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甘肃中医药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基础医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东路35号
电话:13639332348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师资力量
基础医学院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1人,占25.93%;副教授30人,占37.04%;讲师24人,占29.63%;助教6人,占7.41%。其中博士研究生17人,占20.99%、硕士研究生47人,占58.02%,硕博士比例为79%;本科学历7人,占教师总数的8.64%;在读博士10人,占教师总数的12.35%。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9人,在读研究生83人。
基础医学院师资队伍基本适应院部发展需要,教师学历层次普遍较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增强。但各教研室发展不平衡,如方剂学、医史文献教研室现基本有正高级职称人员组成;西医教研室正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偏底等造成个学科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加之教师中兼职人员过多等均影响了教研室建设和发展。
一、基本情况
甘肃中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成立于1981年,是我院最早成立的8个教研室之一。
自教研室成立至今,先后由陈东屏、魏兴国、路权云、李啸红、严苏纯等专家教授担任教研室主任或副主任,现任主任为陈彦文。曾有张兆丰、郭解宁、郭宏强、梁玉杰等专家教授在解剖教研室任教。
目前教研室有专、兼职教师15人,学历结构:其中硕士11人,本科学历2人;职称结构: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0人。教师结构较为年轻,极具发展潜力。
二、主要工作成绩
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历程中,教研室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筹建人体标本展教馆  人体标本展教馆在1997年获评甘肃省高等院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二)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解剖组胚学教研室在1994年被评为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三)院级先进教研室  1998年和2003年两度获评为院级先进教研室。
(四)荣誉奖项  教研室发展历程中,1人次获省教育厅“园丁奖”,1人荣获校级“教学之星”称号,多人次获评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五)教材编写方面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及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中,教研室多位教师参加编写了20多部教材,主要包括:《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腧穴解剖学》、《局部解剖学》、《解剖生理学》、《人体形态学》《神经解剖学》等二十多部教材的编写。
三、开设课程简介
以各本科专业的解剖学和组织与胚胎学教学为主,开设有《系统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解剖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等六门主要课程,开设课程涉及所有医学类专业。
《系统解剖学》主要面向临床医学、医学影像、预防医学和中西临床医学特色班等本科专业,均为为必修考试课程。其中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和预防医学专业开设课时为108学时(理论72学时,实验36学时);中西临床医学特色班专业开设课时为126学时(理论90学时,实验36学时)。
生理教研室1978年成立,是我校最早成立的8个教研室之一,隶属于基础医学院。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教研室现有教师8人,专职教师7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人,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比例为100%。教师年龄较为年轻,结构较合理,极具发展潜力。
本教研室主要承担全院各专业本、专科的必修课《生理学》、《解剖生理学》和《医学机能学》,选修课《神经内分泌生理学》、《心血管应用生理学》以及研究生选修课《生理学专论》。其中承担的《生理学》课程于2012年获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教研室老师教学态度认真,对每一堂课都准备充分,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研室教师努力钻研业务,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好评。因此在国家、省级、校、二级院部组织的各层面教学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7年1人分别获得基础课部、学院“首届多媒体教学比赛”一等奖;1人次获基础课部教学比赛优秀奖,1人次获基础课部教案、讲稿展评优秀奖;2012年1人获得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1人获甘肃省2012年“首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理科组一等奖,并代表甘肃省高校参加全国“首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理科组三等奖;2013年1人获得学院“教学比赛”二等奖。2012年1人分别获得“甘肃省师德标兵”和“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2013年1人获得学院“师德先进个人”称号;1人2次获学院 “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第五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同时教研室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主持完成教改课题1项,发表6篇教改论文,并编写了《生理学实验指导》和《医学机能学实验指导》。
虽然教学任务繁重,教研室老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到目前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4篇,CSCD 12篇,国家级核心5篇,省级10余篇。作为副主编参编教材1部,作为编委参编教材8部。主编论著2部,参编论著2部;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2人次分别获2008、2009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人获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人次分别获得2007年度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三等奖; 2人次分别获得2011、2012年度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二等奖。目前在研主持各省级、院级科研课题8项,并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二、三等奖。与此同时,教研室老师也积极参与学校各层面的党建、工会等思想政治工作,1人4次获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人次分别获学院“工会积极分子”称号。
