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北京林业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北京林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林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 学科介绍
  一、森林培育学科
  Silviculture Science
  森林培育学科是我国建立最早的林学类学科点之一,我校的森林培育学科建立于1952年,长期以来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本学科在1981年成为第一批硕士点,1986年成为博士点,1989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1995年成为林学博士后流动站的主要支撑学科。2001年以同类学科第一的成绩继续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挂靠于本学科。
  本学科点有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学术队伍,其中院士1名、教授7名、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4名。近20年来,培养了200多名研究生,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位论文质量也不断提高,其中1篇博士论文获200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实现了我国林业院校在此奖项“零”的突破。是学校“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
  在“九五”期间,承担国家科技攻关、948引进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及博士点基金、国际合作等科技项目共60项。在林木种子休眠机理与催芽技术、苗木培育技术、林木栽培生理生态理论、人工林定向培育及可持续经营、混交林和及树种间关系、抗旱造林技术、城市林业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在国内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92篇,其中SCI、EI论文11篇;出版著作30多部。
  拥有国家林业局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及生态系统研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新增了配套的先进仪器设备,研究手段有了显著提高,达到了国内同类实验室的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还与一些林场和科技公司等建立了稳定的“三结合”教学科研生产基地。
  主要研究方向为林木栽培生理生态基础理论、种苗培育技术与理论、人工林生产力与混交林培育技术与理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与建设理论与技术、经济林培育技术与理论和城市林业。
  学术带头人:
  沈国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林业科学》主编,原中国林学会理事长,博士生导师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中国现代森林培育学的主要创建者和学科带头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尹伟伦 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  博士生导师 著名树木生理学家,国际著名杨树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二、森林经理学科
  Forest Management Science
  森林经理学是林学的主要分支,它是研究森林区划、调查、评价、森林生长、收获、经营决策和控制调整等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在林业中发挥协调生态、技术和经济,制定经营目标、组织经营的作用,是林学专业的龙头学科。在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成为我国重大战略的时期,森林经理学科肩负着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历史任务.
  本学科在我校建于1952年,1959年招 收研究生班,1981年成为首批硕士点和博士点,198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6年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列入“长江学者”计划。现有教授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45岁以下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80%,形成了结构合理、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梯队。培养研究生300多名,大多已成为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经营和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骨干。
  近50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拥有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重点实验室;举办国际 和国内学术研讨会47次、教育部高级研讨班2次;编写21世纪教材8部,发表论文 近250篇。多学科交叉综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三、生态学科
  Ecology Science
  生态学科是我国1981年实行新学位制度后最早的博士学位点,是北京市重点学科。上世纪60年代汪振儒教授首创生理生态,70-80年代在森林经营和污染生态方面获得重大突破,90年代率先开展景观生态学研究,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现又把研究领域拓展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树木生理生态与分子生态。特色是以森林生态为主,重点研究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研究紧密结合生产实践,研究手段上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本学科负责国家林业局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长期研究定位站(山西?。┕ぷ?。
  生态学科现有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4人。本学科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22门课程,培养研究生200多人,其中博士69人,大多已成为知名的生态学家和学者,为生态学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学科1992年以来获奖项目21项,其中省部级奖16项,出版学术著作25部,论文200余篇。
  学科负责人:
  李俊清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国家林业局自然?;で郎笞?、北京市自然?;で郎笞?、中国生物多样性?;せ鸹崂硎?、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森林?;ぱЭ?br />   Forest Protection Science
  森林?;ぱЭ浦饕芯可植〕婧推渌泻ι锏姆乐卫砺塾爰际?,
  是林学的主干学科。我校森林?;ぱЭ剖冀ㄓ?952年,现为博士点学科和部级重点学科,1993年全国森林?;ぱЭ破拦乐谢褡芊值谝幻?。拥有国家林业局森林?;ぱе氐闶笛槭?,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和化学?;?个本科实验室,森林病害、昆虫和动物3个标本室(陈列室)。
  1958年开设森林?;ぷㄒ?,培养本科生1200多人,研究生100多人,大多已成为森林?;ち煊虻难Э拼啡?、知名专家和骨干。现主办森林资源?;び胗雾ㄒ?。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
  学科队伍创新能力强,在以天牛、小蠹、木蠹蛾、透翅蛾为代表的林木蛀干害虫、松毛虫和溃疡病为主的重大林木病虫害研究方面有稳定的综合优势,在竹节虫和介壳虫分类、古树复壮、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研究等方面特色鲜明,优势明显。
