题的资助;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Science Bulletion》)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被SCI/EI检索近40篇,他引两百余次;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申请及获批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共20余项。
联系电话:17770030391    电子邮箱:jbzeng68@sina.com
 
敖海勇,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内植物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金属医用材料表面改性、细菌纤维素基组织工程支架、抗菌材料、皮肤功能敷料等相关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重点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全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3项。
联系电话:15797863906    电子邮箱:aohyong@126.com
 
臧东勉,博士后,2017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同年6月调入华东交通大学任教。主要从事仿生超浸润金属(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铜合金、钢铁等)表面制备技术及机理研究,研究金属表面的浸润性(超疏水、超疏油、超双亲、水下超疏油、疏气等)、抗凝血、自清洁、耐蚀、防雾、海洋污损及防除、抗凝露、抗结霜、防冰覆等表/界面特性,拓展金属材料在生物材料、热交换、液相分离、石油化工、空中飞行器蒙皮、海洋工程设备等行业领域的应用背景。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Corrosion Science, Scripta Materialia等期刊。目前是《山东化工》编委,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 Corrosion Science,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Materials Letters, 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等期刊独立审稿人。
联系电话:13699532086    电子邮箱: zang8192680@126.com
 
王少会,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西省科技特派员。主要从事纳米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合成与改性、光催化废弃物的降解、新型功能性涂料和粘合剂、生物质材料的工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主持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省教育厅项目2项,主持江西省交通运输厅项目1项。近年在国际期刊等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
联系电话:13870634640    电子邮箱:114559526@qq.com 
 
刘德佳,男,中共党员,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9年获江苏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4年获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镁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加工、新材料焊接性能及接头强韧化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如《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累计被引次数近200次,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10项?;傅佳渭庸壹逗褪〖犊萍即葱掠肟萍季喝疃?,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10余次。
联系电话:13672228301    电子邮箱:ldj515@126.com
 

李  力,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的研究:焊接工艺及变形控制、新型焊接材料研制技术、轨道交通车辆轻量化CAD/CAM/CAE。主持在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项目)、国家金属材料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江西省教改课题等项目共计6项,承接了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南京铺镇车辆有限公司、南方电网有限公司、广东省电力研究院、广州造船厂、贵研铂业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中国一汽等企业攻关项目共二十余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中文核心以上论文四十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以排名第一身份获得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奖励1次、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励3次、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项,主编教材4部、参编教材7部。
联系电话:18702649042  电子邮箱:liliecjtu@163.com
 

刘永鑫,博士,讲师,硕士生副导师。201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无机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纳米粒子与金属有机骨架复合结构的可控制备及应用的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noscale,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CrystEngComm.; Mater. Lett.和J. Solid State Chem.等SCI期刊中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省青年基金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
电子邮箱:liuyx629@foxmail.com
 
  ,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1995年南京大学化学专业本科毕业,2002年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5年兰州大学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在教学与科研一线工作,主要从事功能配合物、无机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参与省级、国家级课题数项。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
联系电话:13870615297    电子邮箱:zhongyun1973@126.com
 
章日超,工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0年在四川大学获得材料加工工程博士,2010.9-2016.12,在浙江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2.9-2013.9,在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14.4-2016.4加入英国女王大学先进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继续从事聚合物结构性能的调控研究。一直从事聚合物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物理问题进行研究,尤其是聚合物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形态结构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如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剪切、拉伸等应力场诱导聚合物形成的结构形态对聚合物制品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ses,polymer等杂志发表30余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2项。
联系电话:18779116894    电子邮箱:r.zhang@ecjtu.edu.cn
 
陈  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位。主要从事新型相变材料、有机/无机杂化高分子材料等的制备、性能调控及结晶与转变研究。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arbohydrate Polymers》、《Polymer》、《Polym. Chem.》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目前,主持或作为项目骨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6项。
联系方式:chenxi731@foxmail.com
 

