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安徽科技学院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安徽科技学院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管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概况:物流工程专业依托物流管理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校级重点专业,为2016年新设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较宽广领域的现代工程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基本知识的本科学生,使他们成为能够系统掌握现代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工商企业相关部门从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及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高级物流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法、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交通运输工程及管理、工程物流学、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小型立体仓库及管理控制、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等。  
师资队伍: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5人;博士3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省教坛新秀2人。校学科带头人4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就    业:各类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各级物流行政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部门,商业、流通业管理部门,物流设备研发、销售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亦可报考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或其他经济管理类研究生继续深造。  
专业概况:专业代码:120202。市场营销专业是建立在经济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研究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企事业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我院的市场营销专业侧重于智慧营销方向和营销策划方向,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外语、计算机、数学和管理学等课程基础之上,完成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
专业水平:本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校级特色专业,2019年安徽省专业评估结果为优秀等级,全省排名第4。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较强的市场感知、市场销售与沟通、营销策划、市场信息分析和营销管理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MOOC)、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MOOC)、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网络营销、营销渠道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MOOC)、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策划、大数据营销、市场数据分析、智慧零售、新媒体营销、品牌策划等。
优势与特色: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硕士生导师3人。校学科带头人3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现有经管综合实验室1个,总设备台套数超过300,专业仿真软件10多套,总价值超过300万。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共计11个。与安徽德力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企业冠名班“德力营销班”,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为今后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探索。近3年,本专业教师承担教学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20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本专业学生学风正,整体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毕业时至少取得一个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立足学校“一厚四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坚持知识能力并进,构建依次递进、有机衔接、通专结合“通识教育、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的“1.5+1.5+1”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积极推进校企、校际、校地协同育人,构建政产学多方协同育人培养机制。紧扣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对高教人才的趋势与需求,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服务业转型升级对高水平市场营销人才要求,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要求、专业技能要求和能力素质要求入手,打造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特色。
毕业生就业领域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管理各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中外工商企业、事业单位、非盈利组织等从事市场销售、市场信息分析、营销策划、营销管理工作。
就业质量:多年来本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就业地域主要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合肥等,工作单位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安庆分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储银行、格力电器有限公司、荣事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南京雨润集团等。部分学生成功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就业满意度较高。