  1990年以来,共获各类科技奖励2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中国林学会梁希奖2项;中国林学会青年科技奖1人。出版专著和统编教材20部,其中主编副主编11部。
  在研的国家级科研和横向合作科研项目共23项,经费总额782.5万元。其中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项、科技部高新技术(863)课题1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1项、自然科学基金4项、部级重点课题5项、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基金1项、博士点基金1项,中美国际合作项目3项。
  本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森林病虫害综合控制,特别是重大林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和监测预警、林业外来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园林植物病虫控制、森林鼠害控制。
  该学科正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和奋发向上的姿态,向国内领先、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目标迈进。
  学科负责人:
  骆有庆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林业部跨世纪部级学科带头人。兼任的主要学术团体职务有: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杨树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病虫害专家组”成员;国家林业局“国家森林病虫鼠害工程治理专家组”成员;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风险分析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学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与学位委员会委员、资源与环境学院学术会员会、《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常务编委、《中国林学(英文版)》、《昆虫知识》和《中国森林病虫害》编委。
  五、草业科学学科
  Turfgrass &Grassland Science
  草业科学学科是为培养我国草业科学高级技术人才而设立的,于1999年招收草坪管理方面方向硕士研究生,200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2003年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联合招生“草坪管理”专业本科生。现主办草业科学专业,设两个培养方向,即城市草坪方向和高尔夫球场方向,其特色是培养能在园林绿化、高尔夫球场、运动场、城市林业等部门从事草坪建植与管理、人工草地栽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高级科学技术人员。现有教授、博士生导师3人,讲师2人,承担着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20余门。
现有“863计划”实验室、草地资源与生态实验室、草坪综合实验室、草坪实验站及牧草实验站,可开展草坪草转基因育种、草坪草及牧草种子鉴别、草坪草及牧草种子的品质检验、草坪草品种鉴定等实验。
  现承担多项科研课题,主要有“国家863计划、 “转基因专项”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在已完成的科研课题中,获省部级奖励的有8项。
  学科负责人简介:
  韩烈保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研究所所长,中国草原学会草坪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草原学会种子委员会理事,国际草坪学会会员。
  六、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
  Cartography & GIS Science
  本学科属于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但学科人员从事相关内容的研究可追溯到建校初期的测量学、林业航测和遥感的教学与科研。本学科以林业及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兼容国土、矿产、土建领域,以资源于环境空间信息的获取、处理、交换、变换、分析、传输与制图为研究内容,以广义3S技术为手段,以地学、数学、信息学、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建立以3S技术的开发、集成、应用为目标的现代对地观测信息系统。学科特色可以概括为:立足林业兼容其它,跟踪前沿,整合集成,跨越发展,注重转化, 创新提升,协调平衡。
  学科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6人,硕士生导师7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80%具有博士学位,3人有博士后研究经历。
  本学科与森林经理学科共建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重点实验室,拥有数字测绘与 GPS、摄影测量与RS、地图制图与GIS三个实验室,配备国内一流的3S技术软硬件。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水利部等各级科研项目,研制第一台测量型GPS接收机,视频超站仪、电子角规,多次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学术论文奖,多项成果获专利或软件登记。
  现主办本科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具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点??枇?S类相关课程10多门,出版教材,专著,译著十几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多次获部级优秀教材奖。在读3S方向硕士、博士、 博士后50多名,接收国内外高级访问学者20多人。
  本学科瞄准精准国际同类学科发展方向,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国内3S学术界有地位、国际上有特色的现代林业信息学科。
  学科负责人:
  冯仲科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中国GPS应用研究会常务理事,资源与环境监测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北京测绘学会理事测绘教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测绘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水利部水保监测GPS项目首席科学家。
  专业简介
  一、林学
  本专业是我??炖纷钣凭?、实力最雄厚的专业之一。培养具备森林培育、森林经理、林木遗传育种、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从事林木良种选育、森林培育(包括经济林栽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资源?;ぜ翱⒗?、自然?;で肷止熬芾?、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学制四年,毕业生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生态学、林木遗传学、林木育种学、3S技术导论、森林计测学、森林培育学、经济林、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草坪学、城市绿地规划、城市林业、野生动物?;び牍芾淼?。
  毕业生可在林业、环保、园林、规划设计、科研、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调查规划设计、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经济林培育与加工利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市园林绿化、公园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生产、行政管理和教学与科研工作。 
  二、森林资源?;び胗雾?nbsp;
 
