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0-04-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简介

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简介 正文

自动化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动力系自动控制教研组,所属的发电厂热力系统自动控制专业从1956年开始招收中专学员,1975年热工仪表自动化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学员。为适应专业的发展和电力工业对自动化人才的需求,1993年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成建制划转,成立了自动控制工程系,2000年更名为自动化系。2004年随学校更名为大学相应地进行了专业结构调整,自动化系更名为自动化工程学院。六十余年的办学积累,自动化人凝练出了"精深严谨、厚德树人、为人师表、以质立教"的办学理念。秉承"以团结聚人气,以创新求发展"的学院精神,各方面都展露出勃勃生机。
学院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两个主体教学机构。拥有"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二个本科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及"控制工程"工程硕士点;其中,"自动化"专业是国家"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吉林省"十一五"、"十二五"特色专业、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目前学院承担着研究生﹑本科生﹑成人教育和新技术培训等教学及科研任务,在校研究生及本科学生180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拥有专任教师107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3人,副高级教师42人,外聘教师30余人,博士61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5人,“吉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新秀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拥有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本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所依托的校级公共教学实验环境主要有:面向全校工科专业服务的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实验中心”,省部级“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校级“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训练教学中心”等。学院还建有:自控原理实验室、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PLC实验室、DSP/ARM实验室、卓越工程师实训室、控制系统仿真实验室、DCS网络实验室、运动控制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工业组态实训室、焱火工作室、电站参数检测与控制实验室、热工参数校验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具有良好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条件。
学院立足电力、兼顾其它行业,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科及专业建设,积极发挥学科龙头引领和促进作用,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严抓教学质量,学院连续8年获校"教学保障优胜单位","自动化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吸引培养了大批学生,相关作品在全国"挑战杯"、国家机器人、省电子竞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奖。先进的实验条件和管理思路为教学、科研和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通过卓有成效的探索现已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生的考研率、就业率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
毕业学生大部分活跃在电力系统的各级管理岗位和生产一线,在管理、生产、教育、科研等重要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政界人士。他们遍布祖国各地、大江南北,展现着东电自动化人的风采,为国家电力事业和社会发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及"控制工程"工程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包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和"导航制导与控制"五个二级学科专业,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是原电力部重点学科和吉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吉林省一流学科B类,"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为校重点学科。
在学科发展中,以电力行业为依托,瞄准学科前沿,形成了智能测控技术及电站应用、自主移动机器人研究与开发、先进传感器研究、开发与应用、电厂智能分析及测试技术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科研成果

近3年,本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院教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省部级及其他项目5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项,出版教材3部,与省内外多家企业有着紧密的开发合作关系,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及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特色教育
自动化工程学院素以重视学生实践活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闻名全校,已建成的"学生科技创业中心","因特雷智能工作室"等学生科技组织,现已成为学校的常设机构,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作品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竞赛大奖,部分研发产品已经进入实用推广阶段,大量软件成果应用到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些年,学院进一步加大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支持,从资金、场地、指导力量等方面予以倾斜。在校外,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吉林分公司共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校内,成立了"自动化创新实践基地",2012年得到校"272"工程——东北电力大学大学生课外实践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支持,基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政策为导向,通过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激发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通过目标管理,培养学生善于创业的精神。
创新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加入其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更在"挑战杯"、电子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等竞赛、西门子智能制造挑战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专业前景
自动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的标志,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必然需要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与之适应,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为高新技术领域的培养人才的自动化工程学院有着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
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属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内容博大精深,涵盖领域宽广无限。不但传统意义上的自动检测﹑自动调节﹑自动报警和自动?;さ瘸9婀炭刂谱远谌菔粲谘Э颇谌?,如今包含办公自动化在内的管理自动化内容已经纳入了自动化范畴?;谥悄艽衅骷际酴p多传感器与数据融合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的智能自动化系统—CIMS/CIPS已经成为未来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模式。专业覆盖面广,适应性强,专业内容新颖丰富,知识不断更新,因此,该学科的高素质人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青睐,毕业生少而社会需求量大的矛盾尤为突出。
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
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信息工业的源头,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综合反映。仪器仪表集机电、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于一体,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结合的综合学科,是高科技的结晶,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技术涉及到工业、农业、生产、生活、科技、国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相关,是本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和活跃的前沿领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理工科专业。传感器技术将是21世纪各国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争夺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发展对其它各学科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有着宽广的就业空间与发展空间。

学生就业

自动化工程学院所属的领域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领域。所培养的各层次人才一直受到国内外科研部门、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工矿企业的青睐。国内的毕业生总量少而社会需求量大的矛盾尤为突出。此外,由专业性质决定了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可从事的技术领域囊括了微型计算机应用、仪器仪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与之相关的各个领域,可从事的技术工作包括科学研究、产品开发、自动化装置生产、调试、设备成套、工程设计、维护、改造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国家及地区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毕业生的就业领域,除在电力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外,在石油、冶金、化工、轻工、食品等等工业生产过程都有广阔的用武之地。此外,专业思想的内涵对于毕业生走向各级管理岗位的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近三年,学院应届毕业生当年初次就业率一直为90%以上,其中80%面向能源电力行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社会声誉良好。
东北电力大学

添加东北电力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东北电力大学考研分数线、东北电力大学报录比、东北电力大学考研群、东北电力大学学姐微信、东北电力大学考研真题、东北电力大学专业目录、东北电力大学排名、东北电力大学保研、东北电力大学公众号、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东北电力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东北电力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dbdldx/yjsy_25336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