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北京中医药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管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为促进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优秀大学生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的了解,吸引和选拔优秀学生来我院学习深造,我院将于2020年8月上旬采取线上方式举办“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在夏令营中表现优秀且符合我校推免要求的营员,将有机会成为我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一、学院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 1983 年,前身为全国首批 7 所开办医药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的中心之一。作为中医类院校成立最早的管理学院,秉承我校“勤求博采、厚德济生”校训,“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理念,致力于服务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深厚专业基础、丰富人文情怀、广阔国际视野、多元创新思维、突出实践能力的医药卫生管理复合型人才。
  我院现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医药管理”“健康管理学”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博士授权点,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药管理”。现有导师49人,主要研究方向:卫生财经与卫生政策、卫生事业管理、药事管理、健康与医药产业管理、医疗大数据与信息管理、中医药教育管理、健康管理等。研究成果在引领行业发展、推动健康及中医药领域政策制定、丰富卫生管理理论、倡导积极健康观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医药院校的管理学科中发挥了标杆作用。
 
  二、招生专业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代码120402)
  健康管理学(专业代码1005Z9)
 
  三、申请条件
  1.思想品德良好,学风端正,身心健康
  2.就读于重点高校的 2021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培养潜质突出者可适当放宽) ;
  3.具有管理学、预防医学、中医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对申请专业具有浓厚兴趣并具有科研培养潜力。
  4、本科阶段总成绩排名原则上在所读学校同年级本专业前20%之内者(或在其它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所在高校推荐免试生资格者优先;。
  5.英语水平良好,达到国家六级通过或相当水平。
 
  四、申请材料
  本次夏令营需要线上报名并提交电子版申请材料。请学生从附件中下载相关表格,发送至指定邮箱。
  1.线上报名:如实填写问卷星
 ?。ㄍ罚篽ttps://www.wjx.top/jq/84840454.aspx)进行线上报名
  2.提交电子版申请材料,内容包括: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附件1),证件照为1寸白底或蓝底免冠近照,学?;蛟合蹈涸鹑饲┳指钦掠行?;
 ?。?)个人陈述1份,简述个人学习与科研经历、英语能力、未来学习计划、兴趣方向和特长爱好等;
 ?。?)副教授级或以上专家推荐信2封(附件2);
 ?。?)个人简历1份,格式不限;
 ?。?)本科阶段截止到目前的成绩单1份,学?;蛟合蹈涸鹑饲┳指钦掠行?;
 ?。?)体现自身英语水平的证明扫描件1份(如国家英语六级考试、TOEFL、 IELTS、 GRE成绩等);
 ?。?)可以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材料扫描件1份(如发表论文、专利,各类获奖等)。
  以上材料请扫描后按照以上顺序合并到一个PDF文档(文档命名格式为:姓名+本科学校+申请专业),发送到指定邮箱glxyyjsb@126.com(邮件命名规则为:夏令营申请+姓名+本科学校及院系)。申请人须保证提交的表格和其它全部材料真实性准确,申请材料如有虚假,将取消申请人由此获得的一切利益,并保留追究申请人责任的权利。
 
  五、申请流程
  1.报名申请:报名截止日期为2020年7月24日17:00,请于截止日期前完成线上报名,并发送申请材料,逾期未网上报名或未提交材料者视为报名不成功。
  2.入营通知:学院于2020年7月29日前完成资料审核并确定接收名单,并通过电子邮件和短信通知获邀同学本人,请注意查看并及时回复。如果营员因故不能参加夏令营活动,请于8月1日前回复邮件。
  
  
  六、活动安排(线上形式,具体待开营通知)
  时间   活动内容
  8月3日上午   开营仪式、招生宣讲
  8月3日下午   名师讲座
  8月4日上午   名师讲座
  8月4日下午   学生交流活动
  8月5日   线上面试
  
  七、联系方式
  王老师:glxyyjsb@126.com
各位考生:

  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方案》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通知如下:

  一、资格审查材料

  报到时须进行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提交材料如下(以下材料未注明的均为1份,按顺序左上角挂角装订):

  1.《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接收推免生(含直博生)申请表》(大学网站下载,A4纸双面打?。?;

  2.本科学习成绩单,要求加盖所在学校教务处公章(红章原件);

  3.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成绩单复印件;

  4.获奖证书复印件;

  5.代表性学术论文复印件;

