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

发布时间:2020-06-0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 正文

一、简介
分析化学属于理学学科中化学专业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我校分析化学学科(以下简称学科)设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依托于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科于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是江西省高校先进功能材料高水平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已经形成电分析、光分析、分离分析等方向,具有从事基础研究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等条件。
二、        人才队伍
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及实验研究人员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多人获得省级荣誉称号,其中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井冈之星”人选2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1人、江西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获得者1人、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者1人。
三、        研究生培养
自2007年开始招收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8年间已经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该学科2007-2014级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多次荣获奖学金及荣誉称号,具体如下:
国家奖学金(3人):郑耀林(2015届)、刘泓昱(2014届)、王瑜(2013届)
杜玉如师范类奖学金(1人):崔康(2009届)
熊智明奖学金(3人):卢星萍 (2015届)、连文平(2010届)、姚勇(2009届)
省政府奖学金(2人):卢星萍、李霞(2015届)
省优秀硕士毕业生:何志芳(2012届)、
校三好研究生(18人):郑耀林、卢星萍、左莉、郭燕、李霞、孙敏(2015届)、刘鸿昱、叶银坚、邓苗、钟丹丹、王小红(2014届)、肖贤平、李鹏程、叶树红(2013届)、谢如松、祝昊志(2012届)、袁慧珍(2011届)、谌创业(2009届)
省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陈婧怡(2016届)、叶银坚(2014届)、陈受惠(2016届博士)、宋永贵(2017届博士)
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卢星萍(2015届)、叶银坚(2014届)
 
校优秀毕业生:卢星萍(2015届)、刘泓昱(2014届)
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活动丰富,每人都有机会到外地参加学术会议,如多人次曾参加第十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2008年,福州)、The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2009年,长春)、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2009年,扬州)、The 13th Asian Chemical Congress(2009年,上海)、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2010年,北京)、2010 China-Japan-Korea Symposium on Analytical Chemistry(2010年,武汉)、第十一届全国扫描隧道显微镜学学术会议(2010年,武汉)、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2011年,聊城)、The 13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2011年,长春)、全国第十二届扫描隧道显微学学术会议(2012年,西安)、第十一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2012年,青岛)、(2012年,西安)、The 1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2013年,长春)、第十二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2014年,桂林)、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2014年,北京)、第十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2014年,成都)、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2015年,武汉)。还将于2017年四月份于我校举办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
多名学生毕业后分别赴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东北大学等地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在事业单位、学?;蚬酒笠倒ぷ?。
 
四、        研究项目
本学科成员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大项目;近5年承担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若干项省部级项目。
5年国家级级省部级重大项目(2010-2015):


 
五、        研究成果:
本学科成员已在Anal. Chem.、Scientific Reports、Biosens. Bioelectron.、ACS Appl. Mater. Interface、J. Mater. Chem. A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被引用2000余次,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江西省高??萍汲晒冉?项.
 
A)   几篇代表性学术论文(江西师范大学第一完成单位):
1.       A pH-switchable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Platform based on Chitosan-reduced Graphene Oxide/Concanavalin A Layer for Assay of Glucose and Urea, Anal. Chem. 2014, 86, 1980-1987.
2.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and Biosensing Platform Based on Biomass-Derived Macroporous Carbon Materials, Anal. Chem. 2014, 86, 1414-1421.
3.       Preparati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J. Mater. Chem. A 2014, 2(13), 4491-4509.
4.       One-step synthesis of Pt-NiO nanoplate arrays/reduced graphene oxide nanocomposites for nonenzymatic glucose sensing, J. Mater. Chem. A, 2015, 3(2), 608-616.
5.       Hierarchical Nanocomposites of Polyaniline Nanowire Arrays on Reduced Graphene Oxide Sheets for Supercapacitors. Scientific Reports , 2013, 3, 3568.
6.       Lanthanide based dual-emission fluorescent probe for detection of mercury (II) in milk,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5,63, 566-571.
7.       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Co3O4 Nanocomposite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4, 6(10), 7117-7125.
8.       Metal–Organic Framework-Derived Copper Nanoparticle@Carbon Nanocomposites as Peroxidase Mimics for Colorimetric Sensing of Ascorbic Acid.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 2014, 40, 16377–16383.
9.       Determination of tetracycline in milk by using nucleotide/lanthanide coordination polymer-based ternary complex, Biosens. Bioelectron., 2013,50, 447-452.
10.  Terbium-Based Coordination Polymer Nanoparticles for Detection of Ciprofloxacin in Tablets and Biological Fluid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3, 5,  11791–11796
 
六、        研究方向
 
七、        研究生导师兴趣简介
汪 莉1. 生物纳米传感分析;2. 分子级纳米结构的设计、构筑及表征;3. 生命分析化学。(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宋永海1. 生化分析及传感;2.界面电化学及新能源。
黄振钟:光谱分析
谭宏亮1. 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生物分析研究;2. 荧光纳米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环境分析与生物医学中的应用;3. DNA纳米技术与分子诊断。
许富刚1. 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组装及功能化研究;2. 电化学纳米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分析检测应用;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设计、制备及其分析应用。
 
江西师范大学

添加江西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江西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江西师范大学报录比、江西师范大学考研群、江西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江西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江西师范大学专业目录、江西师范大学排名、江西师范大学保研、江西师范大学公众号、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江西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江西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jiangxi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316933.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