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绿色化学培养方案介绍

发布时间:2020-06-2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吉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绿色化学培养方案介绍

吉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绿色化学培养方案介绍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吉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绿色化学培养方案介绍 正文

绿色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03Z4)

一、学科简介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称环境友好化学(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hemistry),即用化学的方法和技术来避免或减少有毒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 同时不产生有毒有害的副产物。20世纪90年代初,绿色化学被提出并迅速发展起来,其核心内容是将现有化学和化工生产的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它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是当今国际化学研究的前沿。绿色化学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是主动地防止化学污染,而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它是一门从源头上拒绝污染的化学。它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是化学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
本学科将重点开展环境友好材料制备、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利用方面探索研究,在太阳能利用,绿色化学合成等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二、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培养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备较好创新意识和学术素养,能从事环境友好材料化学、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利用等的研究及相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深厚的化学学科基础理论功底和系统的绿色化学专业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3.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4.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可以进行国际交流。
三、研究方向
1.环境友好材料化学
2.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
四、学制与学分
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
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不超过3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32学分,其它必修环节4学分。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为主,课程学习、科研活动与学位论文工作交叉融合,协同发展。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对研究生拓宽学术视野的积极作用。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
基础课
000000110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0 3 1 必修
0000001102 ★外国语课 80 4 1、2
学科
基础课
0703001201 ★高等有机化学 60 3 1 必修
一级学科
课程
(9学分)
0703001202 ★高等无机化学 60 3 1
0703001205 高等环境化学 60 3 1
专业
主干课
0703Z41301 ★绿色化学 60 3 2 必修
(10学分)
0703Z41302 先进氧化技术 60 3 2
0703Z41303 绿色工程原理与应用 40 2 2
0703Z41304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40 2 3
发展
方向课
0703Z41401 绿色电化学 40 2 3 选修
要求每位
研究生修
满6学分
0703Z41402 有机光电材料 40 2 3
0703Z41403 可再生能源与资源利用 40 2 3
0703Z41404 清洁生产 40 2 3
0703Z41405 催化剂设计与表征 40 2 3
0703Z41406 绿色能源 40 2 3
0703Z41407 绿色精细化工 40 2 3
0703Z41408 光催化技术 40 2 3
说明:标“★”的课程为闭卷考试课程。
2.个人学习计划
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学科基础程度、职业发展方向、研究兴趣专长等因素,制定出个人学习计划,并提交学院及研究生部备案??缪Э瓶忌朐诘际χ傅枷虏剐蘖矫疟咀ㄒ迪喙氐谋究瓶纬?,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1)教学方式:采用研讨式、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讲授式、科研试验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试验分析等结合起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考核方式:采取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全部为考试课,发展方向课可采取考试或考查两种形式,考试课程以试卷形式存档??疾榭纬炭梢砸远潦楸ǜ?、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存档??际钥纬杉ú捎冒俜种萍锹?;考查课成绩采用等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记录。
4.主要参考书目和经典文献(见附录2)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1篇与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个人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第二学期末完成个人研究计划,交与研究生部备案。
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硕士生应首先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实际调查,把握学科发展前沿,重视文献知识产权,写好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并在培养单位统一安排的开题报告会上作公开报告、答辩,经审核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3.学位论文检测、评阅与答辩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五学期开始撰写毕业论文,并上交2次学位论文进展报告。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通过学校学术不端检测,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预答辩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考查。具体要求详见《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八、其它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2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5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含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报告),并提交一份学术讲座的总结报告,由指定教师负责考勤和考核。
2.文献阅读(2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文献阅读,并在第一学期末交一篇文献阅读报告(不少于5000字);第四学期末交两篇文献阅读报告(每篇不少于5000字)。
3.实践活动
研究生应结合论文工作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由主讲教师负责对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情况进行指导。
九、本培养方案自2015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吉林师范大学

添加吉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吉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吉林师范大学报录比、吉林师范大学考研群、吉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吉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吉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吉林师范大学排名、吉林师范大学保研、吉林师范大学公众号、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吉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吉林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jlsfdx/yjsy_340736.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