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考研网

广西大学材料学考研

广西大学材料学考研

相关专业

广西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广西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广西大学材料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广西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广西大学材料学考研的同学注意: 广西大学材料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广西大学材料学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广西大学材料学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广西大学材料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广西大学 材料学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广西大学材料学考研
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 0702 一级学科名称 物理学
二级学科代码 070205 二级学科名称 凝聚态物理
校内专业代码 070205 校内专业名称 凝聚态物理
学制、学习年限 学制:3 年 学习年限:3-5年 所属院、系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   导师组成员  

学科简介、方向: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基础学科。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且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物理学向其它学科领域的渗透,产生了一系列新分支和交叉、边缘学科,并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物质、运动、空间、时间、因果律乃至生命现象等认识的重大变化,对物理学理论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物理学属于理学门类的一级学科,下设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和无线电物理8个二级学科。
广西大学拥有物理学一科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研究方向有:1.高能天体物理;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3.核技术及其应用;4.非线性物理和统计物理;5.功能材料;6.凝聚态物质的结构与物性;7.信息光学与光子学器件;8.半导体物理与光谱技术; 9.光电子器件与信号检测;10.射电天体物理学。
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毕业生要求政治上合格,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事实求是的作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同时要求:1.具有扎实的理论物理和数学基??;2.具有从事科研和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能力;3.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能用英语撰写专业论文;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计算和模拟能力。
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教学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参加本科课程老师或导师当助教,如批改本科生作业和上一些习题课、辅导课等。工作量不少于一个学期,考核方式按《广西大学本科生课程研究生助教管理办法》或由相关老师组织考核小组进行评定,并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给出考核结果。
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1.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8次以上;
2.学术活动后,提交参加学术活动的论文复印件、研究报告复印件或学术报告小结(不少于500字),并注明报告时间、地点、报告人。经导师签署评定意见及等级存档,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
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要求文献阅读量在3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5篇),对所要开展的论文研究的内容、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将要解决的问题等有清楚的了解。字数一般不少于3千字。
选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的选题报告在第三学期结束前进行,要求对所学专业、方向的国内外动态及研究背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有初步的分析,能提出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能够根据社会需求以及科研前沿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方案,注意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时也关注研究生的个性发展。选题报告要求不少于3千字,经有关专家参加的开题报告会进行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以证明能力与水平的标志)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研究生课程学习(含教学或社会实践)和学位(毕业)论文工作时间的比例,一般为:1∶1,尽早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必须参加8次以上的学术活动,硕士生应在第三学期期中制订论文工作计划、撰写开题报告,论文的选题应是在学科领域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热点问题。
要求学生在答辩前,至少应有一篇署名为广西大学的论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正式出版的论文集上发表(含录用)的专业学术论文;或有一项经过鉴定、验收的科研成果;或有一项专利证明(主要完成者)。
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包括学术水平和工作量要求):
学位论文是作者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成果,它集中反映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做出的新发明、新见解,是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和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
论文应有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全部内容应由作者本人撰写。
论文内容包括:选题的依据及意义;文献综述、设计方案、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理论证明、分析和结论;重要的计算、数据、图表;必要的附录、注释、参考文献等。
对于合作完成的项目,论文内容应侧重本人的研究工作。论文中有关与指导教师或他人共同研究、试验的内容部分及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要明确说明。
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层次分明,推理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简练,文图规范。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必须注明来源、使用的计量单位、绘图规范应符合国家标准。
硕士生用于论文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年。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字一般不少于2万字,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文摘要400-800字,英文摘要应为中文摘要的翻译。硕士学位论文内容能整理并在正式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
必读书目:
本学科研究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
Phys. Rev. A,B,C,D,E;Appl. Phys. Lett.;Chinese Physics Letters;J. Appl. Phys.;Solid State Phys.;Nuclear Physics A,B;J. Mater. Sci.;J. Alloys Comp.; Phys. Rev. Lett.;Phys. Lett.;Metall. Mater. Tran.;Mater. Res. Bull;J. Mater. Sci. Tech.;Acta Mater.;中国科学 A、B 、D、E;科学通报;物理学报;金属学报;核技术;中国稀土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课程设置:

类别 分组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第1组,选7 门(学位课程) 007070201 高等量子力学
Advanced Quantum Mechanics
60 3 1 笔试  
007070202 群论
Group Theory
60 3 1 笔试  
007070205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Solid State Physics
60 3 2 笔试  
007070206 固体理论
Solid state theory
60 3 1 笔试  
022070201 高等量子力学
Advanced Quantum Mechanics
60 3 1 笔试  
022070202 群论
Group Theory
60 3 1 笔试  
022070203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Solid State Physics
60 3 2 笔试  
022070204 固体理论
Solid state theory
60 3 1 笔试  
1010001 基础英语
Fundamentals English
72 4 1-2 笔试  
101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6 2 1 考查  
10100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Dialectics of Nature
18 1 1 考查  
非学位课 第2组,选5-7 门(非学科课程) 007070207 高等统计物理
Advanced Statistical Physics
40 2 1 考查  
007070226 金属物理(相变与缺陷)
Physics of Metals
40 2 2 考查  
007070227 材料表面与界面
Materials surface and interface
40 2 2 考查  
007070228 非晶态物理学
Physics of Amorphous Solids
40 2 1 考查  
007070229 金属基复合材料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40 2 2 考查  
007070230 材料热力学
Materials Thermodynamics
40 2 1 考查  
007070231 相变原理
Phase Transformation Principle
40 2 2 考查  
007070232 纳米材料学
Nano Materialogy
40 2 2 考查  
007070233 功能材料
Functional Materials
40 2 2 考查  
007070253 专业英语
Specialized English
40 2 2 考查  
007070254 学科前沿讲座
Frontier Forum for Science Research
40 2 2 考查  
022070205 理论天体物理导论
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Astrophysics
40 2 1-2 笔试  
022070206 流体力学
Fluid Mechanics
40 2 1-2 笔试  
022070207 宇宙学与广义相对论
Cosmology and General Relativity
40 2 1-2 笔试  
022070208 粒子加速和辐射机制理论
Paeticle Acceleration and Radiation Mechanisms
40 2 1-2 笔试  
022070209 致密天体物理
Dense Matter in Astrophysics
40 2 1-2 笔试  
022070210 恒星和星系物理导论
Introduction to Stellar and Galactic physics
40 2 1-2 笔试  
022070211 实验数据处理
Experimental Data Processing
40 2 1-2 笔试  
022070212 李群
Lie Group
40 2 1-2 笔试  
022070213 规范场论
Gauge Field Theory
40 2 1-2 笔试  
022070214 原子核物理
Nuclear Physics
40 2 1-2 笔试  
022070215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Experiment Methods of Particle and Nuclear Physics
40 2 1-2 笔试  
022070216 核理论
Nuclear Theory
40 2 1-2 笔试  
022070217 核技术应用基础
Fundament of Nuclea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40 2 1-2 笔试  
022070218 真空应用技术
Application of Vacuum Technology
40 2 1-2 笔试  
022070219 核分析基础
Fundament of Nuclear Analysis Technology
40 2 1-2 笔试  
022070220 非平衡热力学与非平衡统计物理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 & Non-equilibrium Statistical Physics
40 2 1-2 笔试  
022070221 非线性动力学
Nonlinear Dynamics
40 2 1-2 笔试  
022070222 计算物理
Computational Physics
40 2 1-2 笔试  
022070223 材料表面与界面
Materials surface and interface
40 2 1-2 笔试  
022070224 非晶态物理学
Physics of Amorphous Solids
40 2 1-2 笔试  
022070225 相变原理
Phase Transformation Principle
40 2 1-2 笔试  
022070226 功能材料
Functional Materials
40 2 1-2 笔试  
022070227 信息光学
Information Optics
40 2 1-2 笔试  
022070228 光电子学
Optoelectroinics
40 2 1-2 笔试  
022070229 非线性光学
Nonlinear Optics
40 2 1-2 笔试  
022070230 量子光学
Quantum Optics
40 2 1-2 笔试  
022070231 固态照明技术
Solid state lighting technology
40 2 1-2 笔试  
022070232 电磁场理论
Electromagnetic filed theory
40 2 1-2 笔试  
022070233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Moder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40 2 1-2 笔试  
022070234 现代传感技术
Modern sensor technique
40 2 1-2 笔试  
022070235 现代通信技术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40 2 1-2 笔试  
022070236 微波技术与天线
Microwave and antenna technology
40 2 1-2 笔试  
022070237 光电检测技术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technology
40 2 1-2 笔试  
022070238 光通信
Optical communication
40 2 1-2 笔试  
022070239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Optp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40 2 1-2 笔试  
022070240 光电子器件设计与模拟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optpelectronic device
40 2 1-2 笔试  
022070241 激光物理
Laser Physics
40 2 1-2 笔试  
022070242 现代光谱技术
The modern spectral technology
40 2 1-2 笔试  
022070243 无线电信号检测
Radio signal detection
40 2 1-2 笔试  
022070244 新能源材料
New Energy Materials
40 2 1-2 笔试  
022070245 科技论文写作
Writing of Scientific Papers
40 2 1-2 笔试  
022070246 学科前沿讲座
Frontier Forum for Science Research
40 2 1-2 笔试  
022070250 高等统计物理 40 2 1-2 笔试  
022070251 金属物理(相变与缺陷) 40 2 1-2 笔试  
022070252 金属基复合材料 40 2 1-2 笔试  
022070253 材料热力学 40 2 1-2 笔试  
022070254 纳米材料学 40 2 1-2 笔试  
社会实践 第3组,选3 门(必修环节) 007000001 社会实践 36 2 1-4 考查  
022070247 教学实践 36 2 1-4 考查  
学术活动 007000002 学术活动 36 2 1-4 考查  
022070248 学术活动 36 2 1-4 考查  
开题报告 007000003 开题报告 36 2 2-3 考查  
022070249 开题报告 36 2 1-4 考查  

备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政治理论课必修2门,3学分;基础英语必修,4学分;专业类学位课必修 4门,12学分。非学位课须修5门,10学分。必修环节:社会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广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以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法治意识、有国际视野的领军型人才为核心,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本科学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系统的木材科学与加工技术、家具与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木材工业、木材及产品检验、家具制造业、室内工程等领域的企业、设计院、科研院所从事木材加工、家具设计与家具制造、室内装饰与装修、适应新时期广西经济发展需要的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标准及要求
A.知识构架,学生应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必要的木材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及实践技能
A1 学生应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在哲学及科学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必要的知识,对文学、艺术、历史等进行一定的修习;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
A2 学生应系统掌握木材科学与工程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应系统掌握木材学、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木材干燥等方面的木材科学与加工技术基础科学,奠定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及工作的基础。
A3 学生应掌握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生系统掌握木材及其产品性能检测、人造板、木制品、家具制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能熟练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木材工业生产中的问题。
B.能力培养,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能熟练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B1 具有信息获取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从网络、书本、媒体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应具备快速掌握新知识领域概况的能力,科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B2 具有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注重加强对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和运用。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B3具有知识应用能力、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应当具有熟练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木材加工和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B4具有沟通与合作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
C. 素质培养,学生应当具有崇高价值观念、正确的法律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C1 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学生应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应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能正确评价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系列国内外政策,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努力通过相关学科的学习科学理性地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
C2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C3 了解行业标准与政策法规。学生应当了解现行的行业标准与政策法规,培养工作中恪守学术规范、国家法律法规的精神。
三、培养特色
(一)培养特色
本专业面对广西木材工业和东盟木材贸易对人才的需求,以国家精品课程“木材学”、区域特色课程“木材商品与贸易”、创新研究课程“木材美学应用技术”为原点,辐射“人造板、木质复合材料、胶粘剂与林产化学品、木结构、红木贸易、木材美学开发、家具设计与制造、室内装饰工程、林产品检验技术”等多??樽ㄒ捣较?,构造“一专多能、创新思维与技术技能并重”的培养模式与机制。
(二)特色课程
   木材学、木材美学概论、木材美学应用技术、红木家具文化概论、木材检验技术、家具检测技术、人造板检测技术、木质材料无损检测等。  
四、学制、毕业基本要求及学位授予
1.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长修业年限8年;
2.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70学分,其中各类别课程及环节要求学分数如下表
课程类别 通识必修 通识选修 学门核心 学类核心 专业核心 专业选修 集中实践必修 集中实践选修 合计
学分数 33 8 23.5 30.5 10 31 34 1 170
3.学生修满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有关环节,达到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并修完规定必须修读但不记学分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德、智、体、劳合格,即可毕业。满足学位授予相关文件要求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 本专业设有工业和家具两个专业方向,第一学期开设的“设计素描”课程为修“家具制造方向”的必选课程,该课程获80分以上的学生方可申请选择学习“家具制造方向”。如果学生选择修读“木材工业方向”,可以不选修该课程。
 必修课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学习的课程,在选课中一定要确认选上。选课系统无法自动完成选课,必须由学生自己操作完成。同时注意同一课中另外开出的实践课要同时选上,避免漏选。  
5. 通识选修课  
 结合学校“五有领军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整体定位,通识选修课程体系由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两大类五大??樽槌?,分别是:创新创业基础知识???、领军人才素质教育???、中国东盟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海洋知识与可持续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发展???,让学生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宽知识基础,养成基本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提高伦理道德的价值判断能力、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累计应修学分不少于8学分,其中五大??橹心??、2至少应各修1门课程,其余3??榭扇窝】纬套楹?,且人文艺术类是所有学生的必选科目,理工农科类学生不少于4学分;自然科学类为文科(哲、经、法、文、管)类学生必选科目,每个学生不少于4学分。纯网络课程修读不超过总修读课程的50%。  
通识选修课体系表
课程???/td> 课程性质 学分 课程设置说明
创新创业基础知识 校选人文 2 旨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
领军人才素质教育 校选人文/自然 1-2 以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为目的开设的新生研讨课、高峰体验课、学科前沿课、科技创新类课程
中国、东盟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 校选人文 1-2 旨在拓宽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中国、东盟国家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类课程
海洋知识与可持续发展 校选自然 1-2 为增强“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海洋、科技、经贸文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的课程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发展 校选人文/自然 1-2 促进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与适应现代化发展所需相关知识的课程

