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网址

更新时间:2022-04-07 23:34:4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北京林业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北京林业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北京林业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北京林业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北京林业大学网址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北京林业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北京林业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网址: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网址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简介:
水土保持学院是北京林业大学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研究型学院。学校在1952年建校之初即开设水土保持课程,1958年开设水土保持专业,1980年成立我国第一个水土保持系,1992年成立我国第一个水土保持学院。
学院现有农学、理学、工学3个学科门类,包括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二级学科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设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土木工程3个本科专业。学院培养了大量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保持方面的管理人才,为国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输送了大批高级教学和研究人员,在国内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高级人才培养中居于前列,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
学校现有在校生1510人,其中本科生900人,研究生610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8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5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44人。拥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全国优秀教师奖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奖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1人,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1人,科技部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1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个人1人。
学院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多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3门,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近十年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省部级及国际合作等各类项目400余项。截至“十三五”,共获得各类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7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成果1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23项。学院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保持理论技术研究中心、高层次水土保持人才培养中心、高水平科研成果集成转化和示范推广中心及本领域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中心。
学院拥有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拥有2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拥有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农科教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山西吉县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4个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站(首都圈、重庆缙云山、宁夏盐池、云南建水),形成了覆盖华北土石山区、黄土高原、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区、西北风沙区和西南喀斯特地区的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网络体系。中国防治荒漠化培训中心、北京林业大学边坡绿化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防灾减灾与国土安全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中德干旱地区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血防林研究所等学术团体和机构挂靠在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双一流专业2022
风景园林学、林学

北京林业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

第四轮学科评估,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

评估等级 专业排名名次 评估等级 专业排名名次
A+ 前2%(或前2名) B- 30%~40%
A 2%~5% C+ 40%~50%
A- 5%~10% C 50%~60%
B+ 10%~20% C- 60%~70%
B 20%~30%    

第五轮学科评估于2021年启动,预计2022年出评估结果??佳信傻谝皇奔湮蠹曳⒉甲钚掳嫜Э破拦澜峁?,请查阅本分类的最新资讯。北京林业大学0907林学专业这次在全国的排名中名列B+以上,算是很优秀的专业,北京林业大学0907林学属于北京林业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所以有志报考北京林业大学0907林学专业研究生的同学,需要更加努力地复习备考,考研派在此祝各位顺利考取北京林业大学0907林学专业。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18所,本次参评18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30所。 (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A+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A-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B+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10341      浙江农林大学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10626      四川农业大学
10677      西南林业大学
B-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10410      江西农业大学
10434      山东农业大学
C+
101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10201      北华大学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C
10364      安徽农业大学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10657      贵州大学
C-
10157      沈阳农业大学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10733      甘肃农业大学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

第四轮学科评估,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

评估等级 专业排名名次 评估等级 专业排名名次
