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19 14:58:1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浙江工商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浙江工商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浙江工商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浙江工商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浙江工商大学官网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浙江工商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浙江工商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官网: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简介: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中一个以大商科为背景,具有鲜明工科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的学院,涵盖从全日制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大学教育体系。
 本科教育及平台: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三个面向全国招生的本科专业,其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十二五”浙江省优势专业和“十三五”浙江省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浙江省一流专业和重点专业、“十二五”浙江省特色专业和“十三五”浙江省优势专业;建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生物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三五”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团队。根据2019中国大学排行榜(邱俊平版),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排名:5★+第2名/221;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排名:5★-第15名/254。 
 学科建设及平台: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食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和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学院现有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功能食品制造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糖醇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全国功能发酵食品消化与营养评价中心、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水产品加工等科研平台。拥有浙江省水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创新团队和浙江省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高等学校创新团队。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与美国MONELL化学感官中心成立感官科学实验室,与英国利兹大学成立食品口腔加工联合实验室,与新西兰梅西大学成立食品消化与营养联合实验室,并联合英国利兹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成立食品科学与营养国际大学联盟,依托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国际大学联盟成立食品科学与营养国际博士后创新中心;浙江工商大学为浙江省食品学会理事长单位。
 科学研究:围绕学科5个方向开展研究。食品科学与营养-围绕食物成份及微结构在消化道过程中演变规律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为研究核心,探索食品营养的现代科学问题。食品质量与安全-开展食品感官科学理论技术及食物供应链中各类危害因子的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及仪器研发。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开展水产品的加工、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解决水产品加工与贮藏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开展农产品产后生物学基础、加工品质控制技术及绿色保鲜技术的研究,传统食品现代加工和品质控制、农产品活性物质和天然防腐剂等开发研究。食品生物技术-开展乳酸菌细菌素生物合成、遗传调控、抗菌作用模式和益生菌功能等研究,推进发酵食品产业的发展。“功能性乳酸菌靶向筛选及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奖。食品学科(归属农业科学大类)ESI排名接近0.4%。 
师资及教学科研条件:师资力量雄厚,年龄、职称梯队结构合理,共有教职工13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2人,正高职称33人,副高职称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0人,专任教师具有海外工作和培训经历的超过75%。分下沙和教工路二个校区,实验室总面积24000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3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112台(套),在学科专业范围内已建成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教学科研实验室。 
人才培养:目前在读研究生和普通本科生1200余人。设有“旭明-司必林”、“金家麟”、“荣盛控股"和“宗树义”等专项奖学金,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实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导师制,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创新创业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可以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使学生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院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浙江省各类学科竞赛的金奖、特等奖。近三年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外一流院校研究生的年均升学率在30%以上,2020届更是达到了41.7%。与英国利兹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卡迪尔·哈斯大学、日本芝浦工业大学、日本国立香川大学等20余所国外高校签订了学生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等协议,为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交流和深造创造机会。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联系电话:(86)571-28008900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发展历程:
初创青岛(1956—1958)
1956年:商业部卫生检疫局着手新专业筹建
1957年:山东青岛商业学校的基础上创办商业部兽医干部学校
转战济南(1958—1963)
1958年:商业部兽医干部学校迁至济南
1960年:学校更名为山东兽医专科学校
1962年:并入山东商业学校,成立兽医卫生检验专业
立足杭州(1963-1979)
1963年:山东商业学校兽医卫生检验专业迁入杭州商业学校,并更名为肉食品卫生检验专业
1973年:杭州商业学校更名为浙江商业学校
本科系年代(1979—1999)
1979年:浙江商业学?;褡汲锝ê贾萆萄г翰⒄惺毡究粕?/div>
1980年:杭州商学院正式成立,肉食品卫生检验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1983年:食品系新设食品工程本科专业并招生
1993年:食品科学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肉食品卫生检验专业更名为食品卫生与检验专业
1997年:食品科学学科获准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
学院年代(1999-     )
1999年:成立食品、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2000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含卫检方向)、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获准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食品学科获准浙江省特聘教授岗位
2002年:食品科学学科获准浙江省重点学科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获准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获准浙江省重点专业
2003年:获准食品科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获准生物化工、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始招生
2004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准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