6.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分为木材工业和家具制造两个方向,两个方向的学生可分别修课。  
7.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中带*号的课程为该方向??榈谋匮】纬?。其他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修课。专业核心课木材工业方向对应的选修??橛校喝嗽彀骞ひ的??、木质复合材料???、胶粘剂与林产化学品???;专业核心课家具制造方向对应的选修??橛校杭揖哂胱靶薏牧嫌τ媚??。建议选修??橹械娜靠纬?,使??橹兜淖ㄒ堤逑蹈暾?。学生也可根据自己需要跨??檠⌒蘅纬?。要求专业选修课选修不得少于31个学分。  
 “木材美学应用技术”为限制人数选修课,要选修该课的学生需先向任课老师提出申请,获得老师认可后方可选修该课程。选修该课的学生应选修过“木材美学概论”、“图像处理技术”课程。
8. 关于普通话学分要求的说明
 本专业学生必须按学校要求完成 “普通话测试”。  
9. 实践环节与各类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活动要求的说明
 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必修的实践性环节,如大作业、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  
 集中实践环节必修部分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要求不少于4学分。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 课程性质 学分 课程设置说明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2 创新创业基本素质课程: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
选修 2 《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基本素质课程:教师开设,以及网络创新创业课程,限定修读。
专业课程 必修/选修 学院自定 各学院开设的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基本技能课程
集中实践 必修 4 各类创新创业相关的培训、讲座、大创项目、竞赛、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一)通识教育课程(共33学分,其中必修33学分+选修8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形势与政策 2  
  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 2  
  大学计算机基础 3  
  大学英语(一) 2  
  大学英语(二) 2  
  大学英语(三)或通用学术英语(一) 2  
  大学英语(四)或通用学术英语(二) 2  
  体育(一)(二)(三)(四) 4  
(二)学门核心课程(24.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高等数学I(上) 5  
  高等数学I(下) 5  
  线性代数 2.5  
  概率论论与数理统计(理) 3  
  大学物理I(上) 4  
  大学物理I(下) 2  
  大学物理实验 2  
(三)学类核心课程(36.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分析化学(二) 2.5  
  分析化学实验(二) 1  
  有机化学 (二) 3  
  有机化学实验(二) 1  
  物理化学(二) 上   2.5  
  物理化学(二)下 2.5  
  物理化学实验(二) 1  
  电工电子学 4  
  机械制图(一) 3.5  
  机械制图(二) 3  
  工程力学(二) 3  
  机械设计基?。ú牧希?/td> 3.5  
(四)专业核心课程(13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木材学(中、英) 2.5 木材工业方向
  木材学实验 1 木材工业方向
  木材干燥 1.5 木材工业方向
  木材加工装备 1.5 木材工业方向
  人造板工艺学 2 木材工业方向
  木制品生产工艺学 1.5 木材工业方向
  人体工效学 1.5 家具制造方向
  家具史 1.5 家具制造方向
  构成原理 2 家具制造方向
  家具造型 1.5 家具制造方向
  家具结构 1.5 家具制造方向
  家具制造工艺 2 家具制造方向
(五)专业选修课程(21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 2.5 人造板工业
  厂内运输与气力输送机械* 2 人造板工业
  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 1.5 人造板工业
  木材加工热工学* 3 人造板工业
  胶粘剂与涂料* 2 人造板工业
  企业洁净化生产 1.5 人造板工业
  木材剩余物利用 1.5 人造板工业
  木材加工化学 2 木质复合材料
  高分子科学基础 1.5 木质复合材料
  木材?;び敫男怨ひ昭?/td> 1.5 木质复合材料
  生物质复合材料 1.5 木质复合材料方向
  木基功能复合材料 1.5 木质复合材料方向
  木质工程材料 1.5 木质复合材料方向
  木质地板生产工艺 1.5 木质胶合材料方向
  胶接理论及界面 2 胶粘剂与林产化学品
  林产化学工艺学 1.5 胶粘剂与林产化学品
  精细有机合成 1.5 胶粘剂与林产化学品
  植物资源化学 1.5 胶粘剂与林产化学品
  化学工程基础 1.5 胶粘剂与林产化学品
  波谱分析 1.5 胶粘剂与林产化学品
  木材学(含干燥) 1.5 家具与装修材料应用
  家具制图 1.5 家具与装修材料应用
  表现技法 2 家具与装修材料应用
  电脑效果图技法 2.5 家具与装修材料应用
  家具文化概论 1.5 家具与装修材料应用
  家具计算机辅助设计 1.5 家具与装修材料应用
  家具涂饰工艺* 1.5 家具与装修材料应用
  家具与装饰材料 1.5 家具与装修材料应用
  室内设计(包含预算软装)* 2.5 家具与装修材料应用
  木作技法 1.5 家具与装修材料应用
  木材美学概论 1 特色课群/木美与红木
  木材美学应用技术 2 特色课群/木美与红木
  红木家具文化概论 1.5 特色课群/木美与红木
  红木标准与识别 1.5 特色课群/木美与红木
  红木收藏 1.5 特色课群/木美与红木
  木材检验技术 2.5 特色课群/检验技术
  家具检测技术 2 特色课群/检验技术
  人造板检测技术 2 特色课群/检验技术
  木质材料无损检测 1.5 特色课群/检验技术
  室内空气检测 1.5 特色课群/检验技术
  专业论文写作 1 公共选修
  木材商品与家具贸易 2 公共选修
  图像处理技术(PS) 1.5 公共选修
  设计素描 2 公共选修
  木质材料环境学 1 公共选修
  木工数控技术及编程 1.5 公共选修
  试验设计与分析 1 公共选修
  专业英语 2 公共选修
  中国木建筑 1.5 公共选修
  导师自设课 1 公共选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研) 2 研究生课程选修**
  自然辩证法概论(研) 1 研究生课程选修**
  木材科学与技术前沿研究(研) 2 研究生课程选修**
  高等木材科学(研) 3 研究生课程选修**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研) 3 研究生课程选修**
  现代木材工业产品与技术(研) 2 研究生课程选修**
(六)集中实践(32.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 0  
  普通话测试 0  
  劳动 0.5  
  文献检索 1  
  中文写作实训 0.5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1  
  毕业实习 2  
  毕业设计(论文) 12  
  创新创业实践 4  
  机械制图大作业(制图辅导课一、二) 0  
  金工实习(二) 3  
  生产实习 3  
  认知实习 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材料) 2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设计(家具结构设计) 1  
  木材干燥课程设计(家具造型设计) 1  
  厂内运输与气力输送机械课程设计(室内设计) 1  
  社会实践 1  
六、课程责任教师一览表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课程(专业核心、专业选修、通识选修)
1 罗建举 教授 博士 木材加工工艺、木材美学 木材学、木材美学概论、木材美学应用技术  
2 甘卫星 研究员 学士 生物质复合材料及木材胶粘剂 人造板工艺学、胶粘剂与涂料、木材加工化学、
3 苏初旺 教授 博士 木质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
4 孙建平 教授 博士 生物质复合材料性能优化设计与无损评价 木质材料无损检测、木质工程材料、木作技法、专业英语、木质复合材料导论(英语)、中国木建筑
5 李宁 副教授 学士 木质复合材料及工艺技术 人造板工艺、木材加工装备、木制品生工艺学、家具制造工艺、木材干燥
6 张一甫 副教授 博士 高分子材料及木材胶粘剂 木材加工化学、高分子科学基础、胶粘剂与涂料、化学工程基础、林产化学工艺学
7 程芳超 讲师 博士 生物质高值化利用与组份分离 木质工程材料、专业英语、木质复合材料导论(英语)、木结构建筑工程学、木结构设计
8 江涛 副教授 博士 木基复合材料、家具设计与制造、室内设计 家具结构设计、家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空气检测、人体工效学  
9 高伟 副教授 硕士 木质复合材料及家具设计、制造与检测 家具文化概论、家具涂饰工艺、家具检测技术
10 唐贤明 讲师 学士 木质复合材料及其加工装备 企业洁净化生产、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厂内运输与气力输送机械
11 刘娜 讲师 硕士 家具与室内设计、木质复合材料 家具史 、家具制图、电脑效果图技法、图像处理技术(PS)  
12 李秀荣 讲师 博士 生物质复合材料、家具与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包含预算软装)、
家具与装饰材料、设计素描、
人体工效学  
13 秦志永 讲师 博士 生物质复合材料与表界面 胶接理论及界面、高分子科学基础、生物质复合材料、
木材?;び敫男怨ひ昭?、木质材料环境学
14 袁全平 讲师 博士 生物质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木材加工热工学、木基功能复合材料、木材加工热能设备
15 胡冬英 讲师 博士 生物质复合材料 生物质复合材料、林产化学工艺学、专业论文写作、波谱分析、植物资源化学、精细有机合成
16 符韵林 教授 博士 木质材料功能性改良、木材材性与识别 木材学、红木标准与识别
17 李英健 高级工程师 硕士 木材识别及鉴定、红木与家具文化 红木家具文化概论、红木收藏、木材商品与家具贸易
18 孙静 副教授 博士 家具与室内设计、木材改性 构成原理、家具与室内表现技法
19 韦鹏练 讲师 博士 木/竹材解剖、材性及改良利用 木材干燥、木材检验
20 刘志高 讲师 博士 生物质复合材料 木材剩余物利用
八、专业责任教授(1名)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承担授课课程
  李宁 副教授 大学本 木质复合材料及工艺技术 人造板工艺、木材加工装备、木制品生工艺学、家具制造工艺、木材干燥

一、培养目标
培养立足广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面向世界,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系统掌握安全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工作的业务素质较高,综合素质良好,知识结构合理,知识面宽,工程技能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领军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标准及要求
A.知识架构



三、培养特色
(一)培养特色
专业始终秉持以工业安全为重点,按照“宽口径、强基础”的课程设置原则,理论与实践并重,结合广西区工业安全特点,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办学目标,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专业把握安全生产领域发展趋势,响应行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坚持学生的人文、科学、工程等综合素质培养,坚持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以工学能力培养为平台基础,强化安全工程专业能力培养,注重与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培养;专业不断培养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注重工程应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科研与工程能力培养,形成专业教学特色。
(二)特色课程
1.校内外合授课程
此类课程部分由校外兼职教师在校外工程实践基地进行授课,重在训练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如《防火防爆》等课程。
2.  双语课程
   安全工程专业开设双语课程为安全系统工程学、专业外语
四、学制、毕业基本要求及学位授予
1.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长修业年限8年;
2.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70学分,其中各类别课程及环节要求学分数如下表:

3.学生修满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有关环节,达到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并修完规定必须修读但不记学分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德、智、体、劳合格,即可毕业。满足学位授予相关文件要求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其他选课说明:
⑴通识教育课程 包含通识必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其中通识必修课程33学分,通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累计不少于41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五大???,即创新创业基础知识、领军人才素质教育、中国、东盟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海洋知识与可持续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发展等。累计应修学分不少于8学分,其中五大??橹心??、2至少应各修1门课程,其余3??榭扇窝】纬套楹?,且人文艺术类是所有学生的必选科目,理工农科类学生不少于4学分;网络课程修读不超过总修读课程的50%,《创业基础》为每生必修课程。
⑵学门核心课程 本专业属于工科门类,提供了5门学科基础必修课,共23.5个学分,分布在第1、2、3学期中,全部为必修课程。
⑶学类核心课程 本专业属于矿业工程类,共有15门学类核心课程,共35.5学分,分布在1、2、4、5、6、7七个学期中,全部为必修课程。
⑷专业必修课程 本专业必修课程有4门,共8个学分,全部为必修课程。
⑸专业选修课程 本专业选修课程有23门,共51个学分,要求学生选修大于等于22个学分。应在第七学期结束时,完成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
⑹集中性实践环节说明 包括集中实践必修和集中实践选修。其中集中实践必修共36学分,15门课程。集中实践选修为4学分。集中实践环节由劳动、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含军事理论)、普通话测试、通识实践与实训、实习与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8部分组成。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一)通识教育课程(共41学分,其中必修33学分+选修8学分)

(二)学门核心课程(23.5学分)

(三)学类核心课程35.5学分)

(四)专业核心课程(8学分)

(五)专业选修课程(22学分)

(六)集中实践(共40学分,其中必修36学分+选修4学分)

六、辅修专业课程计划表

七、课程责任教师一览表(若干名)

八、专业责任教授(1名)

 
附件:
1.2017年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方案
2.广西大学2017版培养计划通识教育课程、学门课程及集中实践方案
3.2017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模版(中英文版)
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 0805 一级学科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 080501 二级学科名称 材料物理与化学
校内专业代码 080501 校内专业名称 材料物理与化学
学制、学习年限 学制:3 年 学习年限:3-5 所属院、系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   导师组成员  

学科简介、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各类材料的组成及结构,制备合成及加工,物理及化学特性,材料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的学科。致力于材料的性能优化、工艺优化、新材料研发与材料合理应用。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目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4个二级学科。
广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由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交叉学科)组成,拥有硕士授权的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有:1.合金相图与相变;2.材料微结构与性能;3.金属功能材料;4.纳米材料制备及性能; 5.能源转换与储存材料与器件;6.凝固理论与控制技术; 7. 无机非金属材料; 8.现代模具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9.资源利用与循环技术与规划; 10.固废资源化利用与评价。
培养目标: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坚实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测试技术,熟练掌握运用一门外国语,能在材料物理与化学的领域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具有在本领域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的能力。
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教学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参加本科课程老师或导师当助教,如批改本科生作业和上一些习题课、辅导课等。工作量不少于一个学期,考核方式按《广西大学本科生课程研究生助教管理办法》或由相关老师组织考核小组进行评定,并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给出考核结果。
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1.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8次以上;
2.每次学术活动后须填写学术活动考核表一式三份,注明报告时间、地点、报告人、报告题目、内容、收获与感想,经导师签字后,一份交学院研究生办,一份交导师,一份自己保存。参加学术活动少于8次的,考核为不合格??己瞬缓细裾卟荒芙肼畚拇鸨缃锥?。
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要求文献阅读量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0篇),对所要开展的论文研究的内容、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将要解决的问题等有清楚的了解。字数一般不少于3千字。
选题报告:硕士研究生的选题报告在中期考核(第三学期末)前进行,要求对所学专业、方向的国内外动态及研究背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有初步的分析,能提出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能够根据社会需求以及科研前沿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方案,注意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时也关注研究生的个性发展。选题报告要求不少于3千字,应包括研究课题名称、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参考文献、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关键性问题、解决手段和方法、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等内容。论文开题报告要经有关专家或导师组参加的开题报告会进行审议,就其科研能力和学位论文的可行性写出结论性意见后将原件交学院备案。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本学科硕士生应尽早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论文的选题应在学科领域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热点问题。论文应有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全部内容应由作者本人撰写。硕士生用于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年。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研究内容、设计方案、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理论证明、分析和结论;重要的计算、数据、图表;必要的附录、注释、参考文献等。学位论文数字一般不少2万字,论文要求有400-800汉字的中文摘要及其对应的英文摘要,与论文内容相关的参考文献要求有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20篇以上,大部分应为近5年内国内外期刊文献,论文按学校统一要求装订成册。
学位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层次分明、推理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简练、格式规范。对于合作完成的项目,论文内容应侧重本人的研究工作。论文中关于指导教师或他人共同研究、试验的内容部分及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要明确说明,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必须注明来源。硕士学位论文内容能整理并在正式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
硕士研究生取得学位的科研成果量化指标具体要求请参照培养学院的硕士生取得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规定。
必读书目:
本学科研究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
1.Phys.Rev.Lett;2.Science;3.Nature;4.Mater. Sci. Eng.;5.J.Alloys Compd.;6.Nano.Structure Mater.;7.Journal of Metal;8.Surf.Coat.Tech.;9.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10.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1.Material and Structure;12.计算物理;13.J. of Maters Processing;14.Acta Metallurgica;15.金属学报;16.机械工程学报;17.Scripta Metallurgica;18.Metall.Mater.Tran.A;19.材料研究学报;20.材料导报;21.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2.科学通报;23.中国科学;24.Model.Simu.Mater.Sci.Eng.;25.J.Computational Physics。
课程设置:

类别 分组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社会实践     007000001 社会实践 36 2 1-4 考查  
  022080546 教学实践 36 2 1-4 考查  
学术活动     007000002 学术活动 36 2 1-4 考查  
  022080547 学术活动 36 2 1-4 考查  
开题报告     007000003 开题报告 36 2 2-3 考查  
  022080548 开题报告 36 2 1-4 考查  
学位课   第1组,选7 门(学位课程) 007080501 材料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of Materials
60 3 1 笔试  
007080502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Modern Research Methods of Materials
60 3 1 笔试  
007080503 现代材料制备技术
Modern Preparation Methods of Materials
60 3 1 笔试  
022080501 材料热力学 60 3 1 笔试  
022080502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60 3 2 笔试  
022080503 现代材料制备技术 60 3 2 笔试  
1010001 基础英语
Fundamentals English
72 4 1-2 笔试  
101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6 2 1 考查  
10100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Dialectics of Nature
18 1 1 考查  
1010005 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40 2 1 笔试  
非学位课   第2组,选4-6 门(非学位课程1) 007080504 固体理论
Solid state theory
40 2 1-2 考查  
007080505 功能材料
Functional Materials
40 2 1-2 考查  
007080506 金属物理(相变与缺陷)
Physics of Metals
40 2 1-2 考查  
007080507 金属基复合材料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40 2 1-2 考查  
007080508 材料设计原理
Principles of Material Design
40 2 1-2 考查  
007080509 纳米材料学
Nanometer Materialogy
40 2 1-2 考查  
007080510 材料表面与界面
Materials surface and interface
40 2 1-2 考查  
007080511 新能源材料
New Energy Materials
40 2 1-2 考查  
007080512 相变原理
Phase Transformation Principle
40 2 1-2 考查  
007080525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40 2 1-2 考查  
022080504 固体理论
Solid state theory
40 2 1-2 考查  
022080505 功能材料 40 2 1-2 考查  
022080506 金属物理(相变与缺陷) 40 2 1-2 考查  
022080508 材料设计原理 40 2 1-2 考查  
022080509 纳米材料学 40 2 1-2 考查  
022080510 材料表面与界面 40 2 1-2 考查  
022080511 新能源材料 40 2 1-2 笔试  
022080512 相变原理 40 2 1-2 考查  
022080513 光电成像与遥感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14 光电子器件设计与模拟 40 2 1-2 笔试  
022080515 现代传感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16 光通信 40 2 1-2 笔试  
022080517 现代纳电子器件结构、原理及相关现象 40 2 1-2 笔试  
022080518 非线性光学 40 2 1-2 笔试  
022080519 现代光谱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20 激光物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2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22 量子光学 40 2 1-2 笔试  
022080523 光电材料制备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24 光电子学 40 2 1-2 笔试  
022080525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40 2 1-2 笔试  
022080526 材料物理性能 40 2 1-2 笔试  
022080527 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28 材料生命周期评价 40 2 1-2 笔试  
022080529 无机材料合成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30 材料加工数值模拟 40 2 1-2 笔试  
022080531 现代模具设计方法 40 2 1-2 笔试  
022080532 实验建模 40 2 1-2 笔试  
022080533 摩擦磨损原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34 热加工原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35 材料工程与产业经济 40 2 1-2 笔试  
022080536 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37 凝固理论与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38 水泥与混凝土化学 40 2 1-2 笔试  
022080539 有限元法 40 2 1-2 笔试  
022080540 材料结构与性能 40 2 1-2 笔试  
022080541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40 2 1-2 笔试  
022080542 材料加工传输原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43 学科前沿讲座 40 2 1-2 笔试  
第3组,选1 门(非学位课程2) 007080532 专业英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40 2 1-2 考查  
022080544 科技论文写作 40 2 2 笔试  
022080545 专业英语 40 2 1-2 考查  

备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低于 32学分。学位课:政治理论课必修2门,3学分;基础英语必修,4学分;专业类学位课必修4门,11学分。非学位课须修5门,10学分。必修环节:教学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

安全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 0837 一级学科名称 安全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 083700 二级学科名称 安全科学与工程
校内专业代码 083700 校内专业名称 安全科学与工程
学制、学习年限 学制:3 年 学习年限:2-5 所属院、系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   导师组成员  

