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汪梦甫

发布时间:2021-11-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汪梦甫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汪梦甫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汪梦甫 正文

[导师姓名]
汪梦甫

[所属院校]
湖南大学

[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汪梦甫
性别:
人气指数:906
所属院校:湖南大学
所属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博导
招生专业:结构工程
研究领域:钢筋混凝土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分析与试验,计算力学及其工...

[通讯方式]


[个人简述]
汪梦甫,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2月出生,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科研工作]
工作履历:2003年12月—至今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2002年7月—2008年9月(每年2-3个月)香港大学访问教授(邀请人:区达光教授)2000年6月—2003年12月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室主任。1994年7月~2000年6月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室主任。1989年12月~1994年7月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讲师。1987年4月~1989年12月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助教。
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汪梦甫, 罗丹, 刘飞, 高轴压比密配箍筋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5,35(4):94-104。[2] 汪梦甫,陈兵,带混合暗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剪力滞后效应分析,力学季刊, 2015年第3期。[3] 杨晗琦, 汪梦甫, 沈蒲生, 带刚性伸臂减震层高层结构抗震效果分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5,35(2):114-123。[4] 汪梦甫, 王强, 阻尼填充墙高性能砂浆阻尼层性能试验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2015,42(7):29-35.[5] 王义俊, 汪梦甫, 高阻尼混凝土钢板暗支撑双肢剪力墙数值分析,湖南大学学报,2015,42(5):14-20.[6] 汪梦甫, 邬文奇, 塑性铰出现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剪力重分配效应分析,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5,37(2):1-8.[7] 汪梦甫 ,汤海燕,刘振阳,基于现行规范场地划分标准的弹性位移反应谱衰减关系,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34(5):56-65。[8] 汪梦甫 ,宋兴禹,混合暗支撑联肢剪力墙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33(6):81-87。[9] 汪梦甫 ,宋兴禹,汪帜辉,高阻尼混凝土带暗支撑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33(5) :153-161。[10]汪梦甫,宋兴禹,小跨高比连梁混合暗支撑高阻尼混凝土联肢剪力墙试验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第3期。[11]汪梦甫,宋兴禹,高阻尼混凝土构件阻尼性能研究. 振动与冲击,2012,Vol,31(11):173-179[12]汪梦甫,宋兴禹, 阴斌松,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非线性单元模型的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32(2):82-89.[13]汪梦甫, 汪帜辉, 刘飞飞,增量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32(1):1-8.[14]汪帜辉, 汪梦甫,基于分段Legendre多项式的齐次扩容分块精细算法,力学季刊, 2012年第3期。[15]黄愿,汪梦甫,基于竖向承载力及能量阈值的建筑结构地震损伤准则,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31(6):8-12.[16]汪梦甫,郭新华,楼梯对教学楼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33(3):20-28.[17]汪梦甫,曹秀娟,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改进及其在高层混合结构地震危害性评估中的应用.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0,32(1):104-109.[18]李明,汪梦甫,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位移延性的数值分析,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9,35(4):68-70[19] 汪梦甫,王朝晖,钢筋混凝土结构三维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的改进, 力学季刊, 2009,30(3):439-444[20]汪梦甫、宋兴禹,局部高阻尼水泥砂浆阻尼试验研究,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年第1期,31(1):81-85[21]汪梦甫,基于振型损伤的高层建筑结构地震破坏准则,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第6期,30(6):24-32[22].汪梦甫,非比例阻尼线性体系平稳随机地震响应计算的虚拟激励法,计算力学学报,2008年第1期。[23].汪梦甫,非比例阻尼线性体系地震反应计算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第1期。[24].汪梦甫,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非对称框架结构抗震分析简化方法, 湖南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25].汪梦甫,基于SIMULINK的建筑结构模糊控制仿真,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7年第3期。[26].侯爱波,汪梦甫,建筑数值风洞的基础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27].侯爱波,汪梦甫,Pushover分析方法中各种不同的侧向荷载分布方式的影响,世界地震工程, 2007年第3期。[28].玉军, 汪梦甫,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 2007年第6期。[29].卿科, 汪梦甫,剪力墙数量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弹塑性性能的影响,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30].汪梦甫,用虚拟激励法求解非比例阻尼线性体系的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力学季刊, 2006年第4期。[31].汪梦甫,王朝晖,两种质量矩阵在梁频率计算中的差异分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第6期。[32] 汪梦甫,王锐,基于位移的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26(5):73-80。[33] 汪梦甫, 无条件稳定的更新精细积分方法, 固体力学学报,2006,27(3):311-315.[34] 汪梦甫,汪洋,王朝晖,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抗震非线性分析,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3(3):52-56 [35] 汪梦甫,王朝晖,曲线侧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数量的确定,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28(1):62-65[36] 汪梦甫,王朝晖,结构动力分析的高精度有限单元法, 湖南大学学报, 2006, 33(1). [37] 汪梦甫,非比例阻尼线性体系非平稳随机响应计算的虚拟激励法, 力学季刊, 2006年第4期。