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安徽科技学院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安徽科技学院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资源与环境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职务 研究方向 所属系/实验室
1 汪建飞 教授 ◆植物营养学
◆生物有机肥研发应用
土壤与环境研究中心
2 肖新 教授/院长 ◆环境生态学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3 李孟良 教授/书记 ◆耕作与栽培
◆环境、农业法规
党总支办公室
4 李孝良 教授/副院长 ◆土壤养分管理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5 邹长明 教授
系主任
◆绿肥利用与土壤改良
◆植物营养与测土施肥
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6 于群英 教授 ◆资源环境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7 陈世勇 副教授 ◆植物营养
◆环境科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8 周毅 教授 ◆植物营养 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9 邹海明 教授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0 李粉茹 副教授 ◆土壤与环境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1 王艳 副教授
实验室主任
◆环境污染控制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2 赵建荣 副教授
系副主任
◆土壤与污染防治 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13 谢越 教授
院长助理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炭基材料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4 马万征 讲师
系副主任
◆污水处理与控制
◆温室环境优化控制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5 张振国 讲师
系主任
◆GIS应用 地理信息科学系
16 李飞跃 副教授 ◆生物炭及环境效应
◆农业碳氮循环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7 范行军 副教授
系主任
◆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
◆大气颗粒物迁移与转化机理
◆气溶胶有机化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8 李新伟 讲师
实验室主任
◆精准农与信息农业
◆农业3S技术
地理信息科学系
19 鲁立江 助教 ◆GIS软件应用与开发 地理信息科学系
20 刘吉凯 助教 ◆农业遥感 地理信息科学系
21 张平 中级实验师 ◆植物营养生理与调控 土壤与环境研究中心
22 孙冰清 讲师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3 王泓 讲师
实验室主任
◆陆地表层碳氮过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24 杨洪杏 讲师 ◆土壤微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5 蔡永兵 讲师
实验室主任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6 王翔 讲师 ◆微生物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27 朱琳 讲师
实验室主任
◆植物抗逆
◆生物强化
◆植物修复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8 程靖 讲师 ◆水质管理
◆水处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9 孟凡德 讲师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30 张官进 助教 ◆大地测量学
◆测量工程
地理信息科学系
31 纪文超 讲师 ◆环境化学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转化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业资源利用学科属于农学类一级学科,其下包括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两个二级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学是是我校历史悠久、学术水平较高的校级重点学科之一。学科的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水平较高,梯队合理,拥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植物营养学;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农业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生物有机肥创制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有机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精准施肥公共服务平台、马鞍山市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小院、省有机肥产业战略联盟等;以及一批国家级-省级教学与人才培养平台:2门省级精品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国家级+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环境工程专业,国家级+省级卓越农艺师培养计划-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土壤肥料学教学团队、省级特色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还有10余个企业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科现有教师25人:教授9名,学校骨干教师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名,博士9名,另外还有4名在读博士。面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及其他农科类专业开设本科及研究生课程20余门,多人获得省级讲课竞赛一等奖、校级讲课比赛一等奖、多媒体课件奖、以及年度教学优秀奖等。
我校农业资源利用学科重点以区域资源利用与环境?;の芯慷韵?,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植物营养生理和养分资源管理、退化土壤的改良与土壤污染的修复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承担了对资源利用与环境?;び兄匾跋斓目萍枷钅?,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资源利用学学科负责人汪建飞教授是安徽科技学院副校长、农业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主任,近年主持科技部、农业部、省科技厅、人社厅、教育厅等科研项目十余项,省级教研项目5项;在农业废弃物利用方向上取得多项成果,鉴定省级成果3项,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在《中国农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主持的研究成果转化累计产生了5400多万元的社会经济效益;2011年获得 “蚌埠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3年成为“蚌埠市3221团队带头人”;2013年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本学科是由印天寿、刘长荣、吴华珠等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开设的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等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当代农业资源利用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我校学科特色整合而成。2002,植物营养学被确定为学校的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学科点面向本科生开设的“植物营养学”课程,被遴选为安徽省精品课程,这也是学科点建设的标志性成果。2008年,植物营养学被遴选为省级重点学科。
学科点配备实验用房40余间,面积达3000 m2,设有土壤与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中心设有农业资源利用实验室、植物营养生理调控实验室、资源环境仪器室、资源环境预备室等;仪器设备574台件,总值600余万元。学科点现有人员22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5人;5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博士在读,7人获硕士学位;并且有3位教授是南京农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硕士生兼职导师。2003年以来,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Raditional and Nuclear Chemistry、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Pedosphere、中国农业科学、土壤学报等中外期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SCI收录10篇;承担国家级、省级项目35项,科研经费达420万元;有8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其中“无公害蔬菜平衡施肥技术及专家系统的研究”项目2007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年来,植物营养学学科点着力加强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科点主持的“无公害蔬菜平衡施肥技术及专家系统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至2007年在省内累计推广面积8万多亩,产生效益2872万元。学科点与安徽莱姆佳肥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氨酸法生产氨基酸有机无机复混肥综合配套技术研究”;该项成果2007年在企业转化,公司获得400多万元的利润,生产的肥料累计施用面积22.8万亩,产生效益达2600多万元。2008年,学科点与安徽莱姆佳肥业有限公司又共同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项目、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等的研发工作。2014年,本学科与该企业联合申报并成功获批“农业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创新了产学研合作的机制,极大了拓展了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同时也为学科点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更大的空间
专业介绍: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于2017年,在安徽省高校中率先成立,国家与社会紧需专业,是安徽科技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师90%以上都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数达40%以上。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污染治理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工农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置的专业能力,能够环境?;?、规划与管理、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监测与评价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科学研究方法、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
优势与特色:拥有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在内的5个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多数教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重点院所。现有实验室近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5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10台件,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8个。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是我?;肪彻こ套ㄒ堤厣?,先后与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蚌埠中霖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围绕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开展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近5年,本专业教师承担教研项目10项,科研项目20项,总经费500万元,取得科(教)研成果4项,专利8项,发表论文60篇。 
发展前景:对口的考研方向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环境化学、应用化学等。相近的考研方向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类、生物工程、材料工程、化工类。近10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考研升学率一直高于20%,最高的2010届达到应届毕业生总数的40%,历年的考研去向有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年来,本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与规划等。
 