学科简介、方向: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属于综合科学学科,包括安全科学和安全工程以及两者之间的交融三个层次。
“安全科学”是从人类免受外界危险、有害因素伤害的角度出发,以在生产、生活、生存过程中创造保障人体安全条件为着眼点,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安全知识体系。“安全科学”研究是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人身安全得到保障,设备、财产等免受危害,揭示安全的客观规律及安全学科理论、应用理论、专业理论。
“安全工程”是指在具体的安全存在领域中,运用的安全技术和装备及其综合集成,以保障人们动态安全的方法、手段和设施。安全工程实践,为保证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早期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使人身安全得到保障,设备、财产不受到损害,提供直接和间接的保障。
“安全科学与工程”是安全科学基础理论与安全工程技术以及两者相结合的学科、专业和范畴的总称。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应用领域涉及到社会文化、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检验检疫、消防、土木、矿业、交通、运输、航空、机电、食品、生物、农业、林业、能源等行业和事业的各个领域及交叉学科。
研究方向有:1.职业卫生;2.安全管理;3.矿山安全工程;4.应急管理与工程;5.通风与消防工程。
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身心健康的高级研究和管理人才。在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比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了解交叉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安全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能力,能熟练使用外语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
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实践环节可以是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若为教学实践,可主讲一定学时的本科课程,也可参加本科生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习题课、课程设计指导、实习指导等,一般要求完成30学时的教学任务。若为社会实践,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参加实践时间不能少于2周,并提交有较高价值的调查报告。
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实践活动考核小组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给定考核结果。社会实践由有关部门和指导小组组织考核。
未通过考核者需重修,否则不可申请答辩。在职研究生或在攻读硕士学位前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可申请免修,但必须提交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调查报告。
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可结合专业要求和自身个性发展,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内部和导师组内开展的学术研讨。必须参加8次以上学术报告,参加校外学术报告或学术会议1次以上;在本学科内做学术报告或读书报告1-3次。
考核方法:硕士生在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后,提交参加学术会议的论文复印件、研究报告复印件或学术报告小结(小结不少于500字),并注明报告时间、地点、报告人,经导师签字后,由所在学科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小组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载成绩。
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本学科研究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
1.安全管理:流程与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危险分析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3.安全评价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4.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科学出版社);5.安全科学方法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6.矿井通风与安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7.安全科学与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8.中国安全科学学报;9.安全与环境学报;10.消防科学与技术;11.工业安全与环保;12.安全;13.安全与环境工程;14.矿山安全与环保;15.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16.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17.Fire Safety Journal;18.Safety Science。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须提交文献综述报告,该报告必须就论文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全面综述,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至少含3篇外文参考文献,近五年的文献不少于10篇)。
开题报告: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须对论文选题和实验安排作专门的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尽量选择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尽可能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成为导师科研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獗ǜ嫘虢樯苎√夥较?、意义、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结果等,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并提交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獗ǜ婊嵊裳芯可偷际ι塘亢笕范ň咛迨奔?,经院学术委员会审批同意后,组织有关专家参加开题报告会进行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硕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以证明能力与水平的标志):
本学科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在国内外有正式刊号的本学科相关学术期刊杂志或综合性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及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会议(正式出版物)上公开发表(或接收发表)1篇以上与本学科有关的学术论文(排名第1位或导师第1学生第2位);或获得部省级以上奖励(主要完成人);或获得国家专利技术1项。此成果作者或受益人必须有导师名字且广西大学为第一单位。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包括学术水平和工作量要求):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或明确的工程意义。
2.论文应具有创新性的内容。
3.论文的格式、文法、引注、标点符号应规则严谨,具体要求参见广西大学研究生培养的相关文件。
4.若有软件内容,应随同论文附上所做工作中核心部分源程序磁盘。
5.论文篇幅不能少于3万字,中文摘要不少于500字。用于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必读书目:
课程设置:

类别 分组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0150819065 社会实践
social practice
36 2 1-6 笔试  
  0150819066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y
36 2 1-6 笔试  
  0150819067 开题报告
Opening report
36 2 2 笔试  
第1组,选8 门(学位课) 01508370001A 气溶胶力学
Aerosol mechanics
40 2 2 笔试  
01508370002 安全原理
Security principle
40 2 1 笔试  
01508370003 火灾燃烧学
Fire combustion
40 2 2 笔试  
01508370004 风险评估理论与技术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of risk assessment
40 2 2 笔试  
1010001 基础英语
Fundamentals English
72 4 1-2 考查  
101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6 2 2 考查  
10100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Dialectics of Nature
18 1 1 考查  
1010006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
60 3 1 考查  
非学位课   第2组,选6-14 门(非学位课程) 0150819027 现代矿山安全学
Modern Mine Safety
40 2 2 笔试  
01508370005 矿井通风学
Mine ventilation
40 2 2 笔试  
01508370007 数理方程
Mathematical Equations
40 2 3 笔试  
01508370009 计算流体力学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40 2 2 笔试  
01508370010 毒理学
Toxicology
40 2 3 笔试  
01508370011 危险化学品安全
Safety of Dangerous Chemicals
40 2 3 笔试  
01508370012 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
Safety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40 2 3 笔试  
01508370013 职业安全健康与管理
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40 2 2 笔试  
01508370014 应急救援理论
Emergency rescue and relief theory
40 2 2 笔试  
01508370015 安全评价理论
Safety evaluation theory
40 2 2 笔试  
01508370016 安全行为学
Security Behavior
40 2 2 笔试  
01508370017 防爆学原理
Prevent explosion principle
40 2 3 笔试  
01508370018 可靠性原理
Reliability principle
40 2 2 笔试  
1010005 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40 2 1 考查  
补修课程   第3组,最多选2 门(补修课程) 01508370019a 工业通风
Industrial ventilation
40 2 2 笔试  
01508370020 安全系统工程
Safety system engineering
40 2 1 笔试  
01508370021 安全管理学
Safety management
40 2 1 笔试  
01508370022 事故调查与分析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ccident
40 2 2 笔试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广西材料行业骨干人才,立足广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面向世界,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掌握材料制备和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知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以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法治意识、有国际视野的领军型人才“五有领军型”人才为核心。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四种能力”,培养能适应我国战略性新兴的新材料产业和广西有色金属、钢铁、汽车、机械等千亿元产业发展所需的优良知识结构、综合素质高的工程技术人才,达到材料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为广西千亿元产业发展提供卓越工程师的基础人才。
二、培养标准及要求
围绕经济建设中材料及相关产业对材料类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广西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形成以金属材料研究开发为重点,以有色金属材料加工为龙头,以新材料新技术为主线,注重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的专业特色,培养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紧缺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冶金材料生产、材料在机械、化工、能源、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应用开发以及新材料应用开发工作,或从事材料生产及经营、技术管理和材料的检测、失效分析等技术工作。
按照培养标准所培养的本专业毕业生,能够掌握金属材料特别是有色金属材料的生产技术、工艺过程和系统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健康的体魄,现代理念和思维方式,掌握专业技术,富有创造性、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及心理适应能力等,在知识架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达到如下要求:
A.知识架构
具备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A1人文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相关的沟通和交流。
A2基础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概率论、积分变换、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编程和数值计算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A3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基本技能,了解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各种机械工程图样表示方法、机械原理与设计、工程材料应用,熟悉材料加工工艺;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材料性能的改进方法,能够针对零部件要求合理选材。掌握以下的专业知识与技术:
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知识和原理;
② 材料加工工程原理与技术;
③ 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机械性能检测、试验与质量管理;
④ 计算机及其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技术。
A4管理知识。包括广西区情、专利利用与申请、创业法律入门、创新创业基础知识、领军人才素质教育、创新创业实践等知识,具有组织管理知识。
A5跨文化、国际化知识。包括中国、东盟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海洋知识与可持续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发展等知识。
B.能力要求
B1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的学习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B2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具备分析科研、工作中的科学、专业领域内的各类问题能力,积极采用基于专业知识及其拓展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B3批判性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全面发展个人的常识与专业基础知识,对展业问题采用综合、批判性思维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解决相关问题,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
B4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人合作沟通能力。培养具有可很好的表达、撰写相关文稿、科研论文以及专业专利等,以及具备有较好的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沟通能力、协同和团队建设能力。
B5对文艺作品的初步审美、评判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水平,对文毅作品的审美与评判等具有较好的评价与分析逻辑。
B6外语应用能力。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B7终生学习能力。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B8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B9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与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B10分析写作能力。具有撰写总结报告、科技论文与专利,以及成果宣传文稿等的能力。
C.素质要求
C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发展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C2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C3勤恳朴诚、脚踏实地、追求卓越。具有循序渐进、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科学理性的思维;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不断学习;具有敏捷的工程技能、正确的判断和善于发现问题,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融会贯通,具有把构思变为现实的实践创新能力,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C4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及对多元文化包容心态、宽阔的国际视野。利用大学美好时光,掌握正确的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从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提高身体素质,将来保家卫国;崇尚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每天锻炼,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有综合运用资源,?;ど肪?,实现工程建设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达到预期目的。对多元文化有包容心态,求同存异,协同发展。
三、培养特色
(一)培养特色
本专业以“五有领军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即: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法治意识、有国际视野的领军型人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四种能力”,培养能适应我国战略性新兴新材料产业和广西有色金属、钢铁、汽车、机械等千亿元产业发展所需的综合素质高的“卓越工程师”。本专业与广西优势资源、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紧密结合,在专业建设中形成以金属材料研究开发为重点,以有色金属材料加工为龙头,以新材料新技术为主线,注重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等特色。
本专业重视协同创新,已经和区内外二十多家企业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联系,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相关企业和研究院所的条件,进行现场教学和专业实习。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面向工程、面向应用、面向社会、全程互动”,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为突破口,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与广西材料企业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标准与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本专业的建设水平。
(二)特色课程
(导师课、研究型课程、讨论课程、全英文课程、双语课程、校内外合授课程、创新创业课等)。
导师课:金相试样制备技能训练、工业创新能力训练、科研成果转化训练、科研能力提升训练、科技作品与展示、开发新设备训练。
研究性课程:工业创新能力训练、科研能力提升训练、科技作品与展示、开发新设备训练。
讨论课程:新材料导论、专业综合训练
全英文课程:Everyday Materials
双语课程: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校内外合授课程:材料工程师见习训练
创新创业课程:互联网+创新创业训练、工业创新能力训练、开发新设备训练、创业法律入门
四、学制、毕业基本要求及学位授予
1.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长修业年限8年;
2.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70学分,其中各类别课程及环节要求学分数表1所示:
课程类别 通识必修 通识选修 学门核心 学类核心 专业核心 专业选修 集中实践必修 集中实践选修 合计
学分数 33 8 23.5 35.5 10 21 34 5 170
3.学生修满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有关环节,达到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并修完规定必须修读但不记学分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德、智、体、劳合格,即可毕业。满足学位授予相关文件要求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其他选课说明:
通识选修课体系如表2所示,五大??橹心??、2至少应各修1门课程,其余3??榭扇窝】纬套楹?,且人文艺术类是所有学生的必选科目,不少于4学分;纯网络课程修读不超过总修读课程的50%;《创业基础》为每生必修)。
表2 通识选修课体系
课程???/td> 课程性质 学分 课程设置说明
创新创业基础知识 校选人文 2 旨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
领军人才素质教育 校选人文/自然 1~2 以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为目的开设的新生研讨课、高峰体验课、学科前沿课、科技创新类课程
中国、东盟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 校选人文 1~2 旨在拓宽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中国、东盟国家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类课程
海洋知识与可持续发展 校选自然 1~2 为增强“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海洋、科技、经贸文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的课程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发展 校选人文/自然 1~2 促进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与适应现代化发展所需相关知识的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
表3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 课程性质 学分 课程设置说明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2 创新创业基本素质课程: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
选修 2 《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基本素质课程:教师开设,以及网络创新创业课程,限定修读。
专业课程 选修 4 选修专业选修课程,《创业法律入门》限定修读。
集中实践 必修 4 各类创新创业相关的培训、讲座、大创项目、竞赛、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分(4学分)

学生毕业前需通过体育测试、普通话测试。(详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14]4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普通话要求普通高校学生为三级甲等以上)。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一)通识教育课程(共33学分,其中必修33学分+选修8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1601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1160120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2  
116014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11601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1160151 形势与政策 2  
  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 2  
1079026 大学计算机基础 3  
1250011 大学英语(一) 2  
1250021 大学英语(二) 2  
1250031 大学英语(三)或通用学术英语(一) 2  
1250041 大学英语(四)或通用学术英语(二) 2  
  体育(一)(二)(三)(四) 4  
  五有领军人才特色通识选修 8  
(二)学门核心课程(23.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高等数学A(上) 5  
1110038 高等数学A(下) 5  
1110042 线性代数 2.5  
1110064 概率论论与数理统计(理) 3  
1120083 大学物理Ⅰ(上) 4  
  大学物理Ⅰ(下) 2  
  大学物理实验 2  
(三)学类核心课程(35.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090016 普通化学 2  
  物理化学(三) 3.5  
  物理化学实验(三) 1  
1021825 电工电子学 4  
  工程制图(近机类) 3.5  
  工程力学(一) 4  
  机械设计基?。ú牧希?/td> 3.5  
  计算机程序设计(VB) 3  
  计算机工程绘图 2  
  金属工艺学 2  
  材料科学基础 4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1  
  材料分析与测试 2  
(四)专业核心课程(10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金属熔铸与热处理 2  
  冶金原理及工艺 1.5  
  压加原理与工艺 2  
  材料工艺与性能测试实验 1  
  金属材料学 2  
  新材料导论 1.5  
(五)专业选修课程(21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应用文写作 1.5  
  材料物理 2.5  
  工业炉及热工仪表 2  
  高分子材料概论 1.5  
  材料化学 1.5  
  广西区情 1  
  专业英语 1 限选课程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  
  计算机辅助设计 2  
  纳米材料与技术 2  
  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 2  
…… 粉末冶金原理工艺 2  
  材料表面技术改性 2  
  金属腐蚀与防护 2  
  走近飞机观材料 1  
  金属加工车间设计 2  
  复合材料 2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2  
  专利利用与申请 1  
  铝及铝合金加工技术 2  
  Everyday Materials 2  
  创业法律入门 2 限选课程
(六)集中实践必修课程(34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 0  
  普通话测试 0  
  劳动 0.5  
  文献检索 1  
  中文写作实训 0.5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1  
  创新创业实践 4  
  金工实习(二) 3  
  认识实习 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材料) 2  
  生产实习 2  
  材料工程师见习训练 1  
  专业综合训练 2  
  专业课程设计 2  
  毕业实习 2  
  毕业设计(论文) 12  
(七)集中实践选修课程(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金相试样制备技能训练 2  
  互联网+创新创业训练 2  
  工业创新能力训练 2  
  科研成果转化训练 2  
  科研能力提升训练 2  
  科技作品与展示 1.5  
  开发新设备训练 1.5  

六、辅修专业课程计划表
七、课程责任教师一览表(若干名)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课程(专业核心、专业选修、通识选修)
1 胡治流 研究员 硕士 高性能铝合金 广西区情、压加原理与工艺
2 李伟洲 研究员 博士 表面改性、高温合金 材料化学、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专利利用与申请
3 赵小莲 教授 博士 材料计算机模拟、铝合金 压加原理与工艺、冶金原理及工艺、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4 黄映恒 研究员 博士 电池材料 物理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
5 李逸泰 副教授 学士 铝合金热处理 金属熔铸与热处理、金属材料学、创业法律入门、材料工艺与性能测试实验
6 李安敏 副教授 博士 金属材料、铝合金热处理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表面技术改性
7 赵艳君 副教授 博士 铝合金加工 金属工艺学、铝及铝合金加工技术、材料工艺与性能测试实验
8 赵翠华 副教授 博士 材料计算机模拟 金属熔铸与热处理、材料分析与测试、材料工艺与性能测试实验
9 梁天权 副研究员 博士 表面改性 材料物理、金属腐蚀与防护、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10 潘利文 副研究员 博士 高温合金 金属加工车间设计、铝及铝合金加工技术、材料工艺与性能测试实验
11 庞兴志 讲师 硕士 金属材料 新材料导论、创业法律入门、纳米材料与技术
12 唐鹏 讲师 博士 铝合金 材料分析与测试、粉末冶金原理工艺、复合材料
13 何奥平 讲师 博士 铝合金、铝冶炼 工业炉及热工仪表、高分子材料概论、材料工艺与性能测试实验
14 陈锡勇 讲师 博士 电池材料 专业英语、材料化学、计算机程序设计、Everyday Materials

八、专业责任教授(1名)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承担授课课程
1 胡治流 研究员 硕士 高性能铝合金 广西区情、压加原理与工艺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依托材料学科与机械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以成型技术为手段、以材料为加工对象、以过程控制为质量保证措施、以实现产品制造为目的,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的科学及工程素质、系统的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机械、模具、铸造、 焊接、 计算机模拟等材料成型加工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法治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标准及要求
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和指导思想,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本专业的培养标准,分为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三方面:
A、知识架构,学习与掌握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与技能。
A1人文科学知识;
A2基础科学知识;
A3专业技术知识;
A4管理知识;
A5跨文化、国际化知识。