唐延川,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塑性工程、模具)分会理事。2017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压力加工及组织性能控制、先进金属结构材料开发及金属基复合材料激光成形技术等研究。近年来,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1项,5170107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西自然科学基金(主持1项,20181BAB216003)、江西省教育厅项目(主持1项,GJJ170407)、企业横向课题等项目20余项;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Materials & Design、Materials Letters、Metals、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7项,并入选华东交通大学“天佑人才计划”。
联系方  ,二级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在教学工作中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多项。主要从事特种加工、快速成型等先进制造技术,纳米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等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航空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以上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
 
万怡灶,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复合材料学报》编委;《ISRN Biomedical Engineering》Editorial Board Member;《Bioactive Materials》Editorial Board Member。主要从事生物医用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研究。近5年承??萍疾?73项目(子项目)1项、科技部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企业合作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一区10篇、二区35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商峁┘际酰憾仆蚰枷宋?、碳纤维/铜复合材料、屏蔽塑料(复合材料)、碳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衍生产品—玻纤复合材料(玻纤改性塑料)等。
电子邮箱: yzwantju@126.com
 
何忠义,二级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助理,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交通材料与成型加工研究所所长,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百千万人才,第六届摩擦、耐磨、减摩材料和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完成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发表相关论文70余篇,《Lubrication Science》、《Tribology International》、《Industry Lubrication and Tribology》、《精细化工》、《润滑油》、《润滑油与燃料》期刊的审稿人。主要从事润滑油脂添加剂、金属加工液、乳液润滑和沥青添加剂的研究。目前有产品和技术:新型三嗪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水溶性三嗪防腐抗磨多功能润滑添加剂、含氮杂环咪唑啉防腐添加剂、新型除冰抗剥离沥青添加剂、沥青防紫外线和光老化添加剂;废弃植物油制备润滑脂技术。
联系电话:13970801238    电子邮箱:hzy220567@163.com
 
赵龙志,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江西省青年骨干教师,华东交通大学“天佑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委,江西省、广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科技评审专家。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全国材料新技术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西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分会和模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表面工程学会理事,铸造技术、兵器装备工程学报编委,“镇江制造2025”领军人才。近期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文章160余篇,其中EI检索62篇,SCI检索27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主编教材6部,主要从事金属基复合材料和激光表面工程技术研究??勺晒耗>吆透丛庸辜募す庠僦圃旒际?、金属基超耐磨复合材料。
联系电话:13970051357    电子邮箱:zhaolongzhi@163.com
 
章家立,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主任,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导电聚和复合材料光电活性的研究、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过程流变学以及相变行为的研究。在高分子材料新产品开发和功能改性方面长期与企业合作。主持国家基金3项,省级项目6项,企业合作项目5项,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一区6篇,二区5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7项。目前有产品和技术:高分子成型加工工艺;高分子材料新产品开发;传统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功能化。
联系电话:15807008870    电子邮箱:zhangjiajiali@163.com
 
  ,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单晶生长技术、透射电子显微术、EBSD解析未知晶体的Bravais点阵、分子动力学研究。具有三十余年从事材料微观结构分析的丰富经验。在国际上率先实现由单张EBSD花样解析未知晶体的结构,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电子背散射衍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近年来,使用LAMMPS模拟软件,对形状记忆合金中热弹性马氏体共格孪晶界面的原子结构及其可逆移动开展了大量的计算工作。
联系电话:15979153114    电子邮箱:mhancn@163.com
 
何柏林,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委员,江西省表面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焊接学会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锻压协会副理事长,国际著名杂志《Surface Engineering》中方审稿员,华东交通大学学报主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表面技术》编委。一级优秀主讲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完成省部级课题8项,获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主持完成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级示范性“工程训练中心”、省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专业、省级“机械工程材料”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多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负责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16篇,EI检索58篇),出版教材5部。主要从事材料强度与断裂、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联系电话:13870051536    电子邮箱:hebolin@163.com
 
熊丽萍,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完成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主要从事润滑油脂添加剂、稀土功能润滑材料等研究。
目前有产品和技术:稀土润滑脂添加剂、水溶性油酸咪唑啉极压抗磨添加剂、咪唑啉乳液添加剂、杂环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
联系电话:13576118309    电子邮箱:helijia666@163.com
 
