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10 16:18:5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广州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广州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广州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广州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广州大学官网来自广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广州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广州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网: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热忱欢迎天下英才加盟,热烈欢迎优秀学子深造,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陈潭(广州大学教授,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院情总览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珠三角政务管理、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重要的教学中心,中国南方应用社会科学学术创新高地。拥有政府管理系和社会学系2个教学科研机构,MSW教育中心和南方公务员教育中心2个教育服务机构,智慧政务实验、社会工作实验室和GUPA案例工作坊等教学辅助机构,设有南方治理研究院、廉政研究中心和中国政务研究中心、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南方灾害治理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社会创新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南方移民研究中心等9个学术智库机构。
拥有行政管理、社会学2个本科专业和公共管理、社会学、MSW硕士学位点以及智慧决策、教育政策、创新治理等相关方向博士学位点。拥有国家一流专业1个,拥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2个。在智慧政务、城市管理、健康治理、社会工作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拥有教职员工60余人,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海外引智驻院教授5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省级人才、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5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州市优秀教师5人。在专任师资队伍中,90%以上教师拥有国内外一流大学博士学位,80%以上教师为45岁以下青年教师,60%以上教师拥有海外访学经历,40%以上教师拥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挂职经历或工作经历,20%以上教师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40余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政府奖励20余项,出版《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等有影响力著作60余部,在海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30余份决策咨询建议被国家部委批示和省市机构采纳。主办有“南国讲堂”、“南国读书会”、“回归学堂”、“公管午餐”等若干学习学术平台,创办有《南方治理评论》《社会创新评论》2种学术辑刊。学院与泛珠三角政府部门建立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与珠三角地区企事业单位建立有长期的工作关系,与50余个海外学术机构建立有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学院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历史沿革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6月。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广州师范学院德育教研室,教研室后来所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正是学院当前各专业的母体。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新广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隶属新成立的法学院。2002年法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上申报新办行政管理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3年,又在行政管理专业基础上申报新办社会工作专业。2004年法学院因发展需要拆分为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社科部三个部分。2012年6月因学科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属的政治教育系与校社科部合并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至此公共管理学院保留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继续发展。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科建设
 公共管理学科
 
公共管理学科面向时代,立足前沿,服务国家,坚持“需求导向、创新驱动、特色引领、质量发展”原则,致力创建“基础牢实、聚焦前沿、面向需求、服务社会”的一流特色学科。
 
一、学科概况
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源于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建设。2002年获批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2006年获批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0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来在统计学、教育学、工商管理等相关学科开展博士生教育。行政管理专业2014年被确定为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为广东省重点专业,2019年获批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为C类,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前11%行列、全国第22名,2020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前20%行列、全国第24名。
 
二、学科特色
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和中国“南大门”特大城市治理要求,通过多年来的积累和发展,学科在智慧政务、城市更新、健康服务、灾害治理、廉政建设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一定的学术集群和研究特色。其中,在智慧政务研究方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驱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新技术应用背景下数字社会特征研究”等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与行动”等3项,著作《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获第八届高校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广东省第七届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技术革新与社会结构变迁》获第八届高校优秀社科成果青年成果奖和广东省第七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海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三、师资队伍
拥有师资30余人,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外籍引智驻院教授5人,90%以上教师具有海内外一流大学博士学位,近65%教师具有海外访学经历,30%以上教师具有地方政府部门任职经历或挂职经历,20%以上教师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其中,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省级培养对象1人以及其他省级高层次人才4人,拥有公共政策、国家中心城市与发展、超大城市治理、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等省部级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4个。
 
四、学科平台
拥有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发展研究院)、广东省国际合作重点科研平台(伯明翰大学—广州大学服务业与城市更新研究中心)、广东省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和广州廉政研究中心),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强力支撑。
 
五、人才培养
主持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出版有特色教材9部,“行政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赛等省部级奖励30余项。其中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最具特色,助力中国女篮获得雅加达亚运会金牌、世青赛第四名和入选东京奥运会资格。
 

社会学专业
 
社会学科坚持“需求导向、创新驱动、特色引领、质量发展”的原则,努力创建“基础牢实、聚焦前沿、面向需求、服务社会”的地方都市引领型大学富有特色的优势学科。

一、学科概况
广州大学社会学系目前已形成社会学本科、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社会学学术硕士一级学位点和社会统计与社会政策二级博士点较为齐全的教学与学科门类。2004年,广州大学社会学系成立,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2014年成功申报社会工作(MSW)专业硕士点,2014-2015年全国社会学专业名列第47位,2017年开始招收社会学本科专业,2018年获得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开始招收社会学学术型研究生,2014年在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社会统计与社会政策二级博士点方向。