B、能力要求,掌握适当理论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方法,参与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B1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的学习能力
B2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B3批判性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B4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人合作沟通能力
B5对文艺作品的初步审美、评判能力
B6外语应用能力
B7终生学习能力
B8组织管理能力
B9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B10分析写作能力

C、素质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C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发展观
C2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C3勤恳朴诚、脚踏实地、追求卓越
C4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及对多元文化包容心态、宽阔的国际视野
C5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
     
三、培养特色
(一)培养特色
本专业属机械类专业,是材料科学、机械学交叉融合的宽口径专业。该专业包含模具设计及制造、铸造、焊接等三个培养方向,专业知识涉及塑性成形技术、模具制造技术、金属凝固成型技术、金属连接技术、机械制造及加工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特点明显。所培养的专业人才知识面宽、就业适应性强,学生毕业后可在材料、机械、汽车、家电等行业和部门内从事产品设计、工艺制造、科学研究、检测和控制、计算机模拟、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以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基础不可缺少的重要专业,是汽车、石化、钢铁、电力、造船、纺织、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基础,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特色课程

材料加工CAD/CAM综合训练、现代模具设计方法综合训练、塑料模具系统过程综合训练、铸造工程基础综合训练。

四、学制、毕业基本要求及学位授予
1.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长修业年限8年;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70学分,其中各类别课程及环节要求学分数如下表
课程类别 通识必修 通识选修 学门核心 学类核心 专业核心 专业选修 集中实践必修 集中实践选修 合计
学分数 33 8 23.5 35.5 10 19 35 6 170
3.学生修满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有关环节,达到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并修完规定必须修读但不记学分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德、智、体、劳合格,即可毕业。满足学位授予相关文件要求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其他选课说明:
(1)学生毕业前需通过体育测试、普通话测试。(详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14]4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普通话要求普通高校学生为三级甲等以上。
(2)创新创业实践(4分)包括要求按广西大学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执行可获得的2学分与参加专业社会实践中获得的2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一)通识教育课程(共33学分,其中必修33学分+选修8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形势与政策 2  
  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 2  
  大学计算机基础 3  
  大学英语(一) 2  
  大学英语(二) 2  
  大学英语(三)或通用学术英语(一) 2  
  大学英语(四)或通用学术英语(二) 2  
  体育(一)(二)(三)(四) 4  
  五有领军人才特色通识选修 8  
(二)学门核心课程(23.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高等数学I(上) 5  
  高等数学I(下) 5  
  线性代数 2.5  
  概率论论与数理统计(理) 3  
  大学物理I(上) 4  
  大学物理I(下) 2  
  大学物理实验 2  

(三)学类核心课程(34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普通化学 2  
  物理化学(三) 3.5  
  物理化学实验(三) 1  
  电工电子学 4  
  工程制图(近机类) 3.5  
  工程力学(一) 4  
  机械设计基?。ú牧希?/td> 3.5  
  计算机程序设计 3  
  计算机工程绘图 2  
  金属工艺学 2  
  材料科学基础 4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1  
  材料分析与测试 2  
(四)专业核心课程(10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材料加工传输原理 2  
  材料成型原理 3  
  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2.5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2.5  
(五)专业选修课程(20.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铸造工程基?。ㄏ扪。?/td> 2  
  焊接工程基?。ㄏ扪。?/td> 2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限?。?/td> 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限?。?/td> 2.5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限?。?/td> 2  
  机械制图(二)(限?。?nbsp;  3  
  模具制造工艺学 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导论(全英) 1.5  
  快速成型技术 2  
  焊接结构制造技术与装备 2  
  材料成型计算机模拟 2  
  挤压工艺及模具 2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 2  
  铝及铝合金 2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2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 2  
  新型工程材料 2  
  材料成型过程测量与控制 2  
  摩擦磨损原理(研究生) 2  
(六)集中实践(41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 0  
  普通话测试 0  
  劳动 0.5  
  文献检索 1  
  中文写作实训 0.5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1  
  创新创业实践 4  
  金工实习(二) 3  
  认识实习 1  
  生产实习 2  
  毕业实习 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材料) 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2  
  专业课程设计 2  
  毕业设计(论文) 12  
  专业课程综合实践 1  
  塑料模具系统工程综合训练 1.5  
  铸造工程基础综合训练(限选) 1.5  
  现代模具计算机设计方法综合训练 1.5  
  模具三维辅助设计及制造综合训练 1.5  
  专业写作训练 2  
  材料工程设计 2  
  创新思维与实践 2  

六、辅修专业课程计划表
七、课程责任教师一览表(若干名)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课程(专业核心、专业选修、通识选修)
1 汤宏群 教授 博士 材料成型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铸造工程基础、铸造工程基础综合训练
2 严伟林 教授 博士 材料成型 材料加工传输原理、焊接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3 梁 洁  副教授  学士 材料成型 金属工艺学、模具材料及热处理、铸造工程基础综合训练
4 王春伟 副教授 硕士 材料成型 材料成型原理、模具制造工艺学
5 张修海 副教授 博士 材料加工 材料成型原理、铸造工程基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导论(双语)
6 韦春华 讲师 博士 材料加工 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焊接工程基础、快速成型技术、现代模具设计方法综合训练
7 张盛华 讲师 博士 材料加工 塑料模具系统过程综合训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8 谢扬球 讲师 博士 成型控制 材料加工CAD/CAM综合训练、计算机辅助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图
 9. 雷声远 讲师 硕士 材料加工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绘图

八、专业责任教授(1名)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承担授课课程
1 曾建民 教授 博士 材料加工 铸造工程基础、模具制造工艺学

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是学校为加快“双一流”建设,由原资源与冶金学院、环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7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2017年11月原林学院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入学院。学院简称:资环材学院,学院英文名为:School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s.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成果卓著。学院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广西大学1928年开办,马君武、李四光、何杰、蔡承云、郑建宣、汪占辛教授等一批名家曾在所办专业学科任教,现任院长为韦悦周教授。材料科学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行列,学院曾建民教授主持完成的“反重力近终形铸造技术及其应用”成果是广西高校也是我校首次获得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木材学》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碳减排与低碳生活》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目前,学院设有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3个系;有矿物资源工程、安全工程、冶金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10个本科专业;有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冶金工程、地质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及凝聚态物理、生物质复合材料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全日制在校学生2300多人(包含本科生、研究生)。
学院现有教职工人数162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43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人员55人,有博士学位101人,博士生导师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八桂学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广西教学名师2人。学院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9个研究所:采矿与安全工程研究所、矿物加工与矿物材料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材料科学研究所、材料加工研究所、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稀贵金属分离与新材料研究所、木材工业研究所。
学院非常重视学生成为“五有领军人才”、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积极拓宽办学渠道,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办学。目前已与矿业、冶金、环境?;?、水务集团、铝加工、水泥建材、机械铸造、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木材加工等行业的80多个研究所、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这些合作基地的建立,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院非常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和能力的培养。院党委、行政、学工组、团委针对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形势适时开展“节能环保”、“绿色上网”、“消防演练”等一列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扩宽知识、培养能力、激发爱国热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院非常关心教职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想方设法创造人文、和谐、宽松、优美的工作环境;积极鼓励年轻教师继续深造;组织教职员工开展学术交流、学术研讨以及适合学院特色的各项文娱体育活动,使学院教职工的身心到健康发展,工作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随着学校和学院贯彻落实自治区《广西大学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和《广西大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必将给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相信在学校党委、行政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心怀梦想、凝心聚力、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团结一致、努力把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建成一流的研究型学院。
一、培养目标
培养立足广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面向世界,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系统掌握安全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工作的业务素质较高,综合素质良好,知识结构合理,知识面宽,工程技能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领军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标准及要求
A.知识架构



三、培养特色
(一)培养特色
专业始终秉持以工业安全为重点,按照“宽口径、强基础”的课程设置原则,理论与实践并重,结合广西区工业安全特点,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办学目标,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专业把握安全生产领域发展趋势,响应行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坚持学生的人文、科学、工程等综合素质培养,坚持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以工学能力培养为平台基础,强化安全工程专业能力培养,注重与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培养;专业不断培养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注重工程应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科研与工程能力培养,形成专业教学特色。
(二)特色课程
1.校内外合授课程
此类课程部分由校外兼职教师在校外工程实践基地进行授课,重在训练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如《防火防爆》等课程。
2.  双语课程
   安全工程专业开设双语课程为安全系统工程学、专业外语
四、学制、毕业基本要求及学位授予
1.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长修业年限8年;
2.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70学分,其中各类别课程及环节要求学分数如下表:

3.学生修满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有关环节,达到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并修完规定必须修读但不记学分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德、智、体、劳合格,即可毕业。满足学位授予相关文件要求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其他选课说明:
⑴通识教育课程 包含通识必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其中通识必修课程33学分,通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累计不少于41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五大???,即创新创业基础知识、领军人才素质教育、中国、东盟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海洋知识与可持续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发展等。累计应修学分不少于8学分,其中五大??橹心??、2至少应各修1门课程,其余3??榭扇窝】纬套楹?,且人文艺术类是所有学生的必选科目,理工农科类学生不少于4学分;网络课程修读不超过总修读课程的50%,《创业基础》为每生必修课程。
⑵学门核心课程 本专业属于工科门类,提供了5门学科基础必修课,共23.5个学分,分布在第1、2、3学期中,全部为必修课程。
⑶学类核心课程 本专业属于矿业工程类,共有15门学类核心课程,共35.5学分,分布在1、2、4、5、6、7七个学期中,全部为必修课程。
⑷专业必修课程 本专业必修课程有4门,共8个学分,全部为必修课程。
⑸专业选修课程 本专业选修课程有23门,共51个学分,要求学生选修大于等于22个学分。应在第七学期结束时,完成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
⑹集中性实践环节说明 包括集中实践必修和集中实践选修。其中集中实践必修共36学分,15门课程。集中实践选修为4学分。集中实践环节由劳动、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含军事理论)、普通话测试、通识实践与实训、实习与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8部分组成。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一)通识教育课程(共41学分,其中必修33学分+选修8学分)

(二)学门核心课程(23.5学分)

(三)学类核心课程35.5学分)

(四)专业核心课程(8学分)

(五)专业选修课程(22学分)

(六)集中实践(共40学分,其中必修36学分+选修4学分)

六、辅修专业课程计划表

七、课程责任教师一览表(若干名)

八、专业责任教授(1名)

 
附件:
1.2017年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方案
2.广西大学2017版培养计划通识教育课程、学门课程及集中实践方案
3.2017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模版(中英文版)
地质与资源勘查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 0819 一级学科名称 矿业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 0819Z1 二级学科名称 地质与资源勘查
校内专业代码 0819Z1 校内专业名称 地质与资源勘查
学制、学习年限 学制:3 年 学习年限:2-5 所属院、系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   导师组成员  

学科简介、方向:
“地质与资源勘查”是以研究固体矿产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控制因素和成矿规律为基础,以预测、勘查和评价矿产资源为核心内容,以提高矿产勘查的地质与经济效果为目的的应用地质学,它是地质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联系的纽带。其基本任务是研究矿床形成条件、控制因素、赋存规律及矿体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合理有效地预测、勘查和评价矿床的理论与方法,从而有效地开展矿产勘查生产实践,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依据。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矿床成因与控制因素、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勘查技术和手段的选择与合理配置、矿产资源评价的技术和方法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地质观察研究法、实验测试法、勘查统计分析法、勘查模型类比法和技术经济评价法。
研究方向有: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2.岩石、构造、矿床
培养目标:
为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制定目标如下: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献身精神。
   2.掌握现代固体矿产理论(成矿理论)、资源勘查技术和方法。
3.具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4.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及进行简单的对话;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品德高尚。
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担任本科生课程的助教,可主讲一定学时的本科课程,也可参加本科生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习题课、课程设计指导、实习指导等,要求完成不少于27学时的教学任务。
社会实践,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参加实践时间不能少于6周,并提交有较高价值的调查报告。
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实践活动考核小组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给定考核结果。未通过考核者需重修,否则不可申请答辩。
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可结合专业要求和自身个性发展,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内部和导师组内开展的学术研讨。必须参加8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其中包括校外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1次以上。
考核方法:硕士生在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后,提交参加学术会议的论文复印件、研究报告复印件或学术报告小结(小结不少于500字),并注明报告时间、地点、报告人,经导师签字后,由所在学科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小组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载成绩。
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本学科研究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岩石学报、地质学报、地学前缘、中国科学的地球科学版、地质科学、地质论评、地球科学、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质通报、沉积学报、中国地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高校地质学报、第四纪研究、地球学报、岩矿测试、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现代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古地理学报、地层学杂志、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质与勘探、地质科技情报、矿物岩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新疆地质、地球与环境、矿物学报。
Economic Geology、Mineral Deposit、Inter. J. Rock Mechanics & Mining Science、ore geology reviews、 Mining Engineering、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Mining Magazine。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须提交文献综述报告,该报告必须就论文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全面综述,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至少含3篇外文参考文献,近五年的文献不少于10篇)。
开题报告: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须对论文选题和实验安排作专门的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尽量选择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尽可能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成为导师科研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獗ǜ嫘虢樯苎√夥较?、意义、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结果等,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并提交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獗ǜ婊嵊裳芯可偷际ι塘亢笕范ň咛迨奔?,经院学术委员会审批同意后,组织有关专家参加开题报告会进行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硕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以证明能力与水平的标志):
本学科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在国内外有正式刊号的本学科学术期刊杂志或综合性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及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会议(正式出版物)上公开发表(或接收发表)一篇以上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排名前3位);或获得部省级以上奖励(主要完成人);或获得国家专利技术一项。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包括学术水平和工作量要求):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或明确的工程意义。
2.论文应具有创新性的内容。
3.论文的格式、文法、引注、标点符号应规则严谨,具体要求参见广西大学研究生培养的相关文件。
4.若有软件内容,应随同论文附上所做工作中核心部分源程序磁盘。
5.论文篇幅不能少于3万字,中文摘要不少于500字。用于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必读书目:
课程设置:

类别 分组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社会实践     0150819065 社会实践
social practice
36 2 1-6 笔试  
学术活动     0150819066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y
36 2 1-6 笔试  
开题报告     0150819067 开题报告
Opening report
36 2 2 笔试  
学位课   第1组,选8 门(学位课) 015081901 现代成矿理论
Modern metallogenesi
60 3 2 笔试  
015081902 冶金分离科学与工程
Metallurgical Extrac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60 3 2 笔试  
015081903 矿业系统工程
Mine Industry System Engineering
40 2 3 笔试  
015081904 资源环境学
Resources and Environics
40 2 1 笔试  
1010001 基础英语
Fundamentals English
72 4 1-2 考查  
101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6 2 2 考查  
10100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Dialectics of Nature
18 1 1 考查  
1010005 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40 2 1 考查  
非学位课   第2组,选5-11 门(非学位课) 0150819010 矿产勘查学
Mineral prospeting and exploitation
60 3 2 笔试  
0150819011 工程地质学
Engineering geology
40 2 2 笔试  
0150819012 高等地球化学
Advanced geochemistry
60 3 2 笔试  
0150819013 计算机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Computer application in geology research
40 2 3 笔试  
0150819014 矿床学研究进展专题
Special topic on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mineral deposit
40 2 3 笔试  
0150819015 矿产勘查技术和方法专题
Special topic on the technique and method of mineral prospecting and exploitation
40 2 3 笔试  
0150819016 地质与资源勘查专业英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in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itation
40 2 2 笔试  
015081905 高级构造地质学
Developed tectonic geology
40 2 2 笔试  
015081906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Metallogenic Rules and Metallogenetic Prediction
40 2 2 笔试  
015081907 矿物岩石学
Mineral Petrology
40 2 2 笔试  
015081908 应用地球化学
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40 2 2 笔试  
补修课程   第3组,最多选2 门(补修课) 0150819058 结晶学与矿物学
Crystallography and Mineralogy
54 0 2 笔试  
0150819062 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54 0 2 笔试  
0150819068a   54 0 2 笔试  

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联系方式
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版权所有:Copyright@2017
地址: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路100号
邮编:530004  Email:zyhjyclxy@gxu.edu.cn
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全日)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 0852 一级学科名称 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 085218 二级学科名称 矿业工程
校内专业代码 085218 校内专业名称 矿业工程
学制、学习年限 学制:2.5 年 学习年限:2-5 所属院、系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   导师组成员  

