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网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考研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考研

相关专业

北京外国语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北京外国语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的同学注意: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考研

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30207)
一、 培养目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
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德智体全面发展。
2、治学态度严谨,具有坚实的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英语、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高水平人才。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熟练掌握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熟知现当代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规律,对国际关系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独分析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现实性,并有一定的创见以及深度和广度。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向:具有国际关系的基础知识,很好地掌握现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系统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在导师指导下,就本学科研究领域内的重要问题独立进行有一定新意的研究。
当代国际关系研究方向:具有国际关系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对当代国际关系中大国关系的发展和影响因素有深入了解,熟悉影响大国关系发展的相关问题领域,并能够在导师指导下,对大国关系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全球问题研究方向:具有国际关系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对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有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能够在导师指导下,就本学科研究领域内的重要问题独立进行有一定新意的研究。
3、能够很好地胜任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组织从事教学、科研、外事、管理以及其他与本学科相关的工作。
二、 学习年限
学制2年。学生第1-3学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第1、2学期完成一级学科通开必修课以及专业必修课的学习,第三学期期末修满规定学分后,进行论文开题,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写作,并申请论文答辩。
三、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一)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低于33学分。其中
1、学位公共课:7学分
2、一级学科通开课:4学分
3、专业必修课:6学分
4、专业选修课:14学分
5、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1学分
参加助教、助研、助管、参加学术或社会活动,并写出书面总结,经有关部门审阅通过,计1学分。
(二)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研究
方向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期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一级学科通开课
 
16100010
政治学原理
1
2
2
论文
16100030
政治学研究方法
2
2
2
论文
专业必
 
16100050
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
1
2
2
论文
16100050
当代中国对外政策
1
2
2
论文
16100020
国际关系理论
1
2
2
论文
 
16100040
比较政治学
1
2
2
论文
16105020
国际关系原著选读
1
2
2
论文
16105040
区域一体化研究
1
2
2
论文
16105050
国际政治经济学
2
2
2
论文
16105070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
2
2
2
论文
16106010
大国战略与安全研究
2
2
2
论文
16107010
全球化研究
3
2
2
论文
16107020
移民与国际关系研究
3
2
2
论文
16107030
环境与国际关系研究
3
2
2
论文
16107040
人权与国际关系研究
3
2
2
论文
16105030
国际谈判学
3
2
2
论文
 
 
 
 
 
 
 
 
 
 
 
 

 
四、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用中文撰写,不少于2万字。
 
五、主要课程介绍
16100010 政治学原理
    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客观政治现实出发,对于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科学的理论素养,使学生切实掌握分析和认识政治现象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分析现实政治现象的基本能力,提高认识复杂的政治现象的水平,比较深刻而准确地把握政治现象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与政治学分析,利益与政治,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的本质、形式及机构,政党和政党制度,政治文化,政治发展和政治民主。
16100020国际关系理论
该课程主要讲授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流派的理论发展简史;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近年来由对冷战的结束和大国关系的调整所进行的反思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理论思路和模式。
16100030政治学研究方法
该课程主要介绍政治学最新研究方法,探寻新的交叉、边缘学科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政治系统分析、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勾通理论、政治决策分析、政治精英分析、集团政治分析、官僚主义理论、新制度主义等等。
16100040 比较政治学
本课程通过回顾和比较自18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社会学的主要文献,总结社科领域关于社会政治变迁的已有研究成果,也解释跨国和跨时间比较的方法。理论的系统性、延续性、及涉及问题的广泛性和是这门课的主要特点。工业化,社会分化,社会革命、农民与农村,军队及军政府、共产党与现代化、全球化、民主、专制、法治、市场、计划、福利国家、第三世界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关系等等,都被串联在关于社会政治变迁理论的讨论中。
16100050 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
    本课程以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诞生以来的国际关系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结合国际关系史中的重大事件,从国际体系、国内政治及领导人个体等方面展开研讨,从而使学生对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16100060当代中国对外政策
该课程主要研究新中国外交的性质,回顾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的轨迹,分析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意义,探讨21世纪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与中国和平崛起等重大问题。
16105010 国际关系研究前沿
    本课程以国际关系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理论成果为研究对象,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生介绍相关的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掌握本领域的学术发展脉络和研究成果。
16105020 国际关系原著选读
    本课程选取中外有影响力的国际关系经典著作为研读对象,通过阅读原著,使学生了解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流派的主要观点,提升对国际关系理论的了解和掌握。
16105030 国际谈判学
本课程主要介绍谈判的概念与基本理论,展示讲授如何准备谈判,谈判的过程,以及成功谈判的具体策略和技巧。第五部分主要分析文化对谈判方式的影响和在跨文化谈判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概述中、美、英、德、法、日等大国文化以及东南亚、阿拉伯、地中海、加勒比海等地区文化对谈判风格的影响。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同学们基本了解谈判学的基本理论,熟悉经典谈判案例,特别是外交谈判和商务谈判的经典案例,掌握一些具体的谈判战略、技巧,为更好地应对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谈判做一定的准备。
16105040 区域一体化研究
    本课程以区域一体化为研究对象,向学生系统介绍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及演进,区域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围绕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等地区的区域一体化的实践,进行比较分析。
16105050 国际政治经济学
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的经济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以及信息)的跨国流动对国际体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内部政治结构和过程的影响,反之亦然。本课程以三个层面的问题领域为研究对象:一类是全球层面的问题,包括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跨国生产、全球化等问题;一类是区域层面的问题,包括区域化(如欧洲区域、亚洲区域化)、联盟经济等;一类是国家层面的问题,包括发展问题、转型问题、经济安全问题、国家竞争力问题。通过上述研究,使学生能够明确国际政治经济学所包含的三种关联性:一是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联性;二是国内要素和国际要素的关联性;三是国家和社会的相互关联性。
16105070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它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向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发起挑战,有助于人们完整地理解国际关系。本课程介绍了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主要流派以及各项核心概念,梳理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与其他国际关系学派的关系,探讨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前景。
16106010 大国战略与安全研究
国家安全与外交战略是服务于国内战略目标的手段??纬讨饕芯看蠊踩胪饨徽铰缘南喙乩砺?,美国、俄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安全战略,以及中国的有关政策、原则和立场。
16107010 全球化研究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范畴,探讨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经济及其他国际关系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和挑战,特别是全球化的发展为中国对外关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6107020 移民与国际关系研究
人口的流动影响着全球劳动和生产分工的基本格局。本课程分析了国际移民的缘起及其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结合全球化这一大的现实环境,通过阅读相关学术作品,针对移民问题对国际关系所带来的正负两方面影响进行专题讨论。
16107030 环境与国际关系研究
教学内容与目的: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是在70年代。然而近10年来,环境问题迅速演变成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课主要围绕环境与国际关系展开讨论,介绍环境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大国在环境领域开展外交的原因、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策;以及我国在环境领域所进行的外交活动取得的成绩。
16107040 人权与国际关系研究
教学内容与目的:人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课主要围绕人权与国际关系展开讨论,介绍人权问题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情况;世界各国在人权领域开展外交的原因、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策;以及我国在人权领域所进行的外交活动取得的成绩。

