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科教融合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1-28 10:23:5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科教融合学院)官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科教融合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科教融合学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12月,经过几代应化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及产业化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成为我国化学界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基地。
七十多年来,长春应化所高擎发展应用化学,贡献国家人民的旗帜,坚持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之路,共取得科技成果1200多项,其中包括镍系顺丁橡胶、火箭固体推进剂、稀土萃取分离、高分子热缩材料等重大科技成果450多项,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荣获国家自然、发明、科技进步奖60多项,院?。ú浚┘冻晒?00余项;申请国内和国际专利2100多项、授权190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16000多篇,专利申请、授权数和论文被SCI收录引用数持续位居全国科研机构前5位;培育了以中科院系统第一家境内上市公司—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科英华”),构建了吉林省化工新材料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浙江(杭州)材料与化工研究院、常州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青岛中科应化研究院等创新基地;建成了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2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科院工程化研发平台;成批成建制地向30余个新兴科研机构和新兴企业输送专业人才1200多人,有32位在本所工作和学习过的优秀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应用化学的摇篮”;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种荣誉称号,不断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创新贡献。
长春应化所现有职工84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研究员131人,万人计划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6人,有4个团队获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研究团队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学科方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和应用化学,拓展生物化工学科。
主要研究领域:聚焦先进材料、资源生态环境和人口健康等三大领域。先进材料领域布局先进材料设计、先进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分析仪器等6个主要研究方向;资源生态环境领域布局环境友好材料、水处理与净化技术、绿色低碳化学过程与洁净分离工艺、生物质绿色高值化利用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人口领域布局疾病早期诊断与防治、生物医用材料等2个主要研究方向。简称“312”工程。
长春应化所建有: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高性能合成橡胶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化研发平台)、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长春质谱中心和化学生物学、绿色化学与过程、先进化学电源等创新基地和科技平台。
长春应化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授权培养硕士、博士和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和五个二级学科及工学二级学科“应用化学”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目前,在学研究生113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16人,先后有9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2篇论文入选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2人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173人获各类冠名的研究生奖学金。
科研园区占地面积16.28万平方米,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装备,其中重点研究领域的装备水平已接近或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依托中国化学会,承?!斗治龌А?、《应用化学》和《化学通讯》3个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面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应用化学和新材料的需求,长春应化所将以特色研究所试点建设为抓手,坚持“三个面向”有机统一,进一步发挥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电分析化学、稀土化学与物理等三大主学科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强化化学与材料前沿先导性的交叉融合,聚焦先进材料、资源生态环境、生命与健康等重点研究领域,着力发展创新基地平台,加速推进以“三个重大突破”为核心的重大原创性成果产出,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不可替代的重大创新贡献,将研究所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与核心竞争优势的国际一流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科教融合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邮编:130022
电话:86-431-8568730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科教融合学院)发展历程:
1948年
1948年12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接管原伪满大陆科学院,组建“东北工业研究所。”1949年9月,更名为“东北科学研究所”。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我所为东北工、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受到东北人民政府的奖励。
1950年
建所初期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工作。
1950年
合成出新中国第一块合成橡胶-氯丁橡胶
1950年
长春应化所开始从独居石提取钍和稀土元素。
1950年
承担了国家下达的钢铁、钨矿、钼矿、锡矿等全分析任务, 彰显了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创新能力。
1952年
1952年1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来我所视察并题词:“东北从事科学研究的同志们,很能配合实际需要,使科学研究能为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的建设事业服务,成为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先锋"。
1952年
1952年初夏,吴学周等为物化所搬迁长春前做调研工作时,在长春南湖公园留影。
1952年
8月,归属中国科学院,改称“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12月,中科院物理化学所自上海北迁长春,以物理化学家吴学周为首的43名科技人员,从科研,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上海来到条件十分艰苦的长春工作。图为物化所在上海的旧址。