  本专业为林业、园林、旅游等部门培养具备森林资源?;?,兼有森林游憩资源?;び肟⒗?、旅游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森林公园及森林游憩资源规划设计、森林旅游的高级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学制四年,毕业生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主要学习生态学、生物学、森林资源?;?、森林资源与游憩资源的评价与规划设计、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的系统训练,以及森林资源的管理、?;び肟⒗玫确矫娴幕狙盗?,具有森林病虫害防止与检疫的完备能力,以及森林游憩资源的管理与?;?、森林游憩市场运营与分析的基本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植物学、树木学、生态学、普通动物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森林动植物检疫、森林有害生物控制、?;ど镅?、野生动物?;び牍芾?、森林游憩资源规划与设计、旅游经营管理等。
  毕业生可在林业、园林、动植物检疫部门、自然?;で?、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资源管理、动植物检疫、教学、科研和开发等工作。 
  三、草业科学(草坪科学与管理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草坪学、草地学、树木学、运动场草坪建植与管理、草坪与牧草病虫害、园林绿地规划、高尔夫球场草坪建植与管理、高尔夫球场规划与设计、高尔夫礼仪、高尔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园林绿化、高尔夫球场、运动场、城市林业等部门从事草坪建植与管理、人工草地栽培、高尔夫俱乐部经营、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学制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草坪学、草地学、树木学、草坪草与牧草遗传育种学、草坪与牧草病虫害、草坪灌排水学、草坪机械、草坪杂草、高尔夫球场草坪建植与管理、运动场草坪建植与管理、高尔夫球场规划与设计、高尔夫球场建造、高尔夫运动概述、草坪营养与施肥、园林绿地规划等。
  毕业生可在园林、水土保持、环保、人工草场、体育场等部门从事各种类型草坪的建植与管理工作,各种功能草地的培育以及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花卉植物栽培以及优良牧草和草坪草的选育、人工牧草培育、人工牧草深加工、优良草种品种种子生产等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相关企业从事高尔夫球场设计与建造、高尔夫球场经营策划、高尔夫俱乐部管理、高尔夫器材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中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高尔夫市场调研、高尔夫赛事组织、高尔夫运动管理等科研、教学工作。
  四、草坪管理(中美合作办学项目)
  本专业是由北京林业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联合开办的,培养具备草坪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运动场草坪、高尔夫球场草坪、草坪病虫害与杂草防治、草坪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园林绿化、高尔夫球场、运动场、农业、城市林业等部门从事草坪生产与贸易、教学与科研、草坪建植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员。学制五年,其中一年为英语强化训练,专业课由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教师及本校经美国培训合格的教师共同用英语授课,成绩合格的毕业生分别由我校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和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授予草坪管理专业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草坪与环境、草坪建植与管理、草坪草育种与种子生产、草坪土壤管理、草坪机械、运动场草坪、草坪虫害防治、草坪病害防治、杂草防除、高尔夫球场草坪灌溉、高尔夫球场设计与建造技术、草坪施工管理、草坪综合管理策略、景观和草坪的商业经营、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规划设计等。同时,选修或必修园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土保持等专业的部分课程。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在国外完成。
  毕业生可在与草坪相关的城市林业、园林、运动场、高尔夫球场、草坪生产企业、园林绿化及其它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草坪生产与贸易、草坪经营与管理、草坪?;?、运动场及高尔夫球场养护、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科研、技术与管理工作。
  五、地理信息系统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数学基础和资源环境管理学基础,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数据库原理、遥感原理与技术、制图学、地理学、资源与环境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的集成与应用以及相关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与开发,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土地、房地产、基础事实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和有关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遥感原理与技术、数据库结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等。
  毕业生可在与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有关的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始建于1951年,是中国现代园林教育的发源地。1956年,建立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标志着中国园林高等教育正式建系并与专业配套;1959年招收研究生,开创了中国风景园林研究生教育之先河;1964年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更名园林系;1981年获得全国首个园林规划与设计和园林植物硕士学位授权;1988年在园林系基础上设立园林系和风景园林系,1992年两系合并成立我国第一个园林学院;1993年获得我国首个园林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园林学院现有风景园林学(分属工学和农学两个学科门类)、城乡规划学(工学门类)和建筑学(工学门类)三个一级学科。风景园林学现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017年风景园林学协同城乡规划学、建筑学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2018年入围北京市与中央高校共建一流学科名录。在2012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风景园林学位列全国第一,在2016年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风景园林学获得A+;2018年风景园林学开展国内首次同类学科国际评估,评估专家一致认为,“当前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已达到国际高水平地位,享有国际盛誉并产生了相当的国际影响力,在中国具有强有力的领导地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风景园林教学科研机构,是世界上唯一以风景园林为核心,引领建筑、城市规划、区域规划、观赏园艺、旅游规划及管理的学院。”
 