[38] 汪梦甫,王朝晖,单调荷载下框架节点钢筋粘结滑移的数值分析,《湖南大学学报》,2005, 32(6).(土木专辑)[39] 饶国祥,汪梦甫,转角软化桁架理论在低剪力墙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 《湖南大学学报》,2005, 32(6).[40] 王锐,汪梦甫,平面及空间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比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05, 32(6).[41] 汪梦甫,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高层框架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工程抗震,2005年第1期。[42]侯爱波,汪梦甫,Pushover分析方法中各种不同的侧向荷载分布方式的影响,世界地震工程,2005年第2期。[43]汪洋,汪梦甫,高层砌体墙混凝土墙组合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建筑技术开发,2005年第3期。[44] 汪梦甫,钢筋混凝土开洞剪力墙抗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第3期。[45] 汪梦甫,钢筋混凝土空间杆件精细非线性分析模型,计算力学学报,2005年第3期。[47] 汪梦甫,基于能量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工程抗震,2004年第2期。[48] 汪梦甫,结构动力方程的高斯精细时程积分法,工程力学,2004年第4期。[49]汪梦甫,精细积分方法的评估与改进,计算力学学报,2004年第6期。[50] 汪梦甫,从反应谱求功率谱的精确方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第2期。[51] 汪梦甫,结构动力方程的更新精细积分法,力学学报,2004年第2期。[52] 汪梦甫,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高层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53]邓胜江,汪梦甫,高层建筑结构几种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比较,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54] 汪梦甫,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及抗震性能评估的研究,土木工程学报, 2003年第11期。 [55] 汪梦甫,杆件修改与去除及内力变更时杆系结构分析的矩阵力法, 计算力学学报,2003年第1期。[56] 汪梦甫,基于功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筑结构,2003年第3期。[57] 汪梦甫,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与改进策略,工程抗震,2003年第4期。[58] 候爱波, 汪梦甫,循环往复加载的Push over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湖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59] 糜永红, 汪梦甫,阻尼对结构能量反应的影响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60] 糜永红, 汪梦甫,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量反应分析,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61] 尹华伟 汪梦甫,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工程力学,2003年第4期。[62]汪梦甫,黄立忠,一种新的结构自振特性计算方法,湖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63] 余志钢, 汪梦甫,某加冰台结构可靠性鉴定及受损机理分析,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64] 汪梦甫,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实用分析方法的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02年第6期。[65] 汪梦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实用非线性分析模型及其应用,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第1期。[66] 汪梦甫,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弹塑性地震反应简化计算方法,计算力学学报,2002年第4期。[67] 汪梦甫,关于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中的几个问题,结构工程师,2002年第4期。[68]汪梦甫,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地震破坏准则的现状分析, 工程抗震,2002年第3期。[69] 王海波,汪梦甫,开洞剪力墙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工程抗震,2000年第3期。[70] 汪梦甫等,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湖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71] 汪梦甫,钢筋混凝土平面杆件非线性分析模型及其应用,上海力学,1999年第1期。[72] 汪梦甫,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工程力学,1999年第3期。[73] 汪梦甫,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分析的Lanczos向量叠加法及其应用,计算力学学报,1999年第1期。[74] 汪梦甫,钢筋混凝土空间杆元非线性分析模型及其应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第1期。[75] 汪梦甫,钢筋混凝土空间高层框架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湖南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76] 汪梦甫,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现状,世界地震工程,1998年第2期。[77] 汪梦甫,改进Ritz法在高层结构非线性动力计算中的应用,湖南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78] 汪梦甫,高层建筑结构抗侧移刚度矩阵计算方法的探讨,建筑结构,1996年第11期。[79] 汪梦甫,Ritz向量叠加法的改进及其应用,湖南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80] 汪梦甫,以地震动持续时间为参数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华南地震,1996年第1期[81] 汪梦甫,一种无条件稳定的逐步积分格式,湖南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82] 汪梦甫,速度样条配点法分析结构动力响应的无条件逐步积分格式,湖南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83] 汪梦甫,复式框架结构自由振动的渐近解法,建筑结构,1994年第2期。[84] 汪梦甫,底层大空间高层建筑结构自由振动的实用计算方法,上海力学,1994年第3期。[85] 汪梦甫,建筑结构动力分析的子结构法,湖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86] 汪梦甫,以地震烈度为参数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华南地震,1994年第1期。[87] 汪梦甫,框架—剪力墙结构自由振动的模态综合解法,湖南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88] 汪梦甫,底层大空间高层建筑结构自由振动的模态综合法,湖南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89] 汪梦甫,高层建筑框筒结构自由振动的模态综合解法,工程抗震,1993年第4期。[90] 汪梦甫,变截面框架结构自由振动的渐近解法,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3年第1期。[91] 汪梦甫,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不确定性分析,西北地震学报,1993年第1期。[92] 汪梦甫,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双态泊松模型及其应用,工程抗震,1991年第3期。[93] 汪梦甫,高层结构自由振动的渐近解法,湖南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94] 汪梦甫,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双态随机发生模型,华南地震,1990年第4期。[95] 汪梦甫,岳阳市地震危险性分析,华南地震,1990年第1期。[97] 汪梦甫,均一危险性地震反应谱的简化计算,工程抗震,1990年第1期。[98] 汪梦甫,岳阳地震小区划的地震的输入,湖南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99] 汪梦甫,用极值统计方法估计场地的抗震设计参数,工程抗震,1988年第4期。[100] 汪梦甫,地震危险性分析的衰减模型,地震学刊,1988年第3期。[101] 汪梦甫,极值理论在上海市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西北地震学报,1987年第4期。