杨绍明,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系教授,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国内外重要SCI收录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是《Journal of Solid Electrochemistry》、《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的审稿人。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和厅级项目3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要从事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的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研究;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生命科学、能源环境、食品安全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新型光电材料在光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和开发。
联系电话:15979015703    电子邮箱:yangsm79@163.com
 
徐文媛,女,1975年10月生,教授,博士,一级主讲教师,江西省化学化工协会理事,《Chin. J. Struc. Chem.》、《化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黑龙江大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人,国家科技部基金委网评专家,广东省、湖南省、山西省和江西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1993年江西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本科毕业,1997年江西师范大学有机化学硕士毕业,2003年华南理工大学工业催化专业博士毕业,长期在教学与科研一线工作。研究方向:有机硅材料,催化剂设计,环??萍???蒲薪樯埽悍较蛞?,针对江西永修星火工业园企业,从事有机硅多功能材料的研发。方向二,从事催化剂的制备、改性和表征。方向三,从事反应机理的计算机模拟。方向四,从事MOFs核壳新材料的研发。共参与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省级项目7项,厅级项目9项,横向课题3项,校立课题2项?;袷〖督萄С晒冉?项,主持人?;袷〖督萄П热冉?项,主持人。目前主持在研国家基金2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横向课题1项。共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被SCI收录22篇,EI收录7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出版《物理化学》多媒体光盘1张,教材2本(含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本)。
联系电话:13870091975    电子邮箱:xwy1027@sina.com 
 
熊光耀,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摩擦学分会和表面工程分会理事。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材料表面改性与防护、增材制造及强韧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EI收录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5项,曾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1项,南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联系电话:13970012261    电子邮箱:xiongguangyao@.com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曾任日本冈山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研究室访问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后工作站/教育部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美国波士顿Armstrong pharmaceutical inc R&D 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博士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学会和美国化学学会会员;教育部农药和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南京市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5项。作为成果主要完成人,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专利二等奖,第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另获得广东省、江西省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有9项成果通过了省部级鉴定,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SCI收录35篇,EI收录11篇。目前可产业化项目有:超级活性炭,重金属高效吸附剂,高效定量吸入剂,高强度外墙保温板,高效水泥助磨剂,水泥减水剂,超级电容器核心材料。
联系电话:18679176268    电子邮箱:hulin21@sina.com
 
胡  剑,1990年生于江西南昌,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天佑杰出人才”,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分会常务委员。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师从卢柯院士,荣获中科院“优秀毕业生”、中科院“师昌绪奖”、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中科院“优博论文”等。主要从事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揭示了纳米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本征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科学》)等期刊。
联系电话:17607082109    电子邮箱:642688789@qq.com
 
万迪庆,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先进镁合金加工研究,目前主要业绩有:(1)在高强度铸造镁合金的研发方面,首次采用熔体混合法制备出超高强度耐腐蚀镁合金,解决了铸造镁合金力学性能偏低的难题。(2)在 Mg-Zn-Y准晶增强镁合金方面,研究了准晶的形态演化及准晶增强高强度镁合金,提出了花瓣状准晶的形态演化理论模型;其研究成果发表在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Materials Letters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3)在高强镁基阻尼结构材料研究方面,提出了镁基阻尼材料合金化原理,系统解决了开发高强镁合金的理论问题,并深入研究了阻尼镁合金内耗行为。目前,发表论文80余篇,被SCI检索40 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机械与工程系从事访问研究。入选江西省杰出青年项目计划。目前担任十余种国际知名期刊的审稿人和多个国际会议的成员。
联系电话:13979175247    电子邮箱:divadwan@tom.com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激光加工、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半固态成形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项目、江西省钨铜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10多项。参与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高等学??萍汲晒坏冉?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料1部。
联系方式:13576012078    电子邮箱:huyong2136@163.com
 
