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况

发布时间:2020-05-0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况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况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况 正文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的基础上,于2012年成立的。学院系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招生专业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建设学科。
 
华侨大学具有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光荣传统。
 
华侨大学创办于1960年,根据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拟定的《创办华侨大学方案(草案)》,学校于1962年成立政治系,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4个教研组和一个报刊资料室。政治系除培养政治学专业本科生外,还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
 
“文革”期间,学校各项事业遭到破坏。1978年学校复办后设立马列主义教研室,为学校的直属教研室。
 
1984年,学校将马列主义教研室改为社会科学基础教研室;1986年改称社会科学基础部;1992年又改称社会科学系。
 
1996年,学校将社会科学系改为国际经济系,同时保留社会科学基础部建制(合署办公)。
 
2000年,学校成立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系、社会科学基础部被并入经济管理学院。
 
2001年,学校成立独立建制的人文社会科学系(华侨华人研究所挂靠人文社会科学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改由人文社会科学系承担。
 
2004年,学校将人文社会科学系升格为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2009年,学校为统筹兼顾泉州校区、厦门校区的发展,充分发挥侨校的特色和优势,决定将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拆分为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与公共管理学院合署办公,泉州校区、厦门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分别由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负责。
 
2012年,学校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关精神,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决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的基础上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管理全校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统一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队伍管理。为探索具有侨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时加挂通识教育学院的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制度。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9人,其中党务行政办公人员5人,专职教师44人。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6人,占比81.8%;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5人,高级职称占比50%;讲师22人,占比50%。学院另有兼职教授4人。学院还聘请美国杜克大学的刘康教授、Malachi Haim Hacohen教授为客座教授,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侯惠勤教授为指导顾问。
 
学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现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福建省第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2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入选者2人;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此外,多位教师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的评审、鉴定专家;担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等的常务理事、理事;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政课教材辅导用书的编写。全院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
 
学院设8个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形势与政策教研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境外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通识教育教研部。学院在全省率先面向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学院在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同教务处和其他兄弟单位通力合作,致力于打造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师资队伍。
 
学院在积极参与华侨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同时,还拥有如下教学和科研平台:省级有福建省本科教学团队、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林怀艺名师工作室)、福建省马克思主义与侨乡社会建设研究生创新基地、福建省首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华侨博物院,国家一级博物馆,地址在厦门市)、福建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3个);校级有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院级有华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侨大学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华侨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华侨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中心、华侨大学港澳青年研究所。学院还是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其所属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和主任委员单位,是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会的副会长单位,是泉州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会的会长单位。此外,学院还在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晋江围头村等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师生社会实践的需要。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突出(成果均不包含兼职教师)。建院以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课题、国家民委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福建省社科规划课题等省部级项目30多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5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7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权威报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以及厦门市、泉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10多份咨询报告、成果要报被中央办公厅、中央编译局、国侨办、全国侨联、省委办公厅、省社科联等采用,其中多份获得中央领导同志(副国级)的批示。学院教师通过开展理论宣讲、 承担党课培训任务、指导学生开展“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一‘马’当先”知识竞赛等,在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和党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征程中,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按照“擦亮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和“擦亮侨校金字招牌”的总体要求,落实 “立德树入”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以教学为基本职责,以科研为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办成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办成“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的高地,把学院办成在全省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的教学科研基地。
 
“和谐马院,和而不流;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开明清明,开拓进??;共建共享,共同发展”,这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心愿。衷心欢迎有志之士加盟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我们一起,在这一片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沃土上奋斗,谱写她继往开来、欣欣向荣的新篇章!
 
华侨大学

添加华侨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华侨大学考研分数线、华侨大学报录比、华侨大学考研群、华侨大学学姐微信、华侨大学考研真题、华侨大学专业目录、华侨大学排名、华侨大学保研、华侨大学公众号、华侨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侨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侨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hqu/yanjiushengyuan_268416.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