A+ 前2%(或前2名) B- 30%~40%
A 2%~5% C+ 40%~50%
A- 5%~10% C 50%~60%
B+ 10%~20% C- 60%~70%
B 20%~30%    

第五轮学科评估于2021年启动,预计2022年出评估结果??佳信傻谝皇奔湮蠹曳⒉甲钚掳嫜Э破拦澜峁?,请查阅本分类的最新资讯。北京林业大学0834风景园林学专业这次在全国的排名中名列B+以上,算是很优秀的专业,北京林业大学0834风景园林学属于北京林业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所以有志报考北京林业大学0834风景园林学专业研究生的同学,需要更加努力地复习备考,考研派在此祝各位顺利考取北京林业大学0834风景园林学专业。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20所,本次参评20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56所。 (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A+
10003      清华大学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A-
10247      同济大学
10286      东南大学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B+
10056      天津大学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341      浙江农林大学
10611      重庆大学
10626      四川农业大学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B-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10677      西南林业大学
C+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10224      东北农业大学
10285      苏州大学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10635      西南大学
C
10016      北京建筑大学
10157      沈阳农业大学
10201      北华大学
10332      苏州科技大学
10410      江西农业大学
10610      四川大学
C-
10364      安徽农业大学
10429      青岛理工大学
10435      青岛农业大学
10489      长江大学
10589      海南大学

资源与环境信息管理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Resources &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50分/150分)
、考试大纲的性质
“资源与环境信息管理”是(信息学院+林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硕士入学考试科目“341-2农业知识综合三”之一部分。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
考察学生对资源与环境领域的信息需求和信息特点的了解程度,以及资源与环境信息采集、加工、传递、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状况,检查学生对分析资源与环境管理业务流程并根据业务流程需要获取、组织、加工与传递信息的能力。了解学生对资源与环境信息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的关注程度,为后继的研究生学习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1.基本概念
理解资源涵义、环境的涵义、资源与环境信息的涵义,理解资源与环境管理过程中的决策问题的复杂性、变化及不确定性,理解相关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是支持环境与资源决策的依据;掌握资源与环境信息的特点、类型;了解资源与环境管理中常用的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建模和模拟、可视化、决策支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地球。
2.资源与环境信息管理的方法论基础
了解认识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数据类型和数据表现形式;理解图形图像数据类型在反映自然资源和环境信息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野外观测、抽样调查和科学实验是获取资源与环境信息的主要途径;理解历史数据的重要性以及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在资源与环境信息存储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气象数据、大气数据、水资源、土壤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掌握气温、日照时间的采集方法;了解资源与环境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统计分析、建立模型、模拟等;理解资源与环境信息共享的重要性;掌握共享多渠道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会利用共享数据库提供的信息。
3.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基础
了解森林资源及其管理基本业务内容;理解通过森林测量获取相关森林资源信息的基本原理、方法;掌握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基本信息量的采集技术和方法。熟练掌握胸径、树高、林木位置信息的采集技能;理解树高和胸径的分布关系;理解森林的生长及生长量、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掌握单木和林分蓄积计算的原理和方法,会利用材积公式计算单木和林分蓄积量。
理解森林资源信息组织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森林资源信息分类、编码及信息存储方法和技术;理解森林调查的目的、方法和内容;掌握一类、二类调查相关技术标准,并汇总相关数据;理解森林资源空间信息管理的必要性和特点,了解森林资源空间信息管理的方法、技术,掌握森林资源空间信息的涵义以及空间信息的表示方法;理解森林分布图、林相图、专题图的涵义;掌握森林资源与环境多媒体信息类型、特点及管理方法;了解林业大数据和林业物联网建设与应用领域。
4.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理解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是资源与环境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理解并掌握其涵义、类型和特点;理解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的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基本功能;掌握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型;了解常规信息系统、监测和控制系统、评价和分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集成信息系统等常用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基本结构;了解土壤资源信息系统、水资源信息系统、气候资源信息系统、农业环境评价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结构。了解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资源环境系统功能结构。
5.林业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林业管理和业务的信息需求和各种业务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结构。
、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本课程中涉及的概念、理论、方法,并能拥有较为实用的和实践技能(案例分析),回答相关的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林业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20%)
2、简答题(50-60%)
3、综合分析与应用(20-30%)
、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1小时左右,满分为50分。
、主要参考书
[1]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与实践》颜伟等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8.
[2]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理论与应用》吴达胜等 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2.