  申请人应保证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经发现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内容不真实或不准确,我校将取消申请人入学资格。全部申请材料一经收到,恕不退还。

  二、材料递交渠道及注意事项

  1.北京中医药大学推免生请于9月30日前将申请材料交至管理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2.外校推免生的申请材料须于2018年9月27日前(以邮戳为准)通过EMS寄送至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办。

  3.申请人必须在2018年9月28日至10月7日期间通过教育部“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对我院相关专业提出申请。

  4.凡通过复试,被我院接收的考生,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发布待录取通知,考生收到待录取通知后,须在24小时内通过“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同意录取,否则视为放弃。

  三、复试时间安排

  复试时间:10月10日(周三)

  复试安排:  时间  内容  地点  参加人员

  10月10日  上午8:20--9:50  笔试  机房1  全体复试考生

  10月10日  上午10:00--11:30  技能测试  机房1  全体复试考生

  10月10日  下午14:00--16:00  综合面试 ?。ê⒂铮 」芾硌г?01会议室  全体复试考生

  四、复试内容及办法

  1.复试内容及比例

  复试成绩(100分制)=专业课成绩(30%)+技能测试成绩(20%)+综合面试成绩(50%)。

  2.复试考核要求

 ?。?)专业课考核要求:考核考生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对卫生事业管理实践及理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的关注程度。

 ?。?)技能测试考核要求:考核考生利用计算机处理办公事务及数据库数据的能力。

 ?。?)综合面试考核要求:综合测试考核考生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反应应变能力以及在非专业方面的外语交流能力。

  3.录取原则:根据教育部下达各专业招生名额数按复试成绩择优录取。复试不及格即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五、体检

  按教育部体检标准,复试后同意接收的考生进行体检,体检费用自理。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体检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具体时间待通知

  六、其他注意事项

  1、学院将于10月8日电话通知考生前来复试,请考生及时在研招网推免生服务系统报名,并注意接收研招网发送的复试通知。

  2、复试及录取期间,考生不得以非正常方式或渠道影响、干扰录取工作。若发现此类情况,将进行一票否决,不予录取。

  根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部分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收费标准》京发改【2008】1974号文件,参加复试的考生(含推免生)须缴纳复试费100元。 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学科简介:
  中医人文学是中医药学与人文科学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内容涉及中医药学与哲学、史学、伦理学、法学、语言学等交叉领域。我校中医人文学科的建设始于1990年代,2010年我校申报了中医人文学交叉学科,经过市教委专家评议,同意增列为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带头人为张其成教授。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医药文化(含养生文化)的整理、探究与传播”;“中医药英语研究与国际传播”;“中医药法律体系研究”和“中医医院与医药企业文化管理研究”。四个方向学术带头人分别是张其成教授、方廷钰教授、王梅红教授和朱燕波教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学科简介:
  中医文化学是研究中医药学内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学科。包括中医哲学、中医方法学、中医伦理学、中医行为学、中医组织文化学等。
  中医文化学的外延包括中医学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即“心”“手”“脸”)三个层面。中医学的精神文化包括中医学的哲学观念、认知思维、医德伦理等;中医学的行为文化包括中医学的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礼仪规范、诊疗规范等;中医学的物质文化包括中医学以及中医药组织机构的环境、形象、器物、品牌等。涵盖中医组织机构中医药文化研究、地域中医药文化研究、民族医药文化研究、中医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医文化传播研究、中医药学与儒道佛关系研究等。
  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中医文化资源研究
  中医文化背景研究
  中医文化内涵研究
  中医文化传播研究
  中医文化建设研究
  重点学科建设挂靠在管理学院。
  
  学科带头人:张其成
  张其成,男,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学教授,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中医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图书馆馆长、管理学院院长、国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张其成教授是我国中医文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著名国学专家,有较大学术影响。现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中医文化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人文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重点社科基地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及科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分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周易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学课程特邀教授。
  在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方面成果丰富。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1篇被SSCI收录,多篇被CSSCI收录?;竦檬〔考督崩?项。
  在中医药文化的教学方面成绩突出。在全国率先开设中医哲学与中医文化博士生研究方向。已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生25名,指导硕士生11名。
  在中医药文化传播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卫视、广东卫视、山东卫视、新浪网、搜狐网等主讲中医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有较高收视率。
  