学科简介、方向:
矿业工程领域是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目的,涵盖矿山地质、采矿、选矿、冶金、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环境?;さ妊Э颇谌莸目蒲в牍こ碳际趿煊?,涉及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建材、化工等产业??笠倒こ塘煊虻姆⒄骨魇剖强蟛试吹陌踩咝Э?、高效洁净回收和高附加值利用、清洁冶金与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
本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1.采矿工程;2.矿物加工工程;3.地质与资源勘查;4.化学冶金与分离工程。
培养目标:
培养矿业工程领域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矿业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应有较全面的了解。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尤其应具有在安全高效的开采方法或工艺、矿山压力控制、开发矿业的决策与优化设计、矿物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
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实践环节应为工程实践,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工程实践,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并提交有较高价值的调查报告。
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实践活动考核小组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给定考核结果。未通过考核者需重修,否则不可申请答辩。
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可结合专业要求和自身个性发展,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内部和导师组内开展的学术研讨。必须参加8次以上学术报告,参加校外学术报告或学术会议1次以上;在本学科内做学术报告或读书报告1-3次。
硕士生在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后,提交参加学术会议的论文复印件、研究报告复印件或学术报告小结(小结不少于500字),并注明报告时间、地点、报告人,经导师签字后,由所在学科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小组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载成绩。未通过考核者需重修,否则不可申请答辩。
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其中学术著作应在10本以上,学术期刊应在20种以上,外文图书、期刊应在5本(种)以上。
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须提交文献综述报告,该报告必须就论文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全面综述,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至少含3篇外文参考文献,近五年的文献不少于10篇)。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须对论文选题和实验安排作专门的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生产实际,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并能反映出一定的科技研究含量和研究工作量。
开题报告须介绍选题方向、意义、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结果等,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并提交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獗ǜ婊嵊裳芯可偷际ι塘亢笕范ň咛迨奔?,经院学术委员会审批同意后,组织有关专家参加开题报告会进行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本学科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在国内外有正式刊号的本学科相关学术期刊杂志或综合性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及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会议(正式出版物)上公开发表(或接收发表)1篇以上与本学科有关的学术论文(排名第1位或导师第1学生第2位);或获得部省级以上奖励(主要完成人);或获得国家专利技术1项。此成果作者或受益人必须有导师名字且广西大学为第一单位。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论文的格式、文法、引注、标点符号应规则严谨,具体要求可参见广西大学研究生培养的相关文件。
若有软件内容,应随同论文附上所做工作中核心部分源程序磁盘。
论文篇幅不能少于3万字,中文摘要不能少于500字。用于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必读书目:
课程设置:

类别 分组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0150819073 专业实践
Professional Practice
126 7 1-4 笔试  
  0150819066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y
36 2 1-4 笔试  
  0150819067 开题报告
Opening report
18 1 2 笔试  
  0150819074 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18 1 2 笔试  
第1组,选6 门(学位课) 015081903 矿业系统工程
Mine Industry System Engineering
40 2 3 笔试  
015081904 资源环境学
Resources and Environics
40 2 2 笔试  
1010001 基础英语
Fundamentals English
54 3 2 考查  
101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6 2 2 考查  
10100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Dialectics of Nature
18 1 1 考查  
1010005 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40 2 1 考查  
非学位课   第2组,选5-10 门(非学位课) 0150819010 矿产勘查学
Mineral prospeting and exploitation
60 3 2 笔试  
0150819011 工程地质学
Engineering geology
40 2 2 笔试  
0150819013 计算机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Computer application in geology research
40 2 3 笔试  
0150819015 矿产勘查技术和方法专题
Special topic on the technique and method of mineral prospecting and exploitation
40 2 3 笔试  
0150819017 弹塑性力学
Elastic Mechanics
60 3 2 笔试  
0150819018 矿床开采新技术
New Technique of Mineral Deposit Exploitation
60 3 2 笔试  
0150819020 高等岩石力学
Advanced Rock Mechanics
40 2 2 笔试  
0150819022 采矿工程专业英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in Mining Engineering
40 2 2 笔试  
0150819023 爆破新技术
New Technology of Blast
40 2 2 笔试  
0150819024 冲击爆炸理论及技术
Rock Fragmentation and Control Blasting
40 2 3 笔试  
0150819030 浮选电化学
Electrochemistry of Flotation
40 2 2 笔试  
0150819032 胶体与表面化学
Colloid and Surface Chemistry
60 3 2 笔试  
0150819035 矿物材料
Mineral Material
40 2 3 笔试  
0150819037 矿物粉碎系统——操作与优化
Mineral Comminution Circuits Their Operation and Optimization
40 2 3 笔试  
0150819040 实验设计
Experiment Design
40 2 3 笔试  
0150819042 矿物加工设备与应用
Mineral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Application
40 2 3 笔试  
0150819047 冶金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of Metallurgy
60 3 1 笔试  
0150819048 现代核燃料冶金学
Modern Nuclear Fuel Metallurgy
40 2 2 笔试  
0150819049 现代有色冶金学
Modern Non-Ferrous Metallurgy
40 2 2 笔试  
0150819050 现代钢铁冶金学
Modern Iron and Steel Metallurgy
40 2 2 笔试  
0150819051 现代冶金分析测试技术
Testing Technology in Modern Metallurgy Analysis
40 2 1 笔试  
0150819052 冶金工程专业英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in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40 2 2 笔试  
0150819053 冶金材料化学
Material Chemistry of Metallurgy
40 2 1 笔试  
0150819054 资源及材料循环学
Circulation of Resources and Materials
40 2 2 笔试  
015081908 应用地球化学
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40 2 2 笔试  
015081909 矿床学
Mineral deposits
60 3 2 笔试  
补修课程   第3组,最多选2 门(补修课) 0150819055 现代矿床开采理论与实践
The Moder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ining
54 0 2 笔试  
0150819056 岩体力学
Rockmass Mechanics
54 0 1 笔试  
0150819057 矿井通风与安全
Mine Ventilation and Safety
45 0 2 笔试  
0150819058 结晶学与矿物学
Crystallography and Mineralogy
54 0 2 笔试  
0150819059 地质学与矿物学
Geology and Mineralogy
54 0 1 笔试  
0150819060 现代矿物加工理论与实践(一)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odern Mineral Processing(1)
54 0 2 笔试  
0150819061 现代矿物加工理论与实践(二)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odern Mineral Processing(2)
54 0 1 笔试  
0150819062 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54 0 2 笔试  
0150819063 有色金属冶金学
Non-Ferrous Metallurgy
45 0 2 笔试  
0150819064 钢铁冶金学
Ferrous Metallutgy
54 0 2 笔试  

备注:
开题报告的2学分中含有文献阅读和综述报告1学分

采矿与安全工程研究所
        所长:陈庆发
  唐春海   杨瑞霞   蔡明海   程贵海   刁 约   范?;?/a>   范秋雁
  何娟霞   胡运金   李 青   李晓泉   李学锋   刘 炜   彭振安
  谭海文   唐 兰   吴仲雄   伍 静   张睿冲
 
矿物加工与矿物材料研究所
         所长:陈建华
  穆 枭   杨金林   杨梅金   陈 晔   封金鹏   李玉琼   莫 伟
  沈慧庭   苏秀娟   王桂芳   魏宗武   张 敏   赵翠华
 
材料科学研究所
         所长:湛永钟
  贺翠云   许征兵   符跃春   何 维   何 欢   林郭强   沈晓明
  严嘉琳
 
材料加工研究所
         所长:汤宏群
  胡治流   梁 洁   曾建民   梁天权   李安敏   何奥平   黄映恒
  李逸泰   潘利文   庞兴志   唐 鹏   王春伟   韦春华   严伟林
  张盛华   张修海   赵小莲   赵艳君
 
环境科学研究所
         所长:张超兰
  孙 翔   郭送军   林海英   莫创荣   孙 蕾   王维生   吴烈善
  姚焕玫   张寒冰
 
环境工程研究所
         所长:魏 群
  熊建华   唐艳葵   侯燕萍   胡湛波   黄华存   黄闻宇   冷 冰
  梁艳   刘海燕   韦旭   冼萍   喻泽斌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所长:冯庆革
  何国强   张 波   黄 魁   曹德光   黄永春   雷彩霞   刘 峥
  马大朝   邱树恒   王东波   张刚生   张思念
 
稀贵金属分离及新材料研究所
         所长:韦悦周
  王欣鹏   詹 锋   高 锋   陈锡勇   李伟洲   何春林   黄丹丹
  李新生   梁铎强   罗能能   宁顺艳   王开拓   王友彬
木材工业研究所
          所长:孙建平
  李宁   罗建举   苏初旺   甘卫星   张一普   江涛   高伟
  高贤明   李秀荣   刘娜   秦志永   程芳超   袁全平   胡冬英

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 0805 一级学科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 080503 二级学科名称 材料加工工程
校内专业代码 080503 校内专业名称 材料加工工程
学制、学习年限 学制:3 年 学习年限:3-5 所属院、系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   导师组成员  

学科简介、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各类材料的组成及结构,制备合成及加工,物理及化学特性,材料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的学科。致力于材料的性能优化、工艺优化、新材料研发与材料合理应用。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目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4个二级学科。
广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由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交叉学科)组成,拥有硕士授权的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有:1.合金相图与相变;2.材料微结构与性能;3.金属功能材料;4.纳米材料制备及性能; 5.能源转换与储存材料与器件;6.凝固理论与控制技术; 7. 无机非金属材料; 8.现代模具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9.资源利用与循环技术与规划; 10.固废资源化利用与评价。
培养目标: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坚实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测试技术,熟练掌握运用一门外国语,能在材料物理与化学的领域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具有在本领域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的能力。
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教学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参加本科课程老师或导师当助教,如批改本科生作业和上一些习题课、辅导课等。工作量不少于一个学期,考核方式按《广西大学本科生课程研究生助教管理办法》或由相关老师组织考核小组进行评定,并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给出考核结果。
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1.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8次以上;
2.每次学术活动后须填写学术活动考核表一式三份,注明报告时间、地点、报告人、报告题目、内容、收获与感想,经导师签字后,一份交学院研究生办,一份交导师,一份自己保存。参加学术活动少于8次的,考核为不合格??己瞬缓细裾卟荒芙肼畚拇鸨缃锥?。
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要求文献阅读量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0篇),对所要开展的论文研究的内容、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将要解决的问题等有清楚的了解。字数一般不少于3千字。
选题报告:硕士研究生的选题报告在中期考核(第三学期末)前进行,要求对所学专业、方向的国内外动态及研究背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有初步的分析,能提出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能够根据社会需求以及科研前沿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方案,注意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时也关注研究生的个性发展。选题报告要求不少于3千字,应包括研究课题名称、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参考文献、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关键性问题、解决手段和方法、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等内容。论文开题报告要经有关专家或导师组参加的开题报告会进行审议,就其科研能力和学位论文的可行性写出结论性意见后将原件交学院备案。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本学科硕士生应尽早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论文的选题应在学科领域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热点问题。论文应有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全部内容应由作者本人撰写。硕士生用于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年。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研究内容、设计方案、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理论证明、分析和结论;重要的计算、数据、图表;必要的附录、注释、参考文献等。学位论文数字一般不少2万字,论文要求有400-800汉字的中文摘要及其对应的英文摘要,与论文内容相关的参考文献要求有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20篇以上,大部分应为近5年内国内外期刊文献,论文按学校统一要求装订成册。
学位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层次分明、推理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简练、格式规范。对于合作完成的项目,论文内容应侧重本人的研究工作。论文中关于指导教师或他人共同研究、试验的内容部分及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要明确说明,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必须注明来源。硕士学位论文内容能整理并在正式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
硕士研究生取得学位的科研成果量化指标具体要求请参照培养学院的硕士生取得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规定。
必读书目:
本学科研究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
1.Phys.Rev.Lett;2.Science;3.Nature;4.Mater. Sci. Eng.;5.J.Alloys Compd.;6.Nano.Structure Mater.;7.Journal of Metal;8.Surf.Coat.Tech.;9.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10.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1.Material and Structure;12.计算物理;13.J. of Maters Processing;14.Acta Metallurgica;15.金属学报;16.机械工程学报;17.Scripta Metallurgica;18.Metall.Mater.Tran.A;19.材料研究学报;20.材料导报;21.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2.科学通报;23.中国科学;24.Model.Simu.Mater.Sci.Eng.;25.J.Computational Physics。
课程设置:

类别 分组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社会实践     022080546 教学实践 36 2 1-4 考查  
学术活动     022080547 学术活动 36 2 1-4 考查  
开题报告     022080548 开题报告 36 2 1-4 考查  
学位课   第1组,选7 门(学位必修课) 022080501 材料热力学 60 3 1 笔试  
022080502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60 3 2 笔试  
022080503 现代材料制备技术 60 3 2 笔试  
1010001 基础英语
Fundamentals English
72 4 1-2 笔试  
101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6 2 1 笔试  
10100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Dialectics of Nature
18 1 1 笔试  
1010005 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40 2 1 笔试  
非学位课   第2组,选4-5 门(非学位必修课) 022080504 固体理论
Solid state theory
40 2 1-2 笔试  
022080505 功能材料 40 2 1-2 笔试  
022080506 金属物理(相变与缺陷) 40 2 1-2 笔试  
022080508 材料设计原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09 纳米材料学 40 2 1-2 笔试  
022080510 材料表面与界面 40 2 1-2 笔试  
022080511 新能源材料 40 2 1-2 笔试  
022080512 相变原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13 光电成像与遥感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14 光电子器件设计与模拟 40 2 1-2 笔试  
022080515 现代传感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16 光通信 40 2 1-2 笔试  
022080517 现代纳电子器件结构、原理及相关现象 40 2 1-2 笔试  
022080518 非线性光学 40 2 1-2 笔试  
022080519 现代光谱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20 激光物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2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22 量子光学 40 2 1-2 笔试  
022080523 光电材料制备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24 光电子学 40 2 1-2 笔试  
022080525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40 2 1-2 笔试  
022080526 材料物理性能 40 2 1-2 笔试  
022080527 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28 材料生命周期评价 40 2 1-2 笔试  
022080529 无机材料合成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30 材料加工数值模拟 40 2 1-2 笔试  
022080531 现代模具设计方法 40 2 1-2 笔试  
022080532 实验建模 40 2 1-2 笔试  
022080533 摩擦磨损原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34 热加工原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35 材料工程与产业经济 40 2 1-2 笔试  
022080536 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37 凝固理论与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38 水泥与混凝土化学 40 2 1-2 笔试  
022080539 有限元法 40 2 1-2 笔试  
022080540 材料结构与性能 40 2 1-2 笔试  
022080541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40 2 1-2 笔试  
022080542 材料加工传输原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43 学科前沿讲座 40 2 1-2 笔试  
第3组,选1 门(非学位必修课) 022080544 科技论文写作 40 2 2 笔试  
022080545 专业英语 40 2 1-2 笔试  

备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低于 34学分。学位课:政治理论课必修2门,3学分;基础英语必修,4学分;专业类学位课必修4门,11学分。非学位课须修5门,10学分。必修环节:教学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具有综合知识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环境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①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用于识别、分析和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②具有研究、设计、开发解决环境工程相关问题的方案、操作单元、工艺过程的能力。③遵循环境工程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④具有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⑤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在政府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等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管理、环境教育和环保新技术、新理论的开发与研究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标准及要求
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广西大学实际情况,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提出以下专业培养标准。

A.知识构架

学习、掌握从事环境工程工作所需的一般性基础知识和专门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

A1. 具备比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1)具备哲学、历史、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知识;
(2)具备工程经济、企业管理等经济管理知识;
(3)具备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一般知识;
(4)具备人文、艺术、礼仪等一般人文知识。

A2.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1)具备数学与逻辑思维知识;
(2)具备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A3.具有宽厚工程科学基础知识

(1)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
(2)具备工程设计基础知识;
(3)具备电子电工技术基础知识;
(4)具备化学分析与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基础知识;
(5)具备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A4.具有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知识

(1)掌握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控制技术专业知识;
(2)基本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专业知识;
(3)掌握废(污)水、废气收集与处理工程技术专业知识;
(4)掌握环境工程专业领域行业标准及相关的政策;
(5)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A5.具有基本的工具性知识

(1)具备语言类知识;
(2)具备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
(3)具备计算机应用知识;
(4)具备工程制图知识。

B.能力要求

拥有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应用、监测、评价、规划、管理、科学研究、合作与交流等基本能力。

B1.具备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1)具备采用多种方法查阅相关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具备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3)具备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制定适合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规划。

B2.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1)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与和手段,具备发现、分析和提炼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能定义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定性分析;
(3)具有整合资源、主持综合性工程任务、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的能力;
(4)具备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的能力。

B3.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1)具备参与制定实施计划、任务组织、团队管理、项目进度安排与控制的能力;
(2)具备应对?;胪环⑹录某醪侥芰?。

B4.具备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

(1)具有较强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
(2)具备宽广视野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学科内及跨学科领域、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竞争和合作的初步能力;
(3)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B5.具备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

(1)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与和手段,拥有发现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基本技能,能根据工程问题、市场和用户需求变化及最新技术发展情况来参与环境工程方案设计、方案改进和方案评估;
(2)具备制定和实施环境监测方案、环境监测和污染物分析的方法;
(3)具备从事环境工程类技术咨询、规划、评价的初步能力;
(4)了解环境法规、环境政策和环境标准的基础知识,具备环境管理的初步能力;
(5)具备简单的工程预算的能力;
(6)具备环境工程系统及设备运行和维护的初步能力。

B6.具备良好的开拓创新能力

(1)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
(2)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参与环境工程项目技术改造、环境工程新产品、新方案的制定、比较、开发、设计、评估的初步能力。

C.素质要求

具有人文、科学和工程的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

C1.人文素质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职业道德规范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挑战、积极进取,能应对?;?;
(4)注重生态环境?;?,具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C2.科学素质

