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08 15:23:4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西藏民族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西藏民族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西藏民族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西藏民族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西藏民族大学官网来自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西藏民族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西藏民族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官网: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简介:
民族研究院是一个以科研为主、兼顾教学、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12人。教师中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有21人,在读博士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职工占职工总数的92%。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人选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文化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咨询专家1人,西藏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
一、学院领导班子
党委书记、副院长:胡永禄
党委副书记:魏金川
副院长:丹曲
副院长:刘玉皑
二、专业情况和人才培养
目前开设有民族学、历史学(师范)、文物与博物馆学三个本科专业和民族学专业下设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方向;拥有民族学和中国史两个硕士一级学科,一级学科民族学下设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两个二级学科硕士专业,中国史下设专门史、历史文献学、中国近现代史三个硕士专业。截至目前,累计培养本科生1000多人,硕士研究生300多人,共有30多名硕士研究生考取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三、科研情况
民族研究院的科研注重基础研究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在藏族史、藏族文化、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成果显著,形成了我院的科研特色和老中青三代科研队伍。民族研究院的前身民族研究所有彭英全、文国根、张天锁、申新泰等老一代民族学专家,在历史(包括藏族史)研究方面有顾祖成、陈崇凯等,他们在民族理论、藏族文化、藏族历史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以来,全院加大了科研力度,拓宽了研究范围,教师共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97项,项目总金额达600多万元,其中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7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多项,承担省部级项目30多项,校级项目30多项,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60多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奖励30余项,有些成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自治区领导的批示。
四、办学特色和优势
(一)研究生教育成效显著
我院坚持以科研为主、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宗旨,在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积极鼓励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通过举办学术论坛等形式吸引学生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使研究生养成了积极好学、潜心学术的学习风气。经过长期积累,研究生在学术修养和科研能力上均居全校前列,累计发表文章300多篇,有10余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多人提交的论文在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论坛、学校研究生学术论坛上获奖。此外,我院还以重点学科经费资助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先后资助10余项,其中集体项目5项、个人项目11项,使学生掌握了实施科研项目的技巧,不断在各自专业学科领域开拓创新。
(二)本科生田野调查训练特色鲜明、独树一帜
我院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努力培养理论和实践俱佳的复合型人才。根据各专业特点,任课教师在加强理论课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与陕西、西藏和甘肃的十几个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前去考察实习,为学生提供深入接触社会的机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长了才干。以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为例,2011年以来,我院本科生共承担国家级、自治区和校级创新项目64项(11年2项,12年5项,13年6项,14年8项,15年8项,16年4项,17年5项,18年9项,19年17项)。
特别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田野调查技能的训练,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克服各种困难,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多年的积累,我院师生在学校周边开辟出了民院十字劳动力市场、旧货市场、新兴北路夜市等田野调查训练场所,使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掌握调查方法和技巧。2013年7月,在甘肃省夏河县建成“西藏民族学院民族学专业实习基地”并投入使用;2018年11月在西藏林芝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建成“西藏民族大学民族学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并投入使用。2010年以来,我院组建的调查队先后在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各地市开展了较长时间的田野调查,受到《今日中国》和中国西藏网的报道,发表调查报告10余篇,拍摄纪录片6部,其中,《拉卜楞农牧人家》荣获甘肃省第四届大学生DV创作大赛优秀奖,《行走日喀则》荣获贵州省“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高校单元二等奖,并包揽了微电影策划、摄影、创作、后期制作等诸多一等奖奖项。
经过长期的田野调查训练,我院成功实现了多专业合作调查,打造出一支应用实践型调查团队,形成了老师带硕士生、硕士生带本科生、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田野调查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依托对口支援高校,全方位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工作
为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实现多元化办学目标,依托对口支援高校,开展“1+1+2”(选派2年级学生到中山大学学习1年)的联合培养模式。我院从2013年开始,每年从民族学、文博专业本科生中各选拔10名学生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与中山大学开展的民族学及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2017年将“1+1+2”培养模式调整为“1+2+1”培养模式(选派2年级学生到中山大学学习2年)。他们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得到了锻炼,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得到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师“真诚、热情、踏实、好学”的评语。此外,每年选拔2名历史师范专业学生到华东师范大学交流学习;2019年,选拔4名同学前往厦门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通过与对口支援高??贡究粕吓嘌ぷ?,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培养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
(四)创办西藏高校首份学生杂志,为学生提供广阔舞台
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特点,我院从2010年建院伊始创办了《笃学》杂志,编辑部人员均由学生组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办刊,面向全校征稿,突出学术性,强调可读性和新颖性。截至目前,共发行13期,每期出版300册,面向全校师生发放,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使这份杂志成为西藏自治区高校中第一份由学生自主创办的期刊。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联系方式:
地址:西藏民族大学内3号教学楼1楼
通信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邮政编码:712082
电子信箱:myy@xzmu.edu.cn
办公电话
党委书记:029-33755889
院长:029-33755704
党委副书记:029-33755926
党政办公室:029-33755925(传真)
教学科研办公室:029-33755890
团学办公室:029-33755714
 
专业名称 分数线 2022拟招生
教育学原理 2021:327
2020:321
2019:315
45
课程与教学论 2021:327
2020:321
2019:315
高等教育学 2021:327
2020:321
2019:315
 
教育学原理 [0401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西藏民族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8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0)梵文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备  注:
高等教育学 [0401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西藏民族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0)梵文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备  注:

添加西藏民族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西藏民族大学考研分数线、西藏民族大学报录比、西藏民族大学考研群、西藏民族大学学姐微信、西藏民族大学考研真题、西藏民族大学专业目录、西藏民族大学排名、西藏民族大学保研、西藏民族大学公众号、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藏民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藏民族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