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医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15 11:20:3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延安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延安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延安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延安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延安大学官网来自延安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延安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延安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延安大学医学院官网:

延安大学医学院


延安大学医学院简介:
延安大学医学院前身为1941年成立的延安大学医学系。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在原址重建延安大学,1959年临床医学专业开始招生。1978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延安医学院,另迁新址,1985年开始独立招生。1998年延安医学院与延安大学、延安市人民医院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2019年5月,根据《延安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组建了新的延安大学医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136人(其中第一临床医学院有教师898人、第三临床医学院114人),其中,正高191人、副高391人、博士39人、硕士344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86人,其中本校191人,外聘95人。34人次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全国宝钢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普通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区域发展人才项目,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陕西省“十大正能量信使”,市级、部级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除临床医学院之外,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教授13人,副教授45人,讲师30人,助教4人;管理人员7人,专职辅导员9人,实验人员15人,工勤岗位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全院在校生4464人(其中本科生3514,研究生950人)。
学院现设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医学影像学系、医学检验技术学系、麻醉学系等6个院系;综合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4个职能部门;医学技能培训中心、医学研究实验中心、医学人文教育中心、医学继续教育中心等4个中心;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学等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2002年,医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为陕西省一流学科,临床医学为陕西省一流专业;病原生物学、解剖学与胚胎学、病理学3个校级重点学科。有实践教学基地26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2所,教学医院10所(包括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实习医院14所,另有社区实习基地7所。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2020年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 73.77%,执业医师考试一次性通过率最高达到84.93%。
2010年临床医学专业被批准为陕西省特色专业;2012“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2013临床医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及教育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14年基础医学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扶植学科;2016年临床医学确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2018年获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临床医学获批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批6年有效期。学院先后被教育部和国家卫计委批准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第一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
医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现有院士工作站2个,陆续批准为“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单位” 、“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国家消化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早期胃癌筛查网络协作中心”、“全国肝胆病规范诊疗示范基地 ”、“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2018年通过国家卫健委呼吸与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认证。拥有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5个,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个,陕西省科研创新团队1个。市重点专科10个,科研平台14个,市研创新团队28个。2016-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省、市(厅)各级各类项目100余项,研究总经费近3074.3万元,在《CELL C》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100篇,荣获省市级科学技术奖20余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目前,医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全面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统揽工作全局,落实好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和红医联盟的框架协议,扎实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奋力推进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延安大学医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延安·杨家岭
电话:0911-2332299  邮编:716000
 
延安大学医学院发展历程:
 