(1)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研究态度;
(2)具有针对工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初步进行科学实验探索与科学问题的分析;
(3)能正确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关注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C3.工程素质

(1)具有全球视野和工程师角色意识,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寻找解决工程问题的新方法;
(2)熟悉环境工程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
(3)能够在不同文化、不同区域背景下适应地工作;
(4)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三、培养特色
(一)培养特色
环境工程专业将卓越工程师作为培养目标,立足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具备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与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宽广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准确掌握国际和我国环境学科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趋势,依据国家给出的培养规范及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不断完善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学课程体系。
以实践教学和科研促进教学为办学特色提升专业建设层次。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办学目标,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通过实践基地建设、开放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等手段,在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对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培养上形成了特色培养模式。在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后,学生可以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以及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四个专业方向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一个作为主修方向,通过综合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四个专业方向均有稳定连续的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支撑,使教师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载体。
(二)特色课程

1、双语课程

开设四门双语课程:
(1)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方法(双语)(Research Method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Cleaner Prod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环境生态学(双语)(Environmental Ecology)
(4)固废热化学处理(双语)(Thermal- chemical Treatment of Solid Waste)。

2、校内外合授课程

根据广西环境现状及环保产业发展情况,结合学校的卓越工程师建设规划,选取经营管理规范、技术水平先进、社会影响大、环保贡献突出、合作密切的企业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进行联合培养。
企业培养主要在学校、院系与相关企业联合建立的企业培养基地进行,主要包括实习和设计两大实践环节,采用集中讲解、现场指导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

3、创新创业课

大学生创新实践创业项目,由学生自主组合科研团队,自主联系指导教师,申请国家、自治区、学校和学院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课题,在课余时间完成,学院负责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主要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
四、学制、毕业基本要求及学位授予
1.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长修业年限8年;
课程类别 通识必修 通识选修 学门核心 学类核心 专业核心 专业选修 集中实践必修 集中实践选修 合计
学分数 33 8 23.5 38.5 10 22 36 0 170
2.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68.5学分,其中各类别课程及环节要求学分数如下表
3.学生修满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有关环节,达到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并修完规定必须修读但不记学分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德、智、体、劳合格,即可毕业。满足学位授予相关文件要求的,授予环境工程学士学位(工学)。
4.其他选课说明:
⑴通识类课程
通识类课程41学分,其中必修通识类核心课33学分,选修课至少8学分。
其中的通识选修课,五大??橹心??、2至少应各修1门课程,其余3??橐约翱扇窝】纬套楹?,且人文艺术类是所有学生的必选科目,理工农科类学生不少于4学分;自然科学类为文科(哲、经、法、文、管)类学生必选科目,每个学生不少于4学分;纯网络课程修读不超过总修读课程的50%;《创业基础》为每生必修);
⑵ 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分布在第3、4、5、6学期中,学生至少选择22个学分,其中,限制选修5门,共10学分;双语课程限制选修课至少1门(至少完成2个学分),对有志于将来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学生,建议选择2门课程;非限定选修课(自由选修课)至少获得6个学分,并且总的选修课学分不少于22学分。综合课程设计分废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及环境修复四个方向,学生选题必须有相关课程做支撑。选修课采取小班授课,限30人/班。
(3)实验课程
课内开设实验的课程包括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电子电工学;实验独立设课的有大学物理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环境工程专业基础实验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总计10个学分。实验分别安排在第1、2、3、4、5学期和第7学期。结合有关课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训练。实验由各学门学类核心课程专业教师团队和环境系在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等领域有研究专长的教师团队指导。
(4)集中实践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金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
金工实习:通过在学校的实践活动,了解机械加工基本知识,获得机械的感性认识。
专业实习:包括第4学期的认知实习、第7学期的生产实习和第8学期的毕业实习。认知实习采取集中式参观的方式进行,初步了解本专业性质和特点,时间为1周;生产实习要求根据实习大纲与专业课程设计结合,集中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蹲点实习,了解生产实际情况,并动手操作,实习结束时,提交实习报告,由带队教师进行考核,时间为4周;毕业实习结合毕业论文进行,结合所选设计(论文)题目,进行针对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提交实习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行考核,时间为4周。
专业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安排在第7学期。由指导教师负责确定设计的题目,学生自主选定题目。题目是必须围绕本专业方向的设计类型课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制作完成,时间为9周。
导师课程:第5个学期,开始实施专业教师指导本科生的导师指导环节,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科研活动,导师指导学生查阅文献,熟悉教师科研方向,并对学生的科技写作或工程制图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在第7学期末完成一篇综述,计1个学分。
毕业设计(论文):由教师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最迟从第8学期开始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基于学生撰写的综述内容确定任务书,确定设计(论文)写作大纲。毕业设计(论文)应结合毕业实习进行,在完成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设计(论文)工作于第8学期5月底完成,6月上旬参加由学院、系组织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时间为12周。
 (5)社会实践活动、各类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活动  
包括暑期实践,社会实践等,具体内容和要求见附表5,不集中安排,由学生自主安排时间。
大学生创新实践创业项目,由学生自主组合科研团队,自主联系指导教师,申请国家、自治区、学校和学院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课题,在课余时间完成,学院负责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主要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一)通识教育课程(共41学分,其中必修33学分+选修8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必修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2 必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必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必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必修
  形势与政策 2 必修
  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 2 必修
  大学计算机基础 3 必修
  大学英语(一) 2 必修
  大学英语(二) 2 必修
  大学英语(三)或通用学术英语(一) 2 必修
  大学英语(四)或通用学术英语(二) 2 必修
  体育(一)(二)(三)(四) 4 必修
  五有领军人才特色通识选修 8 选修
(二)学门核心课程(23.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高等数学I(上) 5 必修
  高等数学I(下) 5 必修
  线性代数 2.5 必修
  概率论论与数理统计(理) 3 必修
  大学物理I(上) 4 必修
  大学物理I(下) 2 必修
  大学物理实验 2 必修
(三)学类核心课程(38.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无机化学(三) 3 必修
  无机化学实验(三) 0.5 必修
  分析化学(二) 2.5 必修
  分析化学实验(二) 1 必修
  有机化学 (二) 3 必修
  有机化学实验(二) 1 必修
  物理化学 (三)   3.5 必修
  物理化学实验(三) 1 必修
  电工电子学 4 必修
  工程制图(近机类) 3.5 必修
  工程力学(二) 3 必修
  环境微生物学 2 必修
  环境学导论 2 必修
  环境工程原理 3 必修
  专业基础实验 2.5 必修
  土建基础 1 必修
  环境监测   2 必修
(四)专业核心课程(10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水污染控制工程 2.5 必修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2.5 必修
  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 2.5 必修
  环境影响评价 2.5 必修
(五)专业选修课程(22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物理性污染控制 2 限定选修
      限定选修
  环境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2 限定选修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 2 限定选修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   限定选修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方法(双语) 2 选修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双语) 2 选修
  环境生态学(双语) 2 选修
  固废热化学处理(双语) 2 选修
  水泵与泵站 2 选修
  排水管道工程 2 选修
  室内空气污染检测与防治   选修
  污染气象学   选修
  环境土壤学 2 选修
  环境地学 2 选修
  生态?;び胄薷?/td> 2 选修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   选修
    2 选修
  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 2 选修
  环境材料 2 选修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 2 选修
  环境化学 2 选修
  环境信息系统 2 选修
  环境遥感 2 选修
  资源与环境法学   选修
  文献检索   选修
  环境应急管理 2 选修
  生态设计 2 选修
  环境影响评价实例 2 选修
  水力学 2 选修
  水文学 2 选修
  仪器分析 1 选修
  环境流体力学(研) 2 选修
  高等环境微生物学(研) 2 选修
  资源循环科学(研) 2 选修
  高等生化反应工程(研) 2 选修
  环境管理与规划原理(研) 2 选修
  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Ⅰ)——地表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研) 2 选修
  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Ⅱ)——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 2 选修
  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Ⅲ)——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理论与技术(研) 2 选修
  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Ⅳ)——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 2 选修
  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V)——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 2 选修
  环境信息处理技术(研) 2 选修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进展(研) 2 选修
  实验数据与分析(研) 2 选修
(六)集中实践(36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 0 必修
  普通话测试 0 必修
  劳动 0.5 必修
  中文写作实训 0.5 必修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1 必修
  毕业实习 3 必修
  毕业设计(论文) 12 必修
  创新创业实践 4 必修
  金工实习(三) 2 必修
  生产实习 3 必修
  认知实习 1 必修
  综合课程设计 8 必修
  导师课程 1 必修
六、辅修专业课程计划表
(一)学门、学类核心课程(12.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环境微生物学 2 必修
  环境学导论 2 必修
  环境工程原理 3 必修
  专业基础实验 2.5 必修
  土建基础 1 必修
  环境监测   2 必修
(二)专业课程(22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水污染控制工程 2.5 必修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2.5 必修
  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 2.5 必修
  环境影响评价 2.5 必修
  物理性污染控制 2 必修
  环境规划与管理 2 必修
  环境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2 必修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 2 必修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 2 必修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方法(双语) 2 必修
(三)集中实践(28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生产实习 3 必修
  认知实习 1 必修
  综合课程设计 8 必修
  导师课程 1 必修
  毕业实习 3 必修
  毕业设计(论文) 12 必修
七、课程责任教师一览表(若干名)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课程(专业核心、专业选修、通识选修)
1 冯庆革 教授 博士 环境工程 物理学污染控制
2 魏群 教授 博士 环境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3 张超兰 教授 博士 环境工程 环境监测
4 王东波 副教授 博士 环境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5 刘海燕 副教授 硕士 环境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6 孙翔 副教授 博士 环境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
7 唐艳葵 教授 博士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方法
8 王维生 教授 博士 环境工程 土壤污染修复与控制
八、专业责任教授(1名)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承担授课课程
1 刘海燕 副教授 硕士 环境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矿业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政治思想素质,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矿石学与地质学基础,系统掌握采矿、矿物加工等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具有较强的矿业工程开发、设计、研究开发,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标准及要求
A.知识架构  
具有从事矿物资源开采、矿物加工所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A1 学生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对文学、艺术、历史等进行一定的修习;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和文献。
A2  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以及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A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
B.能力要求
系统地掌握矿物资源领域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B1掌握矿山地质、工程测量、矿山开采、环境?;さ幕纠砺酆椭?,熟悉国家有关矿山开采的基本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具有矿区开采规划及矿山现代化开采设计能力、具有现代化矿山企业管理能力。
B2掌握土石方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工程爆破技术,具有进行隧道工程、矿井建设等地下工程和地面土石方工程开挖设计的能力;掌握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用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工程施工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B3掌握矿山常用机电设备的性能,具有正确选择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设备,进行日常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的能力;
B4掌握破碎、磨矿、浮选、重选、磁选、电选的基本原理、工艺和方法,了解主要选矿设备的工作原理、构造及应用。
B5 系统地掌握选矿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计算、选矿设备的选择和计算、选矿厂总体布置和设备配备,具有进行工艺设计的能力;掌握选矿工艺试验的方案制定方法、试验设计方法、试验设备操作、试验结果的处理方法。  
   B6 掌握非金属矿资源利用、二次资源利用、矿物材料加工等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C.素质要求
面对社会和环境的各种变迁具有较强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及社会服务意识。
C1思想政治素质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乐于奉献的精神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具有艰苦朴素、团结合作、奋发进取、求真务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C2 业务素质:拥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当代科技的发展,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C3身体素质: 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培养特色
(一)培养特色
本专业紧密结合有色金属产业,培养以有色金属采矿、选矿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加工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以矿业行业,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业对矿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的特点,以采矿工程、矿物加工两个专业方向,构建既能体现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平台的要求,又能适应学生向采矿和选矿两个不同专业方向发展的课程体系和相应的教学计划。学科基础课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机械、电工学、计算机科学、矿业经济等;专业课程融合了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两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更宽的专业知识面。在专业平台上,采选并重;在专业方向上,设立矿物加工、采矿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强化专业深度、前沿技术;加强实践环节、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现代科技和素质课程教育,提高人才对未来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适应性。
(二)特色课程
⒈校内外合授课程
此类课程部分由校外兼职教师在校外工程实践基地进行授课,重在训练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如《矿物加工学》、《矿床地下开采》等课程。
⒉研究型课程
此类课程重在引导学生掌握专业前沿理论和发展新动向,部分课程由在行业领域内有影响力的著名专家学者授课,如《矿物加工前沿技术》、《矿业学科进展》等课程。
3.双语课程
浮选药剂
四、学制、毕业基本要求及学位授予
1.本专业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长修业年限8年;
2.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70,其中各类别课程及环节要求学分数如下表:
课程类别 通识必修 通识选修 学门核心 学类核心 专业必修 专业选修 集中实践必修 集中实践选修 合计
学分数 33 8 23.5 34 8.5 23 34 6 170
3.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学生修满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有关环节,达到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并修完规定必须修读但不记学分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德、智、体、劳合格,即可毕业。满足学位授予相关文件要求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其他选课说明
  (1)通识选修课  
累计应修学分不少于8学分, 五大??橹心??、2至少应各修1门课程,其余3??榭扇窝】纬套楹?,且人文艺术类是所有学生的必选科目,理工农科类学生不少于4学分;自然科学类为文科(哲、经、法、文、管)类学生必选科目,每个学生不少于4学分;纯网络课程修读不超过总修读课程的50%;《创业基础》为每生必修);  
  (2)专业选修课  
矿物资源工程专业设置多门专业选修课,分布在第3、4、5、6、7学期中,每个学期提供1-8门选修课程。学生分别在第3、4、5、6、7学期中至少选修相应方向22学分的专业修课程,并且要求尽可能分散在第3、4、5、6、7学期选课,不能集中二个学期选修完。实验课程专业选修课中,实验课程至少修满1学分。
(3)实践教学环节课程
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有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工程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要完成34学分的实践必修和6学分的实践选修。                
(4)关于普通话要求的说明
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按学校要求,完成“普通话测试”。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一)通识教育课程(共33学分,其中必修33学分+选修8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形势与政策 2  
  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 2  
  大学计算机基础 3  
  大学英语(一) 2  
  大学英语(二) 2  
  大学英语(三)或通用学术英语(一) 2  
  大学英语(四)或通用学术英语(二) 2  
  体育(一)(二)(三)(四) 4  
  创新创业基础知识 2  
  领军人才素质教育 1  
  中国、东盟历史文化与社会 1  
  海洋知识与可持续发展 1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发展 1  
  其他 4  
2、学门核心课程(共23.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高等数学I(上) 5  
  高等数学I(下) 5  
  线性代数 2.5  
  概率论论与数理统计(理) 3  
  大学物理I(上) 4  
  大学物理I(下) 2  
  大学物理实验 2  
(三)学类核心课程(34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工程化学 3.5  
  工程化学实验 0.5  
  电工电子学 4  
  工程制图(近机类) 3.5  
  工程力学(一) 4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3  
  地质学与矿物学 3  
  矿物岩石鉴定实验 1  
  计算机辅助设计 3  
  工程流体力学 2.5  
  环境工程 2.5  
  机械设计基础 3.5  
(四)专业核心课程(8.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矿物加工学(1) 1.5  
  矿物加工学(2) 3  
  矿床露天开采 1  
  矿床地下开采 3  
(五)专业选修课程(23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岩石力学 2  
  矿山测试技术 2  
  矿业经济学 2  
  工程项目管理 2  
  矿山机械设备 2  
  运筹学 2  
  冶金概论 2  
  地质灾害防治 2  
  爆破工程 2  
  工程地质学 2  
  矿井通风 2.5  
  科技英语基础 2  
  工程测量学 2  
  专业英语 2  
  矿物化学开采 1  
  井巷工程 2  
  矿山数字化技术 2  
  控制爆破 2  
  采矿设计原理 2  
  矿业学科进展 1.5  
  矿山安全技术 2  
  充填理论与技术 2  
  矿山压力及其岩层控制 2  
  通风工程实验 0.5  
  爆破工程实验 0.5  
  矿物学 2  
  实验设计基础 2  
  有机化学(二) 3  
  有机化学实验(二) 1  
  物理化学(三) 3.5  
  物理化学实验(三) 1  
  浮选药剂 2  
  冶金概论 2  
  矿物加工研究方法 2  
  选矿厂设计 2  
  粉体工程 2  
  矿物粉碎系统操作与优化   2  
  科技英语基础 2  
  专业英语 2  
  废水处理 2  
  二次资源利用 2  
  生物化学选冶技术 2  
  矿物加工前沿技术 1.5  
  矿山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 2  
  非金属矿物加工理论与基础 2  
  矿物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2  
  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 2  
  矿物浮选晶格缺陷 2  
  矿物浮选固体物理 2  
  矿物界面科学 2  
  硫化矿浮选电化学 2  
  选矿药剂结构与性能 2  
  矿物加工实验(1) 0.5  
  矿物加工实验(2) 0.5  
(六)集中实践(共40学分,其中必修34学分,选修6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 0  
  普通话测试 0  
  劳动 0.5  
  创新创业实践 4  
  金工实习 2  
  认识实习 3  
  生产实习 3  
  毕业实习 3  
  毕业设计(论文) 12  
  专业课程设计 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  
  文献检索 1  
  中文写作实训 0.5  
  逻辑学与思维训练 1  
  工程训练 2  
  矿物加工实践 2  
  爆破工程实践 2  
  工程测量实践 2  
  导师课程 2  