方智利,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96年昆明理工大学本科毕业,2002年昆明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长期在教学与科研一线工作,主要从事手性分离材料的合成设计、防滑功能材料的合成与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横向课题等项目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
联系电话:13767072990    电子邮箱:fangzhili1972@126.com
 
郭赞如,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位。2013至2014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功能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调控,以及智能凝胶的研究。在《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Chem. Commun.》、《Soft Matter》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所发表论文被引用400余次。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青年基金2项,申请专利3项,授权1项。
联系电话:18870863015    电子邮箱:guozanru@163.com
 
罗红林,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08年获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86.7-1995.9工作于江西省林科院,1995.10-2015.7在天津大学工作,2015年调入华东交通大学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面上项目,天津市基金项目,江西省面上基金项目等10余项,并获得国内企业横向课题的资助;其中,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地区项目各一项、江西省面上基金项目一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如《J Mater Chem A》、《Mater Des》)等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近4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申请及获批的发明专利多项。
联系电话:13767970484    电子邮箱:hlluo@tju.edu.cn
 
沈明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82年出生,博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2017年由浙江工业大学调入我校材料学院。现主要从事摩擦学及表面工程、轮轨材料强韧化技术、大型装备(高铁、核电等)关键零部件(高速轮轨、橡塑密封等)服役行为研究。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Wear》、《Tribology International》、《Tribology Letters》、《Tribology Transactions》、《机械工程学报》和《摩擦学学报》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公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和特别资助)及企业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973)、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国家基金等国家级课题多项;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目。应邀担任《Wear》、《Trib. Int.》、《Eng Fail Anal》、《IEEE Access》、《P I Mech Eng E-J Pro》、《Polym Composite》、《Polym AdvanTechnol》、《Microelectron Reliab》、《机械工程学报》、《浙江大学学报》等20余种国内外SCI/EI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主要荣誉与学术兼职:
江西省青年“井岗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
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双创)人才计划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育才工程”计划
华东交通大学天佑优秀人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HKSME)高级会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摩擦学设计专委会委员
中国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委会委员
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理事
联系电话:13605809066    电子邮箱:shenmingxue@126.com
赵明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材料激光成型、材料模拟仿真、载运工具材料的安全可靠性研究,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与江铃汽车、方大特钢开展良好的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开展了良好的技术服务,近期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50余篇文章, 其中SCI/EI检索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
联系电话:15270958858 
电子邮箱:zhaomingjuan100@163.com
 
刘建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材料学院高分子系副主任。主持或承担国家和省级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兴趣为:(1)面向能源与环境应用的平台化合物催化制备新方法,(2)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化学的开发与应用。
联系电话:0791-87046775    电子邮箱: liujp@ecjtu.jx.cn
 
曾建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11年获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2015年调入华东交通大学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电化学能源动力技术(如锂离子电池、锂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节能与散热技术(如汽车动力电池和IGBT散热等),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和天然气水合物),复杂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技术(如格子Boltzmann方法和光滑粒子水力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等10余项,并多次获得国内外著名企业横向课题的资助;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Science Bulletion》)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被SCI/EI检索近40篇,他引两百余次;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申请及获批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共20余项。
联系电话:17770030391    电子邮箱:jbzeng68@sina.com
 
敖海勇,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内植物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金属医用材料表面改性、细菌纤维素基组织工程支架、抗菌材料、皮肤功能敷料等相关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重点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全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3项。
联系电话:15797863906    电子邮箱:aohyong@126.com
 
臧东勉,博士后,2017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同年6月调入华东交通大学任教。主要从事仿生超浸润金属(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铜合金、钢铁等)表面制备技术及机理研究,研究金属表面的浸润性(超疏水、超疏油、超双亲、水下超疏油、疏气等)、抗凝血、自清洁、耐蚀、防雾、海洋污损及防除、抗凝露、抗结霜、防冰覆等表/界面特性,拓展金属材料在生物材料、热交换、液相分离、石油化工、空中飞行器蒙皮、海洋工程设备等行业领域的应用背景。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Corrosion Science, Scripta Materialia等期刊。目前是《山东化工》编委,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 Corrosion Science,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Materials Letters, 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等期刊独立审稿人。
联系电话:13699532086    电子邮箱: zang8192680@126.com
 