[3] 《测树学(第3版)》,孟宪宇 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50分/150分)
一、 考试大纲的性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硕士入学考试科目“341-2农业知识综合三”之一部分。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 考试内容
考察学生对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和信息系统的分类、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信息系统实施和运作的基本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考察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开发的思路与方法的掌握,重点考察学生利用生命周期法进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步骤,考察信息系统建模工具使用的基本技能,了解学生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信息系统开发的其它主流方法的了解。
1.基本概念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信息系统的组成构件和分类,企业运行与IT的关系,商业中如何使用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影响,internet的影响,系统开发工具,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信息技术部门在组织中的作用,系统分析的地位和作用,信息、系统、管理、人与信息系统的关系。信息的属性、系统的特征、管理的内涵、信息过载点。
2.信息系统规划
战略规划概念、意义、诺兰模型、战略规划的内容和方法、UC矩阵,信息系统项目,可行性分析、优先级确定、初步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
3. 系统分析
1)需求分析
系统分析的步骤总述、(JAD)参与式的开发、(RAD)快速应用开发,建模工具与技术,系统需求分析明细,成本和收益初析,详细调查及其各种方法与技术。
2)逻辑建模
逻辑建模工具概述,实体关联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处理逻辑说明的三种工具,存取分析。
3)开发策略选择
开发策略简介,基于WEB的软件开发趋势,选择软件外包、选择自行开发软件,系统分析员的角色,成本收益分析,软件获得的例子,系统分析工具的作用,向系统设计过度。
4.系统设计
1)总体设计
系统结构的构建介绍,??榻峁雇?、设计策略及其优化准则,C/S结构,网络模型
2)详细设计
数据设计的概念及相关术语、文件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存储设计、数据安全与控制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用户界面设计;
5.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的内容简介,硬件与网络建设,系统软件与开发环境的购买,应用软件开发,文档建立,系统测试,培训,数据准备与转换,系统切换,系统实施其他后续工作。
6.系统运行与维护
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的概念和内容,信息系统运行评价内容。
7.信息系统开发其他方法
1)面向对象的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概述,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与方法,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的实现。统一建模语言UML概述,UML建模技术,UML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面向对象的信息系统开发实例。
2)原型化方法
原型化方法概述,原型化方法的步骤,原型化方法的特点,原型化方法的核心技术支持工具,原型化方法的适用条件。
3)CASE方法
CASE方法概念与特点,CASE工具构成的基本要素,主流CASE工具介绍,CASE工具发展展望。
三、 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信息系统课程中涉及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回答相关的概念、理论与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方法、实践问题。
四、 试题结构
1、名词解释(约占20%)
2、填空(约占20%)
3、判断(约占10%)
4、技术应用(约占30%)
5、综合分析与设计题(约占20%)
五、 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1小时,满分为50分。
六、 主要参考资料
[1] 王晓敏、邝孔武主编,《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2] Gary B. Shally, Thomas J.Cashman, Harry J. Rosenblatt主编,《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程》(英文版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土地分析与评价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Land
(30分/150分)
、考试大纲的性质
“土地分析与评价”是(林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硕士入学考试科目“341-2农业知识综合三”之一部分。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
考察学生对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评价单元等基本概念的了解程度,以及土地分级与分类、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掌握状况,了解学生对土地基本评价理论和方法及对耕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土地利用类型评价过程与评价方法的熟悉程度。了解学生对土地生态评价理论与方法及前沿动态的熟悉程度,以及和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3S等技术在土地评价中应用的了解程度,为后继的研究生学习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1.基本概念
理解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土地可持续评价、土地生态评价、土地评价单元等概念的涵义。
2.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掌握土地分级及分类的基本概念、相互区别和联系,熟悉土地分级中土地系统、土地单元、土地立地的划分及土地分类种、属、科、类、型、纲的基本划分方法;熟悉最新版自然资源部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分类体系,掌握该划分系统中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公园与绿地、湿地等生态用地的划分范围。