师资队伍
 
园林学院现有教职工155人,专任教师14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32人,副教授57人,讲师50人。现任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1人、宝钢教育奖获得者4人、中国青年女科技家提名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省部级教学名师6名。
 
学院现任教师中有1人担任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第一副主席、1人担任中国驻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代表、1人担任中国首个植物品种国际登录权威、1人担任国际风景园林教育委员会会士;4人在国家风景园林教育智库担任专家;20余人在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公园协会、中国园艺学会等10余个国内一级学会组织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
 
人才培养
 
园林学院现设有风景园林、园林、城乡规划、园艺(观赏园艺方向)、旅游管理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风景园林、园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园林专业入围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园林专业和园艺(观赏园艺方向)专业入围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院启动“梁希实验班”(风景园林设计方向、园林植物应用方向、观赏园艺方向)人才培养计划。学院具有风景园林学博士后流动站,风景园林学(工学和农学两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风景园林学(工学和农学两个学科门类)、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近年来,学院秉承“精品化、精英化、国际化”办学理念,固本强基、创新开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截止2018年9月,学生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第一名10次(占全球历届竞赛第一名获奖总数三分之一),国际建筑师协会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第一名1次,获奖质量和数量均为世界首位。随着风景园林国际交流的深入及国内外人才的不断交流与发展,学院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进入世界知名高校深造,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17年10年间,学院累计有620余名毕业生出国攻读硕士学位,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办学60多年,学院培养高水平多规格专业人才11000余名。上千名精英人才成为高等院校、设计机构、科研院所和管理部门的骨干和领军人物,奠定了中国园林行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培养了工程院院士3人、世界风景园林行业最高奖杰里科爵士金质奖获得者1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5人、国内外高等院校风景园林院长(系主任)20余人、国内外顶尖专业协会负责人20余人、大型风景园林设计机构负责人10余人、地方园林管理部门负责人30余人。
 
平台资源
 
园林学院拥有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教育部园林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城乡园林景观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研究平台;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美丽中国人居生态环境研究院、北林地景等风景园林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梅品种国际登录中心、国家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风景园林》杂志社等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产业协会挂靠我院。
 
科研实践
 
园林学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形成以风景园林为中心,协同城乡规划、建筑、旅游管理等方向,聚焦中国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科研、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学术研究团队,依托美丽中国人居生态环境研究院,构建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智慧与园林历史理论、区域生态网络构建与生态?;ば薷?、森林城市与可持续城乡人居环境营建、花卉种质创新与高效育种确立4个重大前沿研究领域和8个交叉创新研究团队。近五年来,学院主持国家科技支撑、国家863、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4项,主持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重点项目30余项。近年来学院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实践项目获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年度奖、IFLA 亚太区年度奖、英国国家景观奖、全国优秀勘察设计奖等98项,科研奖励与成果产出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位居首位。作为最重要的实践研究中心,主持完成实践项目遍布全国,带动行业发展,其中花港观鱼开创中国现代公园设计典范,深圳仙湖植物园传承发展,西湖西进、珠三角绿道引领中国生态环境建设。
 
学术交流
 
园林学院形成“园林论坛—园林讲堂—园林沙龙”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国际化学术报告平台,近年来邀请国际知名学者、顶尖设计师举办学术报告450余场,平均每年50余??;学院教师计230人次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平均每年50人次。
 
学院主办或承办多规格顶尖学术会议。2010年学院承办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第47届世界大会、2017年承办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暨(国际)CELA教育大会;2017年与中国园林博物馆、新西兰林肯大学、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中国-新西兰国家公园建设研讨会;连续19年主办中国观赏园艺学术年会;自2010年起每年举办国际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城市·风景·遗产”学术论坛和风景园林植物与人居环境建设论坛;每年举办中国古典园林传承与发展学术思想研讨会和“北林风景园林设计”论坛。
 
2015年与中国园林博物馆、奥姆斯特德博物馆、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北京市植物园联合举办“美国景观之路——奥姆斯特德设计理论展”;2016-2017年,连续两年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举办“北京绿廊2020”设计展;策划组织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和即将举办的2020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大师园展览。
 
国际合作
 
近年来,园林学院与宾西法尼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奥本大学、UBC、谢菲尔德大学等数十所世界著名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同日本千叶大学启动风景园林学硕士双学位项目;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启动全英文风景园林硕士培养计划。
 