国际关系 [03020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
所属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政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 101政治
② 外国语(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41法语、242德语、243西班牙语,选一)
③ 721政治学原理
④ 921政治学专业综合
备  注: 国际关系学院共招36人
国际关系 [03020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政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1)政治学原理
④(921)政治学专业综合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721)政治学原理
④(921)政治学专业综合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721)政治学原理
④(921)政治学专业综合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1)法语
③(721)政治学原理
④(921)政治学专业综合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2)德语
③(721)政治学原理
④(921)政治学专业综合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3)西班牙语
③(721)政治学原理
④(921)政治学专业综合
备  注:

外交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外交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30208)
一、 培养目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
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德智体全面发展。
2、治学态度严谨,具有坚实的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英语、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高水平人才。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熟练掌握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外交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特别是中国外交的基本政策和具体的外交实践,对外交学理论和现实问题有独分析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现实性,并有一定的创见以及深度和广度。
外交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具有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国际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很好地掌握外交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系统了解中西方外交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实践,能够在导师指导下,就本学科研究领域内的重要问题独立进行有一定新意的研究。
中国外交研究方向:具有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较为系统地掌握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对影响中国外交的国内和国际因素有全面了解,熟悉中国的外交哲学和外交思想,能够在导师指导下,对中国外交的具体实践提出独立的见解和主张。
3、能够很好地胜任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组织从事教学、科研、外事、管理以及其他与本学科相关的工作。
二、 学习年限
学制2年。学生第1-3学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第1、2学期完成一级学科通开必修课以及专业必修课的学习,第三学期期末修满规定学分后,进行论文开题,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写作,并申请论文答辩。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一)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低于33学分。其中
1、学位公共课:7学分
2、一级学科通开课:4学分
3、专业必修课:6学分
4、专业选修课:14学分
5、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1学分
参加助教、助研、助管、参加学术或社会活动,并写出书面总结,经有关部门审阅通过,计1学分。
(二)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研究
方向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期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一级学科通开课
 
16100010
政治学原理
1
2
2
论文
16100030
政治学研究方法
2
2
2
论文
专业必
修课
 
16100060
当代中国对外政策
1
2
2
论文
16100050
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
1
2
2
论文
16100020
国际关系理论
1
2
2
论文
专业选修课
 
 
16100040
比较政治学
1
2
2
论文
16108010
外交决策分析
1
2
2
论文
16108020
美国政治与外交
1
2
2
论文
16108040
外交谈判研究
2
2
2
论文
16108050
外交学原著选读
2
2
2
论文
16109030
中国外交思想研究
2
2
2
论文
16109040
中美关系史
2
2
2
论文
16109050
中国周边外交研究
3
2
2
论文
16110010
公共外交研究
3
2
2
论文
16110020
比较政治与文化
3
2
2
论文
16110040
媒体与外交
3
2
2
论文
 
 
 
 
 
 

