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网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

相关专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的同学注意: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复杂信号与信息处理、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图像识别与处理。
复杂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重点研究瞬变电磁探测技术、信息系统集成、语音信号处理、信息安全与编码技术等。
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方向重点研究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体系结构与流媒体传输理论与技术、绿色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网络智能终端技术等。
图像识别与处理方向重点研究指纹图像和人脸图像模式识别和应用、数字产品?;ず腿现さ氖炙》椒ǖ?。
本工程领域根据电子信息与通信产业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通过学科专业的支撑和配合、产学研的相互促进、实践环境和条件的综合利用,培养具备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面向生产和科技开发一线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重点在以下几个技术方向培养本领域工程硕士:一体化网络通信技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图像识别与处理、物联网信息系统、瞬变电磁探测与应用、微电子与微机电技术。
本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将在掌握电子信息与通信基本理论、方法的同时,重点突出实践环节,设置不少于1年的面向企业实际问题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年份 地区 学校 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报录比 推免人数
2014 北京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11 3 27.27% /
2014 北京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34 10 29.41% /

本学科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为指导,以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复杂信号与智能信息处理、微纳信息系统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为学科重点研究领域。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3项、国家973子课题1项、国防973子专题1项、国防“十二五”预研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以及其他科研项目100余项,目前在研项目总经费达到了5000多万元?;窆壹际醴⒚鞫冉币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获发明专利3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0余项。近5年来发表论文236 篇,其中在学术刊物发表96 篇,在学术会议发表 140 篇,SCI、EI、ISTP收录110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出版教材6部。
近年来形成了数字信号与信息处理、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射频通信、信息微纳系统集成等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围绕下一代移动通信和绿色网络通信技术、微纳信息系统技术、图像置乱变换、指纹及人脸识别及瞬变电磁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三维系统级封装集成技术、能源领域电磁及信息技术应用、多模自主组合导航技术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智能感知信息处理(02)复杂信号与信息处理(03)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04)智能传输与高速互连
招生人数: 1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7)信号与系统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通信原理
备  注: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智能感知信息处理(02)复杂信号与信息处理
(03)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04)智能传输与高速互连
招生人数: 17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7)信号与系统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通信原理
备  注: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智能感知信息处理(02)复杂信号与信息处理(03)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04)智能传输与高速互连
招生人数: 1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7)信号与系统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通信原理
备  注: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射频通信及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和微纳信息系统集成。
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方向主要研究宽带无线通信理论、现代通信新技术及其实现、信道编码技术、抗干扰设计与信号的降噪处理等。
射频通信及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方向主要研究移动通信、物联网、卫星导航终端的射频电路设计及其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分析等。
微纳信息系统集成方向主要研究基于微电子和微/纳光机电系统(M/NOEMS)、先进封装与电路板等先进加工制造技术平台、以电磁场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微/纳米尺度下的多物理场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相应微/纳米尺度下的新型射频/微波/太赫兹电路元器件、微传感器/执行器与其他功能结构,以及这些器件、单元的三维高密度多功能微系统集成及联网互通技术,在掌握相应机理基础上,形成包括设计/仿真验证与测试在内的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突出信息特色的学院,设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系),其中通信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于2017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专业;三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北京市“双培计划”。
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37人。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4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北京市特聘教授和“海聚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高级职称教师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人。
学院重点培养适应移动互联网、高速宽带通信产业发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设需求的,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学习沟通能力和宽广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努力打造“就业有优势、深造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个性化成才模式。学院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和多渠道发展的平台,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瑞典中瑞典大学以及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以“3+1”和“2+2”模式联合培养本科生。学院与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重点大学合作开展“双培计划”,以“3+1”模式共同培养学生,同时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支持。
学院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创新意识和就业竞争力,长期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与时俱进,协同育人。拥有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基地1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设有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物联网工程等教学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学生在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近三年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40余项,每年有近200名学生获得华为、中兴、工信部、中国移动颁发的职业工程师认证证书。学院连续八年获得“华北五省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优秀组织奖?;竦霉壹督萄С晒焙捅本┦薪萄С晒钡榷嘞罱崩?。