学院还与奥本大学、香港大学以及12所台湾地区大学开设设计工作坊,与Aecom、SWA等国际设计公司开展国际联合教学。
 
当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聚焦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大需求,以国土安全和人居生态环境前沿问题为导向,以科学技术和人文艺术高度融合为基础,着力打造以风景园林为核心的人居生态环境创新学科群,传承发展中国优秀风景园林传统,持续深化国际前沿领域合作,依托美丽中国人居生态环境研究院,继续探索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交叉创新模式,引领和推动中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树立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第一品牌,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重大影响力的一流学科。(数据截止时间:2018年8月30日)

硕士学位授予点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发表时间:(2013-08-31)
学位授予门类(代码) 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
一级学科专业名称 硕士学位授权点
二级学科专业代码 二级学科专业名称
理学(07) 0705 地理学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713 生态学 071300 生态学
农学(09) 0909 草学 090900 草学
0951 095106 草业(专业学位)
0907 林学 090702 森林培育
090703 森林?;ぱ?/td>
090704 森林经理学
0954 095400 林业专硕(专业学位)
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 土壤学
090302 植物营养学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是北京林业大学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型学院,也是学校历史最久、师资最强、平台体系最健全、培养人才最多的学院,其前身为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1952年成立时的唯一院系——林业系。多年来,学院立足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发展,是我国林学领域聚集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基地,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学院培养了我国第一位林学博士,走出沈国舫、张新时、李文华、朱之悌、王涛、徐冠华、唐守正、尹伟伦、方精云、张守攻等10位院士。学院在编教职工108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26人,讲师22人。通过“211工程”、“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建设,学院的办学和科研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高。
 
林学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历次一级学科评估中,均排名全国第一,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现有林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森林?;?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土壤学北京市重点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
 
学院设有林学类(林学专业、林学专业城市林业方向、森林?;ぷㄒ?、经济林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等5个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建有梁希理科实验班(林学类),拥有总面积1800m2的林学实验教学中心。
 
十三五期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承??翁猓ㄗ涌翁猓?9项、973计划项目专题2项、国家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项,其他省部级以上重点课题18项,到账经费超过1.5亿元,近十年来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内的科研奖励数十项。
 
学院建有教育部北京市共建森林培育与?;ぶ氐闶笛槭?,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及生态系统研究实验室、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实验室和森林?;ぱ笛槭业?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精准林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另外学院拥有测绘与3S技术中心、城市林业研究中心、蓝莓研究与发展中心、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所、林业生物质能源研究所等5个科研机构。
为提高国内青年学生对林学领域前沿理论的认识、使用先进方法的能力,培养国内林业研究领域的后备力量,特别是选拔优秀学生继续深造,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将举办“2018年优秀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夏令营将于2018年9月3日-9月7日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举办地点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市海淀区北京林业大学鹫峰实验林场,届时将安排营员聆听学科前沿与热点问题专题讲座,与导师面对面交流,参加研究技能培训小型课堂和野外科研实践等活动。
林学院是北京林业大学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型学院,也是学校历史最久、师资最强、培养人才最多的学院,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基础。60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林业科技人才,为祖国的林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两院”院士中,沈国舫、尹伟伦、张新时、李文华、蒋有绪、徐冠华、唐守正、朱之悌、王涛等9位院士均毕业于我院或曾在我院学习过。学院建有教育部北京市共建森林培育与?;ぶ氐闶笛槭?,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及生态系统研究实验室、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实验室和森林?;ぱ笛槭业?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森林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精准林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两个国家林业局生态定位站(西太岳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油松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内蒙古七老图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本期暑期夏令营依托学院森林培育、森林?;ぱ?、森林经理学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举办,面向全国各985、211学校和省属重点高校招收学生60名左右,各专业招收名额视报名情况待定?;队兄居谕渡砹忠笛芯康挠判阊ё颖渭?,报名时间2018年6月20日-7月4日,活动期间免费提供食宿,往返交通费自理。
 
一、申报条件
 
1、本科三年级学生(2019届毕业生);
2、具有林学相关专业背景;
3、学习成绩优秀,能够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者优先;
4、原则上只接受专业排名前20%的学生,如满足以下任意条件之一,专业排名可放宽至40%,具体如下:
 
①学生在林学专业领域内,在SCI、EI、CSCD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原创性学术论文(不含会议论文、综述性论文、短评等),数据来源以论文发表年份SCI、EI、CSCD检索资料为准。
②学生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身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含国外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
③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5、对林业事业拥有浓厚兴趣,有志于林业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有创新意识。
 
二、申报材料
 
1、填写夏令营报名金数据链接https://jinshuju.net/f/X8bxPI;
2、本科成绩单(学院或教务处盖章有效);
3、其他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复印件;体现自身英语水平的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或TOEFL/GRE/GMAT/IELTS成绩;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和成果等)。
 
