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10 10:04:3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西南民族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西南民族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西南民族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西南民族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西南民族大学官网来自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西南民族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西南民族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官网:

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简介:
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名家辈出、桃李芬芳。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肇始于1951年西南民族大学首期开设的“汉语文”“民族语文”课程。1952年设立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专业。1956年设立中国语言文学专业。1957年建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1974年建立中国语言文学系,设立汉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三个本科专业,并入选国家民委、四川省重点学科。1986年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方向)获批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1986年10月,学校成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暨四川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1992年分设汉语言文学系、藏语言文学系、彝语言文学系,2000年建立文学院(2010年更名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藏学学院、彝学学院。
新世纪以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4年获批国家民委重点一级学科,2015年入选国家民委、四川省共建培育博士一级学科,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9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0年6月,学校整合校内原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藏学学院、彝学学院中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重新组建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从此,一个基础坚实、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全新团队诞生。70余年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涌现出《楚辞》研究专家何剑熏先生,《淮南子》《红楼梦》研究专家何宁先生,文艺评论家陈竹影先生,唐诗研究专家和书法家李国瑜先生,外国文学研究专家王鲁雨先生,郭沫若研究专家刘元树先生,彝族民间文学研究专家冯元蔚先生,《诗品》研究专家王发国先生等前辈先学。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西南民族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学院祁和晖教授荣获“立德树人成就奖”荣誉称号,王启涛教授荣获“立德树人卓越奖”荣誉称号,罗庆春教授荣获“立德树人优秀奖”荣誉称号。学院荣获“教职工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目前,学院有26个民族的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700余人,其中本科生2400余人,研究生250余人。现有教职工97人。在职教师中获得海内外著名高校博士学位人员58人(含出站博士后),高级职称人员53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56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2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1人,“天府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0人次,四川省学术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体教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蔡富莲教授、“国家民委教学名师”德吉草教授等一大批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学院近年来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科研经费共计3500余万元。出版专著247部,在《中国语文》《文学评论》《民族研究》《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民族文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1300篇。
经过70余年建设发展,学院已建成完备的本、硕、博(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个,设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5个学科方向。有中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个,设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文学人类学与美学、民族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等11个学科方向。有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大类招生专业(包含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包含藏语言文学、藏英双语、彝语言文学、彝英双语)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等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等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彝汉双语等2个专业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彝族传统文化”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彝族传统文化”“民俗学概论”“汉彝翻译”“现代彝语”“藏族文学史”“因明学”“藏文文选”“敦煌文选”“藏族历代名著文选”“五明概要”等12门课程获评四川省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丰富的学科平台。现有四川省首批重点文化研究院藏羌彝文化研究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杜甫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推广中心、西南民族大学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彝缅语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濒危语言研究中心、四川省当代藏区发展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象雄文化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藏汉翻译中心等一批精品化、跨学科、兼顾主流与特色研究的学术平台。学院有濒危语言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录音棚等实验场所,拥有包括AG501电磁发音仪、NDIVox-EMA系统、Micro Speech舌位活动观测仪、EGG-D800电子声门仪、MS110&NVS气流气压观测系统等先进设施设备。
70余年来,一届届学生勤奋好学,积极投身祖国建设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着积极力量。学院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位文化人类学博士、第一位藏族博士、著名藏学家格勒教授,《格萨尔》研究专家降边嘉措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先生,四川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席、学校原党委书记、著名藏学家罗布江村教授,学校原校长、古诗词研究专家曾明教授,学校原副校长、彝族文学研究专家、民族语言信息处理技术专家沙马拉毅教授,中国第一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刘适兰女士等。在科研院所、党政机构,在基层村村寨、农田牧场,在各级学校、商业企业……,活跃着一大批闪亮的名字——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校友,她们以坚定的神情、灿烂的笑容、过硬的本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七秩芳华、长歌奋进。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突出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着力提升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国家民委党组和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各民族优秀干部人才的培养基地,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研究基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地,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创新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扎根基层服务祖国大西南经济社会建设的智力支撑基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专业名称 分数线 2022拟招生
教育管理 2021:337
2020:331
23
学科教学(思政) 2021:337
2020:331
23


添加西南民族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西南民族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南民族大学报录比、西南民族大学考研群、西南民族大学学姐微信、西南民族大学考研真题、西南民族大学专业目录、西南民族大学排名、西南民族大学保研、西南民族大学公众号、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南民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南民族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