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15 17:07:2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宜春学院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宜春学院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宜春学院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宜春学院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宜春学院官网来自宜春学院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宜春学院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宜春学院考研报考有用。

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官网:

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简介: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是一所融人文与新闻教育为一体的新型学院。学院现有教师97人,教授、副教授占40%,博士、硕士比例占60%以上,有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中国语言文学为学校优势学科,拥有“传播学”、“文艺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校级重点学科;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地理科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8个本科专业,2017年与江西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
‍以学生为本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新的培养路径,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素养宽厚、眼界开阔、勇于创新、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坚定的目标。为打造培养特色,我们坚持开展“笔头、口头、镜头”的三项能力培养活动,丰富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生成才锻炼平台。2006年以来建设“现代传媒综合实验室”,有摄影、灯光、非编、广告、形体房、画室、录音等实验室、多功能演播厅;近年来还建有创意写作工坊、跨境线上汉语教学实验室、精品课程录播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893台/件,实验设备总值1216万元,实验室面积1320余平方米。在省内外建有新闻传播与师范教育等教学实践基地和合作基地。近年来,我院考研率均在报考人数的50%以上。
“汉语言文学专业”被遴选为江西省特色专业。“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西省教学团队。“深化传统文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专业融合,分层渐进,多元联动,复合评价’的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体系”分别获得江西省级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文传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与提高,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各专业学生每年在省级及以上专业竞赛中获奖100项以上,其中包括许多国家级奖项的一等奖或唯一金奖,如“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全国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
 
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江西省宜春市学府路576号 
邮编:336000
院办电话:0795-3202033 
传真:07953202939
 
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科设置:
传播学学科团队由22人组成,本校成员中,有教授1人,副高职称人员6人,讲师10人,其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8人。学科点目前包含4个研究方向:黄匡宇教授(名誉院长)领衔、彭红平老师具体负责的新闻传播研究方向,殷娟娟副教授主持的广告传播研究方向,胡毓智教授主持的影视传播研究方向,殷娟娟副教授领衔的公共关系研究方向。在研科研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励7项,近三年出版专著两部,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12项、省部级奖励63项。
 “文艺学”重点学科于2011年12月获批成为校级“十二五”重点学科。立项以来,在学校领导、相关部门和文传学院的关心和支持下,依靠全体学科成员的同心协力、创新进取,学科发展态势良好。2014年4~6月,在学校组织开展对全校46个重点学科进行的中期检查评估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学科(全校共7个)。
 一、学科带头人
 李建军,男,汉族,中共党员,江西丰城人,1973年出生,2006年获博士学位,2012年获教授职称。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宜春市优秀青年科技后备人才,“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现代中国文学”负责人。系江西省社科专家、江西省教育规划专家,多次参与江西省社科成果奖、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西省教育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宜春市社科规划项目等课题的评审、鉴定等工作。
 在学界享有一定学术声誉。为江西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江西省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学会、江西省文艺学学会、宜春市作家协会、宜春市文学评论家协会会员。
 从教以来,出版论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1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江西省教育规划项目、江西省教改项目等省级以上课题8项,市校级课题11项;获省市各类教学科研奖10余项,其他奖励20余项。
 二、学科队伍
 本学科现有成员21人。其中,博士教师8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8人,博硕士教师占学科成员比重达76%;具有教授职称教师4人,副教授12人,高级职称人员占学科成员比重达76%;有“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宜春市优秀青年科技后备人才”1人。
 三、学科方向
 现有中国古典文艺学(方向带头人为高建青)、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文化研究(方向带头人为黄志刚)、文艺美学与文学批评(方向带头人为黄定华)等三个方向。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晚晴至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转型研究、韩愈研究在全省同类研究中位居前列,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宗教学与中国古代文学互文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美学研究初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和优势,在全省有一定影响。
 四、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本学科共出版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课题立项8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7项,其他省级课题18项,市级项目38项;科研经费总计超60万元(含配套经费),人均近3万元;获各种类科研奖励15项,其中,获省社科成果三等奖2项,市级社科成果奖9项。
 五、专业建设
 近年来,本学科共出版统编教材4部;先后获省级教学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省级教改课题12项,省级教育规划课题6项。
 与学科密切相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江西省特色专业”。“传统文化”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西省教学团队”。中国现代文学、大学国文被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写作、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4门课程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六、人才培养
 学科关联专业五年来共考取研究生115人;学生获“江西省第五届写作大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励60余人次。利用课余时间,学科组义务为学生进行了大量考研、考公务员、写作、演讲、辩论等专业指导工作。先后搭建了“话剧团”、“天空沙龙”、“天空诗社”、“清渠读书会”等多个平台,创办了《明月》、《行者》等专业刊物。并积极利用论坛、QQ、Emial、微博、微信等渠道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最大可能地拓展人才培养渠道。
 七、学术交流
 先后成功举办了江西省文艺学学会年会、江西省现代文学学会、江西省当代文学学会等学术会议;成员参加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年会、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中国新文学学会年会等重要学术研讨会80余人次;先后邀请了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家朱向前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何锡章,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晓明,韩愈研究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张清华等多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添加宜春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宜春学院考研分数线、宜春学院报录比、宜春学院考研群、宜春学院学姐微信、宜春学院考研真题、宜春学院专业目录、宜春学院排名、宜春学院保研、宜春学院公众号、宜春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宜春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宜春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