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福建农林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福建农林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资源与环境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招生选拔质量,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确保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科学公正、规范透明,确保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保障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教育部《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2020〕 8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通知》及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有关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办法。

一、复试录取工作原则
1.按需招生、综合素质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勿滥。

2.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强化政治担当,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坚决防止麻痹侥幸心理,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

二、复试录取工作组织与管理
1.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复试和录取的各项工作。

2.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院研究生复试和录取工作。复试录取过程需加强对复试导师及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并进行政策、业务、纪律、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和考试安全等方面的培训,明确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评判规则和评判标准,强化公平意识、责任意识、业务意识和保密意识。

3.学院应按招生学科或专业成立若干复试小组,复试小组负责对每位考生进行复试考核,每个复试小组应由不少于5名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公道正派、当年无亲属参加本专业复试的教师组成,原则上研究生导师不少于3人,各小组设立1名组长。复试小组成员须现场独立评分,评分记录和考生作答情况由学院专人收集后,统一交研究生院集中保管,任何人不得改动。

4.学院根据本办法精神,制订复试录取工作具体方案及复试期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统一复试,分开排序。

三、复试工作实施办法
(一)复试基本分数线划定
1.学院2021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线按照国家复试分数线(A类)划定。

2.同一专业同时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执行统一的复试分数线且合并复试,最后分开排序。

(二)招生计划
根据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分配计划进行招生。

(三)复试时间
1.3月26日一志愿生复试。

2.调剂生复试的具体时间安排学院会在通知复试时公布。

(四)复试考生资格审查
复试前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忌矢裆蟛椴牧先缦拢?br />
1.本科毕业证书(应届生须提供学生证)及复印件(考生本人签名确认);

2.准考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考生本人签名确认);

3.福建农林大学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见附件,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开具证明,本校应届毕业生由本科就读学院审查开具证明);

4.同等学力考生还必须提交的材料有:大专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和5门以上所报考的相关本科专业课程成绩证明(由校级教务部门出具)。

5.在读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时间以我校当年入学报到时间为准,下同)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6.有关学历认证报告,即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境外学历认证报告(有效期应不少于6个月)。

①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http://www.chsi.com.cn/进行在线学历验证,下载并打印“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有效期应不少于6个月)。

②无法进行在线学历验证的考生,可向相关学历认证机构申请学历认证,获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如果资格审查时,学历认证报告还在办理中,须提供申请办理时认证机构出具的收费凭据原件及复印件,并填写“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预复试承诺书”。

③境外学历者,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报告。

凡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复试。

(五)复试内容及有关说明
1.复试考核内容:

(1)专业素质能力考核

主要包括专业课及外语听力、口语复试等。

(2)综合素质能力考核

主要形式为面试。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面试有试题,考试提纲见附件1;参加复试的教师需独立评分,再综合平均给分;复试考核小组须填写每位考生的评语和给出评定的成绩;复试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和录像。

(3)身体素质考核

今年复试期间暂不进行体检,考生需提交近半年内二甲以上医院的体检报告,考生入学后还需统一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者将取消学籍。

(六)复试形式及注意事项
1.复试形式

本次复试采取网络远程复试方式。复试主系统为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备用系统为腾讯会议??忌话阈枰荒J讲渭痈词?,并按照学院要求做好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如有困难,及时向学院反映,沟通解决办法。

2.网络远程复试基本要求

网络及设备要求:应提前准备稳定顺畅的联网途径(宽带网线、WiFi、4G手机流量),需要考生准备一台笔记本(或PC+外接摄像头和麦克风,Windows7以上版本,支持Mac)加上一个手机或两个手机。手机支持安卓和Iphone。请考生提前上网站进行测试是否能正常使用,并根据网站建议安装相关软件。

环境要求:考生需要在安静明亮的房间独立进行远程面试,周围环境不得对复试产生干扰。需保证房间内网络信号质量满足视频通话需求。复试过程中,复试房间内除本考生不能有其他人员。视频背景必须为真实环境。