 
四、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用中文撰写,不少于2万字。
五、主要课程介绍
16100010 政治学原理
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客观政治现实出发,对于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科学的理论素养,使学生切实掌握分析和认识政治现象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分析现实政治现象的基本能力,提高认识复杂的政治现象的水平,比较深刻而准确地把握政治现象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与政治学分析,利益与政治,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的本质、形式及机构,政党和政党制度,政治文化,政治发展和政治民主。
16100020国际关系理论
该课程主要讲授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流派的理论发展简史;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近年来由对冷战的结束和大国关系的调整所进行的反思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理论思路和模式。
16100030政治学研究方法
该课程主要介绍政治学最新研究方法,探寻新的交叉、边缘学科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政治系统分析、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勾通理论、政治决策分析、政治精英分析、集团政治分析、官僚主义理论、新制度主义等等。
16100040 比较政治学
本课程通过回顾和比较自18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社会学的主要文献,总结社科领域关于社会政治变迁的已有研究成果,也解释跨国和跨时间比较的方法。理论的系统性、延续性、及涉及问题的广泛性和是这门课的主要特点。工业化,社会分化,社会革命、农民与农村,军队及军政府、共产党与现代化、全球化、民主、专制、法治、市场、计划、福利国家、第三世界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关系等等,都被串联在关于社会政治变迁理论的讨论中。
16100050 国际关系史专题研讨
    本课程以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诞生以来的国际关系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结合国际关系史中的重大事件,从国际体系、国内政治及领导人个体等方面展开研讨,从而使学生对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16100060当代中国对外政策
该课程主要研究新中国外交的性质,回顾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的轨迹,分析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意义,探讨21世纪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与中国和平崛起等重大问题。
16108010外交决策分析
该课程主要介绍外交决策学中的国际体系决定理论、国内社会环境决定理论(文化特点、意识形态、民族特性等)、理性行为模式和对策(博弈)理论、斯耐德理论和微观决策理论(组织过程模式、官僚政治模式、认知心理模式),并特别介绍那些跨学科的(如决策心理学、决策社会学等)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其在外交决策分析中的应用。
16108020美国政治与外交
教学内容与目的:讲授自1945年至2000年美国各界政府的外交政策,美国外交政策制订的国内因素及决策程序,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16108040 外交谈判研究
    本课程主要介绍谈判的概念与基本理论,展示讲授如何准备谈判,谈判的过程,以及成功谈判的具体策略和技巧。第五部分主要分析文化对谈判方式的影响和在跨文化谈判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概述中、美、英、德、法、日等大国文化以及东南亚、阿拉伯、地中海、加勒比海等地区文化对谈判风格的影响。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同学们基本了解谈判学的基本理论,熟悉经典谈判案例,特别是外交谈判和商务谈判的经典案例,掌握一些具体的谈判战略、技巧,为更好地应对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谈判做一定的准备。
16108050 外交学原著选读
本课程选取中外有影响力的外交学著作为研读对象,通过阅读原著,提升对外交学相关理论的了解和掌握。
16109030 中国外交思想研究
    本课程以中国外交思想为研究对象,介绍有影响力的外交思想,分析在相关外交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外交实践活动,特别是放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背景下,对中国外交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跨文化分析。
16109040中美关系史
教学内容与目的:本课通过教授、阅读及讨论,使学生对二百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有一整体了解,对新中国建立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有较深入的了解,对一些主要人物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
16108050 中国周边外交研究
    中国政府为了建立和平的国际环境,确立和平共处、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本课程以中国周边外交为主要研究对象,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周边外交的起源,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以及中国推进周边外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6110010 公共外交研究
    本课程通过历史回顾、理论综述、国际比较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外交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背景,掌握观察和分析公共外交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实际讨论公共外交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政策意义。
16110020 比较政治与文化
    该课程运用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探讨政治与文化的关系。主要介绍比较政治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基本功用、历史发展和变迁,分析政治与文化的范式争论以及主要方法、比较政治与文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比较政治与文化的发展前景。
16110040 媒体与外交
    媒体和公众舆论对外交决策产生直接影响。本课程以此为核心,探讨媒体如何确立外交政策的议事日程,媒体如何影响对外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以及媒体如何引导对外政策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学生对媒体与外交的关系有一个系统了解,建立起相应的分析框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利用媒体,展开有效的国家公关,推动公共外交的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的各位同学,202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能过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2020年的录取分数线,下面是202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2020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要求线,后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包含了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本文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内容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网站,如有出入请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为准。
 
以下是202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际政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30206)
一、 培养目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
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德智体全面发展。
2、治学态度严谨,具有坚实的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英语、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高水平人才。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熟练掌握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国际政治、区域政治、国别政治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独立的分析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现实性,并有一定的创见以及深度和广度。
国别与地区研究方向:系统了解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国际法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很好地掌握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的发展脉络与现状,能够在导师指导下,就本学科研究领域内的重要问题独立进行有一定新意的研究。
国际组织研究方向:培养具有一流的英语水平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国际组织的相关规则,熟知国际公务员实务,在导师指导下,系统研究国际组织的功能及其在建立国际秩序中的作用,总结探讨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组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能够对本专业领域内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3、能够很好地胜任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组织从事教学、科研、外事、管理以及其他与本学科相关的工作。
二、 学习年限
学制2年。学生第1-3学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第1、2学期完成一级学科通开必修课以及专业必修课的学习,第3学期期末修满规定学分后,进行论文开题,第4学期进行论文写作,并申请论文答辩。
三、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一)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低于33学分。其中
1、学位公共课:7学分
2、一级学科通开课:4学分
3、专业必修课:6学分
4、专业选修课:14学分
5、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1学分
参加助教、助研、助管、参加学术或社会活动,并写出书面总结,经有关部门审阅通过,计1学分。
(二)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研究
方向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期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一级学科通开课
 