延安大学医学院学科设置:
基础医学院
2019年,根据医学教育发展需求,结合医教协同相关文件要求,延安大学进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成立了正处级建制的基础医学院。学院有教职工87名,其中专任教师69人,教授13人,副教授44人。
教育教学:现有国家级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资源共享课程5门、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课程2门,级省虚拟仿真课程4门。国家级教改项目3项、省教改项目5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入选普通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特支”计划人才等省级以上人才10人次;宝钢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比赛奖11项。
学科建设:基础医学创新平台建设为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础医学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扶持学科建设项目、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延安大学博士点培育学科建设项目。
科学研究:依托1个省级科级创新团队和4个延安市重点实验室,近三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2项,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获批国家级大创19项,省级35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市级奖8项。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础医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设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等二级学科6个,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3名,年均招生30名左右,研究生在省市各类学会等比赛获奖6项。
护理与健康学院  
延安大学医学院护理学专业,1999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陕教高1999﹝111﹞号],2000年开始面向全国本科招生,学制为四年,2002年12月26日成立护理学系,年招生100名。2014年获批护理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开始招生,设有临床护理、临床心理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8个二级学科及相关方向,年招收研究生20名。2019年5月延安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护理学基础上成立了护理与健康学院。
    学院设置1个综合办公室,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内科护理教研室、外科护理教研室、妇产科护理教研室、儿科护理教研室、护理人文教研室等6个教研室;有护理学基础等8个实验室,有护理虚拟仿真模拟教学中心1个;临床教学实践基地有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唐都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等六所医院
    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6名,其中专任教师13人,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9人,博士、硕士学位13人,特聘教授6人。
    教育教学:现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1项,校级资源共享课程1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宝钢优秀教师1人,国家教书育人先进个人1人,省级讲课比赛奖3项,校级讲课比赛奖5项。
科学研究:依托医学院延安市重点实验室,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校级科研课题8项,横向科研项目1项,获批省级大创1项,校级大创5项。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年获批护理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为专业型硕士,2015年开始招收护理学专业硕士生,设有儿科护理、临床心理与心理治疗、老年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二级学科6个,硕士研究生导师31名,年均招生18名左右,校级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项,研究生获国家级奖学金1名。
2020年护理学获批陕西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近年来学院注重护理专业教育多元化和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开展本科生、研究生短期派出访问交流学习,与美国蒙莫斯大学、韩国庆熙大学、高丽大学护理学院、台湾辅英科技大学等形成了人才培养合作意向。
全院师生秉承“博学仁爱,精诚至善”的院训,团结奋进,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立足陕北,面向陕甘宁蒙晋毗邻地区,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服务地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争创国家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
麻醉学
延安大学麻醉学系是陕西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和陕西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从2008年开始设置临床医学(麻醉学方向)专业,招生5届,共287人,全部毕业。于2015年获得批准设置麻醉学专业开始招生。截止2020年9月,共招生6届,493人,现2015级毕业,共55人。麻醉系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21名,助教22名。
教育教学:目前麻醉学系有教师共53人,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7人,其余均为本科学历。高级职称教师(含临床高级职称)占比33.92%,坚持在一线教学,承担专业课和基础比例达65%以上,青年教师占比 28%,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短期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3人次先后获得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优秀教师,4人次先后获得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教学比赛奖项。承担3项校级教改项目。
学科建设:麻醉学系是陕西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和陕西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承办陕西省麻醉年会2次,延安市麻醉年会4次,承办多次麻醉相关的会议和继续教育学习班。并被授权为延安市心肺复苏培训基地及延安市可视化麻醉培训基地。本着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麻醉学专门人才,力争将延安大学麻醉学专业建设成为陕北地区乃至全省、全国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借助延安大学平台,力争在医学院的领导下,培养博士研究生导师,建设成为省级一流的麻醉学专业。
科学研究:近3年来麻醉科学系共获得省、市等各类科研基金5项,发表 SCI 文章8篇,在国家重点核心期刊及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近百余篇,参与编写专著3部,2011年获得延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12年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3年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学位与教育:从2007年设有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麻醉学专业,有硕士研究生导师7名,目前研究生毕业64人,在读15人,年均招生8名,招生规模稳步提升。本科生从2008年至2012年招收临床医学(麻醉学方向)本科生287人,全部毕业获得学位。从2015年至今开始招生麻醉学专业本科生,共496人。现在校生438人,其中,2015年报到人数为55人,2016年报到人数 56人,2017年报到人数为44人,2018年报到人数为118人,2019年报到人数为123人,2020年报到100人,招生人数近年来稳定。麻醉学本科生获得省级和国家级竞赛奖20余人次,学生质量良好。每年考研升学率在25%左右,学风正、知识储备扎实。本科生就业前景良好,均在全国各地三级和二级甲等医院就业,硕士研究毕业后均在省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就业。
医学检验技术系
2019年,根据医学教育发展需求,结合医教协同相关文件要求,延安大学进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成立了医学检验技术系。医学检验技术系现有教职工45名,附属医院专任教师43名,学院专任教师2人,副教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现有专业教研室1个,专业实验室1个,实践教学基地7所。
教育教学:现有延安大学教改项目3项。
科学研究:依托4个延安市重点实验室,近三年来主持973研究计划1项,科技厅项目1项,教育厅项目3项,市科技局研究项目6项,获批省级大创2项,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5项。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招收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该方向属于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下设的二级学科。有硕士研究生导师9名,年均招生5名左右。
医学院影像系
延安大学医学院影像学专业于2003年正式开始招生,2005年成立影像实验室、影像诊断教研室、影像技术教研室,是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三结合的学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于2019年成立医学影像系。
教育教学:影像系现有教师59人,其中专职教师6人,高级实验师1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1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学历。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比24%,坚持在一线教学,承担专业课和基础比例达60%以上;影像系历来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我系青年教师曾获第四届亚洲胸部影像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分会第十五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青年医师演讲比赛二等奖,2019年陕西省第一届医学影像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延安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八届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学科建设:影像学系,本着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医学影像学专门人才,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大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努力提升学科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力争将延安大学影像学专业建设成为陕北地区乃至全省、全国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
科学研究:近年来影像系共获得省/市及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文章6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3篇,获批大创项目2项,教学改革项目三项,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两项,曾多次成功举办各类学术会议及继续教育学习班。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本校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影像系共有硕士生导师3名,共培养研究生13名,本系承担了研究生课程《影像学新进展》和《医学影像学》等的授课内容。承担本科临床专业和麻醉专业的《医学影像学》,影像专业的《影像诊断学》,《影像断面解剖学》,《影像设备学》,《影像技术学》,《超声影像学》,《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的授课。目前影像系在校学生335人。其中,2016级人数53人,2017级人数为44人,2018级为120人,2019级为118人。
 
延安大学教育学专硕
院校系 专业名称及代码   学习方式 类别 专业:22考研拟招生人数 21考研复试线
(003)马克思主义学院 (045102)(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政)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专硕 14 339
(004)教育科学学院 (045101)(专业学位)教育管理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非全日制 专硕 10 337
(004)教育科学学院 (045114)(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专硕 7 337
(004)教育科学学院 (045116)(专业学位)心理健康教育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专硕 5 337
(006)体育学院 (045112)(专业学位)学科教学(体育)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专硕 3 337
(007)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45103)(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专硕 19 363
(008)外国语学院 (045108)(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英语)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专硕 24 350
(009)历史学院 (045109)(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历史)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专硕 12 337
(010)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045104)(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专硕 19 337
(011)生命科学学院 (045107)(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生物)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专硕 13 337
(012)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045105)(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专硕 7 337
(013)化学与化工学院 (045106)(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化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专硕 13 337
延安大学教育学学硕
院校系 专业名称及代码   学习方式 类别 专业:22考研拟招生人数 21考研复试线 复试分值占比 复试比例
(004)教育科学学院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学硕 12 337 30% 1:1.2
延安大学教育学院校分析:
一、延安大学22年教育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考试专业课采用统考试卷,即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二、延安大学333教育综合考试参考书为:
《教育学基础》(第三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2014。
《当代教育学》(第四版),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陈琦、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三、招生人数。延安大学22年教育学学硕共计划招生12人,教育硕士全日制共计划招生136人。
四、延安大学教育学考研特点:
1、学硕专业课采用统考试卷。
2、招生专业少。
3、统招人数较少
4、同等学力考生无额外要求。


添加延安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延安大学考研分数线、延安大学报录比、延安大学考研群、延安大学学姐微信、延安大学考研真题、延安大学专业目录、延安大学排名、延安大学保研、延安大学公众号、延安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延安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延安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