3. 土地评价的基本方法
熟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评价的程序和步骤,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主要评价指标的内涵和应用范围;了解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适宜性评价纲要的主要内容,掌握纲要中按类划分的内涵和方法;了解土地适宜性评价中极限条件方法、综合经验法和数值计算法的程序与步骤,并通过建设用地、旅游用地等相关案例熟练掌握。
4.农业用地的评价
了解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等农业用地的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重点掌握应用地位级和地位指数进行林地等级评价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农用地土地的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总收益倍数法、收益还原法、标准田法、市场比较法等农用地估价方法。
5.土地的生态评价
掌握土地生态评价、生态风险、土地生态安全、土地生态健康、生态红线、生态空间、生态足迹等基本概念,熟悉土地生态评价中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生态安全评价、生态安全格局等具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本课程中涉及的概念、理论、方法,并能拥有较为实用的和实践技能,回答相关的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土地尤其是农用地分析与评价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20%)
2、简答题(50-60%)
3、综合分析与论述(20-30%)
、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0.6小时左右,满分为30分。
、主要参考书
 [1]《土地评价与管理》, 蒙吉军,科学出版社,2014
[2]《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第三版),倪绍祥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土地评价学》,周生路等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程序设计语言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Programming Language
(50分/150分)
一、 考试大纲的性质
“程序设计语言”是(信息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硕士入学考试科目“341-2农业知识综合三”之一部分。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 考试内容
1.程序设计语言概述
(1)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2) 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 标准词汇:基本符号、保留字、标识符、常量、变量、运算符、标点符号等;
(4) C和c++程序开发过程和集成开发环境。
2.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1) 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定义方法。
(2) 常量定义:逻辑常量、整型常量、实型常量、字符常量、字符串常量、符号常量、枚举常量。
(3) 变量的定义与使用方法。
(4) C++运算符的种类、运算优先级和结合性。
(5) C++表达式类型及求值规则:赋值运算、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条件运算、逗号运算、位运算等。
3.基本控制结构
(1) 基本语句:赋值语句、表达式语句、复合语句、输入输出语句、空格语句等。
(2) 用if语句实现分支结构。
(3) 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4) 用for语句实现循环结构。
(5) 用while语句实现循环结构。
(6) 用do…while语句实现循环结构。
(7) 跳转语句:goto、break、continue、return。
(8) 分支语句和循环语句的各种嵌套使用。
4.函数
(1) 函数的定义方法和调用方法。
(2) 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
(3) 形式参数与实际参数,参数值的传递。
(4) 变量的作用域、生存周期和存储类别:自动、静态、寄存器、外部。
(5) 函数的递归调用。
(6) 函数重载。
(7) 内联函数。
(8) 带有默认参数值的函数。
5.构造数据类型
(1) 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访问。
(2) 字符串与字符数组。
(3) 常用字符串函数:strcat、strcpy、strcmp、strlen等。
(4) 指针和指针变量的概念,指针与地址运算符,指针与数组,指针与字符串。
(5) 引用的基本概念、定义和使用。
(6) 结构体和共用体的定义,结构体和共用体变量的初始化和引用。
(7) 堆内存的分配和释放。
6.类与对象
(1) 类的定义方式,数据成员、成员函数及访问权限public、private、protected。
(2) 对象和对象指针的定义与使用。
(3) 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
(4) 静态数据成员与静态成员函数的定义与使用。
(5) 常数据成员与常成员函数。
(6) this指针的使用。
(7) 友元函数和友元类。
(8) 对象数组与成员对象。
7.继承和派生
(1) 继承的概念。
(2) 派生类的定义和派生类对基类成员的访问权限。
(3) 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4) 基类指针与派生类指针的使用。
(5) 多继承的二义性和虚基类。
(6) 多态性的类型和实现。
(7) 虚函数机制的要点。
(8) 纯虚函数与抽象类。
8.运算符重载
(1) 运算符函数。
(2) 运算符重载的形式:重载为成员函数、重载为友元函数,运算符重载的限制。
(3) 几种典型的运算符的重载。
9.模板
(1) 函数模板的定义和使用。
(2) 类模板的定义和使用。
10.文件
(1) 文件和流的概念。
(2) 通过FILE结构进行文件操作(打开文件、关闭文件、文件的读写)。
(3) 通过文件流进行文件操作(打开文件、关闭文件、文件的读写)。
11.string类与STL简介
(1) string类的构造函数、成员函数和运算符。
(2) 标准模板库(STL)。
12.异常处理
(1) 异常的概念。
(2) C++的异常处理机制(语法、catch语句、捕获异常)。
(3) 限制异常与重抛异常。
(4) 异常处理中对象的构造和析构。  
三、 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变量、类和对象的定义,合理设计程序结构,熟练运用函数,能对文件进行操作。能完整进行程序设计。
四、 试题结构
编程:4到5个题。
五、 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1小时左右,满分为50分。
六、 主要参考资料