    就业方向:在环保、城建、质监以及化工、石油、建筑、冶金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和环境污染控制等工作。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介绍:原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地理信息采集、分析、存储、显示、管理、传播与应用,及研究地理信息流的产生、传输和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产学研合作、应用范围广是本专业的主要优势和特色。我校是于2010年开设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14年培养了首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生,同年获批省级专业建设与改造项目。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教授、硕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1人博士在读。拥有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空间数据采集实验室、应用技能训练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并建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校内实习基地一个,企业冠名班一个。
培养目标: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以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建库、计算机地图编绘、GIS软件开发能力为主要内容,采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地理信息行业需要,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测量、遥感、计算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GIS应用开发能力、GIS项目实施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GIS空间分析技术、地图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空间数据库、GPS原理及应用、摄影测量、GIS项目设计与开发、WebGIS原理与应用等。
优势与特色:现有专任教师6人,3人具有博士学位,多数教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重点院所。现有实验室1000平方米,仪器设备400万元,建有“基于物联网智能温室”校内实习基地。另外还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与安徽迈普德康信息科技公司合办“迈普德康班”。专业遵循学院“服务小微企业,与小微企业共成长”的理念,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凤阳发改委、水务局、小岗村保持密切合作,并与多个企业有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近5年,本专业教师承担、参与教研项目8项,科研项目5项。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90人,学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主要就业地区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合肥等大中城市。近年来,紧密围绕“立足专业,面向行业,服务企业,促进就业”这一核心理念,以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本科生进实验室、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新模式,取得了良好办学效果。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GIS技能大赛三等奖、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 地理设计优秀奖、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安徽省大学生GIS技能大赛一等奖等优异成绩,受到企事业单位一致好评。

就业方向:数据采集工程师、空间数据制图工程师、信息服务工程师、系统研发工程师

发展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产业是当今国际公认的高新技术产业,属于国家大力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不仅成立“中国GIS协会”和“中国海外GIS协会”以及一批相关高科技企业,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如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步入初步繁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具有较强开发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该专业毕业生将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介绍: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由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整合而来,于2016年获教育部备案,2018年正式招生,在安徽省高校中率先成立,现为国家与社会紧缺专业、安徽科技学院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师中近9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数达40%以上。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污染治理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工农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置的专业能力,能够环境?;?、规划与管理、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监测与评价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科学研究方法、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
优势与特色