国外期刊论文:[1] M F Wang and F.T.K.Au, Higher-order schemes for time integration in dynamic structural analysi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2004, 278(3-5):690-698.[2] F.T.K.Au and M F Wang, Forced vibration and sound radiation of the orthotropic rectangular thin plates with general boundary conditions under moving load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2005, 281(3-5):1057-1075.[3]Wang Mengfu and Zhou Xiyuan, Modified precise time step integration method in structural dynamic analysis.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05,4(2):7-15.[4]Mengfu Wang and F.T.K.Au, Assessment and improvement of precise time step integration method. Computer and Structures 2006, 84(12):779-786.[5]Wang Mengfu and Zhou Xiyuan, on precise time integration method for non-classically damped MDOF system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06, 5(1) :79-85.[6] Mengfu Wang and F.T.K.Au, Precise integration method without inverse matrix calculation for structural dynamic equation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07, 6(1):57-64.[7] M F Wang and F.T.K.Au.Precise integration methods based on Lagrange piecewise interpolation polynom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2009, 77(7):998-1014.[8] M F Wang and F.T.K.Au. On the precise integration methods based on Pade approximations.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2009, 87(6):380-390.[9]Mengfu Wang and F.T.K.Au, Precise integr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hebyshev polynomial of the first ki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08, 7(2):207-16.[10]Wang Meng-fu, Reduced-order Precise Integration Method for Structural Dynamic Equations. Communications in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2011, 27:1569-1582.[11] Wang Mengfu and Zhou Xiyuan, Renewal precise time step integration method for structural dynamic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US Workshops.Technical Report MCEER-06-0016. December 12,2006.
会议论文:[1] 汪梦甫,高层建筑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力学学会,1990年11月。[2] 汪梦甫,钢筋混凝土杆系结构的随机方法,第三届全国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3年10月。[3] Wang Mengfu,Zhang Zaiying, Improvement of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and tts appliation, Proc. of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Seismic Zonation,1987.[4] Wang Mengfu, Some Equivalent Bar Models of Wall Panel Elements and its Application, Proc. of the EPMESC’ VIII, 2001, Shanghai[5] 汪梦甫等,某洗修库厂房可靠性检测与评定,第六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年11月,湖南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6] 李树光,汪梦甫等,广州白鹤洞大桥主塔避雷针抗风设计计算,2000年全国桥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武汉,2000年10月。[7] 汪梦甫,非比例阻尼线性体系地震反应计算方法的研究,第二届全国抗震加固学术会议论文集(特邀报告),上海,2005.[8]Wang Mengfu and Song Xingyu,Reinforcing admixture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experiments for strength and damping of polymer modified concrete,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168-170: 1869-1874 [9]Wang Meng-fu, Homogenized precise integration method based on Fourier transformation.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fe-Cycle Performance of Bridges and Structures, 2010.Changsha,891-900.

[教育背景]
博士:湖南大学,1996年11月
专业:结构工程
论文:钢筋混凝土平面及空间高层建筑结构线性与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硕士:同济大学,1987年4月
专业:地震工程与防护工程
论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
学士:湖南大学,1984年7月
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湖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湖南大学考研分数线、湖南大学报录比、湖南大学考研群、湖南大学学姐微信、湖南大学考研真题、湖南大学专业目录、湖南大学排名、湖南大学保研、湖南大学公众号、湖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湖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湖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湖南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hunandaxue/daoshi_521915.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