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1-07 18:21: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湖北民族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湖北民族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湖北民族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湖北民族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湖北民族大学官网来自湖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湖北民族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湖北民族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官网:

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


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简介
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办学历史源于1989年成立的政史系,1994年更名政法系,1998年与原财经系合并组建财经政法学院,2010年7月学校学科重组成立法学院。法学院下设法学系、政治与公共管理系两个教学基层组织,建有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恩施)基地、恩施州立法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社会规范与企业合规研究院、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研究所、刑事法治研究所等五个学术研究机构和科研平台,现设有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三个本科专业,拥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民族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12月,法学专业被列为湖北省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6月,法学院成为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2014年8月,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民族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实践实训教学平台建设项目。2020年,法学学科被国家民委确定为重点培育学科,同时法学专业被列为湖北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法学院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达6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人数达50%以上,担任省级以上研究会副会长4人。拥有律师资格证教师10余人,特聘教授4人,外聘及兼职教师3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近700人,研究生20余人。法学院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制度治院、改革兴院”的办学思想,走内涵发展道路,构建了完善的教学体系。校内建有标准科技法庭、法学综合实验室、刑事侦察实验室、社会弱者维权中心(法律诊所教学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校外已建成20余家协同育人基地。协同育人教学效果良好。
 
法学院教学科研实力、社会服务能力较强,学科建设具有良好的学术基础和发展潜力。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主持教育部、国家民委、湖北省社科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等20余项,承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横向合作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13部,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近五年,5门课程被确定为省及校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多名教师受聘担任地方政府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顾问,参与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工作。
 
法学院创新就业指导与服务,近三年学生就业率均超过90%,为各级党委、政府、司法机关及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输送了大量人才。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良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育人大计,其修远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开启。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将持续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顺应新发展格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养扎根现实、面向未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卓越法治人才,为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贡献民大法学的蓬勃力量。
 
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445000)
电话:0718-8438945 
传真:0718-8437832 
招生咨询:0718-8438300 8277808 8269469 8299029
Email:hbmd@hbmzu.edu.cn
 
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学科介绍
我院现有二级硕士学位点一个:民族法学。湖北民族大学民族法学学科的发展起源于1989年的政史系,1993年更名为政法系,1994年设立法学专科,2000年设立法学本科。民族法学依托于我校一级硕士学位点--民族学,民族学学科是湖北省"十二五"重点特色学科,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民族学学科下设"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方向",2012年民族法学成为自主设置目录外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013年民族法学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
 
民族法学下设三个研究方向:民族法学基础理论、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法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本学科立足武陵民族地区,致力于民族法学基本理论、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及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等问题的研究,探索正确解决民族问题,调控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方法和途径,以丰富民族平等理论的内涵、深化民族区域自治权的理论基础,促进依法解决民族问题、提高国家对民族事务治理的法制化水平。该学科是湖北省省属高校中唯一以"民族法学"命名的二级学科授权点,也是全国民族院校中开设本方向不多的几所院校之一,充分彰显了我校立足民族地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建设特色。
 
民族法学法学学科团队现有学科团队成员共计2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9人,在读博士生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学科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研究领域与方向等分布合理。现民族法学学科带头人司马俊莲教授,同时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法学会地方立法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恩施州法学会副会长。
 
自2010年以来,本学科教师主持纵向科研项目28项,合同经费148.7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含2项子课题,已结题;其他3项全部在研),省部级项目13项(其中有10项已结题),地厅级项目10项(其中有8项已结题)。2012年-2014年,本学科教师获得国家民委、教育部等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地厅级科研8项。2012年以来,发表CSSCI(含扩展版)论文42篇;2009年以来,出版学术专著10部;每年参加全国和省级学术会议15人/次以上。
 
近年来,民族法学学科注重加强学术交流、融入主流,先后承办了多次学术会议。如2009年承办湖北省法理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承办湖北省和广东省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2011年承办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年会;2013年承办湖北省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年会;2016年与韩国大邱大学校法科大学法学研究所共同举办了“法律文化与社会治理:中韩的经验”学术会议。促进了我院民族法学学科与国内同行的交流,扩大了我院法学学科的影响力。
 
民族法学学科还注重将理论运用于服务社会发展,用智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自2010年以来,本学科教师主持纵向科研项目27项,合同经费87.3万元。项目内容涉及:教育、民政、卫计事业五年发展规划,司法体制改革,地方法治,政策规划,产权?;?,政策评估等各类地方行政、社会经济事务,为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
 

添加湖北民族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湖北民族大学考研分数线、湖北民族大学报录比、湖北民族大学考研群、湖北民族大学学姐微信、湖北民族大学考研真题、湖北民族大学专业目录、湖北民族大学排名、湖北民族大学保研、湖北民族大学公众号、湖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湖北民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湖北民族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