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导师:孙东发

发布时间:2021-10-2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导师:孙东发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导师:孙东发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导师:孙东发 正文


  基本信息
  姓名: 孙东发 出生年月: 1956.12
  性别: 男 硕/博导: 博导
  民族: 汉 开设课程: 作物遗传育种
  职称: 教授 研究方向: 1.麦作遗传育种2.麦作分子生物学3.作物栽培与农业推广
  学位: 硕士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

  个人简介
  孙东发,男,安徽怀宁人,1956年12月出生,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国务院特贴专家(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大麦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科学家,<麦类作物学报>编委,湖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委员.
  1978-1982年在安徽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读本科,1982-1985年在四川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读硕士研究生,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从事麦作遗传育种及相关成果转化利用研究,1995年10月调入华中农业大学任教。先后主持完成了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一五”主持的在研课题10多个(863项目、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973项目子课题、863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转基因专项子课题,国家行业计划课题,湖北省课题)。有14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审)定,其中7项分获湖北省、四川省武汉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教育部与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发表研究论文、专著71篇(册),其中SCI论文11篇,参编英文专著1部,统编教材两部。主持育成大麦新品种10个,参与育成大麦新品种3个(第二,第三完成人),主持育成小麦新品种3个,参与育成小麦新品种2个(第二完成人),有19项成果通过鉴定,9项成果获奖.
  研究方向:麦作遗传育种,麦作生物技术
  
  科研项目
  1. 专用大麦品质抗病、抗逆基因的分子标记(863计划)
  2. “优质饲用大麦新品种华大麦3号、华大麦4号的扩繁与示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3. 光温敏小麦雄性不育基因与转换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小麦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图谱精细定位及其克?。?73计划子课题)
  5、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特异基因鉴定与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6、小麦新品种选育(湖北攻关项目)
  7.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86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
  8.国家大麦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科学家
  9.大麦新品种选育(国家行业项目课题)
  10.华中地区转基因小麦研究(国家转基因专项子课题,委托)
  11.转基因小麦抗锈病新品种(系)培育(国家转基因专项子课题,自由申请)
  12.转基因小麦优质新品种(系)培育(国家转基因专项子课题,自由申请)
  13.小麦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机理与不育基因的分离克?。ü易匀豢蒲Щ鹣钅浚?br />    
  发明专利及获奖情况
  一.育成的大麦新品种
  1.华大麦1号(湖北省审定,2001,第一名)
  2.华大麦2号(湖北省审定,2001,第一名)
  3.华大麦3号(湖北省审定,2002,第一名)
  4.华大麦4号(湖北省审定,2004,安徽省审定2007,第一名)
  5.华大麦5号(安徽省审定,2007,第一名)
  6.华大麦6号(湖北省审定,2008,第一名)
  7.华大麦7号(湖北省审定,2008,第一名)
  8.华大麦8号(湖北省审定,2009,第一名)
  9.川农大1号(四川省审定,1992,主要完成人)
  10.川农大2号(四川省审定,1995,第一名)
  二.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1.华麦2152(湖北省审定,2008,第一名)
  2.华麦2668(湖北省审定,2009,第一名)
  3.华麦2566(湖北省审定,2010,第一名)
  4.华麦12(湖北省审定,2002,第二名)
  5.华麦13(湖北省审定,2004,第二名)
  三 获奖成果
  1. 优质专用大麦新品种华大麦1号、华大麦2号的选育与应用(湖北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
  2. 优质饲用大麦新品种筛选与应用研究(武汉市(副?。┛萍冀揭坏冉?,第一名)
  3. 优质饲用大麦新品种华大麦3号的选育与应用(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4. 超高产优质饲用大麦新品种华大麦4号的选育与应用(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5、农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5,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五名)
  6. 农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五名)
  7. 中国大麦的起源、分类及其遗传特性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名)
  8. 小麦远缘杂交及人工合成的11个新品种。(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名)
  9. 盐辐矮早三的引种与应用(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名)
   
  发表的论文及著作
  1. “新型光温敏小麦不育系337S的组织结构研究”,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22(6)。(通讯作者)
  2. Inheritance of Thermo-photoperiod 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in Wheat(Tr.aestivum),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6, 57:(2):187-192(SCI,1.43) (通讯作者)
  3. Two Recessive Genes Controlling Thermo-photoperiod 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in Wheat TAG , 2006 112:1271-1276(SCI,3.43,通讯作者)
  4.Fertility Alteration in the Photo-thermo-Sensitive Male Sterile Line of BS20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Euphytica 2006 151:207-213 (SCI,通讯作者)
  5. 雪花莲凝集素基因转化小麦及转基因小麦抗蚜性的研究。2004,遗传学报, 31(2)(通讯作者)
  6. 环形电极介导的小麦基因转化. 遗传学报,2005,32(1)(通讯作者)
  7.Inheritance of genes controlling supernumerary spikelet in wheat line 51885 Euphytica, 2009 167:173-179 (SCI,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8.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between Qinghai-Tibetan wild and Chinese landrace barley.Genome ,2009 52:849-861
  9. 大麦转玉米淀粉分枝酶基因的初步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05,18(5)(通讯作者)
  10. D. F. Sun (corresponding author), J.Y. Fang G..L .Sun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s controlling supernumerary spikelet in wheat line 51885. Euphytica,2009,167:173-179(SCI,1.42)
  11.Xue Gong1,2,3, Sharon Westcott2, Chengdao Li2*, Guijun Yan3, Reg Lance2, Dongfa Sun1* (corresponding author)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between Qinghai-Tibetan wild and Chinese landrace barley Genome,2009,52:849-861(SCI, 1.76)
  12.Xifeng Ren1, Chengdao Li2*, Dongfa Sun1* (corresponding author)QTLs and their interaction determining different barley heading dates in Australia and China The Journal of Crop and Pasture 61(2)(SCI, 1.43)
  13.Dongfa Sun & Xue Gong Barley Germplasm and Utilization In Genetics and improvement of barley malt quality , 2009,Edited by Guopinh Zhang and Chengdao Li, Springer-Verlag GmbH,ISBN978-3-642-01278-5,p18-62 (corresponding author)
  14.Xifeng Ren1, Dongfa Sun1* (corresponding author) et al Inheritance and 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dwarfing gene in barley. BMC Genetics,2010, 11,1-7(SCI, 2.30)
  15.Xiaodong Cheng ,Dongfa Sun1* (corresponding author)et al Relationship of genetics and hybrid performance in hybrids derived from a new photoperiod-thermo sensitive male sterile wheat line 337S.Euphytica,2010,175:365-371
  16.Dongfa Sun et al Molecular diversity and association mapping of quantitative traits in Tibetan wild and worldwide originated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germplasm Euphytica 2011 ,178:31-43(SCI, 1.45)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佳信赏竞虯PP流量巨大)联系方式

添加华中农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华中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华中农业大学报录比、华中农业大学考研群、华中农业大学学姐微信、华中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华中农业大学专业目录、华中农业大学排名、华中农业大学保研、华中农业大学公众号、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中农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中农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华中农业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huazhongnongye/daoshi_503005.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