拥有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在内的5个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14人具有博士学位,多数教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现有实验室近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5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10台件,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个。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是我?;肪晨蒲в牍こ套ㄒ堤厣?,先后与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蚌埠中霖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围绕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开展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近5年,本专业教师承担教研项目10项,科研项目20项,总经费1000万元,取得科(教)研成果4项,专利8项,发表论文60篇。
发展前景:

对口的考研方向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环境化学、应用化学等。相近的考研方向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类、生物工程、材料工程、化工类。近10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考研升学率一直高于20%,最高的2010届达到应届毕业生总数的40%,历年的考研去向有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年来,本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介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由原来的土壤农化专业、农业气象专业、农业环境?;ぷㄒ?、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等几个专业于1998年合并而成,侧重于农科类的环境生态方向。现为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校级重点专业。师资力量、实验教学条件、产学研合作三个方面是本专业的主要优势和特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环境科学基础,具有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及熟练的化验分析监测能力,能够在农业、土地、肥料、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调查评价和管理利用、科学施肥、农业环境监测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地质学、土壤学、土壤农化分析、遥感与信息技术、植物营养与肥料工程、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环境监测等。
优势与特色:拥有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学科在内的11个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与省级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10人具有博士学位,多数教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重点院所。现有实验室2160平方米,仪器设备89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14台件。有网室600平方米,种植科技园100亩。另外还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8个,与金正大公司合办“金正大班”,与莱姆佳公司合办“莱姆佳班”,与瑞虎公司合办“瑞虎班”,与多个企业有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近5年,本专业教师承担教研项目13项,科研项目40项,总经费846万元,取得科(教)研成果14项,专利15项,发表论文160篇。

就业方向:
发展前景:对口的考研方向有:土壤、植物营养、遥感、土地管理、环境科学类、生态类、肥料化工类。相近的考研方向有:环境工程类、地质类、海洋类、气象类、规划类、园林类。近10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考研升学率一直高于20%,最高的2009届达到应届毕业生总数的43%,历年的考研去向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多年来,本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一个被誉为“资源、环境人才培养”的摇篮
孕育了一代又一代
优秀的科技人才、创新人才
他就是我们学校地方应用型特色最鲜明的院部之一:资源与环境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于2015年7月10号,由原隶属于城建与环境学院的资源环境系和教学与实验中心组建而成。学院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工程(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环境科学5个本科专业,另招收资源利用与植物?;ち煊蚺┮邓妒垦芯可?。目前在校本科生754人,研究生25人。
学院有教职工42人,专任教师3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2人。学院还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聘请了2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壮大了师资队伍的实力。
学院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与地球两个实验教学中心和一个科研平台:土壤与环境研究中心,实验室面积2000多平米,仪器设备值1000多万元。学院现有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级重点学科2个,校级重点建设课程6门,主持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6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9项;主编、参编多部国家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多项,在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植物营养、土壤养分管理、环境调控、农业资源信息技术、环境规划与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等领域取得多项成果,获市厅级以上成果奖励15项。
学院积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成果转化与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合作。目前学院已与省内外40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学院牵头成立安徽省生物有机肥创制协同创新中心、与企业合作共建农业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有机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精准施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组建了安徽省有机肥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设置了“莱姆佳”、“瑞虎”、“五禾丰”、“迈普德康”等企业冠名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院注重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力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风优良,学生团结向上,积极进行科研训练,获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余项。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成绩突出,多人次在省级大学生运动会、华东地区高等农业院校田径运动会上喜获佳绩。毕业生就业势头良好,学院各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近年来,有300多名毕业生考取了英国诺丁汉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有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省级双优生等荣誉称号。
资源与环境学院全体师生决心在校党委、校行政的坚强领导下,自觉践行“实践、创新、敬业、垂范”的校训精神,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竭诚奉献,为把资源与环境学院建成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单位而努力奋斗。


添加安徽科技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安徽科技学院考研分数线、安徽科技学院报录比、安徽科技学院考研群、安徽科技学院学姐微信、安徽科技学院考研真题、安徽科技学院专业目录、安徽科技学院排名、安徽科技学院保研、安徽科技学院公众号、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徽科技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安徽科技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