位置要求:考生正向面对主机位,保证头肩部及双手出现在视频画面中,保证面部清晰可见,不佩戴口罩和耳饰,头发不可遮挡耳朵。副机位从考生侧后方拍摄(与考生后背面成45°角),确??膳纳憧忌救撕偷缒云聊?。

纪律要求:除复试需要打开的软件,不允许再运行其他网页或软件,设备须处于免打扰状态,保证复试过程不受其他因素干扰或打断,不得与外界有任何音视频交互。复试期间考生不得录屏录音录像。复试期间如发生设备和网络故障,应立即联系学院,根据要求启用备用系统或其他操作。

《考生复试操作指南》详见附件2.

3. 注意事项

(1)复试过程要签署诚信考试承诺??忌几词郧氨匦肭┦稹犊忌闲趴际猿信凳椤?。复试过程中禁止录音、录像和录屏,禁止将相关信息泄露或公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规定在相关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行为;为他人实施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行为;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考试的试题、答案的行为;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行为都将触犯刑法。

(2)本次复试实行“一平台,三随机”工作机制。即统一考试平台,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复试小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

(3)审核过程采用“二识别,四比对”原则。即做到“人脸识别”“人证识别”,并通过综合比对“报考库”“学籍学历库”“人口信息库”“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库”,加强考生身份的审查核验。

(七)第一志愿考生复试
学院将在学院网站公布第一志愿考生的复试名单,学院及时组织资格审查和复试工作。并在规定的4月2日前完成。

(八)调剂生复试
1.调剂基本条件按照教育部《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有关要求执行。

根据国家政策规定,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必须相同或相近,且只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调剂。初试考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考试科目必须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必须相同。

2.专业学习方式变更(即全日制考生转非全日制录取或非全日制考生转全日制录?。┑目忌?,可按照调剂程序进行调剂申请。

3.调剂考生须登陆“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填报调剂志愿,经招生学院(单位)审核通过后,通知调剂考生复试。

4.学院在调剂生复试前公示调剂名单,调剂生接到复试通知后,应在招生学院指定的日期根据安排参加复试。

5. 未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确认“复试通知”和“待录取通知”的考生,学院将在确认时间截止后取消相应资格。

6.复试比例:根据研招办下达的招生规模数按照不低于1:1.2的比例实行调剂生的差额复试,一志愿不足计划数的实行等额复试。

四、录取办法
1.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院考生。

2.对于调剂的考生,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学硕调剂资源利用与植物?;ぷㄋ队畔嚷既?。

3.复试成绩为复试各部分考核成绩之和,外语占10%,专业知识考核占30%,综合素质能力考核占60%。复试成绩以100分为满分,60分为合格。

3.考生按照总成绩排名,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其中,总成绩=初试总分(折合成百分制) × 0.6+复试总分(折合成百分制)× 0.4。

4.调剂生源必须在我校通知时间内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调剂系统确认,待录取未能在通知时间内确认的考生即取消待录取资格。

5.学院将在网站公示各专业拟录取考生名单,名单应包括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初试成绩、复试成绩等信息,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名单如有变动,须对变动部分做出说明,并对变动内容另行公示10个工作日。

五、复试录取工作的监督
学院会做好对所公开信息的把关和解释工作。各环节全程录像录音。学院党委纪检委员负责监督本学院的复试录取工作。并接受我校纪检监察部门随机抽查复试录取工作的关键环节。

六、本办法由资环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学院研究生招生联系电话:(0591)83789361。

备注:1、请调剂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同学将复试资格审查需要提交的材料电子版、体检报告电子版发到281308385@qq.com. 