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授予管理学士学位。
专业概况:专业代码:120201K。工商管理主要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我院的工商管理专业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和精益管理方向,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外语、计算机、数学和管理学等课程基础之上,完成大数据与商务智能、管理定量分析技术、运营管理、企业咨询与诊断、质量管理、战略管理(双语)、人力资源管理(MOOC)、项目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
专业水平:省级卓越管理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安徽省专业评估结果为优秀,全省排名第5。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招聘与培训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质量管理、运营管理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MOOC)管理统计、公司治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学(MOOC)、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大数据与商务智能、管理定量分析技术、运营管理、企业咨询与诊断、质量管理、战略管理(双语)、人力资源管理(MOOC)、项目管理等。
优势与特色:工商管理专业立足学校“一厚四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坚持知识能力并进,构建依次递进、有机衔接、通专结合“通识教育、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的“1.5+1.5+1”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4人,省教坛新秀2人。校学科带头人4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现有经管综合实验室1个,总设备台套数超过100,专业仿真软件近5套,总价值超过200万。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共计11个。与安徽德力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企业冠名班“德力卓越管理班”,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为今后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探索。近3年,本专业教师承担教学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省部级20项,发表论文60余篇;本专业学生学风正,整体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毕业时至少取得一个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毕业生就业领域:
就业方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和中外工商企业、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中从事经济管理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工作。
就业岗位:销售经理、总经理助理、人事专员、销售代表、储备干部、总经理、销售总监、副总经理、省区经理、人事主管、人力资源专员等。
就业质量:多年来本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就业地域主要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合肥等,工作单位包括:上海顺丰物流有限公司、联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南京雨润集团、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等。部分学生成功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就业满意度较高。
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授予管理学学位。
专业概况:专业代码:120601。物流管理主要是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物质资料实体流动规律的学科。我院的物流管理侧重于物流系统规划方向,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外语、计算机、数学和管理学等课程基础之上,完成物流战略管理、系统工程、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
专业水平:本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校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基础理论和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运营和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具有扎实的物流与供应链实践管理能力,熟悉物流管理相关法规,能够在工商企业相关部门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设计、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统计学、物流经济学、管理运筹学、现代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系统工程、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战略管理、采购与仓储、运输与配送、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
优势与特色:本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知识能力并进,构建依次递进、有机衔接、通专结合“通识教育、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的“1.5+1.5+1”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现有物流综合实训中心1个,仪器设备60台套,设备总价值500余万元。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与上海日精物流、大达物流、美设国际和德邦物流等多个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办学,开设有“日精物流班”、“大达物流班”和“美设国际物流班”等。近5年,本专业教师承担教学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省部级8项,发表论文70余篇;本专业学生学风正,整体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毕业时至少取得一个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毕业生就业领域: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大国际国内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商贸配送中心、各类连锁超市、空港物流等单位从事仓储管理、理货业务、运输业务、商务处理、报关业务、物料采购业务、计划控制、产品营销、物料配送等方面的工作。
就业质量:多年来本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就业地域主要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合肥等,工作单位包括:上海顺丰物流有限公司,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日精物流有限公司和京东物流等知名物流企业。部分学生成功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就业满意度较高。
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授予管理学士学位。
专业概况:专业代码:120703T。安徽科技学院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是2017年新获教育部批准并招生的新设本科专业,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隶属工业工程类专业群。随着“质量强国和强省”战略推进和产品质量改善要求,社会表现出了对质量人才的旺盛需求。目前,安徽省仅3所本科院校设置该专业,根据2016年安徽省高教处公布的《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情况分析报告》,“质量管理工程专业”被列入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本科专业名单。2017-2019年,省高教处在该报告中还进一步将质量管理工程下属的检验检测、质量品牌和标准化服务列为我省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该专业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
专业水平: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为学校近三年新设专业,是学校和管理学院重点支持和建设的专业之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质量管理工程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工具,具有对产品、服务形成过程的质量体系管理能力,以及组织质量问题的策划、控制和改进能力,能够在工业企业、服务企业、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质量科学研究及应用实践,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质量管理学、标准化、应用统计、运筹学、运营管理、系统工程、创新方法、试验设计与质量改进、可靠性工程、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质量体系与认证、质量成本管理等。接受金工实习、质量综合实习、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实验实习训练。
优势与特色: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立足学校“一厚四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坚持知识能力并进,构建依次递进、有机衔接、通专结合“通识教育、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的“1.5+1.5+1”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6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教坛新秀2人。校学科带头人4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现有工程训练中心1个,经管综合实验室1个,质量管理专业实验室1个,总设备台套数超过100,专业仿真软件近10套,总价值超过1000万。学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积极推进校企、校协、校际、校地协同育人,构建政产学企多方协同育人培养机制,与滁州市场监管局、中国质量俱乐部、安徽省省质协,以及长三角多家合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紧扣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对高教人才的趋势与需求,重点围绕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对高水平质量管理和质量项目的人才要求,从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要求、专业技能要求和能力素质要求入手,打造应用型质量管理工程人才培养特色。
毕业生就业领域: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有以下四个大类:(1)可报考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公务员:如建筑工程类、机械工程类、食品工程类、材料工程类和工商管理类的招考岗位,涉及大多数政府部门,如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局、人社局、城管局、海关、质量技术监督、质量检验或实验机构等;(2)可到生产制造业、服务业、商业、物流等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监督、质量保证、质量检验、质量改进等)工作;(3)可到质量管理咨询机构、认证机构等部门,从事质量咨询、质量培训、标准化管理、质量数据统计与分析等相关的质量管理工作;(4)可到学校、培训机构及科研机构从事质量工程的教学工作与应用研究,也可考取管理学类或工学类硕士进行深造。
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授予管理学学位。
办公室名称 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院长办公室 院长:赵伟峰
副院长:张德化
0552-3197062 zhaowf@ahstu.edu.cn
党总支书记办公室 党总支书记:姚 勇 0552-3197063 yaoy@ahstu.edu.cn
分团委办公室 党总支秘书:陶 漫
辅导员:李永鹏
辅导员:汪 琦
辅导员:方辛
辅导员:段世祥
0552-3197065 taom@ahstu.edu.cn
教务办公室 教学秘书:秦凤华 教务员:王云 0552-3197062 qinfh@ahstu.edu.cn
管理系 系主任:程业炳
副主任:郑 谦
  chengyb@ahstu.edu.cn      zhengq@ahstu.edu.cn
营销系 系主任:张国宝
副主任:曹慧娟
  zhanggb@ahstu.edu.cn      caohj@ahstu.edu.cn
物流系 系主任:奚 雷   haosm@ahstu.edu.cn        xil@ahstu.edu.cn
经管综合实验室 主任:张国宝   zhanggb@ahstu.edu.cn