中医医史文献与各家学说教研室,是一个集中医药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教研部门,始终注重中医文献与临床应用研究,尤其将敦煌医学与临床研究作为学术特色开展各项工作。既往师资队伍中有王道坤教授为国家级名中医、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和甘肃省第二届教学名师,目前仍为本学科学术顾问。教研室现有教师4人,其中2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为博士后),1人具有硕士学位,1人具有学士学位,1人具有国内研修经历;教师中具有教授职称3人,讲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平均年龄42岁。本教研室主要承担中医学各专业、针灸推拿医学本科专业“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实用敦煌医学汇讲”“医学文献检索”“五运六气概论”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师带徒见习;同时承担本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中医医史文献通论”“敦煌医学文献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医各家学说专题”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主持省级精品课程《中医各家学说》1门;主持校级精品课程《中国医学史》1门;已经主编或参编教材6部,每年发表研究性论文约6余篇,SCI论文累计2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2人,培养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近年来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省级及厅级课题4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成立于1979年,原名为微生物与寄生虫教研室, 2006年更名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2006年获批招收硕士研究生(中西医结合基础免疫学方向),2013年获批招收博士研究生。
教研室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2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有甘肃省“555”创新工程人才1人,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承担了全校各本科专业的《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以及硕士研究生的《免疫学进展》等医学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验的教学任务。2008年《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入选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医学免疫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负责人刘永琦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与学科团队共同建设,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依次于2009、2010、2013年获批为校级、省医疗卫生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并建设成1个甘肃省高校中西医结合基础省级教学团队、1个甘肃省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示范中心、1个甘肃省高校重大疾病防治医学与中医药防治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牵头组建了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与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刘永琦教授被聘为主任委员),兼任中国中医药免疫学会等全国及省级学会常务理事或委员。入选甘肃省“555”创新工程人才,陇原创新人才扶持计划人才,省医疗卫生系统领军人才,获第三届“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甘肃省教学名师奖、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省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成才奖”、第七届“甘肃省优秀青年”、甘肃省首届“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甘肃省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学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苏韫副教授、伍志伟副教授等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院级、校级教学比赛一、二、三等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学院科技创新技能竞赛三等奖、兰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三等奖等荣誉称号等。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全体教师从严治教、教书育人、坚持以学生为本。秉承仁术勤和,玉汝于成的校训,保证教学质与量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推动医学基础教学课程教学改革,采用案例式、情景式、PBL等教学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好评,已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及《艾滋病的预防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教材、著作4部,参编《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等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材及著作10余部。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是研究中医治法、制方原理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方剂学教研室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硕士生导师3名,博士生导师2名。方剂学学科1997年被评为校级级重点学科,2004年批准设立方剂学硕士点,2006年被评为校级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为甘肃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2011年被评为省级级精品课程,2014年开始招收方剂学博士研究生。
方剂学教研室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方面,重点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突出本学科特点,紧密结合学科研究前沿动态及现代复方药效学研究成果,采用理论讲授与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研究创新能力。理论教学推行“三段式”教学方法及病案训练。实验教学方面,自1987年起,教研室就尝试开展方剂学实验教学,建立了中医实验室,编写了《方剂学实验指导》,并于1990年正式为本科生开设实验教学,为全国起步较早的院校之一。2005-2008年又承担了我院“方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教改项目,同时又与生理教研室共同承担了我院“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及考核体系的建立”的教改项目,探索综合性实验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在科学研究方面,我教研室确立了以“方剂作用机理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及复方配伍的优化研究、方证客观化及方剂临床应用研究”作为研究方向。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及其他各类科研课题15项,取得各类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主编、参编学术专著 10部。在各级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目前在国家级及其他各类科研课题8项。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成立于1988年,现本教研室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博士学位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教师队伍平均年龄42岁。学科团队在校、院领导下,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以学科、教研室为家,围绕教学,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裱O冉萄惺胰儆坪?次,多人先后获得学校师德先进个人、学校优秀教师及先进党员等荣誉称号。