王少会,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西省科技特派员。主要从事纳米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合成与改性、光催化废弃物的降解、新型功能性涂料和粘合剂、生物质材料的工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主持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省教育厅项目2项,主持江西省交通运输厅项目1项。近年在国际期刊等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
联系电话:13870634640    电子邮箱:114559526@qq.com 
 
刘德佳,男,中共党员,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9年获江苏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4年获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镁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加工、新材料焊接性能及接头强韧化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如《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累计被引次数近200次,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10项?;傅佳渭庸壹逗褪〖犊萍即葱掠肟萍季喝疃?,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10余次。
联系电话:13672228301    电子邮箱:ldj515@126.com
 

李  力,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的研究:焊接工艺及变形控制、新型焊接材料研制技术、轨道交通车辆轻量化CAD/CAM/CAE。主持在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项目)、国家金属材料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江西省教改课题等项目共计6项,承接了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南京铺镇车辆有限公司、南方电网有限公司、广东省电力研究院、广州造船厂、贵研铂业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中国一汽等企业攻关项目共二十余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中文核心以上论文四十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以排名第一身份获得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奖励1次、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励3次、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项,主编教材4部、参编教材7部。
联系电话:18702649042  电子邮箱:liliecjtu@163.com
 

刘永鑫,博士,讲师,硕士生副导师。201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无机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纳米粒子与金属有机骨架复合结构的可控制备及应用的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noscale,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CrystEngComm.; Mater. Lett.和J. Solid State Chem.等SCI期刊中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省青年基金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
电子邮箱:liuyx629@foxmail.com
 
  ,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1995年南京大学化学专业本科毕业,2002年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5年兰州大学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在教学与科研一线工作,主要从事功能配合物、无机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参与省级、国家级课题数项。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
联系电话:13870615297    电子邮箱:zhongyun1973@126.com
 
章日超,工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0年在四川大学获得材料加工工程博士,2010.9-2016.12,在浙江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2.9-2013.9,在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14.4-2016.4加入英国女王大学先进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继续从事聚合物结构性能的调控研究。一直从事聚合物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物理问题进行研究,尤其是聚合物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形态结构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如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剪切、拉伸等应力场诱导聚合物形成的结构形态对聚合物制品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ses,polymer等杂志发表30余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2项。
联系电话:18779116894    电子邮箱:r.zhang@ecjtu.edu.cn
 
陈  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位。主要从事新型相变材料、有机/无机杂化高分子材料等的制备、性能调控及结晶与转变研究。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arbohydrate Polymers》、《Polymer》、《Polym. Chem.》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目前,主持或作为项目骨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6项。
联系方式:chenxi731@foxmail.com
 

唐延川,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塑性工程、模具)分会理事。2017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压力加工及组织性能控制、先进金属结构材料开发及金属基复合材料激光成形技术等研究。近年来,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1项,5170107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西自然科学基金(主持1项,20181BAB216003)、江西省教育厅项目(主持1项,GJJ170407)、企业横向课题等项目20余项;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Materials & Design、Materials Letters、Metals、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7项,并入选华东交通大学“天佑人才计划”。
联系方式:18720966869     电子邮箱:jamestyc@sina.com式:18720966869     电子邮箱:jamestyc@sina.com
学术型一级学科招生专业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强度与断裂;材料特种制备与加工;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组织及性能;材料表面工程;材料加工工艺与仿真;轻金属组织与性能。
考试科目: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302 数学二、809 机械工程材料
复试科目: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原理(任选一)
同等学力加试:材料力学、模具材料及表面强化技术
联系人:胡勇13576012078   电子邮箱:huyong2136@163.com
 
070300 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生物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与能源化学;有机功能化学;物理化学。
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05物理化学、823有机化学
复试科目:基础化学实验
同等学力加试: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实验
联系人:何忠义13970801238   电子邮箱:zhyhe@ecjtu.edu.cn
专业硕士招生专业
 