三、申报方式
 
1、请将成绩单和其它证明材料的扫描文件汇总成一个PDF文件,打成压缩包发送至邮箱lijiangjingg@126.com,文件和压缩包命名原则为:拟申报专业-姓名-本科学校-本科专业(如:森林培育-王小明-贵州大学-林学)。
2、林学院将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核,择优录取。录取名单将于2018年7月9日前在林学院网站(http://lxy.bjfu.edu.cn/)上公布。
3、请大家严格按照要求整理材料,并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或弄虚作假者,直接取消申请资格,并报研究生院备案记入考生诚信档案。
 
四、咨询
 
学院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10-62338101
E-mail地址:lijiangjingg@126.com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二〇一八年六月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导师李飞介绍:
  导师姓名: 李飞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5 年 5 月 1 日  
  院系名称: 园林学院
  一级学科: 建筑学
  二级学科: 城市规划与设计
  研究方向1: 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
  研究方向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研究方向3: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现在职称: 副教授
  职称评定时间: 2009 年 1 月  
  导师最后学历: 博士
  导师最后学位: 博士
  获学位时间: 2008 年 06 月
  获学位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硕导、博导: 硕导
  批硕、博导时间:   2010 年 1 月 
  上岗时间: 2010 年 1 月
  现在在岗否: 是
  所在学科是否博士后流动站: 否  
     工作简历: 2001年4月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教学工作: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形态与发展理论》等课程
  研究领域: 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在研课题: 岳阳市绿地系统规划 
  论文目录:
1. 李飞,《近代欧美城市公园的建设重点比较研究》,《重庆建筑大学学报》增刊,2009
2. 李飞,刘明,《巧用落叶乔灌木的冬态,营造冬季水墨淡彩景观——以华北地区为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第8卷第2期
3. 李飞,《因借“雪”的造景手法》,《中国园林》2008.6,Vol.24/150,检索号1000-6664(2008)06-0085-06
4. 李飞,《论中国古典园林中“借香入境”的造景手法》,《中外景观》,2008.12
5. 李飞,《近代西方公园建设重点的比较研究》,《建设科技》(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2008.24 ,总第137
6. 李飞,《针对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2008年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11
7. 李飞,《1960年代以来的当代园林流派》,《城市规划学刊》2005.3,总第157期,检索号1000-3363(2005)03-0095-08)
8. 杨赉丽、何昉、李飞,《重塑政务中心区生态环境》;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9第一版,第三作者,是分会场宣读文章。
9. 李飞,《上海全球化进程中工业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和策略》,《规划师》,2000.4,第16卷总第64期
10. 李飞,《建立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分离的管理模式——推进市场化服务,强化街道管理机制》,《99’上海国际城市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
11. 李飞,《林业类高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解答“三个什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中国林业教育》2010.4
12. 李飞,《基于问题设置的《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互动方法改革》,《北京林业大学教改论文集》2010.9
13. 李飞,《林业类高校中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设问式”教学方法改革》(文章编号:2009-12-173),《中国教师》2009年下半年学术论文专刊,2009.12  
  著译目录:
1. 参与编写《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6第二版),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
2. 参与编写《风景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指导书——规划设计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  
  办公室电话: 15010539663
  通讯地址: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规划教研室,清华东路35#
  邮政编码: 100083
  电子邮件地址: liffei369@qq.com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导师陈瑞丹介绍:
导师姓名: 陈瑞丹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5 年 12 月 20 日
院系名称: 园林学院
一级学科: 林学
二级学科: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研究方向1: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研究方向2: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
 研究方向3: 园林植物造景与应用
政治面貌: 请选择 
现在职称: 副教授
职称评定时间: 2005 年 6 月
导师最后学历: 博士
导师最后学位: 博士
获学位时间: 2003 年 7 月
是否留学: 是
留学国别: 美国 留学时间: 从 2008 年 01 月 到 2009 年 01 月
硕导、博导: 硕导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导师曹新介绍:
导师姓名:曹新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2 年 4 月 21 日
院系名称: 园林学院
一级学科: 建筑学
二级学科: 城市规划与设计
研究方向1: 遗产?;?/div>
研究方向2: 景观规划设计 
政治面貌: 无党派民主人士 
现在职称: 副教授
职称评定时间: 2007 年 7 月
导师最后学历: 博士
导师最后学位: 博士
获学位时间: 2005 年 7 月
获学位单位: 北京大学
是否留学: 是
留学国别: 意大利
