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10 10:28:1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大连海事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大连海事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大连海事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大连海事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大连海事大学官网来自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大连海事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大连海事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官网:

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的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数理力学系,后依次更名为六系、基础部、数理系。2005年,学校撤销数理系,组建数学系和物理系。2017年6月,数学系与物理系合并成立理学院。
理学院下设应用数学系、统计学系、应用物理系、高等数学教研中心、大学物理教研中心、物理实验教研中心六个教学机构。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8人,实验教师10人,管理人员(含指导员)10人。教师队伍中,教授33人,副教授52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75人,具有博士学位97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青1名,辽宁省教学名师6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470余人,硕士研究生210余人。
学院承担了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数学、物理学公共课程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基础学科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数学建模”“大学物理”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聚焦离子束系统虚拟仿真实验”获评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大学物理实验”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和团队,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获评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评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物理实验》获评辽宁省首届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
学院的数学和物理学本科专业教育可以上溯到上世纪60年代,2001年设立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2012年停止招生),2005年设立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2007年设立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2012年设立统计学本科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先后于2019年和2020年获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学院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生教育,1997年批准设立应用数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并入选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2006年批准设立运筹学与控制论、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2011年批准设立数学和物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高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实验室获评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强电离放电单分子工程实验室获评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院在组合数学及其应用、微分方程及其应用、数据科学中的数学方法、优化方法及其应用、等离子体气体放电物理与应用工程、固体发光与光电技术、场论与量子信息学、原子分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自2017年成立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17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77篇,其中JCR一区论文96篇(含ESI高被引论文2篇),科研经费累计1821万元,主办或承担多次重要的学术会议,提高了学院和学科的学术声誉。
在学校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学校整体加快发展的形势推动下,学院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扩大影响,全面提升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积极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职责,努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研究型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联系方式:
院长                        
党委书记、副院长             0411-84723683
副院长
(本科教学、师资及对外合作) 0411-84729204
(学科、科研及研究生教学)   0411-84729332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0411-84729333
办公室
(行政、党务)               0411-84724337
(教学、科研)               0411-84729207
学生办                               0411-84723769
应用数学系                       0411-84729835
统计学系                           0411-84723139
应用物理系                       0411-84729331
高等教学教研中心           0411-84723779
大学物理教研中心           0411-84725276
物理实验教研中心           0411-84729331
环境工程研究所               0411-84729677
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0411-84723326
应用数学研究所               0411-84723543
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大连海事大学数理楼205室
 
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学科设置:
数学学科
本学科由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系、统计学系和应用数学研究所共同建设,包括“统计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本科专业,以及“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下设四个研究方向:数据科学中的数学方法,组合数学及其应用,优化方法及其应用,微分方程及其应用。每个研究方向均以1-2个数学领域的理论研究为核心,紧密结合工程应用,特别是结合高效海运物流系统领域,形成本学科的特色和优势。
1.1. 学科方向
(1) 研究方向一:数据科学中的数学方法
该研究方向以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算法、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数据挖掘的粒计算理论与方法、模糊数学理论和模糊控制理论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将其应用于海上交通信息与控制、模式识别与聚类分析、信号与图像处理等工程领域。理论方面,以代数学、拓扑学和组合数学等经典数学理论作为工具,充分体现数学理论的贯通性;应用方面,侧重于船用模拟器的设计、海上交通安全系统设计、船用柴油机故障诊断、海上油污染识别、船舶自动控制等工程问题和海上交通信息与控制问题。
(2) 研究方向二:组合数学及其应用
该研究方向以组合优化与决策理论、网络参数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海上交通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规划、信息交流网络系统结构、大数据分析等工程领域。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包括组合计数、组合数论、图论等,涉及零和问题、组合结构的计数、计数序列的同余、Q-级数、图的控制理论等。
(3) 研究方向之三: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优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方向研究各种系统的结构、运作、设计和调控,是应用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的结合点。通过研究如何设计和分析可行方案,并从众多可行方案中优选某些目标最优的方案,在自然科学与工程以及社会与经济生活的合理规划、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科学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方向的特色是是面向航运领域,研究非光滑半无限规划问题的优化算法、深度矩阵分解优化算法、神经网络学习算法、数学反问题优化算法以及其它优化算法的设计、分析和应用。
(4) 研究方向之四: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微分方程学科方向研究将围绕着函数空间刻画算子的有界性、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数理方程反问题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并紧密结合生物数学、计算流体力学、复合材料设计和地震勘探等工程领域开展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生物数学模型建立与研究、计算流体力学、地震勘探中波动方程反问题研究、几何分析等。
物理学学科
大连海事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物理学应用基础为核心,以行业应用技术为外延,以航运交通运用为特色开展学术研究。主要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夯实理学基础、注重实践创新、讲求实际效果、面向行业应用。学科涵盖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理论物理和光学五个二级学科,拥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部级创新团队。本学科以物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为基础,以交通航运应用为目标,研究领域和方向宽泛,涉及固体发光与光电技术、气体放电物理与应用工程、场论与量子信息学、原子分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四个研究方向,依此形成了本学科的特色。
1.1. 学科方向
本学科下设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和光学五个二级学科。与之相对应设置有四个培养方向:固体发光与光电技术、气体放电物理与应用工程、场论与量子信息学、原子分子与物质相互作用。
(1) 培养方向一:固体发光与光电技术
本培养方向为凝聚态物理(含光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针对目前航运领域的照明、指示、显示和安全监测所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光转换材料中激发态过程的物理机制的基础研究,为实现新型、高效、环保光转换材料在航运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进而研究和开发新型航运用照明光源、安全监测和显示与指示器件,更好地服务于“四个交通”。同时在发光材料的合成与发光性质、液晶物理与平板显示技术、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高精度光谱方法的发展与应用四方面进行广泛的研究。
(2) 培养方向二:气体放电物理与应用工程
本培养方向为等离子体物理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依托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部级创新团队开展工作,涵盖等离子体电磁控制机理与机制、航天器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机理、等离子体推进技术理论与数值模拟、高气压放电等离子体形成与非平衡等离子体源构建、等离子体高级氧化技术与应用基础、等离子体大气污染防治和船舶堵漏技术等分支方向。本培养方向以气体放电理论研究为基础,以促进空天交通和航运交通应用技术发展为目标展开,具有鲜明的行业发展特色。
(3) 培养方向三:场论与量子信息学
本培养方向为理论物理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具体包括场论与基本粒子物理、量子信息学和量子光学等方向。在场论与基本粒子物理研究方向上,主要针对对称性的动力学破缺与夸克禁闭、Yang-Mills理论的扩展、CP动力学破坏以及热场动力学中的“虚系统”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得到了一些较好的理论结果。在量子信息学和量子光学研究方面,主要开展利用固体量子系统构造量子逻辑门,利用光纤微腔系统实现量子纠缠和量子态传输等方面的理论探索。
(4) 培养方向四:原子分子与物质相互作用
本培养方向为原子分子物理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涵盖燃烧反应动力学的机理与机制、超声分子束与表面相互作用机理、分子及团簇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理论与数值模拟、电磁场对原子分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功能材料表面界面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大气燃烧和燃烧化学中典型反应研究等方面。研究工作以原子分子物理研究为基础,以面向绿色交通、促进航运交通应用技术发展为目标,具有鲜明的行业发展特色。

添加大连海事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大连海事大学考研分数线、大连海事大学报录比、大连海事大学考研群、大连海事大学学姐微信、大连海事大学考研真题、大连海事大学专业目录、大连海事大学排名、大连海事大学保研、大连海事大学公众号、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大连海事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大连海事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