  学术带头人:王琦
  王琦(1943—),男,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辨识重点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先后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学术经验继承人50余名。主编及参编著作76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80篇,被引用5000余次,SCI收录15篇。先后承担“973”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12项,拥有发明专利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局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
  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方面,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973计划“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医体质辨识“治未病”文化研究方面,创建了中医体质学,主持建立《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研究及其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特色体检中体质辨识服务于公共卫生的应用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体质辨识与“治未病”的应用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学科简介:
  中医药管理学科是运用卫生管理学、卫生政策学、卫生经济学、财务管理、药事管理等的相关学科理论、方法,研究中医药事业管理基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本学科关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特殊问题,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是应用性学科,强调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及实践,以公共管理的原理、方法、技术为基本工具,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证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经济适宜的中医药服务与产品,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为最终目标
  中医药管理学科是在“大卫生”的范畴内研究中医药管理问题,不仅研究中医药机构的管理,也研究中医药机构外的其它卫生机构中的中医药管理问题,还包括卫生系统外与中医药发展的有关管理问题。
  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中医医疗服务管理与成本、
  中医药政策与卫生经济、
  中医预防保健模式与健康管理、
  中药企业与药事管理
  在研究卫生管理学、卫生政策学、卫生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同时,密切结合中医药的特点,研究中医药管理的特殊问题。
 
  学科带头人:程薇
  先后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财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中医药管理学”学术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服务与卫生经济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留学一年,主要从事卫生财务管理、卫生成本、医院会计等方面研究。
  近五年来,主持的多项国家级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等,主持10余项省部级课题。累计到位科研经费600余万元。主编教材2本,副主编1本,译著1本,专著2部,参编教材2本。近五年发表论文十余篇。
  社会兼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管理科学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北京市卫生经济学会 副会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财会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成本与价格专业委员会专家,卫生部“试点城市公立医院重大改革任务协作组”专家,财政部新《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的修订工作特聘专家。
  
  学术带头人:房耘耘
  曾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中医药管理学”学科负责人、学术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卫生经济、卫生政策、中医药相关政策等教学与研究工作。
  近年来,主持的多项国家级课题,包括国家“十五”、 “十一五”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重大项目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十余项省部级课题,2007年至今累计到位科研经费900余万元。近5年发表论文十余篇。
  社会兼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管理科学专业委员会 会长,国务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改革试点评估特聘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特聘专家、《中医药管理杂志》副主编、《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杂志》编委、北京市卫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学科带头人、负责人

助教

【副】研究员


一、学院历史沿革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的前身是1983年由原国家卫生部指导成立的医药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是全国首批7所开办医药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的中心之一,也是唯一的中医类院校。作为中医类院校成立最早的管理学院,办学历史悠远、办学定位明确,在开办之初即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特别是中医药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如今,诸多学子已成为医药卫生管理领域的骨干和领军人物。
  随着时代发展,在国家教育部、原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教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85~2000年期间,管理学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85年开始招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专科生,1987年12月成立卫生管理系。1990年开始招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1995年设立中医药院校首个卫生管理类硕士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996年更名为管理系,2000年正式更名为管理学院。
  2000年之后,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管理学院全体教职员工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2007年学院获批全国卫生管理类省部级(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中医药管理学”;2012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药管理学”;2012年在全国率先招收“中医药管理”博士,2013年自主设立首个“中医药管理”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2015年获批“健康管理学”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学位点(中医学一级学科下)。
  为适应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015年开始招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2017年开始招收药事管理专业本科生。2018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
 
  二、学院现状
  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专任教师54人。学院下设三个系分别为:卫生管理系、工商管理系和信息管理系,共有10个教研室。
  学院现有本科招生专业4个,分别为: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工商管理(药事管理方向)[1]、药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共有在校本科生455人。硕士招生专业2个,分别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健康管理学,共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56人。博士招生专业为中医药管理,共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2人。
  管理学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交叉学科)——中医药管理学。2个与北京市卫生局局校共建基地、2个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校共建中心、3个校级研究所。
管理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科研能力和水平逐年提升,承担了大量的科研课题,包括973子课题1项、863子课题1项、国家“十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7项、以及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局、北京市各级委办局等课题研究百余项。近5年到位科研经费333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48篇,其中SCI/SSCI 27篇,教材及著作75部。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教育部、北京市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等部门颁发的多项奖励。研究成果在引领行业发展、推动健康及中医药领域政策制定、丰富卫生管理理论、倡导积极健康观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医药院校的管理学科中发挥了标杆作用。