2、调剂资源利用与植物?;ぷㄒ档耐Ы词宰矢裆蟛樾枰峤坏牟牧系缱影?、体检报告电子版发到1349823849@qq.com 资源与环境学院电话: 0591-83789375、83768384 
地址:福建农林大学明德楼


考生编号

姓名


考生
类型

总成绩

拟录取
专业代码

拟录取专业

1

103895210604002

孙巧燕

一志愿

81.0

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2

103895210604003

蔡芳芳

一志愿

74.9

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3

103895210602005

王淑民

一志愿

74.6

090300

农业资源与环境

4

103895210602004

罗海林

一志愿

73.0

090300

农业资源与环境

5

102865422412321

周普雄

调剂

70.8

083000

环境科学与工程

6

103895210602001

程琛

一志愿

70.6

090300

农业资源与环境

7

103195371410566

靖宪月

调剂

70.0

090300

农业资源与环境

8

105425371405227

高鹏宇

调剂

69.3

090300

农业资源与环境

9

103075888882601

印亮

调剂

67.5

090300

农业资源与环境

10

103895210602002

陈中星

一志愿

66.9

090300

农业资源与环境

相关链接:
| | | |
| |


  姓名:毛艳玲  
  性别:女  
  职称:教授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方向:为土壤(地)利用与环境生态为土壤(地)利用与环境生态

  个人简介:

  毛艳玲,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资源环境化学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土壤(地)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地)利用与环境生态。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前主持和参与的主要课题

  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稳定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C吸存对森林转换的响应及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杉木林根系对土壤碳吸存的贡献及影响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应用13C研究有机残体输入对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5、 应用稳定同位素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福建省教育厅。

  论文与论著

  1、 土地利用变化对亚热带山地红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山地学报,2007(6)
  2、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08(4)
  3、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碳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09(4)
  4、 土壤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水土保持学报,2011(4)
  5、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8月, ISBN 978-7-109-12726-5,参编,3.2万字。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林德喜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方向:土壤生态与土壤肥料方向

  个人简介:

  林德喜,男,1963年9月出生,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生态与土壤肥料方向的研究。中国土壤学会会员,福建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作为主要参编者之一参与王果主编的《土壤学》一书,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以及朱兆良,张福锁等著的《主要农田生态系统氮素行为与氮肥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一书的部分章节的著作,201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前主持的课题:

  2007.1-2009.12,福建省林业厅《杉木、马尾松测土酝酿配方施肥的研究》课题,经费8万。

  2010.4-2013.4参加中央财政部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资助项目《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示范》中的施肥技术完善项目,课题总经费100万,本项目经费20万。

  2011.1-2015.1参加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之子课题《甘蔗机械化收获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及配套施肥技术的研究》本项目经费50万。


  代表性论文

宋勇生,范晓晖,林德喜,杨林章,周健民 太湖地区稻田氨挥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土壤学报 2004,41(2)265~269
林德喜, 樊后保,苏兵强,刘春华,蒋宗垲,沈宝贵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土壤学报   2004,41(4)655~659
范晓晖,林德喜,沈敏,钦绳武 长期试验地潮土的矿化与硝化作用特征 土壤学报   2005,42(2)340~343
邢世和,林德喜,沈金泉,曹榕彬 地理信息系统与模型集成技术在林地林木产量和光能利用率估测中的应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05,16(10):1805~1811
范晓晖,孙永红,林德喜,孟爱民,钦绳武

长期试验地红壤与潮土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特征比较

土壤通报   2005,36(5):672~674
林德喜,樊后保 马尾松林下补植阔叶树后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的变化 林业科学 2005,41(6):7~15
樊后保,李燕燕,黄玉梓,林德喜,袁颖红,黄荣珍 马尾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

水土保持学报  

2006,20(4):77~81
樊后保,李燕燕,苏兵强,林德喜,刘春华,蒋宗垲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异龄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

生态学报  

2006,26(8):2464~2473
林德喜,范晓晖,胡锋,杨林章, 韩晓增 长期施肥后简育湿润均腐土中磷素形态特征的研究 土壤学报 2006,43(4):605~610
林德喜,胡锋,范晓晖,杨林章, 长期施肥对太湖地区水稻土磷素转化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6,12(4):453~456
LIN De-xi,FAN Xiao-Hui,HU Feng,ZHAO Hong-Tao and LUO Jia-Fa Ammonia Volatilization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Response to Urea Application in Rice Fields of the Taihu Lake Region, China, Pedosphere , 2007,17(5):639~645,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获三等奖,授予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署名次序:第四位;2005年12月9日。