留学时间: 从 2005 年 09 月 到 2005 年 12 月
硕导、博导: 硕导
批硕、博导时间: 2007 年 7 月
在读硕士: 2人
上岗时间: 2007 年 9 月
现在在岗否: 是 
所在学科是否博士后流动站: 否
工作简历:
 2001至今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教师
 2011年2月受聘为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2005.9~2005.12 ICCROM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the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国际文化遗产?;び胄薷囱芯恐行?罗马) 访问学者
教学工作: 任职以来,承担了以下课程:
世界遗产的?;び肜茫ㄋ妒靠纬蹋?/div>
世界遗产的?;び肜茫ǔ鞘泄婊ㄒ当究瓶纬蹋?/div>
资源环境?;び肜茫ㄋ妒靠纬蹋?/div>
外国园林史(硕士课程)
园林设计毕业设计
园林设计基础
制图基础
苏杭园林毕业实习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遗产?;?,景观规划设计
近年来主要科研实践包括遗产申报与研究、各类遗产?;す婊?、各类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旅游规划等30余项。
在研课题:
广东佛山高明山水悠居园总体规划
山东寿光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新疆塔城五弦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论文目录:
 1.关于历史园林遗产的真实性.中国园林.2004(9):26—28.
 2.从世界遗产到国家遗产、地方遗产体系.城市规划.2004(8):65—68.
 3. 遗产体系与游憩体系之辨.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522-1528.
 4.云梦之赐——湿地文化遗产透视.湿地生物多样性?;ぶ髁骰睦砺塾胧导蒲С霭嫔?,2009:51-59.
 5.Bestowment of Cloud and Dream----Perspective on the culture heritage of the wetland.湿地生物多样性?;ぶ髁骰睦砺塾胧导蒲С霭嫔?,2009:430-438.
 6.基于遗产调查的景观更新课题在毕业设计中的运用.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86-195.
 7.圆明园遗址公园?;ず屠孟肿吹鞑橛胙芯浚裁髟暗?期:26-39.2008.
 8.圆明园遗址公园?;ず屠孟肿吹鞑橛胙芯浚泄傲?,2008(11):34-41.
 9.论以景观更新促进遗产?;ぃ史缇笆α匣?010年大会(IFLA, 47th)论文集.2010年5月苏州.P23-27
著译目录: 参编:世界遗产相关文件选编.北京大学世界遗产中心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主要兼职: 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导师张启翔介绍:
导师姓名: 张启翔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6 年 12 月 10 日
院系名称: 园林学院
一级学科: 林学
二级学科: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研究方向1: 花卉资源与育种
研究方向2: 花卉栽培
研究方向3: 花卉应用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现任职务: 院长
现在职称: 教授
职称评定时间: 1993 年 1 月
导师最后学历: 博士
导师最后学位: 博士
获学位时间: 1990 年 2 月
获学位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硕导、博导: 博导
批硕、博导时间:   1993 年 3 月
在读硕士: 31人
毕业硕士: 26人
在读博士: 13人
毕业博士: 15人
上岗时间: 1993 年 3 月
现在在岗否: 是
所在学科是否博士后流动站: 是
工作简历: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博士生导师,是我国第一个园林植物博士。1988年4月至1989年3月在波兰学习,1990年获国家教委、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奖励,1992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199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林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中国传统名花及野生花卉引种、育种、品种系统分类、鲜切花繁殖技术等科研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 主讲观赏植物学、森林风景旅游观赏园艺概论、花卉品种学、现代园林科技发展专题、园林植物与现代观赏园艺五门课。平均每年授课的学时270学时。坚持带学生的课程实习和综合实习(如杭州、张家界、云蒙山及北京地区其它基地、植物园、花卉市?。?,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观赏植物学》为北京精品教材。
研究领域: 十年来主持了国家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博士基金等8项科研项目。总经费950多万元,主持和参加的项目有五项获得国家、部市级奖励。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教育部教改项目(主持人之一)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办公室电话: 62338305
通讯地址: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10号信箱
邮政编码: 100083
电子邮件地址: zqx@bjfu.edu.cn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导师于晓南介绍:
导师姓名: 于晓南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4 年 9 月 4 日
院系名称: 园林学院
一级学科: 林学
二级学科: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研究方向1: 园林植物繁殖育种
研究方向2: 园林植物应用
研究方向3: 园林植物生理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现在职称: 副教授
职称评定时间: 1950 年 12 月
导师最后学历: 博士
导师最后学位: 博士
获学位时间: 2001 年 6 月
获学位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硕导、博导: 硕导
批硕、博导时间:1950 年 1 月
上岗时间: 1950 年 12 月
现在在岗否: 是
所在学科是否博士后流动站: 否
工作简历: 2001-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教学工作: 2001-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授《园林树木学》。
研究领域: 园林植物栽培生理,切花生产技术,园林植物推广与应用
在研课题:
 2002-2005年,参加国家863项目“牡丹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
 2003-2006年,参加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 “紫斑牡丹在园林中的应用”;
