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1-27 14:55:2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官网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56年创建的建筑工艺系,经过60余年来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和建筑材料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是(2013-2017年)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陕西省硅酸盐学会理事长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和陕西省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前30%(B等级),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功能材料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态建筑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教育部生态水泥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新型干法水泥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生态水泥混凝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建材冶金循环经济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中英水泥基材料联合实验室、陕西省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共建)等科研平台。依托学院建设的材料与矿物标本陈列馆,是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四个校办展览馆之一。先后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上市公司和校友分别在学院设立教育教学奖(助)学金。
学院下设粉体工程研究所、高温陶瓷研究所、建筑工程材料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和纳米材料研究所5个具有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等职能的研究所。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15人,教授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7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41人,“三秦人才”称号获得者4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称号获得者4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各1人。在团队建设方面有省级教学团队2支,校级科研团队2支, 院级科研团队11支,此外还聘有一大批国内外材料学科的专家学者为学院兼职教授。
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材料工程理论与装备、资源循环理论与技术、新型生态建筑材料、高温结构材料理论与应用、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制备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方向。近五年,主持在研或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战略咨询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各类省部级科研计划项目等纵向项目共计112项,其中国家级40项,省部级72项,企业委托重大横向课题180余项,项目合同金额2.04亿元,科研到款10164万元,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105万元。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9项,发表SCI论文300余篇、EI论文2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4篇,热点论文2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成果推广奖1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成果1项,省部级科技奖14项。与德国劳克斯塔尔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埃塞科特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美国东北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专业特色
学院目前按照材料类进行招生,材料类专业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四个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2010年首批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5年首次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8年又顺利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均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分别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其中,功能材料专业2020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入选校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9-82202600
E-Mail: clxy@xauat.edu.cn
雁塔校区: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邮编:710055
草堂校区:西安市草堂寺景区草寺东路
邮编:7103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展历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建校初期的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工艺专业。
1956年9月建筑工艺系下设建筑材料、构件、电工、化学及测量五个教研室,办有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工艺专业。
1958年建筑工艺系与工业经济及运输系合并为工艺经济运输系,下设建筑工艺、工业经济、工业运输、测量及化学五个教研室,办有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工艺、建筑工业经济与组织、工业运输三个专业。
1965年12月工艺经济运输系更名为工艺经济系,工业运输专业划归建筑系,并把建筑工业经济与组织专业改为工业经济专业,故工艺经济系设置建材、经济、测量三个教研室,办有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工艺、工业经济专业。
1970年冶金工业部教育革命座谈会决定撤销工业经济专业,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工艺专业改为水泥专业,增设总图运输专业和耐火材料专业,同时工艺经济系更名为建筑材料系,设置测量、建材、总图运输、耐火材料、水泥五个教研室,办有水泥、耐火材料和总图运输设计三个专业。
1980年撤销建筑材料系,水泥专业停办,建材教研室(含实验室)、总图运输教研室及总图运输设计专业划归建筑系,耐火材料专业(含耐火材料教研室)划归冶金工程系,而1977年招生的水泥专业学生分别转入冶金工程系的有色冶金和炼钢专业。
1984年11月冶金工业部教育规划与改革工作会议决定耐火材料专业更名为硅酸盐工程专业。
1993年3月学校将属冶金工程系的硅酸盐工程专业(含耐火材料教研室、实验室)、属建筑系的建材教研室(含实验室)、1986年创立的全建制的粉体工程研究室、1993年2月创建的结构陶瓷研究室的教师、部分领导、管理人员和实验设备仪器等合并恢复成立了材料工程系。
1993年11月24日冶人教高字[1993]第328号文批准新增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于1994年招生。
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硅酸盐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整合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2000年1月17日陕高教[2000]3号文批示,材料物理专业招生,2000年10月26日陕高教[2000]87号批准为新增本科专业。
2000年3月校党委会会议决定,在材料工程系基础上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材料学院),撤销资源工程系,并将该系安全工程专业(含安全工程教研室、实验室)划归材料学院。
2002年,经学校研究,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提升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招生。2005年经学校研究,材料物理专业暂停招生。
2007年7月19日,校长办公会会议决定在材料学院恢复地矿类专业本科招生,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在2008年7月将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两个二级学科专业合并为一级学科地矿类专业本科招生,2008年9月陕教高31号文批准2009年增设矿物资源工程专业。
2010年7月12日,教育部教高(2010)7号文批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功能材料专业为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同年将2010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中一个本科班转至功能材料专业学习。
2012年4月21日,为了适应学院学科的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更名为材料与矿资学院。目前,学院设置四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和功能材料专业。
2018年10月,根据学校新一轮院系调整,安全工程专业、矿物资源工程专业从材料与矿资学院划出,材料与矿资学院正式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年3月,我院2018年度申报的新专业——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代码080413T)获教育部批准,2019级开始招生,自此我院本科专业增至4个。
2020年,功能材料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前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设置:
 本学科可追溯到 1956 年并校之初的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工艺专业,2000 年获得材料学博士点,2003 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 4 个国家级平台、7 个省部级平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特色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复评。在徐德龙院士引领下,强调原始创新,以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为导向, 注重产学研用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国家发明奖 1 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
   (1)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
   立足西部,面向国家及行业重大需求,形成了资源循环理论与工程、高温结构材料、生态建筑材料、能源转换与存储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等五个学科方向,为我国建材、冶金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在过程工艺节能减排、固废资源化利用、绿色耐火材料等方面优势特色明显。徐德龙院士团队创立的高固气比悬浮换热反应理论体系及系列技术,显著提高气固两相换热传质效率,极大推动水泥行业增产节能减排,以及低品质、难处理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集成创新冶金渣大规模替代水泥熟料制备高性能生态胶凝材料技术,显著提升低能耗超细粉磨技术与装备水平,开发高性能混凝土掺合料制备及气化炉渣高附加值利用技术,推动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⒊瞿擅滋佳趸锵盗懈春戏壑票赣胗τ眉际?、梯度密度的尖晶石质轻量耐火材料制备技术等,成功应用于钢铁冶金、水泥窑用耐火材料,低碳轻量促进耐材绿色发展。
   (2)人才培养目标与生源情况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门知识系统深入,掌握学科前沿,能在建材、冶金、新材料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家国情怀、科研创新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近五年招收博士生 96 名、硕士生 568 名,生源来自 26 个省市自治区,优质生源比例近 70%,校内生源比例约 20%。
   (3)国内外影响
   评估期内,本学科曾为教育部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无机非材料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现为教育部材料类教指委委员、陕西省硅酸盐学会理事长单位。材料科学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 1%。创办“秦巴论坛”并发布《秦巴宣言》,对推进秦巴山脉区域生态?;ず屯哑豆ゼ岵匾跋?。 与英国 UCL 大学共建中英科学桥水泥基材料联合实验室,承办教育部首届丝绸之路新材料国际产学研用合作研讨会、主办第二届先进胶凝材料会议、“第二届全国高校功能材料专业联盟会议” 、“第七届国际耐火材料学术会议”等国际国内重要会议,反响强烈。

添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报录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考研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姐微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考研真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专业目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排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保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众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