  E-mail:dexilin2000@yahoo.com.cn,Tel:15392494585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封磊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方向:废水生物处理、植物与微生物交互作用的相关研究

  个人简介:

  封磊,男,1977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毕业于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获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废水生物处理、植物与微生物交互作用的相关研究。已完成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并于2009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010年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已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Process Biochemistry》、《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

  主持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1. 内生真菌对宿主雷公藤化感作用的影响及调控效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30901131,2010-2012)
  2. 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雷公藤连栽自毒效应的调控作用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主持,2012-2015)
  3. 固定化细胞生产雷公藤甲素的调控策略及其分离耦合工艺的构建,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主持,2010N0007,2010-2012)
  4. 雷公藤毛状根生产雷公藤甲素的诱导调控及其机制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2009J01072,2010-2012)
  5. 闽江口湿地土壤-植物系统有机碳的分布及其流动,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Z0515006,2005-2007)
  6. 城市污泥两阶段发酵法生产生物活性产品的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863计划),(参与,2006AA06Z315,2007-2009)

  代表论文

  1. Lei Feng, Xiufen Li, Guocheng Du, Jian Chen.Characterization and fouling properties of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klebsiella oxytoca.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9, 100, 3387–3394. (SCI检索, IF 4.45)
  2. Lei Feng, Xiufen Li, Guocheng Du, Jian Chen. Adsorption and fouling characterization of Klebsiella oxytoca to microfltration membranes.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9, 44, 1289–1292. (SCI检索, IF 2.41)
  3. Lei Feng, Xiufen Li, Guocheng Du, Jian Chen. Surface interactions and fouling properties of Micrococcus luteus with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s.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2011, 165:1235–1244. (SCI检索, IF 1.89)
  4. Lei Feng, Xiufen Li, Jian Chen. Fouling Behavior o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Micrococcus luteus during Dead-end Microfiltration. Guilin: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ICEET’09), 2009. ( IEEE收录,EI检索)

  联系方式

   手机: +86-13107631019
  Email: fengleisp@126.com
  通信地址: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邮编:350002)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易志刚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个人简介:

  易志刚,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环境工程系主任。

  教育背景

  1993.09-1997.06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生物教育)

  1999.09-2002.06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生态中心,获理学硕士学位(生态学)

  2004.03-2007.03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环境科学)

  工作简历

  1997.07-1999.08 湖南省益阳市第十五中学,高中生物教师

  2002.07-2004.0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实习员

  2007.04-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副教授

  访问进修

  2008.04- 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2010.09-2011.08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访问学者(有机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教学任务:环境生态学(本科)、环境污染化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环境生态、有机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主持和参与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土壤羰基硫地气交换及其影响机理研究(41173090),2012-2015,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茶园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来源及界面迁移研究(40971260),2010-2012,主持

  福建省科技计划资助省属高校项目:土壤挥发性有机硫气体产生机理研究(2008F5013),2008-2010,主持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有机污染对土壤线虫生态过程影响及指示性线虫筛?。↗A07067),2008-2009,主持

  福建农林大学青年教师重点项目:土壤有机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活性的影响(07A01),2008-2009,主持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外源硫对土壤挥发性有机含硫气体释放过程的影响(OGL-200708),2008-2009,主持

  教改项目:“环境有机污染”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初探(C06),2007-2009,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华南大陆与南海北部黑碳气溶胶谱20 年变化研究(40775011),2008-2010,排名第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内生真菌对宿主雷公藤化感作用的影响及调控效应研究(30901131),2010-2012,排名第4

  代表性论文:(IF为2010年)

  Yi ZG,Wang XM*. Carbonyl sulfide (COS) and dimethyl sulfide (DMS) fluxes in an urban lawn and adjacent bare soil in Guangzhou,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China, 2011, 23 (5), 784-789. (SCI, IF=1.513)