 2003-2006年,参加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牡丹远缘杂交新技术引进”;
 2003-2006年,主持北京林业大学振兴计划“抗逆彩叶植物的选育与栽培生理研究”;
 2006-2009年,主持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芍药鲜切花标准化生产技术引进”;
 2005-2007年,参加教育部平台建设项目“林木花卉种质资源平台建设”;
 2007-2010年,参加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资源高效利用型设施花卉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009, 河北燕郊居住小区绿化设计;徐州彭祖园规划方案
论文目录:
 1.彩叶植物多彩形成的研究进展.园艺学报,2000,27:533-538(第一作者)
 2.观赏植物花青素与花色. 林业科学,2002,38((3):147~153(第一作者)
 3. 植物叶片中花青素的分析与研究.现代仪器,2000,4:37(第一作者)
 4.光质与光强对‘ 美人’梅叶色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增刊):36-38(第一作者)
 5. 多功能空气微生物检测仪监测大气中的细菌含量.现代仪器,2002,8(42):33~34(第一作者)
 6、杜绝山采与发展盆景苗圃.中国园林,2002,4:81-82,(第一作者)
 7.施肥水平对美人梅叶色的影响.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4(第一作者)
 8. 观赏植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良性调节作用.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4(第一作者)
 9.牡丹远缘杂交育种及新品种介绍.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5(第一作者)
 10.芍药切花保鲜技术研究进展.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 (3):110-114(第四作者)
11.赤霉素及生根粉对芍药促成栽培的影响.园艺学报,2005,32(6):1129-1132(第三作者)
 12.赤霉素和生根粉对牡丹促成栽培影响的初步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1):84-87(第三作者)
 13.国外观赏芍药的育种与应用研究. 现代林业科技,2007,1(1):77-81(第一作者)
 14.紫外光辐射对几种彩叶植物叶色的影响.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6,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第一作者)
 15.芍药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现代林业科技,2007,1((3):25-27((责任作者)
 16.北京芍药品种花色叶色调查分析.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8:73-75. ((责任作者)
 17.芍药品种‘桃花飞雪’的组培快繁初步研究.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8:275-278. ((责任作者)
 18.Flare Tree Peonies((Paeonia rockii Hybrids) and the Origin of the Cltivar Group. Acta Horticulture,2008,766((第二作者)
 19.Seed Germination of Tree and Herbaceous Peonies:A Mini-Review. See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07,1((1): 11-14(第一作者)
著译目录:
 1.《北京主要园林植物识别手册》,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主编)
 2.《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花卉卷)》,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参编)
 3.《盆景学》((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副主编)
 4.《意大利园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主译)
 5.《北京赏石与盆景》,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主编)
 6.《中国名花》,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参编)
表彰和荣誉:
 2004年,获得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奖,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十大青年优秀教师”奖;
 2008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11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自然科学),三等奖。
 2005年,参加 “观赏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获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
 2008年,主持“园林树木学”精品课程建设,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荣誉。
作为副主编参加编写的,荣获2005年全国“首届普通高校林科类本科及研究生教材”二等奖。
 2007年度,梁??萍冀蕉冉?,排名第三。
主要兼职:
中国园艺学会
北京自考委员会委员
备注:
[国际交流]
 2005年5月,参加在德国慕尼黑植物园举办的国际牡丹芍药大会;参观荷兰郁金香花会节;
 2006年8月,参加27届国际园艺大会(韩国首尔),做大会小组发言,题目为:Flare Tree Peonies ((Paeonia rockii hybrids) and Their Origination of the Cultivar.((Symposium05,August17)
 2008年6月,参加美国牡丹芍药协会在明尼苏达州举办的年会;并考察美国俄勒冈州、明尼苏达州、加洲等地的牡丹芍药种植情况。
办公室电话: 82371556-603
通讯地址: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邮政编码: 100083
电子邮件地址: yuxiaonan@bjfu.edu.cn
 

添加北京林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林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林业大学报录比、北京林业大学考研群、北京林业大学学姐微信、北京林业大学考研真题、北京林业大学专业目录、北京林业大学排名、北京林业大学保研、北京林业大学公众号、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林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林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北京林业大学考研网由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