管理学院
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通知
 
各位考生:
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方案》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通知如下:
一、资格审查材料
报到时须进行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提交材料如下(以下材料未注明的均为1份,按顺序左上角挂角装订):
1.《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年接收推免生(含直博生)申请表》(大学网站下载,A4纸双面打?。?;
2.本科学习成绩单,要求加盖所在学校教务处公章(红章原件);
3.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六级考试(CET-6)成绩单复印件;
4.获奖证书复印件;
5.代表性学术论文复印件;
申请人应保证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经发现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内容不真实或不准确,我校将取消申请人入学资格。全部申请材料一经收到,恕不退还。
注:推免生需要缴纳复试费100元,请于复试报到时交至学院。
二、材料递交渠道及注意事项
1.北京中医药大学推免生请于9月24日前将申请材料交至管理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2.外校推免生的申请材料须于2019年9月24日前通过EMS寄送至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办。
3.申请人必须在2019年9月28日至10月7日期间通过教育部“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对我院相关专业提出申请。
4.凡通过复试,被我院接收的考生,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发布待录取通知,考生收到待录取通知后,须在24小时内通过“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同意录取,否则视为放弃。
三、复试时间安排
复试时间: 10月9日(周三)
复试安排:
时间 内容 地点 参加人员
10月9日
上午8:30 -- 10:00
笔试 良乡校区东院教室219 全体复试考生
10月9日
上午10:10 -- 11:40
技能测试(机试) 良乡校区东院机房249 全体复试考生
10月9日
下午13:30 -- 15:30
综合面试
(含英语)
良乡校区西院管理学院332 全体复试考生
 
四、复试内容及办法
1.复试内容及比例
复试成绩(100分制)= 笔试成绩(30%)+ 技能测试成绩(20%)+ 综合面试成绩(50%)。
2.复试考核要求
(1)笔试考核要求:考核考生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对卫生事业管理实践及理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的关注程度。
(2)技能测试考核要求:考核考生利用计算机处理办公事务及数据库数据的能力。
(3)综合面试考核要求:综合测试考核考生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反应应变能力以及在非专业方面的外语交流能力。
3.录取原则:根据教育部下达各专业招生名额数按复试成绩择优录取。复试不及格即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五、体检
按教育部体检标准,复试后同意接收的考生进行体检,体检费用自理。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体检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具体时间待通知。
六、其他注意事项
1、学院将于9月30日电话通知考生前来复试,请考生及时在研招网推免生服务系统报名,并注意接收研招网发送的复试通知。
 2、复试及录取期间,考生不得以非正常方式或渠道影响、干扰录取工作。若发现此类情况,将进行一票否决,不予录取。
 
管理学院         
                                                  2019年9月 19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孔军辉


  孔军辉

  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
  社会兼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心理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医学教育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教学研究会委员,高等中医药教育学会中医心理学分会秘书。
  个人简历: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99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工作应激与管理、亚健康与健康管理。承担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毕业研究生2名,在读研究生7名。发表论文与参编教材、论著20余篇。从事中医临床与心理咨询10余年,主要擅长用中药辨证结合心理咨询治疗心身疾病、心理障碍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朱燕波
 朱燕波

  朱燕波(1962-),女,山东文登市人。198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
  从事教学、科研、临床工作20余年。主讲《科技管理学》、《教育管理学》、《卫生法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QOL测量与评价》5门课程。研究领域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质量评价、临床流行病学、中医体质学等。曾2次作为笹川医学研究者由卫生部派遣到日本进行"东洋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共2年)。参加国家973课题1项,主持部局级课题5项,参加部局级课题4项,主持校级课题4项,共计主持、参与了14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国内外发表论文22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12篇。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体质学》,合作编著《回归自然》。主持开发的"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中文版(MLHFQ)"得到了原版开发机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量表管理机构法国Mapi研究所的认可;合作编制了"9种中医基本体质分类量表(CCMQ)"。参加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试行)。"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及其方法学体系建立的研究"通过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第2完成人);"中医体质分类方法及其标准建立的研究"获得2006年度高等学??蒲Ъ际踅币坏冉保ǖ?完成人);另获2006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第2完成人)。培养硕士研究生4人(毕业1人)。具有从事中医骨科的临床实践经验。

添加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中医药大学报录比、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群、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北京中医药大学排名、北京中医药大学保研、北京中医药大学公众号、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网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