  Yi ZG,Wang XM*, Ouyang MA, Zhang DQ, Zhou GY. Air-soil exchange of DMS, CS2 and DMDS in three subtropical forests in south Chin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10, 115, D18302, doi:10.1029/2010JD014130. (SCI, IF=3.303)

  Wu T, Wang XM*, Li DJ, Yi ZG. Emission of volatile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VOSCs) during aerobic decomposition of food waste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0, 44, 5065-5071. (SCI, IF=3.226)

  Yi ZG,Wang XM*,Sheng GY, Fu JM. Exchange of carbonyl sulfide (OCS) and dimethyl sulfide (DMS) between rice paddy fields and the atmosphere in subtropical China.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08, 123: 116-124. (SCI, IF=2.79)

  Yi ZG, Wang XM*, Sheng GY, Zhang DQ, Zhou GY, Fu MO. Soil uptake of carbonyl sulfide in subtropical forests with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s in south Chin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7, 112, D08302, doi:10.1029/2006JD008048. (SCI, IF=3.303)

  Yi ZG, Fu SL, Yi WM, Zhou GY, Mo JM, Zhang DQ, Ding MM, Wang XM, Zhou LX*. Partitioning soil respiration of subtropical forests with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s in south China.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7, 243, 178-186. (SCI, IF=1.992)

  易志刚,杨雯清,吴燕华,杜志伟,毕峻奇.福建茶园茶叶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水平及来源分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1):24-29.

  易志刚,王新明*.外源含硫化合物对土壤挥发性有机硫化合物通量的影响.环境科学,2011,32(8):2236-2239.

  吕秋莲,檀剑锋,余兰贵,燕少刚,易志刚*.福建茶园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水平及来源分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9):1718-1722.

  易志刚,王新明*,张德强,盛国英,傅家谟.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COS和CO2通量研究.地球与环境,2009,37(3):227-231.

  易志刚,傅巧姑.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3种重金属的遗传毒性.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4):396-399.

  易志刚,王新明*,盛国英,傅家谟.甲硫氨酸和水分对土壤挥发性有机硫化物通量的影响.环境化学,2009,28(4):574-577.

  易志刚,王新明*,盛国英,傅家谟.珠江三角洲典型生态系统有机含硫气体地气交换通量比较.地球与环境,2008,36(4):298-303.

  易志刚.离体根呼吸研究及其在原位根呼吸测量中的应用.福建林学院学报,2008,28(3):212-215.

  易志刚,王新明*.预浓缩/色谱-质谱测量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硫化合物.分析测试学报,2006,25(6):124-126.

  易志刚,刘春常,张倩媚,张太平,任海,王新明*.复合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初步研究.生态环境,2006,15(5):945-948.

  易志刚,蚁伟民,丁明懋,周丽霞,张德强,王新明*.鼎湖山自然?;で寥烙谢?、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CO2浓度垂直分布.生态环境,2006,15(3):611-615.

  易志刚,蚁伟民,周丽霞,王新明*.鼎湖山主要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生态环境,2005,14(5):727-729.

  易志刚,蚁伟民*,丁明懋,周丽霞.鼎湖山三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碳释放研究.生态学报,2003,23(8):207-212.

  TEL: 0591-83789471

  E-mail: zgyi@fjau.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林金石
  性别:男  
  职称:讲师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方向:土壤侵蚀、农业资源利用等研究

  个人简介:

  林金石,男,1980年生,博士,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现为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目前正主持国家青年自然学基金一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要从事土壤侵蚀、农业资源利用等研究工作。在《Pedosphere》、《土壤学报》等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

  近年主持参与项目

  • 组合指纹发分析南方花岗岩侵蚀产沙运移规律 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主持,项目编号:41001169,2011-2013)
  • 闽西中高丘陵区红壤侵蚀快速治理与生态农业技术集成和示范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参与,项目编号:2009BADC6B0602,2009-2011)
  • 南方花岗岩崩岗侵蚀成因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参与,项目编号:40671113,2007-2009)
  • 长汀侵蚀劣地的恢复途径研究 福建省水土保持委员会专项经费(参与,项目编号:020570,2002-2009)