办学历史:管理学院是1978年在安徽农学院淮北分院农经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8年8月成立农牧业经济管理系,1995年6月更名为贸易经济系,2004年12月更名为管理学院,2009年5月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7月校内机构调整,将原经济管理学院作了划分,设立新的管理学院,2017年9月入驻蚌埠校区。目前学院在校生1293人,其中本科生1261人,研究生32人。
学科专业:现有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工商管理和质量管理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一个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专业(农业管理)。其中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市场营销为校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为省级卓越管理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专业安徽省专业评估结果均达到优秀等级。学院下设现有营销系、物流系、管理系、经管综合实验实训中心等四个基层教学组织。
师资力量:学院拥有教职工49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兼职教师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43人,占97.7%;高级职称教师2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人,占60.5%;双能型教师35人,占92.1%。学院有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教坛新秀2人,校师德标兵2人,校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6人,校教坛新秀3人,学院师资队伍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学院教师兼任中国市场营销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等学术研究会高级会员或理事,共计20余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朝气蓬勃、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
教学保障:学院建有经管实验实训中心(共建),使用面积600㎡,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000多万元。下设商务模拟实验室、企管模拟实验室、财会模拟实验室、经管综合实训室、金融证券实验室等五个分室,充分满足学生校内实验实训需要。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先后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美设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澳大利亚纽发姆有限公司、上海日精物流、黄山永佳(集团)有限公司等30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联合办学与共建关系。并开设了“德力营销班”、 “上海中骅物流班”、“美设国际物流班”、“日精物流班”和“德力卓越管理班”等冠名班,积极进行“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较好效果。
科研水平:目前,学院拥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资源共享课1门,大规模在线示范课程(MOOC)4门;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省级教研重大项目3项,省级教研重点项目5项,省级教研一般项目4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0多项,获批省、厅级科研成果奖15项,发表二类及以上学术论文96篇,出版专著12部,咨询报告10多篇,其中获副省长批示1篇。
办学成就: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教学院部,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目标管理考核连续2年优秀等级。学院拥有农业经济管理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皖北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蚌埠市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重点智库。
毕业生就业情况:学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皖地区工作,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毕业生考取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出国深造成上升趋势。
知名校友
夏东明:2007届校友  北京引力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桂金根:2009届校友  北京维西资本创始人兼CEO
李  杨:2005届校友  安徽源盛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尹纯尧:2010届校友  足力健公司总经理
     联系方式:
电话:0552-3197062
网址:http://www.ahstu.edu.cn/glxy/
邮箱:glxy@ahstu.edu.cn
微信公众号:AKglxy-2016
 
管理学院是1978年在安徽农学院淮北分院农经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8年8月成立农牧业经济管理系,1995年6月更名为贸易经济系,2004年12月更名为管理学院,2009年5月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7月校内机构调整,将原经济管理学院作了划分,设立新的管理学院。

  学院秉承“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团队合作、社会责任”的办学理念,坚持“打造特色、强调创新、注重实践”的育人宗旨,为社会培养既懂理论,又擅长实践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学院现设有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专升本)、物流管理和工商管理等四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近1100人。