二、学科方向
本专业设置应用社会学、社会工作两个应用特色方向:
1、应用社会学方向:主要培养了解当代社会学的前沿理论和最新进展,了解中国国情社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传授中西方社会学理论、组织社会学、社会管理学与社会问题等知识同时,注重环境社会学、灾害社会学、现代社会咨询、社会指标设计与社会项目评估等前沿知识传授。
2、社会工作方向:在传授社会福利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与社会工作伦理等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重视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心理咨询方法等社会工作实务与方法知识的传授,同时能够运用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和方法,观察、思考、解决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师资队伍实力
社会学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博士19人,博士率达到95%;有海外学习或访学经历的教师11人;有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1人,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2人,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1人,广东省教指委1人,社会学专业教师近十年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多项,其中重点课题3项,人均一个多国家课题,在国际刊物发表英文论文30多篇,国内权威刊物40多篇。

四、学科平台
拥有广东省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省教育厅社会工作研究生培养基地、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与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等,我系老师创办6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广州市多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签订实习基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强力支撑。

五、人才培养
在招生方面,广州大学社会学系从2002年招收一个班40人到2个班80人,再到3个班118人。在考研方面,每年都有10至20多人毕业生考上全国重点大学(如985、211大学)。2009级社会工作专业班被称为广大“最??佳邪?rdquo;,全班共92人,参加考研的45人,上线考生38人,获得录取的32人。

■社会学专业
学制学位:基本修业年限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社会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具备科学认识、研究社会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文化等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中从事社会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政策研究与政策评估、社会管理与规划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国社会思想史、国外社会学理论、社会统计学、社区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家庭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犯罪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民俗文化与现代化、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等。
就业方向:社会学系毕业生大多选择继续深造,每年有免试研究生或出国继续深造,持续稳定地为社会学及相关学科输送了高质量的研究生生源。就业的主要领域为: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新闻媒体记者、编辑等,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高校和企业行政人员等。
高等教育学 [0401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高等教育原理与政策(02)高等教育管理
招生人数: 3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备  注:
教育学原理 [0401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教育基本理论(02)基础教育(03)教师教育
招生人数: 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备  注:
学前教育学 [0401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学前教育社会学(0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招生人数: 3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备  注:
高等教育学 [0401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高等教育原理与政策
02高等教育管理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
复试笔试科目:教育案例分析
备  注: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①《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王伟廉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②《高等教育管理学》,薛天祥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学前教育学 [0401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学前教育社会学
0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
复试笔试科目:教育案例分析
备  注: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①《学前教育学》(第三版),刘晓东、卢乐珍(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周念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教育学原理 [0401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教育基本理论
02基础教育
03 教师教育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
复试笔试科目:教育案例分析
备  注: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 ①《教育哲学》,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②《教育社会学》,吴康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学科概况
  教育学原理,原称“教育基本理论”是教育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研究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求教育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它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综合性的研究成果。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中的基础学科,为其他二级学科提供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为研究各级各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专业培养目标
 ?。ㄅ嘌哂性档慕逃砺刍?,尤其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从而具有现代教师职业的智能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较强的社会适应性的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再穷不能穷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投资也相应增加,越来越受到重视,加上近几年国家逐步提高了教师的待遇,致使报考教育专业的考生也随之增加。就业竞争比较激烈。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以女生居多,就更加增加了就业的难度。教育学原理是最基础的理论学科,实用性相对较差,所以此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比较窄。
  就业去向:
  1、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2、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从事研发,教务等相关工作
  3、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
  4、报社,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
  5、考博深造。
相关职位
  人才测评顾问,感觉统合指导教师,国际课程设计教师
研究方向
  (01)基础教育
  (02)教师发展
  (03)教育基本理论
  (04)教育经济学
  (05)教育财政学
  (06)教育政策分析

添加广州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广州大学考研分数线、广州大学报录比、广州大学考研群、广州大学学姐微信、广州大学考研真题、广州大学专业目录、广州大学排名、广州大学保研、广州大学公众号、广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广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广州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