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科技学院体育部主要专业课程简介

发布时间:2020-04-2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北科技学院体育部主要专业课程简介

华北科技学院体育部主要专业课程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华北科技学院体育部主要专业课程简介 正文

主要专业课程简介
发布日期:2016-06-03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体育概论”课程简介(Physical Sports Generally)
 
学分:2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无
 
参考教材:叶加宝主编,体育概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璧闹饕康氖鞘寡幼芴迳隙蕴逵吞逵蒲в幸桓稣?、系统、整体和客观上的认识,增强体育专业思想,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体育的起源、发展规律和趋势,从宏观上把握体育的发展方向,掌握体育的本质、功能、手段、目的、制度等基础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体育观,了解各种体育形态的发展状况,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纬痰闹饕谌莘治蟛糠?,第一部分内容为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体育的产生、体育的发展和体育的未来);第二部分为体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体育的概念、功能、手段、目的()和体育科学);第三部分内容为不同体育形态的介绍(包括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国际体育)。
 
“社会体育概论”课程简介(Introduction of Social Physical Education)
 
学分:2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体育概论 社区体育
 
参考教材:卢元镇主编.社会体育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社会体育学的一般理论知识,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认识、解释我国社会体育中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使学生较好地把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纬讨饕谌萦猩缁崽逵攀?;社会参与;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社会体育的经费和场地设施管理;职工体育;农村体育;社区体育;体育锻炼原则与方法;娱乐体育原理与方法;运动处方;健康评价与体质测试;终身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残疾人体育;社会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社区体育指导”课程简介(Guidance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学分:2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
 
先修课程:无
 
参考教材:樊炳有主编. 社区体育论.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区、社区体育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社区体育基本情况、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小城镇社区体育的特征和指导方法;社区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工作过程及管理的基本理论。为今后指导社区体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纬痰闹饕谌萦校荷缜纠砺?;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社区体育基本理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我国农村社区体育;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社区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社区体育工作过程;社区体育管理;国外社区体育介绍等。
 
“体育保健学”课程简介(Sports Health Protection)
 
学分:2总学时:32 讲授学时:24  实践学时(包括实验、上机和其它):8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统计学
 
参考教材: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在医疗保健和体育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交叉学科。它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各方面的影响及人体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适应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保健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务监督和指导;能够根据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情况、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为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因素为体育运动参加者制定相应的体育卫生措施;掌握常见运动性损伤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了解运动伤病后的训练以及多种疾病的体育康复手段和方法。为今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统计学”课程简介(Athletics Statistics)
 
学分:2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前沿必修课
 
先修课程:无
 
参考教材:丛湖平主编. 体育统计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刘伟, 雷思友主编. 统计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2
 
谢启南, 韩兆洲主编. 统计学原理(第六版).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
 
内容简介:
 
体育统计学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方向前沿必修课。它是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体育领域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属于方法论学科范畴。内容包括:体育统计概念、统计资料收集与整理、样本特征数、相对数与动态分析、正态分布、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学习体育统计的基本思想、概念及体育统计研究的基本思路,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统计技术,能够对统计方法所得出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出结论;掌握体育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对体育领域内的随机现象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的能力。
 
“户外运动”课程简介(Outdoor sports)
 
学分:2总学时:32 讲授学时:2 实践学时(包括实验、上机和其它):30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
 
先修课程:
 
参考教材:杨汉主编,山地户外运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它作为一种崭新的体育课程模式,引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之中?;庠硕纬淌且曰庠硕钅咳核灿械幕局?、技术、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及相关竞赛所具有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为目的,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参加户外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健康、成熟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纬讨饕谌萦校豪砺鄄糠趾褪导糠?,实践部分包括拓展训练技术和方法、定向越野技术和方法以及攀岩技术和方法。
 
“体育经济学”课程简介(Sports Economics)
 
学分:2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社会体育概论 体育管理学
 
参考教材:黄晓灵等主编,体育经济学,北京: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为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教学重点:一是体育经济学基本原理和体育经济学研究对象;二是体育消费、体育赞助、体育赛事营销和体育经纪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三是奥运经济现状与发展。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体育经济学和针对我国的国情,我国的体育经济应如何发展,熟知体育经济学基本原理和体育经济学研究对象,掌握体育产业、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体育赞助、体育赛事营销和体育经纪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社会体育管理学”课程简介(Sports Management)
 
学分:2总学时:32 讲授学时:29  实践学时(包括讨论和其它):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体育概论、社会体育学
 