16100010
政治学原理
1
2
2
论文
16100030
政治学研究方法
2
2
2
论文
专业必
 
16100050
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
1
2
2
论文
16100060
当代中国对外政策
1
2
2
论文
16100020
国际关系理论
1
2
2
论文
 
16100040
比较政治学
1
2
2
论文
16103010
区域一体化研究
1
2
2
论文
16103020
美国问题研究
1
2
2
论文
16103030
俄罗斯研究
2
2
2
论文
16103040
欧盟研究
2
2
2
论文
16103080
日本问题研究
2
2
2
论文
16103090
东南亚问题研究
3
2
2
论文
16103100
拉美研究
3
2
2
论文
16103110
中东问题研究
3
2
2
论文
16103120
非洲问题研究
3
2
2
论文
16103140
新兴国家研究
3
2
2
论文
16104010
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
3
2
2
论文
 
 
 
 
 
 

 
 
四、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用中文撰写,不少于2万字。
五、主要课程介绍
16100010 政治学原理
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客观政治现实出发,对于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科学的理论素养,使学生切实掌握分析和认识政治现象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分析现实政治现象的基本能力,提高认识复杂的政治现象的水平,比较深刻而准确地把握政治现象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与政治学分析,利益与政治,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的本质、形式及机构,政党和政党制度,政治文化,政治发展和政治民主。
16100020国际关系理论
该课程主要讲授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流派的理论发展简史;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近年来由对冷战的结束和大国关系的调整所进行的反思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理论思路和模式。
16100030政治学研究方法
该课程主要介绍政治学最新研究方法,探寻新的交叉、边缘学科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政治系统分析、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勾通理论、政治决策分析、政治精英分析、集团政治分析、官僚主义理论、新制度主义等等。
16100040 比较政治学
本课程通过回顾和比较自18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社会学的主要文献,总结社科领域关于社会政治变迁的已有研究成果,也解释跨国和跨时间比较的方法。理论的系统性、延续性、及涉及问题的广泛性和是这门课的主要特点。工业化,社会分化,社会革命、农民与农村,军队及军政府、共产党与现代化、全球化、民主、专制、法治、市场、计划、福利国家、第三世界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关系等等,都被串联在关于社会政治变迁理论的讨论中。
16100050 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
    本课程以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诞生以来的国际关系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结合国际关系史中的重大事件,从国际体系、国内政治及领导人个体等方面展开研讨,从而使学生对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16100060当代中国对外政策
该课程主要研究新中国外交的性质,回顾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的轨迹,分析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意义,探讨21世纪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与中国和平崛起等重大问题。
16103010 国别与地区研究
    本课程以世界主要国家和区域组织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它们各自的外交政策以及彼此之间的对外关系。
16103020 美国问题研究
教学内容与目的:讲授自1945年至2010年美国各界政府的外交政策,美国外交政策制订的国内因素及决策程序,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16103030 俄罗斯研究
该课程主要探讨俄罗斯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发展演变,影响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历史及现实因素,俄罗斯政治经济及外交政策的基本趋向等。
16103040 欧盟研究
教学内容与目的:欧盟的形成和发展;欧盟的组织机构、行政体制、决策过程决策方式;欧盟内外政策(如共同农业政策、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欧盟东扩);欧盟国家的一体化;了解欧盟的基本体制、政策和运作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16103050 德国问题研究
    本课程主要探讨德国重新统一以后在变化了的国际体系中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对此,本课拟分7个专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原则和操作两个层次、内政和外交两个领域进行探讨。1至第3个专题探讨“新德国问题”的决定因素:理论基础、政治基础和社会与价值基础,分别与两大特定问题相联系:民族和国家利益问题、内政与外交关系问题。第4至第7个专题涉足“新德国问题”的四个具体外交政策领域:对法国、美国、俄国和中国关系以及分别与这四大外交主体相联系的四个国际组织或机制:欧盟、北约、欧安组织和亚欧合作。
16103060 法国问题研究
    本课程主要介绍法国的执政制度、政党制度,特别是法国的对外政策及对外关系。从国内、国际因素的互动这一视角探讨法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主要依据。同时立足于法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因素,探讨法国在对外政策主张上的特殊性。
16103070 北欧国家研究
    本课程研究冰岛、挪威、瑞典、芬兰、丹麦等五个北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及对外政策。分析北欧国家的国内政策及其对对外政策的影响,介绍北欧国家与美国、俄罗斯及欧盟的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也将讨论上述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和演进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6103080 日本问题研究
    本课程重点分析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对外战略,系统介绍日本政治外交的特点,介绍日本内政与外交的关系,对外政策的决策过程,通过文献阅读,集中分析日本学者及政治家在相关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从而对日本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16103090 东南亚问题研究
    本课程向学生介绍东南亚各国与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华侨华人、历史文化、教育及综合问题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同时针对东南亚各国与地区之间,特别是中国及世界与东南亚各国与地区之间在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态势进行专题研讨。
16103100 拉美问题研究
    本课程介绍拉丁美洲国家的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与文化,通过专题研讨,使学生对拉美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特别是拉美国家的国内政治发展与对外政策的关系,拉美国家与美国的关系以及中国与拉美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一个全面了解。
16103110 中东问题研究
    本课程集中介绍中东主要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影响及发展,中东问题有关各方的中东政策及其取向。探讨中东问题的实质及有关各方的看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中东问题有关各方的政策及我国的中东政策进行分析和解读,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103120 非洲问题研究
    本课程向学生介绍非洲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非洲国家间关系、非洲国家与大国关系、非洲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及其发展态势进行专题研讨。
16103130 中亚问题研究
    本课程介绍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及对外政策,分析对这一地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的问题,针对这一地区国家与俄罗斯、美国、欧盟及中国的关系及其发展态势进行专题研讨。
16103140 新兴国家研究
该课程主要探讨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新兴国家对外政策的发展演变,影响这些国家对外政策的历史及现实因素等。
16103150 民族与民族主义研究
    本课重点讲授有关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历史与理论,通过对世界民族主义的个案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民族、民族主义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及移民和跨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全球化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就中国的民族、民族关系与民族主义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和讨论。
16103160 国际政治原著选读
    本课程选取中外有影响力的外交学著作为研读对象,通过阅读原著,提升对外交学相关理论的了解和掌握。
16104010 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增强对于各种国际制度与组织(特别使联合国体系下的国际组织)的广泛了解,包括理论上的形成背景以及实务上的运作方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够达到两个目的:首先,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国际组织的知识背景,提高在国际组织中工作的能力,其次,促进学生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学习国际制度、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并扩展国家利益。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010 8881-7822   0101381168211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国际关系 [03020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政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30207国际关系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外国语(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41法语、242德语、243西班牙语,选一)
③721政治学原理
④921政治学专业综合
备  注: 复试:专业外语与政治学问题研究综合区域学专业欢迎具有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等语言基础的考生报考