085216 化学工程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生物材料工程;功能高分子材料研制与开发;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石油助剂研制与开发;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有机硅功能材料。
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34简明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
复试科目:基础化学实验、材料成型工艺基?。ㄈ窝∫唬?br /> 同等学力加试:1.普通化学、2.物理化学实验、3.材料力学、4.模具材料及表面强化技术(1,2和3,4任选一组)
联系人:何忠义13970801238   电子邮箱:zhyhe@ecjtu.edu.cn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华东交通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先进材料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组织及性能(02)材料表面工程(03)生物材料工程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1)材料科学基础
备  注: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华东交通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材料强度与断裂(02)材料连接技术
(03)材料特种制备与加工
(04)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组织及性能
(05)材料表面工程
(06)材料加工工艺与仿真
(07)轻金属组织与性能
招生人数: 7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09)机械工程材料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47)高分子化学
备  注:
学院各部门联系方式
党政办主任:0791-87046693
教务、教学秘书:0791-87046719
科研、研究生秘书:0791-87046759
设备秘书:0791-87046336
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0791-80746828
党委组织员:0791-87046765
实验中心:0791-87046336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0791-87046775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0791-87046718
根据华东交通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交通特色、轨道核心”的办学定位,2016年4月,学校通过整合机电学院、理学院和生物交通材料研究所相关学科专业资源,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下设2个系、2个本科专业、1个实验教学中心、1个研究所、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江西省一流专业、江西省特色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江西省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交通运输工程”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学院现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化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一个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点;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近800人,硕士研究生百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30余人,有国外交流背景的教师10余人,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超过74%;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江西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科技创新人才、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青年科学家等一批严谨治学、学术造诣较高的优秀师资。
    近年来,全院教师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横向服务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奖项20余项。
 
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预登记信息开始

  调剂信息

  招生学科、领域与联系方式

  01

  全日制学硕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术型) 赵院长:0791-87046524 邮箱:zhaolongzhi@163.com

  070300 化学(一级,学术型) 何院长:0791-87046690 邮箱: hzy220567@163.com

  085216 化学工程 何院长:0791-87046690 邮箱: hzy220567@163.com

  02

  非全日制专业招生类别、领域

  085216 化学工程 何院长:0791-87046690 邮箱: hzy220567@163.com

  03

  复试时间及科目

  复试:

  复试时间:大约安排在2019年4月中下旬,根据当年国家基本分数要求,确定符合我校复试要求的考生,我院(或相关学院)将发函通知(或电话通知),并在网站上予以公布。

  复试相关事项:复试包括外语听说能力测试、专业课笔试、面试等内容。

  1.复试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录取名次将根据考生初试、复试的总成绩排定。

  复试科目:

  一级学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原理(任选一)

  化学 —— 基础化学实验

  专业硕士招生专业:化学工程硕士 —— 基础化学实验、材料成型工艺基础(任选一)

  备注:

  凡达到硕士研究生国家线A类线,符合总分和单科分数要求;且本科和初试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考生均可申请调剂。

  调剂程序:

  1、符合国家A区复试分数线申请调剂的考生,请与各学科专业联系人电话沟通,来电或邮件请说明毕业学校、报考学校、各科分数及总分、拟调剂学科或专业领域并留下联系方式,学院将及时与符合调剂要求的考生联系,通知调剂有关事项,请保持通信畅通,并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

  2、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平台(http://yz.chsi.com.cn/)开通后,所有调剂志愿考生都必须在调剂平台上提交调剂志愿。请相关考生关注该网站调剂信息,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调剂志愿。