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引领学科。学院现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及4个院属研究所等高水平研究机构。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973子课题、国防十二五预研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在研科研项目经费6000余万元?;穹⒚髯ɡ?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0余项。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专利奖、北京市及行业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学院的毕业生以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受到社会的好评。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读研率超过20%。毕业生遍布国内外信息通信领域的运营商、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及事业单位,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知名专家学者、企业总裁、IT精英、高级管理人才,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攀登科学高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院办公室电话:010-64879095
学院网址:http://tx.bistu.edu.cn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智慧感知技术、绿色网络与通信、电磁探测与智能信息处理。
智慧感知技术:融合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研究具有感知、计算、通信、控制、协同与自治特征的智能装置与系统,最终构建智能城市/交通等一系列创新性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平台。特色在于借助各类以高密度集成、多功能化、自治性强为特征的传感器系统及其网络,来感知处理传输信息,建立人、事、物、地的位置、时间标签及其关联,提供所关注目标的即时信息与关联信息服务。
绿色网络与通信:将网络通信技术和无线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研究下一代网络通信的能效管理与优化的理论及技术,包括核心网、无线空中接口和终端设计等方面的节能减排技术,提出解决网络通信中降低能耗问题的新方法,以实现高能效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
电磁探测与智能信息处理:以信息认知和智能处理为学科发展方向,针对21世纪高度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精细化处理的巨大需求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从事复杂和弱信息处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具体从事电磁探测成像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信息理解、认知、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以及系统实现。内容包括信息的精细化处理与理解、智能图像处理系统,智慧感知信息的处理及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兼顾学术性与实用性。
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简介
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系),均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是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具有 “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光学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仪器仪表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精密仪器及机械”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信号与信息处理”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拥有“光电信息与仪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光电测试技术实验室”(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信息与通信系统实验室”(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财政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开放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研究所、信息微系统研究所、通信新技术研究所等研究基地,并与学校其他相关学科共建机电系统测控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现代测控技术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院拥有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光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等本科教学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与中兴通讯共建的“通信工程及电子信息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为北京市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研究生200余人,博士生10余人。学院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3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29名,享受政府特贴专家2人,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近三年,学院共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专项、国家973一级子课题、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教委学术创新团队等各类重要纵向项目20余项,其他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达600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养成,努力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性强,业务基本功扎实,踏实肯干,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两个二级学科,其中精密仪器及机械2010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002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科研究基地包括光电信息与仪器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代光电测试技术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以及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研究所。该学科是精密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
本学科设有四个研究方向:光电测量技术及仪器、电子测量技术、精密计量与测试、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
光电测量技术及仪器研究方向:利用激光技术和光电传感器,通过光学、电子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各种物理量和信息的探测分析,研究光电测试系统集成、光电测量仪器设计。电子测量技术研究方向:主要进行电参量和时间频率量的测量技术研究和测量系统研制、电子设备的电气安全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研究。精密计量与测试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精密测量方法与技术、精密测试系统精度理论与评定,并进行精密测量仪器的研制。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研究方向:研究面向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光电检测技术,进行生物医学测试仪器的研究与开发。
本学科拥有北京市人才强教学术创新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入选“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1人,入选“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其他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到款额近3000万元,在光电测量技术、石英晶体测试技术、生物医学检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专利受理40余项,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400余人,博士研究生10余人。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设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两个二级学科,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2008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科研究基地包括信息与通信系统实验室(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通信新技术研究所和信息微系统研究所。
 