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外政治制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30202)
一、 培养目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
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德智体全面发展。
2、治学态度严谨,具有坚实的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英语、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高水平人才。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熟练掌握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世界各国各种类型的政治体制的历史、现状及其相关理论,对在制度框架下的政治实践活动有独分析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现实性,并有一定的创见以及深度和广度。
比较政治制度研究方向:具有政治学特别是比较政治学的基础知识,较为系统地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在政治制度设计、政治实践及政治文化方面的主要特征,具备对各种政治制度与政治实践中的特殊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共通性进行判别的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够提出独立的见解和主张。
3、能够很好地胜任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组织从事教学、科研、外事、管理以及其他与本学科相关的工作。
二、 学习年限
学制2年。学生第1-3学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第1、2学期完成一级学科通开必修课以及专业必修课的学习,第3学期期末修满规定学分后,进行论文开题,第4学期进行论文写作,并申请论文答辩。
三、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一)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低于33学分。其中
1、学位公共课:7学分
2、通开必修课:4学分
3、专业必修课:6学分
4、专业选修课:14学分
5、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1学分
参加助教、助研、助管、参加学术或社会活动,并写出书面总结,经有关部门审阅通过,计1学分。
(二)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研究
方向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期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一级学科通开课
 
16100010
政治学原理
1
2
2
论文
16100030
政治学研究方法
2
2
2
论文
专业必
 
16100040
比较政治学
1
2
2
论文
16100050
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
1
2
2
论文
16100020
国际关系理论
1
2
2
论文
 
16100060
当代中国对外政策
1
2
2
论文
16101010
西方政治思想史专题研究
1
2
2
论文
16101020
中国政治思想史专题研究
1
2
2
论文
16101030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研究
1
2
2
论文
16101040
中国政府与政治专题研究
2
2
2
论文
16101050
美国政府与政治专题研究
2
2
2
论文
16101060
日本政府与政治专题研究
2
2
2
论文
16101070
英国政府与政治专题研究
2
2
2
论文
16101080
政党学研究
2
2
2
论文
16102030
比较政治与文化
3
2
2
论文
16102040
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研究
3
2
2
论文
16102050
发展政治学
3
2
2
论文
16102060
比较现代化研究
3
2
2
论文
16102070
    比较政治经济学
3
2
2
论文
 
 
 
 
 
 

 
 