参考教材:张瑞林,秦椿林主编,体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为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体育管理的基础理论,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职能及方法,学会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及体育产业、信息等各类体育形态的管理原则及方法与手段,教学形式采用以讲授为主,根据不同章节的任务、要求,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辅以作业的方法,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奠定基础??纬讨饕谌萦校盒髀?,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职能、和方法,体育管理体制,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管理,体育赛事管理,社会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信息管理。
 
“奥林匹克运动”课程简介(The Olympic Games)
 
学分:2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无
 
参考教材:赵长杰等主编,奥林匹克进展,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全面地阐述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发展、基本特征、思想结构内容体系发展规律、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功能及中国与奥运会的关系,使学生普及奥运知识,弘扬奥运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集体荣誉、团队精神的教育。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渊源;古代奥运会的盛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发展与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结构体系;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奥林匹克运动与体育、教育;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奥林匹克运动与经济;奥林匹克运动与妇女;奥林匹克运动与科学技术;奥林匹克运动与大众传媒;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奥林匹克运动与兴奋剂;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新北京新奥运。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简介(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Sports Skills)
 
学分:3总学时:48 讲授学时:34  实践学时(包括实验、上机和其它):14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必修课
 
先修课程:体育社会学、体育统计学及体育保健学
 
参考教材:孙庆祝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体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必修课。体育测量与评价是测量与评价的一个分支。体育科学的学科之一,属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是在体育领域内对人的体质、身体的形态与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术等,以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其主要作用是能够客观地揭示受测者个人、集体和单位的各项测试指标状况与水平,可以为领导者提供决策依据,为体育指导员、教师、教练员等制订计划、改进工作提供客观数据。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体质监测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与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以体育科学研究活动为研究对象,以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法、研究计划的制定方法为重点。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了解测量、尺度、人体测量与评价的概念、意义、基本特征与发展概况。掌握测量的期望、身体发育的评价与预测测量工作计划的研制与项目分析。了解人体形态测量基本知识;姿势(姿态)的检查与评价;体型;骨骼年龄;生长发育的评价。掌握体育成绩的测量与评价基本程序和常用方法。
 
“体育社会学”课程简介(Sports Sociology)
 
学分:2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0  实践学时(包括实验、上机和其它):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统计学
 
参考教材:卢元镇编著,中国体育社会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它又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和途径,是体育基础学科。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的一般基础理论,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认识和解释体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能够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并能在实践中运用;能准确把握体育文化的社会本质,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增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体育康复”课程简介(Sports Trauma)
 
学分:2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运动生理
 
参考教材:黄力平主编,体育康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体育康复是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康复、康复医学和体疗康复的相关概念,体疗康复的手段方法及进展;掌握心脏功能的评定和以提高心肺功能为目的的心脏康复运动处方的制订方法;初步掌握运动器官系统功能的评定、增强肌肉力量及加大关节活动幅度的运动处方制定的基本方法;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制定一些简单实际的运动处方来提高心肺功能和运动器官的机能,为体育教学、训练及科研、全民健身运动服务。
 
“学校体育学”课程简介(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
 
学分:2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
 
先修课程: 体育概论 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
 
参考教材:周登崇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程。通过对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学校体育的地位、目标;明确学校体育课程的相关知识;掌握体育教学过程与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实施、体育教学评价等理论和实践知识,能胜任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掌握学??瓮馓逵疃纳杓朴胧凳?、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
 
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教学任务:1.明确学校体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完成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正确理解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生对学校体育重要性的认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体育工作。2.学习、掌握从事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学校体育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有:学校体育总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课余体育、学校体育管理四大方面的内容。
 
“运动心理学”课程简介(sport psychology)
 
学分:2总学时:36 讲授学时:36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运动生理学
 
参考教材:季浏、殷恒婵、颜军主编,体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内容简介:
 
运动心理学属于社会体育专业理论必修课程,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动力主要来自社会需要、母科学心理科学和体育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运动心理学涉及竞技运动、体育教育和大众锻炼三大领域中所有的理论探索和应用实践,它阐述了运动心理学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性,阐明了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是一门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通过学习“运动心理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活动参加者(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学习体育课程的学生、参加锻炼活动的个体等)的动力因素、个性差异、认知特点,以及他们的自我完善、心理健康和社会互动等方面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运用运动心理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和运动训练管理以及体育教学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课程简介
 
(Volkswagen fitness theoriesand methods of sports enterainment )
 