本学科设有四个研究方向:数字信号与信息处理、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射频通信及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信息微纳系统集成。
数字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方向:重点研究语音信号处理、图像及视频信号处理、信息系统集成、信息安全与编码技术。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下一代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体系结构及网络多媒体通信与信号处理相关理论与技术。射频通信及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研究方向:重点研究下一代移动通信和新型光通信网中的信号收发及处理技术、通信机柜、基站、大型雷达系统中的高速信号互连技术等。信息微纳系统集成研究方向:研究微/纳米尺度下的电路元器件、微传感器/执行器与其他功能结构,以及三维高密度多功能微系统集成技术,形成包括设计/仿真验证与测试在内的技术体系。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 “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等8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1000余万元。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关键技术与理论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其中在射频通信及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学科队伍。在本学科领域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4部,取得国家专利4项,专利受理12项,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名。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
光学工程是以光学为主,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精密机械、计算机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学科。学科研究基地包括教育部现代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光电信息与仪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机电系统测控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现代光电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等。
本学科设有四个研究方向:光电检测技术、微光学器件与系统、光纤激光器与光器件、光电信息处理。
光电检测技术研究方向:研究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系统和关键技术。侧重于激光测量技术和光纤测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包括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激光干涉测量、激光衍射测量、激光跟踪测量、光纤传感检测、光电多自由度监测等各种物理参数测量仪器和系统的研究。微光学器件与系统研究方向:基于严格电磁场理论,研究衍射光学器件、亚波长光栅器件及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器件的设计理论,实现超分辨成像、光束整形及偏振变换等功能,应用于光学捕获、显微成像、空间多自由度测量及大密度光盘存储等,并进行这些微光学系统的研制及开发。光纤激光器与光器件研究方向:研究激光相干合成技术、激光可调谐技术以及双包层光纤、泵浦激光器封装技术,研究单频光纤激光器、飞秒光纤激光器、调Q脉冲光纤激光器、高功率连续光纤激光器以及泵浦合束器、光纤光栅、高功率光隔离器、高功率光纤准直器、光纤耦合声光调制器等光电器件。光电信息处理研究方向:采用光学/数字图像技术获取、处理、存储、显示各种物理信息。包括采用光电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信息的分析、测量与识别;数字全息干涉和激光散斑计量技术测量物体形变;采用各种三维传感技术获取、分析物体三维形貌;光信息存储和三维显示等。
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十一五预研关键子课题、国防科工合作项目、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北京市政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其他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到款额1000余万元,在光电信息处理、微光学器件与系统、光纤激光器与光器件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专利受理30余项。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设有五个研究方向:视觉与光电检测仪器、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精密测试系统与仪器、光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和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
视觉与光电检测仪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综合利用各种光电传感器,通过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摄影测量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实现对产品轮廓、三维面形或其他物理量的高精度测量。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研究方向主要进行电参量和时间频率量的测量技术研究和测量仪器和测控系统的设计。
精密测试系统与仪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精密测量方法与技术、精密测试系统设计、精密测试系统精度理论与评定与仪器设计。
光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光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集成、光机电一体化测量仪器设计。
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超声检测技术与系统、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设计。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本工程领域根据电子信息与通信产业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通过学科专业的支撑和配合、产学研的相互促进、实践环境和条件的综合利用,培养具备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面向生产和科技开发一线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重点在以下几个技术方向培养本领域工程硕士:网络多媒体通信,研究多媒体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无线信道编码、软件无线电、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图像识别与处理,研究数字图像和视频的理解与表示方法;信息系统集成,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与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研究能源信息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微机电技术在新型传感器中的应用。本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将在掌握基本理论、方法的同时,重点突出实践环节,设置不少于1年的面向企业实际问题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代码:0810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介绍

陆军装甲兵学院为例
一、专业简介
装甲兵工程学院于2011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其前身为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本学科专业主要围绕战术通信技术、军事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战场侦察与情报处理方向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2006年以来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4人,其中2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二、研究方向简介
1. 战术通信技术
以战术通信军事和技术需求为背景,研究现代通信技术在战术通信领域的应用,重点研究无线电台传输与抗干扰技术、战术通信组网方式与网络架构、战术通信电磁防护与频谱管理。
2. 军事信息系统
主要研究军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体制、标准规范及相关的关键技术,重点开展军事信息系统软件构件技术、软件测试技术的研究,包括军事信息系统开发、软件工程、软件测试和软件过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3. 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
主要研究网络及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与攻防对抗技术。重点研究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物理防护技术、运行过程的攻防对抗技术、信息系统的数据防护与验证技术。
4. 信号检测与处理
主要研究装备系统信号获取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及手段,重点开展信号检测与估计、高速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在战场侦察及图像合成与识别等方面的应用、信息装备检测与处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5. 战场侦察与情报处理
主要研究战场侦察与情报处理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重点研究无人机侦察技术、光电雷达侦察技术、文档和图像等战场情报数据处理技术等。
三、导师队伍
本学科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的导师队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学历8人、硕士学历5人,总装“115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3人。主要导师有:
1. 李  彤:教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通信仿真、无线传感器网络、指控通信装备维修检测等领域研究,曾获省部级、军队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EI检索论文16篇。
2. 张  威:教授,装甲兵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军事信息系统、军用软件保障技术等领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翻译和编写教材、专业书籍近20部。
3. 陈建明: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在信息装备检测中的应用、信息装备维修检测技术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5项,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EI检索论文10篇。
四、教学科研条件
目前拥有通信原理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网络攻防实验室、信息装备维修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等设备齐全、功能完备的实验室和专业教室,所属的“通用装备保障软件评测中心”于2010年正式挂牌,学院是全军第三家具有军用软件评测资质的院校。
五、教学科研成果
 