  近年主要科研成果

  • Lin, J. S., Shi, X. Z. et al., Nitrogen storage and variability in paddy soils of China, Biogeosciences Discuss., 2010, 7:855-877.
  • J. S. Lin, X.Z. Shi et al., Phosphorus storage and it spatial variation in paddy soils of China. Pedosphere. 2009, 19(6):790-798.
  • 林金石等 中国水稻土氮素空间分布,土壤学报, 2009, 46(3):586-593.
  • 林金石等 侵蚀红壤不同恢复措施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92-197.
  • 林金石等 我国南方地区降雨侵蚀力特征及简易算法研究——以江西省鹰潭地区为例,水土保持通报,2011,(2):112-116。
  • 林金石等 南方花岗岩典型崩岗泥沙来源分析,水土保持学报,2012,(3).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李延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方向:植物营养和施肥研究

  个人简介:

  李延,男,1964年出生, 博士、教授。1990在浙江大学获植物营养学硕士学位,1999年在福建农林大学获果树营养生理方向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和施肥研究,主持完成福建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和国家863等项目5项,发表论文50余篇?;窀=ㄊ】萍冀饺冉?排名第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六)。2001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3等奖,现担任福建省土壤肥料学会常务理事。

  近5年来指导的研究生发表的论文:

  1郑瑞生,肖本木,李延(通讯作者).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和氨挥发研究,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5(2):122-125

  2庄远红,吴一群,肖历兴,李延.不同施磷水平对蔬菜地磷淋失的影响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2(3):86-90

  3庄远红,吴一群,李延(通讯作者).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蔬菜地土壤磷素淋失的影响,土壤,2007,39(6):905-909

  4.郑瑞生,封辉,李延(通讯作者).有机肥对自毒物质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5):897-902

  5郑瑞生,封辉,李延(通讯作者).有机肥对自毒物质胁迫下黄瓜氮代谢的影响,热带作物学报,2008,29(1):18-22

  6 罗泉达,黄慧珠、郑长焰,黄毅斌,李延(通讯作者).猪粪堆肥的腐熟度指标,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9,38(1):84-87

  7 郑瑞生,封辉,谢宪兵,李延(通讯作者).有机肥对自毒物质胁迫下黄瓜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长江蔬菜,2009,(6):49-52

  8吴一群,李延(通讯作者),杨际伟.高磷对番茄磷素吸收、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9,(7):162-165

  9吴一群,张丽娜,郑荔敏,陈怀海,李延(通讯作者).高磷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热带作物学报,2009,30(6):756-760

  10郑瑞生,封辉,戴聪杰,李延(通讯作者).碳氮比对堆肥过程NH3挥发和腐熟度的影响,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31(9):59-63

  11郑瑞生,封辉,李延(通讯作者).沸石在猪粪堆肥过程中保氮效果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10,30(5):1017-1022

  12彭来真,刘琳琳,张寿强,李延(通讯作者).福建省规?;吵⌒笄莘啾阒械闹亟鹗艉?,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0,39(5):523-527

  13彭来真,刘琳琳,吕清瑶,李延(通讯作者).施用猪粪对土壤和菜心砷含量的影响,热带作物学报,2011,32(3):423-426。

  14彭来真,刘琳琳,吴良友 李延(通讯作者).施用猪粪对土壤Zn形态和菜心Zn含量的影响,核农学报,2011,25(3):548-552。

  15卢艺彬,张丽娜,李延(通讯作者).胡敏酸对苯丙烯酸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热带作物学报,2012,33(2):274-278。

  16卢艺彬,谢丽静,李延(通讯作者).Ca2+对苯丙烯酸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已接受)

  邮箱:fauliyan@163.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添加福建农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福建农林大学考研分数线、福建农林大学报录比、福建农林大学考研群、福建农林大学学姐微信、福建农林大学考研真题、福建农林大学专业目录、福建农林大学排名、福建农林大学保研、福建农林大学公众号、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福建农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福建农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福建农林大学考研网由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