学分:2总学时:32 讲授学时:16  实践学时(包括实验、上机和其它):16
 
课程类别:专业及专业前沿必修课
 
先修课程:体育管理学、社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
 
参考教材:李相如等主编,休闲体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它是研究体育休闲基础理论和休闲体育项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着重介绍了国内外体育休闲娱乐的基础理论和流行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休闲娱乐项目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休闲娱乐体育的经营管理和组织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纬讨饕谌萦校盒菹新?、娱乐论、游戏论、健康论、休闲体育教育论、休闲娱乐体育经营管理论、休闲娱乐体育手段方法论、一般户外运动、室内运动、极限与强力运动、“海陆空”运动与冰雪运动、民间体育休闲娱乐运动、休闲化竞技体育运动。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课程简介(Sports Marketing Management)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本科)
 
学分:2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
 
先修课程: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
 
参考教材:苏秀华主编,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是研究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思想,以及各类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特点与方法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着重介绍了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现状、经营管理思想、目标、体育市场特征、体育消费者行为特征及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因素、各类体育产业的运作模式及经营管理方法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运作模式及管理方法,具备对各类体育产业经营现状的分析及实际经营运作的基本能力??纬讨饕谌萦校禾逵蹈攀?,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导论、体育市场、体育消费者行为、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运动竞赛经营管理、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彩票经营管理、体育广告经营管理、体育旅游经营管理、体育经纪人经营管理。
 
“中华体育养生学”课程简介
 
(Traditional Chines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ealth Preservation)
 
学分:2总学时:40 讲授学时:40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
 
先修课程:无
 
参考教材:邱丕相主编.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必修课,它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练习和参与训练及健身指导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着重介绍了中华体育养生功起源、发展、功法特点及锻炼价值。通过本课程理论讲授、技术教学和功法实践,使学生了解中华体育养生功的基本理论知识,树立科学的体育养生观。在此基础上,掌握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和八段锦等功法的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中华体育养生功法技术教学的能力,为指导社会体育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华传统体育养生的概述;传统体育保健与养生的特点和功能;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方法;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教学原则和锻炼方法;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精气神论、天人相应论、形神合一论、经络论。
 
“运动保健按摩”课程简介(Sports Massage)
 
学分:2总学时:32 讲授学时:2 实践学时(包括实验、上机和其它):30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运动生理
 
参考教材:王广兰主编,按摩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动按摩的发展、作用原理以及基本按摩手法操作要领的基础上,通过基本按摩的手法练习,达到熟练掌握运动按摩的程度;并能将所学知识初步应用到解决运动训练的常见问题中,解决运动性疲劳等运动伤病的实际问题??纬讨饕谌萦校豪砺鄄糠趾褪导糠?,实践部分包括常用保健按摩手法、颈部按摩法、腰背部按摩法上肢按摩法、下肢按摩法以及全身按摩。
 
“运动训练学”课程简介(Sports Training)
 
学分:2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实践学时(包括实验、上机和其它):8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
 
先修课程:田径、足球、篮球、排球、运动生理
 
参考教材: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运动训练的方法和竞技能力训练的实施;提高运动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运动训练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本课程在全面系统地讲授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同时,重点突出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新内容、新进展、新思路。确保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理论前沿与理论操作技术;同时联系国际竞技体育发展的实际和训练理论动态,深入剖析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特质以及相关的理论问题,介绍具有我国特点的训练理论操作思路与方法??纬讨饕谌萦校壕杭继逵朐硕盗?、项群训练理论、运动训练方法与体能训练、运动员技术战术与心理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制定与组织管理等学习内容。
 
“运动营养学”课程简介(Sports Nutrition)
 
学分:3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无
 
参考教材:张钧等主编,运动营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为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与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食品科学等学科联系紧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营养的应用基础,提高学生对运动营养学在体育运动中作用的理解,较为熟练地掌握运动营养的研究及应用方法,为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及全民健身服务,为今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奠定运动营养学基础??纬痰闹饕谌萦校河Ц攀?;六大营养素;健身运动的合理营养;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儿童少年中老年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常见慢性病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运动员膳食营养;常见的运动营养补充剂; 运动锻炼与常用药膳; 运动营养补充的误区与违禁药物;营养评价和食品安全。
华北科技学院

添加华北科技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华北科技学院考研分数线、华北科技学院报录比、华北科技学院考研群、华北科技学院学姐微信、华北科技学院考研真题、华北科技学院专业目录、华北科技学院排名、华北科技学院保研、华北科技学院公众号、华北科技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北科技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北科技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huabeikjxy/yjsy_260286.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