  3、我院将结合考生初试成绩、提交调剂申请顺序等情况发出复试通知,请有意向的调剂考生接到复试通知后,尽快在调剂平台上点击确认“同意参加复试”按钮并按时到校参加复试。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华东交通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材料强度与断裂(02)材料连接技术(03)材料特种制备与加工(04)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组织及性能(05)材料表面工程(06)材料加工工艺与仿真(07)轻金属组织与性能
招生人数: 6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09)机械工程材料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47)高分子化学
备  注: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77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沈阳大学为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重点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关系,以及各种材料制备和控制等应用技术,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范围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本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辽宁省人才工程百人层次3人,千层次人选3人,辽宁省高校人才支持计划3人,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3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该学科已经形成各具特色、队伍稳定,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烧惺詹牧峡蒲в牍こ桃患堆Э乒ぱв肜硌а芯可?。
近年来,该学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省市科技计划等一大批国家、省、市各层次科研课题102项;获得多项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成果,申请发明专利6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32篇,发表论文被SCI、 EI检索收录1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7部;研究与开发经费2294余万元。

专业点分布

沈阳大学 江苏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A-
11 10056 天津大学 A-
12 10145 东北大学 A-
1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4 10533 中南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610 四川大学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16 燕山大学 B+
22 10246 复旦大学 B+
23 10247 同济大学 B+
2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5 10255 东华大学 B+
26 10280 上海大学 B+
27 10284 南京大学 B+
28 10285 苏州大学 B+
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10422 山东大学 B+
31 10459 郑州大学 B+
3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33 10611 重庆大学 B+
3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35 10055 南开大学 B
36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3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8 10286 东南大学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9 江苏大学 B
4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3 10384 厦门大学 B
44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45 10530 湘潭大学 B
46 10532 湖南大学 B
47 10558 中山大学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53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
55 10110 中北大学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7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58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B-
59 10403 南昌大学 B-
60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61 10427 济南大学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3 10486 武汉大学 B-
6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65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B-
66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6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8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C+
70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71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7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73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C+
7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76 10385 华侨大学 C+
77 10386 福州大学 C+
78 10408 景德镇陶瓷大学 C+
79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80 10512 湖北大学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C+
82 10657 贵州大学 C+
83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
84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5 10730 兰州大学 C+
86 11065 青岛大学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88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89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学 C
9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2 10292 常州大学 C
93 10294 河海大学 C
94 10295 江南大学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96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97 10357 安徽大学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C
99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00 10589 海南大学 C
101 10590 深圳大学 C
102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106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107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108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9 10149 沈阳化工大学 C-
110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C-
112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14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5 10559 暨南大学 C-
116 10593 广西大学 C-
117 10710 长安大学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120 11035 沈阳大学 C-
121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122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05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合肥学院为例
利用德国合作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从企业和行业实践中提炼共性问题,进行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紧盯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前沿问题,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国际化视野、批判性思维、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基础、创新创业与终身学习及学科交叉融合能力,掌握本学科必备的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10人(硕导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15名教师前往德国访学,与德国罗斯托克大学、雅德大学及英、美等国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承担横、纵向项目共4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在J. Power Sourc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 Eng. J.等期刊上发表文章3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3项,安徽青年科技奖1人,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2人次。实验室面积11 000 m2,拥有先进的分析测试中心,仪器总值4650万,建有中科院过程所张锁江院士领衔“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暨合肥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平台。
根据《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安徽省战略性新型产业政策与合肥市重点发展产业规划,新材料与新能源将是重点发展领域,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本学科在膜材料、减摩耐磨材料、电池材料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选择三个特色方向:“化工新材料”“材料学”和“功能高分子材料”?;ば虏牧戏较蛏婕?ldquo;膜材料与膜过程”与“化学传感材料与器件”;材料学方向涉及“新能源材料”与“减摩耐磨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方向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及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与改性。