目前,教研室主要承担校内各相关专业《中医诊断学》、《中医学基础》的教学任务及高年级本科生毕业实习前的培训及考核工作。现配备有中医诊断学实训室,自制了望诊录像带、挂图、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增添了电视机、录像机、脉诊仪、脉象模拟仪等教学仪器设备约20余台(件),满足了本科教学需要,受到学生好评。于1997年被学校确定为校级重点课程;2006年6月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点。自2007年学科正式招生以来,截止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3人。学科研究方向主要有:1.中医四诊理论及应用研究;2.中医证候及应用研究;3.病证结合及动物模型研究。学科团队根据教学的需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研究,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放在首要地位。截至目前,获得国家自然基金3项,学科团队共参编教材9部,其中正式出版4部,内部教材5部;主编及参编医学专著11部;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及参与完成省级科研成果20余项;承担在研各级各类科研(教研)项目10余项;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3项;学校优秀教学奖1项,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高??萍冀浇倍冉?项;甘肃省高??萍冀浇比冉?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 教研室成立于建校早期的80年代初,原名“中医基础教研室”。80年代中期随着中医学科分化和课程改革,与中医诊断学分化独立,2004年又与原内经教研室合并,更名为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经过20多年的建设,教研室各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
教研室现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3人,学士学位3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人。年龄方面,最大53岁,最小30岁,平均39.5岁。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基本合理。
教研室目前担任学校硕士研究生及本科各专业课程7门。其中:专业必修课3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内经选读》;限选课1门:《中医养生康复学》;任选课3门:《药膳学》、《医易概论》、《中医思维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2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黄帝内经研究》。教研室建立以来始终抓住教学质量这个根本不放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上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内容上坚持突出重点,由浅入深,进度上前松后紧,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专业思想,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编写助读辅导教材等多种方法,此外坚持教学例会、集体备课、新教师上岗试讲,老教师专人指导青年教师,教师间相互听课等制度。20多年来,通过在各个环节上的不断探索和改革,教研室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历年的学生评教中,本教研室教师基本保持优良水平。1997年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在对学生重点抽查的四门理论课测试中取得了平均86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各门课程之首,为学院争了光。2006年中医基础理论课被评为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2013年主持的教改课题分别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多年来我们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十分重视抓好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促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经过不断积淀和凝炼,初步形成了本学科的三个研究方向:中医藏象学说及其应用研究;治则治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养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等三个研究方向。近年来,又结合我省的地域优势,开展了敦煌医药研究等新方向。近5年来我室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自然基金和科学事业费课题4项,厅级课题8项,院级课题2项。其中已完成鉴定验收6项,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项获得厅局级科技成果奖。5年来,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28篇,省级32篇。主(副)编或参编专著8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成立于1978年,在邱桐教授的带领下,本着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改革为动力,以教学实效和质量为评判标准,经过30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研室所承担的病理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于2013年招收了第一届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9人,其中博士学位2人;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硕士生导师2人。现承担硕士研究生、五年制本科(中医临床、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护理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等专业)以及继续教育等各层次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教学任务。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了多媒体教学,并引进“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比较式”、“支架式”等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为了改善病理学实验教学条件,学校先后为实验室配备了两套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更新补充了一批病理学标本,并积极准备将数字化切片系统用于实验教学。
在全体老师的不断努力下,教研室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有多人次在学校组织的各级教学比赛中获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教改论文10余篇;参编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病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教材10余部;主持及参与完成省级科研项目10项,在研省局级立项科研项目10项,在研教改课题3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将继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为成为省级精品课程而努力。

添加甘肃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甘肃中医药大学报录比、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群、甘肃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甘肃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甘肃中医药大学排名、甘肃中医药大学保研、甘肃中医药大学公众号、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