采矿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 0819 一级学科名称 矿业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 081901 二级学科名称 采矿工程
校内专业代码 081901 校内专业名称 采矿工程
学制、学习年限 学制:3 年 学习年限:2-5 所属院、系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   导师组成员  

学科简介、方向:
采矿工程是关于自然矿产资源开采的工程与管理技术,它对人类社会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其赖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的进步要求不断提高采矿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改善采矿工程设计和管理水平,重视矿山安全技术以及环境?;?,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采掘工业,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采矿工程学科的发展需要大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复合型人才。
研究方向有:1.采矿与岩土工程; 2.爆破与矿山安全。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较熟练地阅读中英文科技书刊和撰写英文论文摘要。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矿床地质、矿区经济评价、矿山规划设计、矿床开采、岩土力学与工程、安全技术与环境?;?、矿山企业经营与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对本学科的现状、前沿和发展趋势有深入的了解, 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实验手段和计算机技术,完成与矿产资源开发有关的科学研究。
   能够应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书刊, 且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实践环节可以是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若为教学实践,可主讲一定学时的本科课程,也可参加本科生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习题课、课程设计指导、实习指导等,一般要求完成30学时的教学任务。若为社会实践,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参加实践时间不能少于2周,并提交有较高价值的调查报告。
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实践活动考核小组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给定考核结果。社会实践由有关部门和指导小组组织考核。
未通过考核者需重修,否则不可申请答辩。在职研究生或在攻读硕士学位前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可申请免修,但必须提交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调查报告。
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可结合专业要求和自身个性发展,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内部和导师组内开展的学术研讨。必须参加8次以上学术报告,参加校外学术报告或学术会议1次以上;在本学科内做学术报告或读书报告1-3次。
考核方法:硕士生在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后,提交参加学术会议的论文复印件、研究报告复印件或学术报告小结(小结不少于500字),并注明报告时间、地点、报告人,经导师签字后,由所在学科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小组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载成绩。
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本学科研究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
1.采矿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采矿工程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3.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手册;4.采矿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5.采矿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6.黄金;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8.边坡工程手册;9.金属矿山;10.矿山机械;11.安全技术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 12.矿业研究与开发;13.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4.非金属矿;15.有色金属(采、选、冶部分);         16.中国矿业;17.中国地质;18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岩土工程学报;20.矿山技术;21.爆破;22.煤炭科学技术;23.矿产?;び肜?;24.东北大学学报;25.矿冶工程;26.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7.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8.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9.矿山安全与环保30.Inter. J. Rock Mechanics & Mining Science ;31.Mining Engineering;32.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33.Mining Magazine。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须提交文献综述报告,该报告必须就论文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全面综述,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至少含3篇外文参考文献,近五年的文献不少于10篇)。
开题报告: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须对论文选题和实验安排作专门的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尽量选择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尽可能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成为导师科研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獗ǜ嫘虢樯苎√夥较?、意义、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结果等,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并提交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獗ǜ婊嵊裳芯可偷际ι塘亢笕范ň咛迨奔?,经院学术委员会审批同意后,组织有关专家参加开题报告会进行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硕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以证明能力与水平的标志):
本学科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在国内外有正式刊号的采矿工程、爆破工程、岩土工程等学科的期刊杂志和综合性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及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会议(正式出版物)上公开发表(或接收发表)1篇以上与本学科有关的学术论文(排名第1位或导师第1学生第2位);或获得部省级以上奖励(主要完成人);或获得国家专利技术1项。此成果作者或受益人必须有导师名字且广西大学为第一单位。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包括学术水平和工作量要求):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或明确的工程意义。
2.论文应具有创新性的内容。
3.论文的格式、文法、引注、标点符号应规则严谨,具体要求可参见广西大学研究生培养的相关文件。
4.若有软件内容,应随同论文附上所做工作中核心部分源程序磁盘。
5.论文篇幅不能少于3万字,中文摘要不少于500字。用于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必读书目:
课程设置:

类别 分组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0150819065 社会实践
social practice
36 2 1-6 笔试  
  0150819066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y
36 2 1-6 笔试  
  0150819067 开题报告
Opening report
36 2 2 笔试  
第1组,选8 门(学位课) 015081901 现代成矿理论
Modern metallogenesi
60 3 2 笔试  
015081902 冶金分离科学与工程
Metallurgical Extrac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60 3 2 笔试  
015081903 矿业系统工程
Mine Industry System Engineering
40 2 3 笔试  
015081904 资源环境学
Resources and Environics
40 2 2 笔试  
1010001 基础英语
Fundamentals English
72 4 1 考查  
101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6 2 1 考查  
10100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Dialectics of Nature
18 1 1 考查  
1010005 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40 2 1 考查  
非学位课   第2组,选5-12 门(非学位课) 1010006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
60 3 1 考查  
0150819017 弹塑性力学
Elastic Mechanics
60 3 2 笔试  
0150819018 矿床开采新技术
New Technique of Mineral Deposit Exploitation
60 3 2 笔试  
0150819019 充填理论与技术
Fill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40 2 3 笔试  
0150819020 高等岩石力学
Advanced Rock Mechanics
40 2 2 笔试  
0150819021 矿山环境岩土工程
Geotechnical Engineer of Mine Environment
40 2 3 笔试  
0150819022 采矿工程专业英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in Mining Engineering
40 2 2 笔试  
0150819023 爆破新技术
New Technology of Blast
40 2 2 笔试  
0150819024 冲击爆炸理论及技术
Rock Fragmentation and Control Blasting
40 2 3 笔试  
0150819025 工程灾害与控制
Engineering Disaster and Control
40 2 3 笔试  
0150819026 矿岩爆破机理与控制爆破
Rock Fragmentation and Control Blasting
40 2 2 笔试  
0150819027 现代矿山安全学
Modern Mine Safety
40 2 2 笔试  
补修课程   第3组,最多选2 门(补修课) 0150819055 现代矿床开采理论与实践
The Moder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ining
54 0 2 笔试  
0150819056 岩体力学
Rockmass Mechanics
54 0 1 笔试  
0150819057 矿井通风与安全
Mine Ventilation and Safety
45 0 2 笔试  
0150819059 地质学与矿物学
Geology and Mineralogy
54 0 1 笔试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全日)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 0852 一级学科名称 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 085204 二级学科名称 材料工程
校内专业代码 085204 校内专业名称 材料工程
学制、学习年限 学制:2.5 年 学习年限:2-5 所属院、系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   导师组成员  

学科简介、方向:
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本领域涉及材料的获得、质量的改进、使材料成为可用的器件或构件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工程规划、等工程知识。
主要研究方向:1.新能源材料及应用、2.纳米材料制备及性能、3.无机非金属材料、4.现代模具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
培养目标:
本工程领域培养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开发和设计、材料的制备、材料特性分析和改性、材料的有效利用、材料的制造业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本单位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实习,参与相关科研项目研究、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设计或施工的实践活动,学时不少于半年160学时,8学分,完成后本人写出实践报告,由指导研究生实践活动的教师写出评语。
考核方式:由本人写出的实践报告,指导研究生的导师组写出评语,学院按计划要求核实,通过后取得相应学分。
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1.学术活动(1学分)
参加国内、学院举办的学术报告与学术交流活动2次/年以上,在校期间参加学术活动应在5次以上。每次学术活动要写出书面总结,由指导老师审阅签字。
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要求文献阅读量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0篇),对所要开展的论文研究的内容、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将要解决的问题等有清楚的了解。字数一般不少于3千字。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选题报告:硕士研究生的选题报告在第三学期结束前进行,要求对所学专业、方向的国内外动态及研究背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有初步的分析,能提出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选题报告字数一般不少于3千字,要经导师组和相关专家参加的论文选题报告会进行审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必读书目:
本学科研究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金属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稀有金属、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研究、材料科学与工艺、金属功能材料及网上阅读电子期刊库有关材料类刊物。
课程设置:

类别 分组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社会实践     00708520416 专业实践 160 8 1-4 考查  
  02208520426 专业实践 160 8 1-4 考查  
学术活动     00708520417 学术活动 36 2 1-4 考查  
  02208520427 学术活动 36 2 1-4 考查  
开题报告     00708520418 开题报告 18 1 2-3 考查  
学位课     02208520428 开题报告 18 1 1-4 考查  
第1组,选6 门(学位课程) 00708520401 材料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of Materials
60 3 1 笔试  
00708520402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Modern Research Methods of Materials
60 3 2 笔试  
02208520401 材料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of Materials
60 3 1 笔试  
02208520402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Modern Research Methods of Materials
60 3 2 笔试  
1010001 基础英语
Fundamentals English
54 3 1-2 笔试  
101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6 2 1 考查  
10100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Dialectics of Nature
18 1 1 考查  
1010005 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40 2 1 笔试  
非学位课   第2组,选2-4 门(非学位课程1) 00708520403 现代材料制备技术
Modern Preparation Methods of Materials
40 2 2 考查  
00708520404 固体理论
Solid state theory
40 2 1 考查  
00708520405 功能材料
Functional Materials
40 2 2 考查  
00708520406 金属物理(相变与缺陷)
Physics of Metals
40 2 2 考查  
00708520407 金属基复合材料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40 2 2 考查  
00708520408 材料设计原理
Principles of Material Design
40 2 2 考查  
00708520409 纳米材料学
Nanometer Materialogy
40 2 2 考查  
00708520410 材料表面与界面
Materials surface and interface
40 2 2 考查  
00708520411 新能源材料
New Energy Materials
40 2 2 考查  
00708520412 相变原理
Phase Transformation Principle
40 2 2 考查  
00708520413 学科前沿讲座
Frontier forum for Science research
40 2 1 考查  
00708520414 科技论文写作
Writing of Scientific Papers
40 2 2 考查  
02208520405 纳米材料学
Nanometer Materialogy
40 2 1-2 考查  
02208520406 固体理论
Solid state theory
40 2 1-2 考查  
02208520407 材料设计原理
Principles of Material Design
40 2 1-2 考查  
02208520408 现代材料制备技术
The Manufacture Technology of Materials
40 2 1-2 考查  
02208520409 金属物理
Physics of Metals
40 2 1-2 考查  
02208520410 金属功能材料
Metallic Functional Materials
40 2 1-2 考查  
02208520411 材料表面与界面
Materials surface and interface
40 2 1-2 考查  
02208520412 相变原理
Phase Transformation Principle
40 2 1-2 考查  
02208520413 金属基复合材料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40 2 1-2 考查  
02208520414 功能材料
Functional Materials
40 2 1-2 考查  
02208520415 材料物理性能
Physics of Materials
40 2 1-2 笔试  
02208520416 新能源材料
New Energy Materials
40 2 1-2 笔试  
02208520417 材料加工传输原理
Principles of Transport on Material Process
40 2 1-2 笔试  
02208520418 金属材料学
Metallic Materials Science
40 2 1-2 笔试  
02208520419 无机材料合成技术
Inorganic Materials Chemistry Technology
40 2 1-2 笔试  
02208520420 水泥与混凝土化学
Chemistry of Cement and Concrete
40 2 1-2 笔试  
02208520421 现代模具设计方法
Modern Designing Methods of Mold
40 2 1-2 笔试  
02208520422 实验建模
Experiment Modeling
40 2 1-2 笔试  
02208520423 金属凝固理论
Principles of Metallic Solidification
40 2 1-2 笔试  
02208520424 有限元法
Finite Element Method
40 2 1-2 笔试  
02208520425 学科前沿讲座
Frontier forum for Science research
40 2 1-2 笔试  
第3组,选1 门(非学位课程2) 00708520415 专业英语
Specialized English
40 2 2 考查  
02208520403 专业英语
Specialized English
40 2 1-2 考查  
02208520404 科技论文写作
Writing of Scientific Papers
40 2 1-2 笔试  
第4组,最多选2 门(补修课程) 02208520429 材料科学基础 0 0 1-2 笔试 同等学历、跨专业考入的硕士生应补修本科课程2门
02208520430 物理化学 0 0 1-2 笔试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紧紧围绕“五有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强调工程应用及新材料、新工艺研究为特点、强调学生自我持续发展为抓手,培养适应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和科研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宽基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人生观、丰富的社会人文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材料结构、性能、工艺过程关系及检测手段、热工过程及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有特长、一专多能的高层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专门人才,可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生产和应用过程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管理、材料检测、产品和技术开发、终结材料的再利用等领域的工作。
二、培养标准及要求
A.知识架构
A1 经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具备达到广西大学本科生培养要求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素质,并对广西区情和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发展及其对社会的作用有深入了解。
A2 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级人才所必需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外语运用能力、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知识及能力,掌握材料领域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基本思维模式。
A3 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毕业生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研究、工程应用、性能检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
(1) 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尤其是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与用途关系的基本原理;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方法、材料合成方法、检测手段以及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领域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2) 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的工艺原理;具备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工业生产过程相关的原料选用、设备选用、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基本技能;
A4 掌握本专业工程师必备的相关生产企业有关的管理知识,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工程制图、测试与数据处理和专业文献查阅的基本技能;具备机电设备使用与维护、过程控制方法、工程优化设计、材料生产与应用的工艺问题解决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研究改进材料性能、开发新材料、新制品、新工艺的初步能力;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方面的知识更新和创新的初步能力。
A5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现今阶段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尖端科技,提高学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潜力,有利于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做好职业规划。
B.能力要求
B1 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毕业生具备通过文献检索、社会实践、工程实践、各次实习、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等各种渠道,培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B2 通过设置的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毕业设计(论文)、创新项目研究、企业实践等活动,毕业生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和能力,并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B3 通过相关的课程教育和训练,毕业生具备基本的、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
B4 获取信息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询所需信息,规划职业发展,拓展知识宽度;学会筛选、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正确决策。
B5 撰写项目文件的能力,展示和说服能力;项目组织管理能力;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使学生掌握撰写分析报告、项目文件等专业文件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及掌控全局的能力。
B6 领导能力、协调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正确处理团队间人际关系,合理安排团队分工,合理安排团队工作时间,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合理分配团队资源等。
B7 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针对所处环境进行合理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变,使自己适应环境,发挥自己的长处,承担自己的责任。
C.素质要求
C1 经过在校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毕业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正确的立场和行为准则、鉴别是非的基本能力、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具备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2 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出对社会的责任感、在生产、科研、工程应用中?;せ肪车脑鹑胃?、对行业国家标准的掌握和严格应用、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C3 具有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C4 掌握行业标准与政策法规。
三、培养特色
(一)培养特色
本专业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范畴,主要涉及到水泥、混凝土、玻璃、陶瓷和耐火材料等传统材料领域,同时也涉及到功能材料、结构材料、纳米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等新型材料领域。
在几十年的发展与建设中,本专业形成了以水泥和混凝土生产与应用为特色的办学方向,同时兼顾到新型墙体材料、陶瓷、功能陶瓷、生物材料等专门化方向,课程内容涉及材料制备、原材料分析和加工、生产工艺控制、材料结构和性能测试、产品合理应用等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旨在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工艺设计、研发、及性能检测等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学生达到培养要求后,能在建材、建筑工程、质检、环境、能源、电子、水利、交通、化工、医疗、冶金、矿产等行业从事材料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材料性能与质量检测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或成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优秀生源。不少毕业生在广西乃至西南诸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尤其是建筑材料的生产、管理、科研等领域起到了栋梁作用,为相关地区的建筑材料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特色课程
(1)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展。该课程属于讨论性课程,面向本科生四年级,其内容跳出了已有的专业教科书范围,以向学生讲授和学生自主研讨两种形式结合的方式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各个方向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理论,掌握新材料研发的过程和规律,其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为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2)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与性能测试综合实验。该课程属于研究性课程,面向本科生四年级,其特色在于课程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知识内容、专业实践课程内容为一体,融会贯通大学各门课程知识体系和实验体系,选择一种传统材料作为载体,从组成设计、原料特性分析、材料合成途径、材料性能评价,完成一种材料合成与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其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为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3)材料科学导论。该课程为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面向本科生三年级,是一门综合性、基础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现将学习领域从传统的材料基础拓展到工程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凸显了材料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特色。
(4)建筑工程概论。本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管理、科研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这些材料、尤其是建筑材料是如何应用的,学生几乎没有接触。面向三年级学生开设《建筑工程概论》这门课程,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以建筑工程为载体或平台,让本专业的学生了解建筑材料是如何在工程中应用的,实际工程对材料的要求反馈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和科研领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学制、毕业基本要求及学位授予
1.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长修业年限8年;
2.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70学分,其中各类别课程及环节要求学分数如下表
课程类别 通识必修 通识选修 学门核心 学类核心 专业核心 专业选修 集中实践必修 集中实践选修 合计
学分数 33 8 23.5 35.5 9 22.5 38.5 0 170
3.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有关环节,达到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并修完规定必须修读但不记学分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德、智、体、劳合格,即可毕业。满足学位授予相关文件要求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其他选课说明:
(1)学生毕业前需通过体育测试、普通话测试。(详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14]4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普通话要求普通高校学生为三级甲等以上。
(2)通识选修课体系
课程???/td> 课程性质 学分 课程设置说明
创新创业基础知识 校选人文 2 旨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
领军人才素质教育 校选人文/自然 1-2 以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为目的开设的新生研讨课、高峰体验课、学科前沿课、科技创新类课程
中国、东盟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 校选人文 1-2 旨在拓宽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中国、东盟国家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类课程
海洋知识与可持续发展 校选自然 1-2 为增强“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海洋、科技、经贸文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的课程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发展 校选人文/自然 1-2 促进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与适应现代化发展所需相关知识的课程
(3)创新实践学分可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相关的培训、讲座、大创项目、竞赛、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获得。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一)通识教育课程(共33学分,其中必修33学分+选修8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形势与政策 2  
  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 2  
  大学计算机基础 3  
  大学英语(一) 2  
  大学英语(二) 2  
  大学英语(三)或通用学术英语(一) 2  
  大学英语(四)或通用学术英语(二) 2  
  体育(一)(二)(三)(四) 4  
  五有领军人才特色通识选修 8  
(二)学门核心课程(23.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高等数学I(上) 5  
  高等数学I(下) 5  
  线性代数 2.5  
  概率论论与数理统计(理) 3  
  大学物理I(上) 4  
  大学物理I(下) 2  
  大学物理实验 2  
(三)学类核心课程(35.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普通化学 2  
  物理化学(三) 3.5  
  物理化学实验(三) 1  
  电工电子学 4  
  工程制图(近机类) 3.5  
  工程力学(一) 4  
  机械设计基?。ú牧希?/td> 3  
  计算机程序设计 3  
  计算机绘图 2  
  金属工艺学 2  
  材料科学基础 4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1  
  材料分析与测试 2  
(四)专业核心课程(9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099060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 3  
1099061 热工工程 3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 3  
(五)专业选修课程(22.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材料化学(分析与有机化学) 2  
1090221 *流体力学风机与泵 2.5  
1090268 *矿物岩石学概论 2  
1090231 *化工仪表与自动化 3  
  *材料科学导论 2  
  *粉体工程 3  
  企业管理 2  
  无机非金属材料物理性能 2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技术 3  
  玻璃工艺学 2  
1099053 建筑工程概论 2  
  *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   2.5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 2.5  
1099080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2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展 2  
  陶瓷工艺学 2  
  耐火材料工艺学 2  
1099115 复合材料 2  
1099074 混凝土科学与技术 2  
(六)集中实践(38.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 0  
  普通话测试   0  
  劳动 0.5  
  创新创业实践 4  
  金工实习(二) 3  
  认知实习 2  
1099012 生产实习 3  
1099015 专业课程设计 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材料) 2  
  专业基础实训 0.5  
  专业综合实训 1.5  
  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与性能测试综合实训 2  
1099006 毕业设计(论文) 12  
1099002 毕业实习 3  
六、辅修专业课程计划表