四、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用中文撰写,不少于2万字。
五、主要课程介绍
16100010 政治学原理
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客观政治现实出发,对于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科学的理论素养,使学生切实掌握分析和认识政治现象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分析现实政治现象的基本能力,提高认识复杂的政治现象的水平,比较深刻而准确地把握政治现象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与政治学分析,利益与政治,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的本质、形式及机构,政党和政党制度,政治文化,政治发展和政治民主。
16100020国际关系理论
该课程主要讲授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流派的理论发展简史;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近年来由对冷战的结束和大国关系的调整所进行的反思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理论思路和模式。
16100030政治学研究方法
该课程主要介绍政治学最新研究方法,探寻新的交叉、边缘学科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政治系统分析、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勾通理论、政治决策分析、政治精英分析、集团政治分析、官僚主义理论、新制度主义等等。
16100040 比较政治学
本课程通过回顾和比较自18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社会学的主要文献,总结社科领域关于社会政治变迁的已有研究成果,也解释跨国和跨时间比较的方法。理论的系统性、延续性、及涉及问题的广泛性和是这门课的主要特点。工业化,社会分化,社会革命、农民与农村,军队及军政府、共产党与现代化、全球化、民主、专制、法治、市场、计划、福利国家、第三世界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关系等等,都被串联在关于社会政治变迁理论的讨论中。
16100050 国际关系史专题研讨
    本课程以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诞生以来的国际关系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结合国际关系史中的重大事件,从国际体系、国内政治及领导人个体等方面展开研讨,从而使学生对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16100060当代中国对外政策
该课程主要研究新中国外交的性质,回顾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的轨迹,分析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意义,探讨21世纪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与中国和平崛起等重大问题。
16101010西方政治思想史专题研究
该课程选取若干有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的政治哲学方面的问题,如民主、法治、宪政、自由主义等的起源、发展及意义,布置同学们阅读有关原著特别是经典著作,然后组织课堂讨论,以厘清概念、熟悉历史、使同学们形成自己的观点??纬痰慕萄Х绞轿淘苯彩谟肟翁锰致巯嘟岷?,教员的职责在于选取本领域的前沿问题,指定参考书目,介绍问题的起源及相关历史背景,结合各国特别是中国的社会文化传统提出比较研究的参考视角,组织课堂讨论,总结归纳讨论意见并做出讲评。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督促大家认真阅读有关经典著作,自觉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养成问难、论辩的良好习惯,形成同学们自己的观点。
16101020中国政治思想史专题研究
中国政治思想史通过揭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其规律,阐明每一历史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的政治主张,以及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相互斗争、相互融合的历史,使同学们掌握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知识和治国方略,为参与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提供基本的知识背景、传统政治智慧和文化民族主义价值立场。
16101030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研究
本课程力图通过系统讲授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轨迹和内在逻辑,加深对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深入了解,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各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发展源流,进而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观察人类历史与政治制度的演进。
16101040 中国政府与政治专题研究
    本课程基于新中国的政治发展,系统而又深入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权力组织结构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在政府运作中的角色,立法与监督制度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作用与限制,三大权力主体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行政机构的权力结构关系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同的行为模式,作为“非政府政治”的国家——社会关系、统治结构中的单位体制和农村基层政治在改革中的变化与问题。本课程既包含了对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介绍,又追踪了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型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力图向学生全景式和动态式地介绍中国政府与政治。
16101050 美国政府与政治专题研究
    本课程以美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方面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美国宪法结构、政府组织、政治过程、社会经济结构与过程等。通过课堂讲授、专题研讨等方式,使学生对美国政治,特别是政府过程有一个详细了解和掌握。
16101060 日本政府与政治专题研究
本课以战后日本政府与市场关系为研究探讨对象,希望能够为思考目前变化中的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参考。因此课堂讨论将不限于日本政府与市场关系本身,希望选课学生能够开阔思路,就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或就个案问题广泛参与讨论。本课将涉及日本“1955年体制”与“1940年体制”的关系、“资本主义发展导向型国家”与“企业主导的战略性资本主义”、“官僚主导大众包容型多元主义”与“被组织的市场”等概念的具体内涵,还将考察55年体制下的官僚、政治家、财界三者的相互关系及战后日本的政策决定过程,探讨诸如政府规制、行政指导、产业政策等方面的问题以及55年体制的崩溃原因。
16101070 英国政府与政治专题研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对英国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中一些具有特色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包括英国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保守主义的政治传统,以及英国习惯法与普遍法的演变、英国法治传统的确立与维护、英国的政党政治等等。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对英国政治有一种更为全面系统的认识的同时,获得对政治制度与其社会和思想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的更为具体深入的理解。
16101080 政党研究
    政党学是一门专门讲授政党理论、政治知识和政党技术的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政党的产生、政党的运行、政党的生态、政党的伦理、政党文化、政党政治发展的动力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政党学的理论性知识和技术性知识,加深对政党和政党行为的理解,为从事政治学某一个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16101090 宪政研究
    本课程主要分析人类历史上的宪政思想和实践,主要涉及政体设计、制宪权力、政府经济、商业税收、中央地方关系、权力分立、人权保障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对经典文献的研读和对宪政实践的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和体会人类立宪历史进程中的各种争议及核心问题,提高宪政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养和知识水准。
16102030 比较政治与文化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系统介绍中外关于政治制度、政治实践与其文化基础的研究,包括研究方法、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政治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基本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形成一种政治观察与研究中的文化意识,具备对各种政治制度与政治实践中的特殊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共通性进行判别的能力。
16102040 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研究
    课程主要引导学生研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作为截然对立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起源、发展、相互矛盾与斗争,以及相互依存与渗透的历史与现状。特别注重对于20世纪后期新科技产业革命以来,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的若干最新变化,以及各自不同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16102050发展政治学
本课程以讲授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政治问题为主。通过研讨,使学生对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发展的政治后果和政治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或制约作用有深入细致的了解。
16102060比较现代化研究
    本课程从政治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等视角,对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进程进行系统分析,介绍有关现代化的相关理论流派、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现代化的成败得失等问题
16102070 比较政治经济学
    比较政治经济学主要讨论国家、社会与经济互动的历史、理论及相关专题。主要问题包括: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和演化的?全球化下国家、社会与经济的关系是什么?政府应该介入多少经济事务?经济因素是怎样影响国内政治的?本课在回答上述问题时致力于对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做一个全面介绍。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政治、经济体系、力量、与主体行为者在国内层面的相互作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介绍
  国际关系学院成立于2006年9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99年的外交学系和成立于1992年的国际问题研究所,前者的外交学专业是我校第一批两个非语言类本科专业之一,后者则是我校的专门研究机构。2006年,外交学系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共同组建国际关系学院,实现了校内资源的整合,成为国内相关领域的一支富有鲜明特色的生力军。学院名誉院长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新闻发言人、前外交部长李肇星。
  作为我国培养外交、外事人才的重要基地,北外素有“外交官摇篮”的 美誉。国际关系学院组建的目的,就是继承和发扬北外这一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学校的语言传统优势和各种有利条件,进一步整合学校相关资源,为我国的外交事业 培养适应当代需要的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学院现下辖外交学系、国际问题研究所、社会性别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及东西方关系研究中心。在学科建设和发展方 面,学院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教育部已与外交部、中联部正式签署了合作共建北外的协议。其中,国际关系学科是支持的重点之一。
  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有北外特色的、多层次的教学和研究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既有本院专职教师和科研人员,也有与英语学院共享的英语专业教师、校内其他院系相关专业教师、其他院校本专业教师、从事外交工作的北外校友和外国专家等。学院现有在编教学和行政人员2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有中级职称者8 人。学院现职教师和科研人员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达到82%,近半数的年轻教师已可以用英语开设专业课程。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260余人,双学士学位学生100余人。