              获准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2005年:获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技术管理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
2006年:应用化学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获国家精品课程--“食品感官科学”
2007年:学院更名为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获准浙江省重点专业和国家一类特色专业
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与加工能力关键技术”
             获准食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
             获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获准浙江省教育厅“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研究团队”
             获准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水产品加工产业创新团队”
             获准浙江省高等学校专业教学团队“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
2009年:获准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水产品加工产业创新团队”
2010年:获准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
             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准为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
             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
2011年:获准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
2011年:获准“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植物食品加工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第二单位)
2012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院成立
             浙江省食品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验收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被评为“十二五”浙江省优势专业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获准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启动“十二五”浙江省食品科学与工程重中之重学科(一级)建设
             浙江工商大学-Monell感观科学实验室成立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实验教学中心成立
2013年09月:学院下沙大楼(贝因美楼)正式启用,学院行政主体搬迁至新大楼办公
2013年10月:获准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第二单位)
2014年02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十二五”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
2014年06月: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实验教学中心获“十二五”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
2014年09月:“工商融和”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4年09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浙江省“十二五”普通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2014年10月:获首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食品)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建设
2015年01月: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实验教学中心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5年06月: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批准为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6年01月:食品科学与工程获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
2016年05月:食品科学(归属于农业科学大类)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2016年07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国际食品科技联盟认证
2016年11月:荣获2016“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
2016年11月:“LMWZ”食品科学与营养研究联盟成立
2016年12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十三五”浙江省高校优势专业建设项目
2017年03月:朱蓓薇授聘为我校“双聘院士”
2017年04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获“十三五”浙江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2017年10月:获准“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17年11月:召开“食品科学与营养加校联盟-食品工业论坛”国际会议
2018年03月: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食品科学)新增为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2018年09月:获准“功能食品制造浙江省工程实验室“
2018年12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通过国际食品科技联盟认证
2018年12月:获准“全国功能发酵食品消化与营养评价中心”
2019年04月:我校与英国利兹大学正式签订食品类专业本硕联合培养协议
2019年10月:召开“食品科学与营养国际联盟-学科前沿论坛国际会议
2019年10月:成立食品科学与营养国际博士后创新中心
2019年12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9年12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9年12月:"功能性乳酸菌靶向筛选及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0年06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20年09月:获准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科设置: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本硕士点设在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负责人,顾青。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中一个以大商科为背景,具有鲜明工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建设学科(A类),学科已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学院分别与美国蒙内尔感官化学中心、英国利兹大学及新西兰梅西大学联合成立了“食品感官联合实验室”、“食品口腔加工联合实验室”和“食品消化与营养联合实验室”;同时拥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水产品加工等科研平台。拥有浙江省水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创新团队、浙江省植物食品加工技术重点创新团队和浙江省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等。浙江工商大学为浙江省食品学会理事长单位,浙江省食品学会挂靠本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01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62人,正高职称33人,副高职称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90人,专任教师具有海外工作和培训经历的超过75%。学院现有实验室总面积240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
   学院多年来致力于科研文化建设,强化科研氛围,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近三年来,学院科研成果显著,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其它各类计划项目和各类横向合作项目共300多项,项目经费约5000万元;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650多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年均300余篇。“功能性乳酸菌靶向筛选及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迄今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23项。食品学科(归属农业科学大类)ESI排名接近0.4%。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以食品质量与安全、现代食品制造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贮藏、水产品加工与贮藏、食品生物技术和食品营养等方向为核心,持续建设并努力成为国内外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学科,下设六大研究方向: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负责人,王彦波