  学院教职工34人,其中行政人员6人(含专职辅导员2人、教务员1人),专任教师28人。现有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达 85 %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校教学名师1人,校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校教坛新秀2人,中国市场营销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等学术研究会高级会员或理事10余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朝气蓬勃、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

  学院重视学科专业建设,积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目前,学院围绕企业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学两大学科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近年来,获得校级以上教研项目10余项;学院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主编或参编各类教材11部,其中省规划教材3部。

  学院采取切实措施,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促进科研工作不断上台阶,以科研促教学,取得良好成效。近五年来,获科研项目立项30余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科技厅软科学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0项。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年均发表40余篇,其中二类及以上30余篇,EI、ISTP检索10篇。出版专著1部,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

  学院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学院认真做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学院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例如2008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桂金根在北京创办维西资本有限公司(VcWiLL Capital),以一流的国际化视野和鲜明的本土化运作在私募市场树立起良好的金融品牌,逐步发展为一家引领行业潮流、稳健进取的新型投资银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金融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竞赛”总决赛、2007年以来各次的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央电视台的《走近科学》节目《我爱发明》、建行“e路通”杯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首届“工商银行杯”全国大学生银行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安徽省“科大迅飞”杯大学生职业规划总决赛、安徽省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等大型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近年来,学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2010年,学院与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远方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开设“德力营销班”和“远方物流经管班”,参加学生达100余人,取得较好效果。

  新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有关精神,把应用型人才培养视为“二次创业”的难得机遇,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为把我院建成一流的管理学院而努力奋斗!  管理学院是1978年在安徽农学院淮北分院农经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8年8月成立农牧业经济管理系,1995年6月更名为贸易经济系,2004年12月更名为管理学院,2009年5月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7月校内机构调整,将原经济管理学院作了划分,设立新的管理学院。

  学院秉承“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团队合作、社会责任”的办学理念,坚持“打造特色、强调创新、注重实践”的育人宗旨,为社会培养既懂理论,又擅长实践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学院现设有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专升本)、物流管理和工商管理等四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近1100人。

  学院教职工34人,其中行政人员6人(含专职辅导员2人、教务员1人),专任教师28人。现有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达 85 %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校教学名师1人,校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校教坛新秀2人,中国市场营销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等学术研究会高级会员或理事10余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朝气蓬勃、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

  学院重视学科专业建设,积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目前,学院围绕企业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学两大学科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近年来,获得校级以上教研项目10余项;学院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主编或参编各类教材11部,其中省规划教材3部。

  学院采取切实措施,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促进科研工作不断上台阶,以科研促教学,取得良好成效。近五年来,获科研项目立项30余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科技厅软科学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0项。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年均发表40余篇,其中二类及以上30余篇,EI、ISTP检索10篇。出版专著1部,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

  学院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学院认真做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学院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例如2008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桂金根在北京创办维西资本有限公司(VcWiLL Capital),以一流的国际化视野和鲜明的本土化运作在私募市场树立起良好的金融品牌,逐步发展为一家引领行业潮流、稳健进取的新型投资银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金融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竞赛”总决赛、2007年以来各次的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央电视台的《走近科学》节目《我爱发明》、建行“e路通”杯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首届“工商银行杯”全国大学生银行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安徽省“科大迅飞”杯大学生职业规划总决赛、安徽省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等大型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近年来,学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2010年,学院与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远方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开设“德力营销班”和“远方物流经管班”,参加学生达100余人,取得较好效果。

  新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有关精神,把应用型人才培养视为“二次创业”的难得机遇,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为把我院建成一流的管理学院而努力奋斗!

添加安徽科技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安徽科技学院考研分数线、安徽科技学院报录比、安徽科技学院考研群、安徽科技学院学姐微信、安徽科技学院考研真题、安徽科技学院专业目录、安徽科技学院排名、安徽科技学院保研、安徽科技学院公众号、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徽科技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安徽科技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