学院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组建于2006年,由原英语学院外交学系与原国际问题研究所合并组成,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同志为我院题写院名并揭牌。2007年,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同志出任我院名誉院长。2009年,由我院主持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贸促总会校外教学实践与研究基地被评为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010年,我院外交学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也是国内相同专业中的首个。我院外交学专业继承和发扬北外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传统,近年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逐渐形成了北外外交学特色,取得各界认可,在中国校友会2017年中国大学外交学本科专业排行榜中名列第二,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2017-2018年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名中进入前十强。
学院现下设三系、一所、一刊和四个研究中心,分别为外交学系、国际政治学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国际问题研究所、CSSCI期刊《国际论坛》杂志编辑部、社会性别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东西方关系研究中心、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公共外交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25人,长期聘用外国专家2人。其中,专任教师中有教授(研究员)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人,95%以上专任教师和研究人员拥有博士学位,50%以上具有一年以上出国留学或学术交流经历。除此之外,我院的教学和研究队伍还包括短期聘用外国专家、兼职和客座教授、校内其它院系相关专业教师、从事外交工作的北外校友等。2015年,我院成为国内第四家与外交部合作,设立现任外交官驻院研究机制的学院。
学院现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辖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区域学、公共外交和商务外交8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同时拥有国际关系与区域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从学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我国培养外交、外事人才的重要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素有“外交官摇篮”的美誉。国际关系学院的成立和发展,对于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进一步整合学校相关资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后,学院将以北外72种语言为依托,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建成我国外交外事人才的培养基地、国际问题研究的学术重镇和对外政策咨询的特色智库。


学科建设与教学成果

外交学系、国际政治学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是我院承担各层次教学任务的主要机构,其中外交学专业自1999开始招收外交学专业本科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最早建立的复合型学科专业之一。2003年,外交学专业被教育部授予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外交学专业授权点之一。2011年,我院被教育部批准为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国际关系学院与国际商学院共同设立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招生商务外交方向专业硕士。 2015年国际关系学院开始与北外法语系联合招收外交学(法语方向)本科生。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与英国基尔大学开始联合招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生。此外,学院还专门开设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国际硕士项目,主要集中于研究当代中国研究(政治与外交)问题。
学院一门课程获评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一人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纬探ㄉ璺矫?,学院注重突出北外特色,发挥北外优势,突破传统的单科型教学模式,实行专业和外语并重的方针。在本科层次,在课程设置上,把所有专业课按授课语种分为中文专业课、双语专业课和英文专业课三大类,三类课程在比例上约各占三分之一。在外语教学上,要求学生辅修英语语言学双学士学位并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他们在毕业时除获得国务院学位办颁发的法学学士学位外,还可以获得学校授予的法学和文学双学士学位证书。在硕士研究生层次,“国际硕士”项目实现了全英文授课。


学术研究与科研成果

近年来,我院教师和科研人员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共出版专著1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93篇,3篇发表于SSCI期刊, 75篇发表于CSSCI期刊,翻译和出版国外学术著作20余部。其中2部专著获得北京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人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大量发表于国内一流学术期刊和国外SSCI期刊。学院多次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集体科研一等奖,并于2015年入选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单位。学院教师中一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一人入选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
学院现有社会性别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东西方关系研究中心、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以及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等四所校级非实体研究中心。近年来,上述中心积极配合学院的教学科研,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而且注重发挥新型智库的功能,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收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外交流与合作

国际关系学院已与境内外十余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与美国夏威夷大学合作开设“3+2”本硕连读项目,与美国丹佛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合作开设联合培养双硕士项目。与台湾政治大学、中正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建立了学生短期互换交流项目。同时,学院与国外相关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机制,每年均有多名教师前往国外进修、访学、参加学术会议,也有大量境外专家学者前往国际关系学院交流访问。同时,国际关系学院还依托北外平台,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等国内顶尖智库单位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国际关系     专业代码:030207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政治学