七、课程责任教师一览表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课程(专业核心、专业选修、通识选修)
1 邱树恒 教授 研究生/硕士 建材 热工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耐火材料工艺学
2 张刚生 教授 研究生/博士 生物材料 矿物岩石学概论、材料科学导论
3 黄永春 讲师 研究生/硕士 水泥 粉体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玻璃工艺学、企业管理
4 雷彩霞 副教授 研究生/博士 水泥、陶瓷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混凝土科学与技术、流体力学风机与泵
5 张波 讲师 研究生/硕士 陶瓷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技术、陶瓷工艺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展、陶瓷艺术鉴赏
6 张思念 讲师 研究生/博士 玻璃 材料科学导论、无机非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流体力学风机与泵、热工工程
八、专业责任教授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承担授课课程
1 曹德光 教授 研究生/博士 水泥、混凝土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分析与有机化学)

材料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 0805 一级学科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 080502 二级学科名称 材料学
校内专业代码 080502 校内专业名称 材料学
学制、学习年限 学制:3 年 学习年限:3-5 所属院、系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   导师组成员  

学科简介、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各类材料的组成及结构,制备合成及加工,物理及化学特性,材料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的学科。致力于材料的性能优化、工艺优化、新材料研发与材料合理应用。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目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4个二级学科。
广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由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交叉学科)组成,拥有硕士授权的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有:1.合金相图与相变;2.材料微结构与性能;3.金属功能材料;4.纳米材料制备及性能; 5.能源转换与储存材料与器件;6.凝固理论与控制技术; 7. 无机非金属材料; 8.现代模具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9.资源利用与循环技术与规划; 10.固废资源化利用与评价。
培养目标: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坚实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测试技术,熟练掌握运用一门外国语,能在材料物理与化学的领域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具有在本领域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的能力。
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教学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参加本科课程老师或导师当助教,如批改本科生作业和上一些习题课、辅导课等。工作量不少于一个学期,考核方式按《广西大学本科生课程研究生助教管理办法》或由相关老师组织考核小组进行评定,并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给出考核结果。
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1.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8次以上;
2.每次学术活动后须填写学术活动考核表一式三份,注明报告时间、地点、报告人、报告题目、内容、收获与感想,经导师签字后,一份交学院研究生办,一份交导师,一份自己保存。参加学术活动少于8次的,考核为不合格??己瞬缓细裾卟荒芙肼畚拇鸨缃锥?。
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要求文献阅读量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0篇),对所要开展的论文研究的内容、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将要解决的问题等有清楚的了解。字数一般不少于3千字。
选题报告:硕士研究生的选题报告在中期考核(第三学期末)前进行,要求对所学专业、方向的国内外动态及研究背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有初步的分析,能提出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能够根据社会需求以及科研前沿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方案,注意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时也关注研究生的个性发展。选题报告要求不少于3千字,应包括研究课题名称、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参考文献、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关键性问题、解决手段和方法、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等内容。论文开题报告要经有关专家或导师组参加的开题报告会进行审议,就其科研能力和学位论文的可行性写出结论性意见后将原件交学院备案。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本学科硕士生应尽早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论文的选题应在学科领域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热点问题。论文应有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全部内容应由作者本人撰写。硕士生用于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年。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研究内容、设计方案、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理论证明、分析和结论;重要的计算、数据、图表;必要的附录、注释、参考文献等。学位论文数字一般不少2万字,论文要求有400-800汉字的中文摘要及其对应的英文摘要,与论文内容相关的参考文献要求有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20篇以上,大部分应为近5年内国内外期刊文献,论文按学校统一要求装订成册。
学位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层次分明、推理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简练、格式规范。对于合作完成的项目,论文内容应侧重本人的研究工作。论文中关于指导教师或他人共同研究、试验的内容部分及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要明确说明,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必须注明来源。硕士学位论文内容能整理并在正式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
硕士研究生取得学位的科研成果量化指标具体要求请参照培养学院的硕士生取得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规定。
必读书目:
本学科研究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
1.Phys.Rev.Lett;2.Science;3.Nature;4.Mater. Sci. Eng.;5.J.Alloys Compd.;6.Nano.Structure Mater.;7.Journal of Metal;8.Surf.Coat.Tech.;9.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10.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1.Material and Structure;12.计算物理;13.J. of Maters Processing;14.Acta Metallurgica;15.金属学报;16.机械工程学报;17.Scripta Metallurgica;18.Metall.Mater.Tran.A;19.材料研究学报;20.材料导报;21.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2.科学通报;23.中国科学;24.Model.Simu.Mater.Sci.Eng.;25.J.Computational Physics。
课程设置:

类别 分组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社会实践     007000001 社会实践 36 2 1-4 考查  
  022080546 教学实践 36 2 1-4 考查  
学术活动     007000002 学术活动 36 2 1-4 考查  
  022080547 学术活动 36 2 1-4 考查  
开题报告     007000003 开题报告 36 2 2-3 考查  
  022080548 开题报告 36 2 1-4 考查  
学位课   第1组,选7 门(学位课程) 007080501 材料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of Materials
60 3 1 笔试  
007080502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Modern Research Methods of Materials
60 3 1 笔试  
007080503 现代材料制备技术
Modern Preparation Methods of Materials
60 3 1 笔试  
022080501 材料热力学 60 3 1 笔试  
022080502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60 3 2 笔试  
022080503 现代材料制备技术 60 3 2 笔试  
1010001 基础英语
Fundamentals English
72 4 1-2 笔试  
101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6 2 1-2 考查  
10100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Dialectics of Nature
18 1 1 考查  
1010005 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40 2 1 笔试  
非学位课   第2组,选4-6 门(非学位课程1) 007080504 固体理论
Solid state theory
40 2 1-2 考查  
007080505 功能材料
Functional Materials
40 2 1-2 考查  
007080506 金属物理(相变与缺陷)
Physics of Metals
40 2 1-2 考查  
007080507 金属基复合材料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40 2 1-2 考查  
007080508 材料设计原理
Principles of Material Design
40 2 1-2 考查  
007080509 纳米材料学
Nanometer Materialogy
40 2 1-2 考查  
007080510 材料表面与界面
Materials surface and interface
40 2 1-2 考查  
007080511 新能源材料
New Energy Materials
40 2 1-2 考查  
007080512 相变原理
Phase Transformation Principle
40 2 1-2 考查  
007080525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40 2 1-2 考查  
022080504 固体理论
Solid state theory
40 2 1-2 考查  
022080505 功能材料 40 2 1-2 考查  
022080506 金属物理(相变与缺陷) 40 2 1-2 考查  
022080508 材料设计原理 40 2 1-2 考查  
022080509 纳米材料学 40 2 1-2 考查  
022080510 材料表面与界面 40 2 1-2 考查  
022080511 新能源材料 40 2 1-2 笔试  
022080512 相变原理 40 2 1-2 考查  
022080513 光电成像与遥感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14 光电子器件设计与模拟 40 2 1-2 笔试  
022080515 现代传感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16 光通信 40 2 1-2 笔试  
022080517 现代纳电子器件结构、原理及相关现象 40 2 1-2 笔试  
022080518 非线性光学 40 2 1-2 笔试  
022080519 现代光谱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20 激光物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2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22 量子光学 40 2 1-2 笔试  
022080523 光电材料制备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24 光电子学 40 2 1-2 笔试  
022080525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40 2 1-2 笔试  
022080526 材料物理性能 40 2 1-2 笔试  
022080527 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28 材料生命周期评价 40 2 1-2 笔试  
022080529 无机材料合成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30 材料加工数值模拟 40 2 1-2 笔试  
022080531 现代模具设计方法 40 2 1-2 笔试  
022080532 实验建模 40 2 1-2 笔试  
022080533 摩擦磨损原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34 热加工原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35 材料工程与产业经济 40 2 1-2 笔试  
022080536 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37 凝固理论与技术 40 2 1-2 笔试  
022080538 水泥与混凝土化学 40 2 1-2 笔试  
022080539 有限元法 40 2 1-2 笔试  
022080540 材料结构与性能 40 2 1-2 笔试  
022080541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40 2 1-2 笔试  
022080542 材料加工传输原理 40 2 1-2 笔试  
022080543 学科前沿讲座 40 2 1-2 笔试  
第3组,选1 门(非学位课程2) 007080532 专业英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40 2 1-2 考查  
022080544 科技论文写作 40 2 2 笔试  
022080545 专业英语 40 2 1-2 笔试  

备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低于 32学分。学位课:政治理论课必修2门,3学分;基础英语必修,4学分;专业类学位课必修4门,11学分。非学位课须修5门,10学分。必修环节:教学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材料学     专业代码:080502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天津城建大学为例
材料学    080502——我校2014年招生目录中无此招生专业。

专业点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机电研究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钢铁研究总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燕山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52所)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佳木斯大学 上海材料研究所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扬州大学 河海大学 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常州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淮海工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大学 厦门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青岛理工大学 鲁东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郑州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 中原工学院 河南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材料?;ぱ芯克?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长沙矿冶研究院 湖南工业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深圳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陆军勤务学院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大学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兰州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青海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A-
11 10056 天津大学 A-
12 10145 东北大学 A-
1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4 10533 中南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610 四川大学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16 燕山大学 B+
22 10246 复旦大学 B+
23 10247 同济大学 B+
2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5 10255 东华大学 B+
26 10280 上海大学 B+
27 10284 南京大学 B+
28 10285 苏州大学 B+
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10422 山东大学 B+
31 10459 郑州大学 B+
3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33 10611 重庆大学 B+
3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35 10055 南开大学 B
36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3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8 10286 东南大学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9 江苏大学 B
4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3 10384 厦门大学 B
44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45 10530 湘潭大学 B
46 10532 湖南大学 B
47 10558 中山大学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53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
55 10110 中北大学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7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58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B-
59 10403 南昌大学 B-
60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61 10427 济南大学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3 10486 武汉大学 B-
6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65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B-
66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6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8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C+
70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71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7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73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C+
7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76 10385 华侨大学 C+
77 10386 福州大学 C+
78 10408 景德镇陶瓷大学 C+
79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80 10512 湖北大学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C+
82 10657 贵州大学 C+
83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
84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5 10730 兰州大学 C+
86 11065 青岛大学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88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89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学 C
9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2 10292 常州大学 C
93 10294 河海大学 C
94 10295 江南大学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96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97 10357 安徽大学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C
99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00 10589 海南大学 C
101 10590 深圳大学 C
102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106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107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108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9 10149 沈阳化工大学 C-
110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C-
112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14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5 10559 暨南大学 C-
116 10593 广西大学 C-
117 10710 长安大学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120 11035 沈阳大学 C-
121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122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A-
11 10056 天津大学 A-
12 10145 东北大学 A-
1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4 10533 中南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610 四川大学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16 燕山大学 B+
22 10246 复旦大学 B+
23 10247 同济大学 B+
2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5 10255 东华大学 B+
26 10280 上海大学 B+
27 10284 南京大学 B+
28 10285 苏州大学 B+
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10422 山东大学 B+
31 10459 郑州大学 B+
3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33 10611 重庆大学 B+
3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35 10055 南开大学 B
36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3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8 10286 东南大学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9 江苏大学 B
4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3 10384 厦门大学 B
44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45 10530 湘潭大学 B
46 10532 湖南大学 B
47 10558 中山大学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53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
55 10110 中北大学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7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58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B-
59 10403 南昌大学 B-
60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61 10427 济南大学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3 10486 武汉大学 B-
6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65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B-
66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6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8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C+
70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71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7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73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C+
7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76 10385 华侨大学 C+
77 10386 福州大学 C+
78 10408 景德镇陶瓷大学 C+
79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80 10512 湖北大学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C+
82 10657 贵州大学 C+
83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
84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5 10730 兰州大学 C+
86 11065 青岛大学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88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89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学 C
9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2 10292 常州大学 C
93 10294 河海大学 C
94 10295 江南大学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96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97 10357 安徽大学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C
99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00 10589 海南大学 C
101 10590 深圳大学 C
102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106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107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108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9 10149 沈阳化工大学 C-
110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C-
112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14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5 10559 暨南大学 C-
116 10593 广西大学 C-
117 10710 长安大学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120 11035 沈阳大学 C-
121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122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材料学专业学校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清华大学 A+ 12 四川大学 A 23 燕山大学 A
2 西北工业大学 A+ 13 山东大学 A 24 吉林大学 A
3 北京科技大学 A+ 14 武汉理工大学 A 25 上海大学 A
4 上海交通大学 A+ 15 西安交通大学 A 26 重庆大学 A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6 北京化工大学 A 27 大连理工大学 A
6 同济大学 A+ 17 北京工业大学 A 28 湖南大学 A
7 东北大学 A+ 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29 华中科技大学 A
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9 天津大学 A 30 昆明理工大学 A
9 浙江大学 A 20 东华大学 A 31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华南理工大学 A 21 南京理工大学 A 32 武汉科技大学 A
11 中南大学 A 22 合肥工业大学 A      
 
B+等(48个):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江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苏州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湘潭大学、青岛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湖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长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南昌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长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B等(48个): 浙江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济南大学、西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深圳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江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云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贵州大学、兰州大学、安徽大学、齐齐哈尔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江苏工业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大庆石油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长沙理工大学、中北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烟台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桂林工学院、重庆工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工业大学
 
 
C等(32个):名单略
    2015-2016年材料学专业学校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5★ 183
2 清华大学 5★ 183
3 浙江大学 5★ 183
4 西北工业大学 5★ 183
5 上海交通大学 5★ 183
6 北京科技大学 5★ 183
7 山东大学 5★ 183
8 华南理工大学 5★ 183
9 天津大学 5★ 183
10 四川大学 5★ 183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 183
12 武汉理工大学 4★ 183
13 中南大学 4★ 183
14 西安交通大学 4★ 183
15 华中科技大学 4★ 183
16 东北大学 4★ 183
17 北京化工大学 4★ 183
18 同济大学 4★ 183
19 燕山大学 4★ 183
20 吉林大学 4★ 183
 
考生在报考专业前一定要非常了解自己报考的专业以及学校,越考在这边搜集了专业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专业名称:材料学    专业代码:077302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广西大学考研分数线、广西大学报录比、广西大学考研群、广西大学学姐微信、广西大学考研真题、广西大学专业目录、广西大学排名、广西大学保研、广西大学公众号、广西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广西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广西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广西大学材料学考研 推荐

广西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广西大学考研网由广西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广西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广西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广西大学材料学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