[1] 裘宗燕编著. 从问题到程序:程序设计与C语言引论(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
[2] 陈志泊主编.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第二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3S技术与应用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3S
(70分/150分)
、考试大纲的性质
“3S技术与应用” 是林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硕士入学考试科目“341-2农业知识综合三”之一部分。为帮助考生明确本课程的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
考察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等基本概念、原理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理论和方法及对农业、林业、国土资源及环境等领域应用的熟悉程度。了解学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理论和方法及前沿动态的熟悉程度,为后继的研究生学习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1.基本概念
理解遥感的概念、特征及类型,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的发展概况及其展望;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主要功能及其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硬软件环境、性能特点及发展方向;卫星定位的原理、主要功能及其发展。“3S”技术的最新进展、“3S”技术集成的基本内涵与模式、“3S”集成关键技术与学科交互、“3S”技术集成基本原理。
2.遥感原理及其应用
了解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掌握传感器和遥感平台,光学和微波等图像的成像原理,以及遥感图像的特征(空间、时间、光谱、辐射分辨率);熟悉遥感图像(光学图像和数字图像)的基础知识,遥感图像复原、增强、变换、配准、镶嵌以及融合等基本处理,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以及计算机分类方法;了解国内外主流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系统及其应用概况,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和前景分析,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
熟悉地图投影与空间坐标变换;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源及其获取方法,空间数据的特点及空间数据模型概念;栅格数据结构及表达;矢量数据结构及表达;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结构的不同点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占涫莸淖挥氩僮?;空间数据库的特点、关系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及其发展历程;空间数据的元数据。掌握空间数据的编辑与拓扑关系的建立;空间数据的共享;空间数据可视化与显示;空间数据的查询分析及其应用;空间数据的叠合分析及应用;缓冲区分析及应用;泰森多边形分析及应用;网络分析及其应用;地形分析及其应用;WEBGIS概念及其应用。了解国内外主流的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概况;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与环境分析评价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及应用。
4.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
了解GNSS的组成,包括软、硬件组成,系统组成等。熟悉空间定位与导航方法、解算算法、GNSS数据获取方法、绝对定位、相对定位、差分定位的原理及方法。掌握GNSS误差来源、分类及其影响,误差消减的方法。了解GNSS应用国内外主流的GNSS及其应用概况;GNSS在资源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5. “3S”集成与应用
熟悉GNSS与RS的集成、GNSS与GIS的集成、RS与GIS的集成、多源信息集成、应用模型集成、“3S”与通信技术的集成。 熟悉“3S”集成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了解信息技术进步与推动3S技术发展。
、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本课程中涉及的概念、理论、方法,并能拥有较为实用的和实践技能,回答相关的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3S技术集成在农林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20%)
2、简答题(50-60%)
3、综合分析与论述(20-30%)
、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1.4小时左右,满分为70分。 
、主要参考书
 [1]《3S技术及其应用》冯仲科等 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
[2]《地理信息系统教程》(第二版),汤国安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二版),赵英时等 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
[4] 《GNSS原理及其应用》,赵长胜等 主编,测绘出版社,2015
701《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一、 考试大纲的性质
    生物化学课程是生物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林学、园林植物学、环境学等专业的选修课,它是报考理科植物学、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遗传育种学等专业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与林科类各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 考试内容
第一章 蛋白质
1.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及分类;蛋白质的分子大小与形状; 蛋白质生物功能的多样性。
2. 氨基酸的基本结构;氨基酸的分类:20种氨基酸的英文名称、缩写符号及结构式及      其分类标准;氨基酸的理化性质;氨基酸的分离和分析鉴定。
3. 肽的化学结构;肽的物理化学性质;天然存在的活性肽;多肽合成;肽链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N端、C端;氨基酸顺序测定的一般步骤。