专业介绍

以深圳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030207 专业名称:国际关系 学制:3 所授学位:法学硕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问题,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教学、科研、外事及其他工作。
 研究方向:
 1、海权与国际关系:主要研究地缘政治与海权理论,探讨战后地缘政治变迁与大国崛起的关系,重点关注东北亚海洋安全格局及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2、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主要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国际战略环境、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以及中国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评介国外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状况。
 3、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主要研究政府与国家形象塑造问题、国际舆论分析方法、政府?;匮芯?、政府与非政府组织(NGO)关系,以及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问题、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如商人与中西文化交流、留学生群体研究、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等。
 4、亚太政治与外交关系:主要研究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安全关系,探讨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分析美国亚太战略及其对东亚国际格局的影响。5、中美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当代中国和美国各自的对外战略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以及涉及到两国的亚太热点问题,如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等。
 导师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并形成了一个专业相互渗透、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本专业共有导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在这7位教师中,有博士4人,大多数教师都具有在国外工作和学习的经历,具备研究国际问题的良好基础。
 学术带头人简介:姜安,教授,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教育部全国高?;粲⒍鹩判闱嗄杲淌?、广东省高校省级教学名师。曾主持、参加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省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CSSCI转载或收录,出版及主编著作四部。学术骨干简介:徐建华,副教授,在《世界历史》、《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曾获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娄亚萍,讲师,出版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研究》;在《国际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侨办青年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课程设置:
 国际政治学、当代中国外交专题研究、政治学方法研究、政治学理论专题研究。
 教学资源:
 本专业与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保持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为我院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养特色:
 国际关系专业按照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的总体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的原则,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能够分析解读国内外各类相关问题,成为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应用型高端人才。
 就业方向:
 目前该专业还没有毕业生。
 对报考者要求:欢迎本科政治学专业、外语专业以及相关专业背景、具有科研兴趣的同学报考本专业研究生

专业点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外交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山西大学 辽宁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深圳大学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四川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兰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2 政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0 所,本次参评2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246 复旦大学 A+
3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4 10003 清华大学 A-
5 10055 南开大学 A-
6 10183 吉林大学 A-
7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A-
8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B+
9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B+
1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12 10284 南京大学 B+
13 10384 厦门大学 B+
14 10422 山东大学 B+
15 10673 云南大学 B+
16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17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8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B
19 10285 苏州大学 B
20 10486 武汉大学 B
21 10558 中山大学 B
22 10559 暨南大学 B
23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24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B-
25 10108 山西大学 B-
26 10247 同济大学 B-
27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28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29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30 10610 四川大学 B-
31 10638 西华师范大学 B-
32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3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C+
34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35 10385 华侨大学 C+
36 10530 湘潭大学 C+
37 10590 深圳大学 C+
38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39 10140 辽宁大学 C
40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41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4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43 10459 郑州大学 C
44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C
45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4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47 10447 聊城大学 C-
48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 C-
49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C-
50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C-
51 10719 延安大学 C-
52 10755 新疆大学 C-
53 11065 青岛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302 政治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0 所,本次参评2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246 复旦大学 A+
3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4 10003 清华大学 A-
5 10055 南开大学 A-
6 10183 吉林大学 A-
7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A-
8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B+
9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B+
1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12 10284 南京大学 B+
13 10384 厦门大学 B+
14 10422 山东大学 B+
15 10673 云南大学 B+
16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17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8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B
19 10285 苏州大学 B
20 10486 武汉大学 B
21 10558 中山大学 B
22 10559 暨南大学 B
23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24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B-
25 10108 山西大学 B-
26 10247 同济大学 B-
27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28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29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30 10610 四川大学 B-
31 10638 西华师范大学 B-
32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3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C+
34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35 10385 华侨大学 C+
36 10530 湘潭大学 C+
37 10590 深圳大学 C+
38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39 10140 辽宁大学 C
40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41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4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43 10459 郑州大学 C
44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C
45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4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47 10447 聊城大学 C-
48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 C-
49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C-
50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C-
51 10719 延安大学 C-
52 10755 新疆大学 C-
53 11065 青岛大学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国际关系专业全国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中国人民大学 A+ 3 复旦大学 A 5 外交学院 A
2 北京大学 A 4 暨南大学 A 6 云南大学 A
 
B+等(10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B等(9个):辽宁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湘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C等(7个):名单略
 
     2015-2016年国际关系专业全国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大学 5★ 58
2 复旦大学 5★ 58
3 外交学院 5★ 58
4 暨南大学 4★ 58
5 上海外国语大学 4★ 58
6 清华大学 4★ 58
7 中国人民大学 4★ 58
8 华东师范大学 4★ 58
9 南京大学 4★ 58
10 厦门大学 4★ 58
11 华中师范大学 4★ 58
12 云南大学 3★ 58
13 南开大学 3★ 58
14 武汉大学 3★ 58
15 四川大学 3★ 58
16 吉林大学 3★ 58
17 中山大学 3★ 58
18 国际关系学院 3★ 58
1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3★ 58
20 北京外国语大学 3★ 58

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18政治学原理
④833国际关系(含现代、当代和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
《政治学导论》 杨光斌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国际政治学概论》 宋新宁、陈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1945年) 王绳祖主编 法律出版社,1986年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景治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李宝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国际关系研究生就业方向:
从传统培养模式来看,国际政治的就业前景其实并不像一些传统的学科那样宽,因为它毕竟是一种精英教育,也不是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够毕业以后就直接进入外交部或者进入外事机构,从事高级的外交活动,这个就业面还是比较窄的。单纯从就业来说,学习国际关系是一个选择,但是就当前形势而言,就业前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外国语大学报录比、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群、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姐微信、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真题、北京外国语大学专业目录、北京外国语大学排名、北京外国语大学保研、北京外国语大学公众号、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考研 推荐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网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