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简介

发布时间:2020-04-1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简介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简介 正文

专业概况:生物科学专业的前身是1986年开办的应用生物教育专科专业,1995年设立应用生物教育本科专业,根据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2002年更名为生物科学专业。2008年12月,生物科学专业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2009年8月,又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本专业自1995年连续招生至今,已毕业1200多人,毕业生不仅基础理论扎实,而且实践动手能力强,近几年本专业考研率都在25%以上,毕业生有的在大专院校、高级中学、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中任教,有的在企事业单位任职,有的从事行政工作,还有的在生物技术、医药制品、食品检验、产品推销等多种行业中进行工作。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技术大实验、发酵工程与设备、生态学等。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教职工30人,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4人,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12人,讲师10人,高级实验师2人,博士13人(其中在读9人)。省级骨干教师1名,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校级骨干教师6人。
近几年先后派出9名教师外出攻读博士学位,3名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2名教师到美国知名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引进博士后1名,博士4名。同时我们还专门制订了培养“双能型”教师的政策,鼓励校内专任教师通过到相关单位学习或培训获取相应的技能证书,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2009年以来共有11名教师获得了“双能型”教师资格。
近三年共获批各类科研项目84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项目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学校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8项;发表科研论文185篇,其中一类论文10篇,二类论文84篇;获批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18项,指导大学生创新课题41项;有一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成果鉴定,申请专利1项;主编和参编教材9部,其中“十二五”规划教材6部。
实验实践条件:本专业现有生物学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生态学院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综合实验室,分别是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校级实验示范中心)、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校级实验示范中心)和生物工程实验室,实验室面积3000m2,实验室固定资产达到1500余万元。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7个,校外实验实训基地8个,校内外教育实习基地8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4个。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前沿知识,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较强的教学技能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生物类学科教学与管理等工作,能够在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在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以在中等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等工作,能够在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在医药、食品、农业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成绩优异者可以通过考研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
近4年就业率及就业情况:本专业近四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2%以上,其中2011年为93.5%;2012年为92.8%;2013年为92.6%;2014年为94.7%。从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看,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占25%左右,在中等学校从事教师工作的占30%左右,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占10%左右,到国有或非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30%左右,自主创业的占5%左右。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安徽科技学院

添加安徽科技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安徽科技学院考研分数线、安徽科技学院报录比、安徽科技学院考研群、安徽科技学院学姐微信、安徽科技学院考研真题、安徽科技学院专业目录、安徽科技学院排名、安徽科技学院保研、安徽科技学院公众号、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徽科技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安徽科技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ahkjxy/yjsy_249041.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