专业点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陆军装甲兵学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淮海工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温州大学 合肥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贵州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A-
11 10056 天津大学 A-
12 10145 东北大学 A-
1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4 10533 中南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610 四川大学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16 燕山大学 B+
22 10246 复旦大学 B+
23 10247 同济大学 B+
2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5 10255 东华大学 B+
26 10280 上海大学 B+
27 10284 南京大学 B+
28 10285 苏州大学 B+
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10422 山东大学 B+
31 10459 郑州大学 B+
3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33 10611 重庆大学 B+
3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35 10055 南开大学 B
36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3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8 10286 东南大学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9 江苏大学 B
4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3 10384 厦门大学 B
44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45 10530 湘潭大学 B
46 10532 湖南大学 B
47 10558 中山大学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53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
55 10110 中北大学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7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58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B-
59 10403 南昌大学 B-
60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61 10427 济南大学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3 10486 武汉大学 B-
6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65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B-
66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6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8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C+
70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71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7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73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C+
7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76 10385 华侨大学 C+
77 10386 福州大学 C+
78 10408 景德镇陶瓷大学 C+
79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80 10512 湖北大学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C+
82 10657 贵州大学 C+
83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
84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5 10730 兰州大学 C+
86 11065 青岛大学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88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89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学 C
9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2 10292 常州大学 C
93 10294 河海大学 C
94 10295 江南大学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96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97 10357 安徽大学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C
99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00 10589 海南大学 C
101 10590 深圳大学 C
102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106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107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108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9 10149 沈阳化工大学 C-
110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C-
112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14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5 10559 暨南大学 C-
116 10593 广西大学 C-
117 10710 长安大学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120 11035 沈阳大学 C-
121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122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C-

0773J1光电信息材料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光电信息材料     专业代码:0773J1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齐鲁工业大学为例
2016理学院
专业名称 0773J1 光电信息材料
研究方向 (01)激光物理技术与非线性光学(02)激光功能材料的应用(03)半导体材料的合成与应用(04)分子反应动力学
初试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01)数学基础(921)光学(922)普通物理(电磁学、光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A-
11 10056 天津大学 A-
12 10145 东北大学 A-
1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4 10533 中南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610 四川大学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16 燕山大学 B+
22 10246 复旦大学 B+
23 10247 同济大学 B+
2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5 10255 东华大学 B+
26 10280 上海大学 B+
27 10284 南京大学 B+
28 10285 苏州大学 B+
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10422 山东大学 B+
31 10459 郑州大学 B+
3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33 10611 重庆大学 B+
3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35 10055 南开大学 B
36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3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8 10286 东南大学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9 江苏大学 B
4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3 10384 厦门大学 B
44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45 10530 湘潭大学 B
46 10532 湖南大学 B
47 10558 中山大学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53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
55 10110 中北大学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7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58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B-
59 10403 南昌大学 B-
60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61 10427 济南大学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3 10486 武汉大学 B-
6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65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B-
66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6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8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C+
70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71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7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73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C+
7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76 10385 华侨大学 C+
77 10386 福州大学 C+
78 10408 景德镇陶瓷大学 C+
79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80 10512 湖北大学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C+
82 10657 贵州大学 C+
83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
84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5 10730 兰州大学 C+
86 11065 青岛大学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88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89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学 C
9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2 10292 常州大学 C
93 10294 河海大学 C
94 10295 江南大学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96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97 10357 安徽大学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C
99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00 10589 海南大学 C
101 10590 深圳大学 C
102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106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107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108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9 10149 沈阳化工大学 C-
110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C-
112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14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5 10559 暨南大学 C-
116 10593 广西大学 C-
117 10710 长安大学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120 11035 沈阳大学 C-
121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122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C-

系所代码 系所名称 学位类别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方向码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招生规模177(学术型120、专业学位57),拟接收推免生115(以最终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学术型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或837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 理工科各专业均可以报考。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学术型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2 材料学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学术型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3 材料加工工程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学术型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4 材料加工工程(塑性成形)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4材料力学或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专业学位 085204 材料工程 01 不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专业学位 085204 材料工程 02 塑性成形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

考试科目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腐蚀与防护
02高性能金属材料及其在新能中的应用
03石油新型合金
04功能及特种高分子材料
05 材料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价
06新能源材料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60 材料科学基础或862 物理化学(工)或861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I.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华东交通大学考研分数线、华东交通大学报录比、华东交通大学考研群、华东交通大学学姐微信、华东交通大学考研真题、华东交通大学专业目录、华东交通大学排名、华东交通大学保研、华东交通大学公众号、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东交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东交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 推荐

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华东交通大学考研网由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