   创立于1957年,是国内历史最久、实力突出的学科方向之一。该方向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瞄准产业需求和发展前沿,主要围绕食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和消费的相关环节,着重研究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潜在因素和污染来源,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旨在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方向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人,近年来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资源共享课1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
   二、现代食品制造技术:负责人,孟岳成
   本方向主要研究各类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食品新产品研发等等。涉及肉食品、水产品、果蔬、粮食和面糖、乳制品和软饮料、发酵食品的加工和研发,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天然产物提取和保健食品等。近年来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项目多项,曾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三、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负责人,王向阳
   本方向包括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农产品天然活性成分研究领域。农产品加工与贮藏方向主要研究农产品加工特性、农产品采后生物学基础、农产品产后品质控制、贮藏加工新技术与应用;农产品天然活性成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农产品中天然活性成分及其提取纯化技术。近年来主持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重大项目多项。本方向部分研究位于国内本领域的前列,曾获多项省部级科技奖项,其中“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水产品加工与贮藏:负责人,戴志远
   本方向包括水产品加工与贮藏、水产食品化学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等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水产品的保鲜、?;罨碛爰际?,水产品的加工利用适性;水产食品原料组成及化学特性、生理活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在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等,为水产生物资源安全、有效利用提供重要的基础和理论支撑。近年来主持和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部级重大攻关和重点科研项目多项,先后获浙江省和教育部科技成果奖5项。
   五、食品生物技术:负责人,顾青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通过基因工程、发酵技术、生物转化和催化技术等进行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开拓食品新资源。在发酵食品与微生物特性、食品益生菌功能、安全食品添加剂或强化剂生物制造、微生物菌种资源和育种、微生物活性及功能因子、食品级酶等方面的研究有长期积累。主持和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成果奖6项。
   六、食品营养:负责人,韩剑众
   本方向围绕大健康背景下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和健康的迫切需求及产业发展实际,从食品感官与营养、功能成分与结构、消化与营养素(功能因子)的转运、食品自由基等食品营养生物学研究领域,重点开展食品微结构设计、控制与载体功能包括食品微纳米构造对食品呈味、营养和活性成分装载递送的关系研究;开展胃肠消化中基于食品微结构的消化动力学、甜味和苦味受体调控肠道营养素及功能因子的吸收、消化产物的多尺度变化对消化道氧自由基通道、粘膜免疫、肠道菌等微环境的调控作用及经“脑肠轴”对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开展基于人工胃肠系统的体外动态消化(包括微生物消化)及“迷你肠(mini-gut)”吸收评估研究,为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创制提供关键理论和技术支持。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项目、校企重大合作课题多项,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生物与医药(食品工程领域)硕士点
   本硕士点设在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本学位点坚持“精技术,善管理,承商道,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以科学工程教育与商科教育相互渗透的培养方法,基本科学思维和工程技能训练并重,能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工业、生物工程领域的技能要求,培育面向大健康产业具有工科特色应用研究创新型人才,解决相关领域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中一个以大商科为背景,具有鲜明工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建设学科(A类),学科已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学院分别与美国蒙内尔感官化学中心、英国利兹大学及新西兰梅西大学联合成立了“食品感官联合实验室”、“食品口腔加工联合实验室”和“食品消化与营养联合实验室”;同时拥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水产品加工等科研平台。拥有浙江省水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创新团队、浙江省植物食品加工技术重点创新团队和浙江省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等。浙江工商大学为浙江省食品学会理事长单位,浙江省食品学会挂靠本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01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62人,正高职称33人,副高职称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90人,专任教师具有海外工作和培训经历的超过75%。学院现有实验室总面积240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
   学位点下设食品质量与安全、现代食品制造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贮藏、水产品加工与贮藏、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六个研究方向,其中食品工程领域主要围绕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及食品新产品开发、食品保鲜贮运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控制等,涉及肉制品、水产品、果蔬、粮油和面糖、乳制品和软饮料、发酵食品、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天然产物提取和保健食品等。结合浙江省的食品产业特色在畜产品、水产品、农产品加工和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和省内都有较大的影响,是我省食品工业领域重要的人才来源和培养基地。生物工程领域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积极筹建国内、国际合作培养基地,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着力解决生物产品制备工艺、工程水平的共性问题,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生物工程行业有较高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学院多年来致力于科研文化建设,强化科研氛围,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近三年来,学院科研成果显著,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其它各类计划项目和各类横向合作项目共300多项,项目经费约5000万元;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650多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年均300余篇。迄今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其中“功能性乳酸菌靶向筛选及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23项。食品学科(归属农业科学大类)ESI排名接近0.4%。

添加浙江工商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浙江工商大学考研分数线、浙江工商大学报录比、浙江工商大学考研群、浙江工商大学学姐微信、浙江工商大学考研真题、浙江工商大学专业目录、浙江工商大学排名、浙江工商大学保研、浙江工商大学公众号、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浙江工商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浙江工商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