目前本学科在装甲指控通信设备检测与维修、军用软件评测等领域具有军内领先水平,研制的“装甲装备指控通信系统综合检测设备”已经在全军30多个维修单位推广使用,承担了国家863项目“软件的安全模式及基于安全性缺陷模式的测试技术”、“***工程”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装甲装备车务管理系统建设等重点型号项目的研制任务。近年来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总装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学院教学成果奖5项,编写和出版教材3部。

专业点分布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 航天工程大学 陆军装甲兵学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理工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燕山大学 中北大学 山西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 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上海)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东南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华侨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海军航空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空军预警学院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武警工程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火箭军工程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4 所,本次参评61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A+
2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A+
3 10003 清华大学 A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5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6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A
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A-
8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1 10286 东南大学 A-
12 90005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A-
13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A-
14 10001 北京大学 B+
15 10056 天津大学 B+
16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1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18 10293 南京邮电大学 B+
19 10335 浙江大学 B+
20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21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23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24 10617 重庆邮电大学 B+
2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26 90039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B+
27 90045 空军工程大学 B+
28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B
29 10110 中北大学 B
30 10145 东北大学 B
31 10280 上海大学 B
32 10284 南京大学 B
33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34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35 10384 厦门大学 B
36 10422 山东大学 B
37 10486 武汉大学 B
38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39 10590 深圳大学 B
40 10610 四川大学 B
41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42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B-
43 10183 吉林大学 B-
44 10285 苏州大学 B-
45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46 10294 河海大学 B-
47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8 10558 中山大学 B-
49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11 重庆大学 B-
51 11646 宁波大学 B-
52 11664 西安邮电大学 B-
53 90033 装备学院 B-
54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B-
55 10386 福州大学 C+
56 10459 郑州大学 C+
57 10532 湖南大学 C+
58 10589 海南大学 C+
59 1062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C+
60 10673 云南大学 C+
61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C+
62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C+
63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64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65 10247 同济大学 C+
66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C+
67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
68 10304 南通大学 C+
69 10055 南开大学 C
70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71 10059 中国民航大学 C
72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73 10246 复旦大学 C
74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C
75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C
76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7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C
78 10403 南昌大学 C
79 10404 华东交通大学 C
80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1 10533 中南大学 C
82 10559 暨南大学 C
83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C-
84 1014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C-
85 10216 燕山大学 C-
86 10255 东华大学 C-
87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88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9 10697 西北大学 C-
90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C-
91 10704 西安科技大学 C-
92 10730 兰州大学 C-
93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C-
94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C-
95 90059 火箭军工程大学 C-

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信号与系统
(参考清华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参考书:
920 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
《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黄正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信号与线性系统》(第四版)管致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随着电气信息的发展,信息与通信工程成为近年来高考生填报较热的工科专业之一。百大应届生网调查显示,通信工程专业2008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与薪资均高于同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对于适合并有志于成为网络系统和数据传递分析师、电子工程师等电气信息类专业人士的考生是较好的选择。近年来国家大力建设通信技术,因此此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3G技术的在我国研发,再一次加大通信工程技术人员需求量.就业前景比较乐观。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报录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姐微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专业目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排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保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众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 推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