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招生介绍

发布时间:2020-04-2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招生介绍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招生介绍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招生介绍 正文

1979年华东政法学院复校后,外语教研室成立,先后隶属于教务处和基础部。1995年招收第一批英语专业本科生,1996年5月正式成立外语系。2003年撤系建院,外语学院成立。外语学院凭借学校雄厚的法学教育实力和地处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缘优势,从适应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和法治中国建设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外语与法律、经贸复合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院现设有英语、日语、翻译、德语等4个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翻译硕士、法律语言学(方向)硕士点,在教学中注重外语专业教学与法商专业教学的结合,为国家机关部委及重要涉外部门、国内外律师行业、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公司企业输送高层次人才。
 
学院共有专任教师8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9人;高级职称28人,所占比例约为30%;具有博士学位者/博士在读的54人,所占比例约为65%。学院兼具外语与法商教育背景的复合型师资占专业教师的53%,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占专业教师的85%。学院现任领导班子成员,院党委书记余素青教授、副院长伍巧芳教授、副院长徐浩博士、副书记王文胜老师、副院长宋丽珏副教授。
 
一、学科方向介绍
 
法律翻译学科为华东政法大学特色学科、重点发展学科。学科以翻译学、法学交叉融合为平台,以法治中国和法治上海的外宣为背景,对接国家战略要求、服务社会实践。学科凝聚力量,凝练法律翻译与翻译史研究两个主要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人才队伍建设及服务社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科代表性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国内权威刊物和主流刊物如《符号学》(Semiotica)《历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等刊物。近三年来,本学科教师在CSSCI及同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及译文近百篇;承担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司法部、教育部课题。 
 
学科带头人屈文生教授当选首届“上海市外语界人物”,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队⒑?汉英法律翻译》课程入选2017年度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名单。学科设有法律翻译研究所,现有成员2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名,讲师17人;博士学位获得者共计11人,硕士学位获得者共计15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科与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合作连续举办八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广受关注,《文汇报》《法制日报》等知名媒体予以报道。为选拔更多优秀学生,学科迄今已举办八届“法律翻译夏令营”。2015年翻译专业硕士点获批(MTI)并开始招生,每届招收35名研究生,截止目前,共招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40名。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于2008年获批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在法学理论专业下设法律语言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招生点,研究领域涉及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及法律翻译、外语教学与测试、语音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文化、法律叙事等方向。 
 
学科团队目前有成员28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20人,博士及博士在读16人,博士后4人。团队成员迄今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校级项目及课程建设18项,指导学生获奖10余项。近5年来,发表CSSCI、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编著26部。荣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    
 
学科带头人余素青教授,主攻普通语言学、法律语言学和法律叙事学等方向的研究,兼任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语文学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出版法律语言学专著3部、法学译著1部,在《外国语》等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上海市教委课题3项(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主编教材3套(其中2套获校级教材奖、1套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他团队成员同时担任多种社会兼职并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包括国际模拟(Moot Shanghai)商事仲裁主持、上海市中高级口译主考、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校外专家等。 
 
国别研究学科是外语界新兴的一门交叉型学科。我院的国别研究学科成立于2017年9月,主要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问题进行密切关注、长期跟踪和科学分析。现有团队成员10人,平均年龄39岁,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有6人,博士在读3人。学科成员的专业覆盖英语、德语、日语三个语种,涉及法学、国际关系学、经济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等多个学科,因此该学科团队成员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知识等结构均科学合理且颇具潜力。本学科以法学、国际政治学、经济学、史学、外国语言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与发展优势为基础,重点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进程中对外投资法、国际治理合作、数字经济合作、跨文化冲突等议题。 
 
本学科带头人伍巧芳教授现为外语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外文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法商翻译、对外投资法和金融监管的研究,在《法学》、《光明日报》等核心期刊和主流媒体上发表论文、译文共3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多项课题,代表性专著《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其借鉴——以次贷?;尘啊罚?01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代表性译著《法律秩序的建构》(2017年)由英国Routledge出版社出版;曾多次荣获华东政法大学教学奖。 
 
外国文学学科以西方文学理论、思潮、流派、作家和作品的研究为主,依托我校法学特色优势,以法律文学、文学理论为主要研究方向,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中独树一帜,取得了较有影响力的成果。 
 
该学科主要以外国文学研究、中外文学关系、中国文学外译及其对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影响与贡献的研究为主,并结合我校法学特色优势,以国外法律文学研究、中国判例文学英译及其国外影响为特色方向,对接国家战略,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树立中国法律文化形象,提供接受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支持,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中独树一帜,取得了较有影响力的成果。 
 
该学科现有成员14人,研究方向包括法律文学、文学翻译、诗歌、女性文学、比较文学、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等等,兼具英语、日语和德语三个语种,其中高级职称4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博士在读4人,该学科团队成员可为今后跨学科与跨语种科研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科负责人夏天教授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与比较文学,近年来在包括System等SSCI国际期刊等发表书评与论文,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国翻译》等国内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二、导师名录
 
屈文生教授(翻译学科带头人)
 
余素青教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带头人)
 
伍巧芳教授(国别研究学科带头人)
 
夏天教授(文学学科带头人)
 
马莉教授 
 
童珊教授 
 
宋丽珏副教授 
 
张朱平副教授 
 
孙达丹副教授 
 
朱丽芳副教授 
 
潘立春副教授 
 
林玫副教授 
 
张纯辉副教授 
 
方芳副教授 
 
杨焯副教授 
 
曹嬿副教授 
 
李明倩副教授 
 
王海萍博士 
 
王璐博士 
 
茹静博士 
 
甘翠平博士 
 
王丹博士 
 
吴伟丽博士
 
 
 
三、兼职导师名录
 
吴坚律师(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主任) 
 
叶芳律师(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炯律师(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华东政法大学

添加华东政法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华东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华东政法大学报录比、华东政法大学考研群、华东政法大学学姐微信、华东政法大学考研真题、华东政法大学专业目录、华东政法大学排名、华东政法大学保研、华东政法大学公众号、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东政法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东政法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huadongzhengfadaxue/yanjiushengyuan_26152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