4. 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研究方法;多肽链折叠的空间限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纤维状蛋白;а-角蛋白和β-角蛋白,胶原蛋白与三股螺旋构象,弹性蛋白、肌纤维。超二级结构、结构域和三级结构,球状蛋白质构象的基本特征、蛋白质分子中的次级键、次级键在维系蛋白质空间构象中的作用;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
5. 寡聚蛋白质的构象和四级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细胞色素c的种属差异与生物进化;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异与分子??;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第二章 酶学
1.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酶的化学本质及其分子组成;酶的命名和分类;酶的专一性。
2. 酶活力测定和酶的分离纯化。
3. 酶促反应动力学。
4. 酶的作用机理和酶的调节;酶的活性中心;酶促反应机理;酶活性的调节控制。
5. 核酶和抗体酶;同工酶、诱导酶的定义及生物学意义。
第三章 维生素和辅酶
    脂溶性维生素的结构和功能;水溶性维生素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章 核酸
    1. 核酸的分类、分布。
    2. 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DNA是遗传物质的基?。ㄏ妇淖笛?、病毒转导), RNA     与蛋白质合成。
3. 核酸的结构: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酸的一级结构;Chargaff法则;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左手螺旋(Z-DNA),DNA的三级结构---超螺旋。RNA的高级结构。RNA的类型,RNA的碱基组成等。
4. 核酸的理化性质:核酸的水解;核酸的酸碱性质;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核酸的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热变性和Tm值,DNA复性动力学。核酸的分离提纯与定量测定。
5. 核酸的研究方法:核酸酶;核酸的凝胶电泳。
第五章 代谢总论: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新陈代谢的普遍原理与特点;研究中间代谢的方法;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与代谢研究的关系。
第六章 生物能学
有关热力学和能的一些基本概念;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变化和意义;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定义、类型、ATP的结构特征及其自由能释放、ATP重要生物学功能及系统的动态平衡。
第七章 糖代谢
1. 糖酵解:酵解与发酵,酵解途径,酵解过程中ATP的合成,丙酮酸的去路,酵解途径的调节。
2.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脱氢酶系及其调控;三羧酸循环途径;三羧酸循环的ATP生成、三羧酸循环中的酶的立体专一性、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3. 其它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糖醛酸途径;糖异生途径、糖异生途径的前体、糖异生途径的生理意义及调节。糖原合成与分解的途径、调节等。
第八章 氧化磷酸化
1. 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电势概念、标准氧化还原电势在生物氧化中的意义、标准电动势和平衡常数的关系。
2. 电子传递过程和氧化呼吸链:线立体的结构、氧化磷酸化的概念、P/O比和由ADP形成ATP的部位、氧化磷酸化速率的调节、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和抑制剂。
第九章 脂类代谢
1. 三酰甘油和甘油的分解代谢。
2. 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3. 磷脂的分解代谢;脂肪酸和三酰甘油的合成;胆固醇的代谢;磷脂的生物合成。
4. 脂类代谢的调节和紊乱。
第十章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1.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及其重要作用。
2.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3. 氨的转运、尿素循环及其生理意义与调控、尿素循环-三羧酸循环的偶联。
4. 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一些重要的氨基酸衍生物;氨基酸代谢缺乏症;脂肪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芳香族氨基酸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控制。
第十一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1.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3. 某些重要的辅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第十二章 基因的表达调控机理
1. 乳糖操纵子与负控诱导系统。
2. 基因家族、真核基因的断裂结构。
3. RNA的加工成熟、蛋白质运转机制。
三、 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生命物质的基本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的相关性及反应机制,并能用这些理论解释一般生命现象及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
四、 试卷结构
客观题(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等)占60%;主观题(包括简答题和问答题)占40%。
五、 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3小时。
六、 主要参考书
1. 《生物化学》第4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2.  《基础生物化学》,杨海灵、蒋湘宁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添加北京林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北京林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林业大学报录比、北京林业大学考研群、北京林业大学学姐微信、北京林业大学考研真题、北京林业大学专业目录、北京林业大学排名、北京林业大学保研、北京林业大学公众号、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林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林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