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李正农

发布时间:2021-11-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李正农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李正农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李正农 正文

[导师姓名]
李正农

[所属院校]
湖南大学

[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李正农
性别:
人气指数:1319
所属院校:湖南大学
所属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
招生专业:结构工程
研究领域:建筑、水工结构及特种结构物抗震、抗风、抗风沙研究、结构有限元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结构可靠...

[通讯方式]
办公电话:0731-88822121
电子邮件:zhn88@263.net
通讯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湖南大学南校区 土木工程学院

[个人简述]


[科研工作]
工作履历:1999年11月起到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工作,任副教授、教授,副院长。2001年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2年8月~2003年1月在香港城市大学做研究工作,被聘任为香港城市大学副研究员。2003年11月获教授职称。2004年7月被遴选为武汉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2005年2月开始在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防灾与安全工程系主任,土木工程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2010年起任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985工程”三期“结构抗震、抗风与建筑风环境”研究方向创新团队带头人。
研究概况:近年来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项目等)10余项。主要有:1、高层建筑风致响应的原型实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0248023,2002年),项目负责人。2、多个城市的台风风场和高层建筑结构风致响应的同步实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0578061,2006.1-2008.12),项目负责人。3、台风作用下低矮建筑物风荷载的实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0778072,2008.1-2010.12),项目负责人。4、超高建筑强/台风作用及其效应的现场实测与理论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815030,2009.1-2012.12)项目负责人。5、重大建筑与桥梁强/台风灾变的集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91215302,2013.1-2015.12)子项目负责人(经费260万元)。6、定日镜结构风荷载和风致响应相关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0978094,2010.1-2012.12),项目负责人。7、近海山地区域的风场与低矮房屋风荷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178180,2012.1-2015.12),项目负责人。8、建筑结构物风沙荷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478179,2015.1-2018.12),项目负责人。9、树木风荷载、风致响应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678233,2017.1-2020.12),项目负责人。10、南水北调工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大流量预应力渡槽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4A05,2007.1-2010.12)渡槽结构的模型拟动力试验及计算分析。1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效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城市风环境模拟与工程抗风关键技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3B04,2007.1-2010.12)。12、村镇建筑工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沿海地区村镇抗风技术研究与示范:沿海近地台风特性将足尺模型的现场实测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06B05-5,2007.1-2010.12)。13、随机结构时变可靠度分析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9478035,1994年),项目组主要成员。14、大型复杂结构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设计理论之子项目:特大跨度桥梁的结构体系及抗风抗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9895410,1998年)。15、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试验与分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9823002,1998年)项目组主要成员(7)。16、大型渡槽风致毁损机理与抗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879015,1998年)项目组主要成员(2)。17、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地震反应智能混合控制的研究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978037,1999年),项目组主要成员(2)。18、长沙地铁二号线建设对五一路三座立交桥的影响研究(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2009-2011),项目负责人。19、张家界体育中心体育馆、体育场风洞试验(吉好地咨询(北京)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2009-2010),项目负责人。20、威宁奥体中心风荷载研究,(贵州奥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0.9-2010.12)21、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动力特性测试与分析研究,(广州凯得文化娱乐有限公司,2011.9-2012.8)。22、武汉理工大学体育中心风洞试验与风荷载研究,(中南建筑设计院,2012.3-)。23、煤气柜风效应实测及风洞试验,(重庆赛迪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012.3)。24、乌鲁木齐新客站风洞试验,(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12.7)。25、长沙华创国际代广场风洞试验及风致响应分析(长沙华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3.8)。26、北辰长沙新河三角洲项目A1、D1区沿江综合体风洞试验(长沙北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5)。27、分段式风机叶片连接应用技术(南通东泰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2014-)。
学术成果:近年来已经在国内外发表180多篇文章,其中被EI、SCI收录110余篇次。2000年以后发表的主要论文有:1、渡槽槽体结构风载体形系数的风洞试验研究,水利学报,No.9,2000:15-19。2、洺河渡槽抗震可靠度分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No.11,2000:29-31。3、累积法在确定水工结构物自振周期中的应用,中国农村水利水电,No.2,2001:40-41。4、累积法在确定单桩承载力中的应用,人民长江,No.2,2001(32):40-41。5、多槽体渡槽自振特性分析,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No.4,2001(34):11-16。6、U形渡槽槽体结构风载体形系数的风洞试验研究,空气动力学学报,No.2,2002(20):233-238。7、渡槽结构抗风可靠度分析方法,武汉工业大学学报,No.9,2002(24):48-51。8、渡槽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No.5,2002:43-49。9、用光纤陀螺仪测量振动方法的数值模拟,武汉工业大学学报,No.11,2002(24):73-77。10、高层建筑动力反应实测中测点的优化布置方法的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No.5,2003(23):149-156。11、排架支承式渡槽结构自振特性的分析,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No.4,2003(23):69-72。12、Optimal sensor locations for structural vibration measurements,Applied Acoustics(SCI、EI收录),No.8,2004(65):807-818。13、排架支撑式渡槽结构风致反应的动力有限元计算和分析,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No.1,2004(24):130-134。14、排架支承式渡槽自振频率的简化计算方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No.3,2003(23):87-91。15、流场状态对于渡槽槽体结构风载体形系数的影响,自然灾害学报,No.3,2004(13):157-161。16、渡槽结构动位移的动力有限元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No.2,2004(36):225-228。17、渡槽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水利发电学报,No.5,2004(23):40-43。18、高耸结构实测测点布置方法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No.4,2005(27):40-43。19、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eismic investigations of the Three Gorges dam,Engineering Structures(SCI,EI收录),No.4,2005(27):501-513。20、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of Typhoon Charactristics and Wind Induced Vibration of DiWang Tower. The Third Interm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Seoul,Korea,September 2-4,2004:1778-1789。21、Numerical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the lateral boundary on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in homogeneous soil foundations(SCI,EI收录),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No.20,2005(20):421-434。22、超高层建筑风致响应中的数据挖掘,自然灾害学报,No.2,2005(14):99-102。23、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of extreme wind speed and its occurrence interval,Engineering Structures(SCI,EI收录),No.8,2005(28):1173-1181。24、Wind tunnel and full-scale study of wind effects on China’s tallest building,Engineering Structures(SCI,EI收录),No.12,2006(28):1745-1758。25、灾害损失评估的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自然灾害学报,No.5,2006(15):149-153。26、Full-scale measurements of wind effects on the Jin Mao building,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SCI,EI收录),No.6,2007(95):445-466。

[教育背景]
1979年9月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1983年7月毕业,获得物理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1988年9月起在武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读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1991年8月获得结构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7月获得结构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1995年8月进入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电系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作博士后研究,1997年11月出站,获得副教授职称。
1997年11月进入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作博士后研究,1999年11月出站。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湖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湖南大学考研分数线、湖南大学报录比、湖南大学考研群、湖南大学学姐微信、湖南大学考研真题、湖南大学专业目录、湖南大学排名、湖南大学保研、湖南大学公众号、湖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湖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湖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湖南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hunandaxue/daoshi_521730.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