1954年
1954年6月,中国科学院决定,将长春综合研究所的化学部分与北迁长春的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所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这是应化所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件大事, 为以后的建设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建所后,先后7次易名,5次改变归属,30余次整合及成批成建制地援建、组建一批新兴的科研院所和公司企业,涉及人员1200多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研究所15个,被誉为“中国应用化学的摇篮”。
1956年
1956年1月6日,成立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由27人组成。
1957年
钱保功根据国际上辐射化学发展的动态,向中科院提出了在我国开展这一研究方向的报告。从此长春应化所率先开始了高分子辐射化学的研究。
1958年
在国内首次分离 出15个单一稀土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 (Ho)铒(Er)铥(Tm)镱(Yb)镥(Lu),质量达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稀土产业发展做出了先导性的重大创新贡献。
1958年
1958年7月15日,《光明日报》刊登新闻“15个稀土元素分离成功”。
1960年
1960年12月,国家科委决定,在长春应化所建立“超纯物质及稀有元素分析测试基地”。
20世纪60年代
应化所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纯铀中杂质的分析”。
1962年
"液体聚硫橡胶的合成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63年
全国第—届物质结构学术报告会在我所召开?;嵋橛晌庋е芩ぶ鞒?。参加会议的著名科学家有:卢嘉锡、唐敖庆、柳大纲、钱人元、唐有琪、王天眷、徐光宪等。
1963年
研制成功我国第—台示波极谱仪, 1964年获国家新产品二等奖。 
1964年
编辑出我国第一部《混合稀土元素光谱图》
1980年
研制的火箭固体推进剂应用在我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上。
1982年
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核磁共振谱仪,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5年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证书与奖杯。
1985年
"端羧基及端羟基液体橡胶合成扩大实验及其在火箭固体推进剂应用与端羟基聚丁二烯中试及液体胶",获国家科技进步—等奖。
1985年
“激光分离铀同位素的原理性实验”被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1987年
“化学修饰电极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8年
“龙南低钇混合稀土全分离新工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应化所视察并题词:“发扬奉献、主人翁、科学、团结的精神”
1996年
1996年6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时任吉林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王云坤陪同下,视察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
1997年9月,“长春热缩”向社会公开发行3000万A股股票,应化所为第—大股东。同年10月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金上市,成为中国科学院系统第一家所办企业上市公司。
2007年
2007年1月28日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随行的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亲切视察应化所。
2006年
开拓出稀土顺丁橡胶工业化生产新技术并在3.5吨/年装置上试车成功。
2007年
建成我国首条年产5000吨聚乳酸树脂生产线并实现批量生产。
2007年
二氧化碳基聚合物规模产业化,国际首创低能耗万吨级二氧化碳基塑料成套生产技术,建成可连续运转的3万吨/年生产线和万吨级改性膜制品生产线。
2007年
在国内最早开展化学修饰电极的研究,建立了电极化学修饰的系列方法,解决了从化学修饰到自组装的系列科学难题。功能化电极界面的研究——从化学修饰到自组装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9年
电化学发光及毛细管电泳联用分析方法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9年
功能化聚烯烃医用材料的规模产业化,建成世界首套万吨级医用聚烯烃生产装置及国内首套万吨级抗辐照老化医用材料生产线,系列产品在我国超过80%的三甲医院使用,2009年和2012年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2年
建成我国首条单线产能最大、能耗物耗最低的万吨级稀土异戊橡胶生产装置。
2013年
在国际上首创新一代稀土交流LED白光照明光源技术,攻克了交流电驱动LED发光频闪的世界难题并实现了规模产业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掌握通过稀土荧光粉生产低频闪交流LED的国家。
2014年
2014年10月,中科院发展规划局组织国际知名科学家对长春应化所进行了“一三五”专家诊断评估。专家组由来自美国、法国、瑞士、荷兰、加拿大以及中国化学相关领域知名研究机构的科学家组成,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大学Thomas P. Russell教授担任组长。最终,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稀土化学与物理、电分析化学等三个主学科被评为国际一流。
2015年
2015年10月,长春应化所召开特色研究所启动会暨主要服务项目专家咨询会,标志着研究所面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应用化学和新材料的需求,正式进入特色所试点建设序列。
2015年
建成了吉林省化工新材料重大科技创新基地,该基地占地12.6万平米,第一期12个重大产业化与高技术项目已进驻,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推动了创新链向产业链延伸。
2015年
创新性地发展了用于生物分子识别分析的材料、方法和仪器。2015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6年
建成国内首条万吨级二氧化碳水性胶黏剂生产线。
2016年
用应化所高分子囊体材料制作的平流层飞艇,完成了我国首次试飞任务并刷新了平流层飞艇时间和阻力飞行时间的世界纪录。
2016年
建成国内首条5000万套/年温度智敏型抗菌留置针生产线。
2017年
建成世界首条10吨级稀土硫代物首色剂连续化隧道窟中试生产线。
2017年
应化所“化学”和“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到世界ESI全球前1‰行列,均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在中科院院属科研机构中,唯有我所与化学所两家机构拥有2个ESI前1‰学科。
2018年
建成我国首条万吨级高性能钨铝合金生产线。
2020年
应化所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组建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黄埔先进材料研究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致力于成为代表国家水平,体现国家意志的新材料战略科技力量。
 

添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录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姐微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真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目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保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众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