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2024考研时间

Add首都师范大学
学姐微信为你答疑

【考研派 okaoyan.com 2023考研时间频道】 以下是关于首都师范大学2024年考研时间的资讯,考研派为大家汇总整理了: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时间2020的相关信息,以便各位根据首都师范大学2024考研时间准备自己的考研备考,敬请收藏本站。

根据以往的考研时间安排,2023年12月23日-24日期间举行,考试倒计时流逝极快,请各位2024考研人做好准备家做好准备:

相关推荐:最新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历年汇总]】 【首都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首都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首都师范大学考研群】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复习最高效的方法就是找一个直系学长一对一辅导,但因每个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一对一辅导培训机会。本周加入的研究生名单:

01初试时间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 2023年12月23日-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日进行(考试时间不超过3小时的科目)。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02初试科目时间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 12月23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 12月23日下午 外国语
■ 12月24日上午 业务课一
■ 12月24日下午 业务课二
■ 12月25日 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
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请见《准考证》及考点和招生单位公告。

03报名要求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ㄇ?、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现场确认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相关报考点进行。

2024年研究生网上报名时间
■ 网上预报名时间
预报名时间为 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
■ 网上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时间为 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
■ 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
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 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由 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 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 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 考研准考证打印时间
考研准考证打印时间,考试前10天。
■ 考研初试考试时间
考研初试考试时间 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 。
■ 考研初试日程安排
12月24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4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5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5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6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 考试科目
■ 报名流程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进行报名。
报名前,请务必提前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为避免多占考位,影响其他考生报考,一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
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忌部稍诒盎虮诩渥孕械锹?ldquo;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凡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网上报名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在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edu.cn公开及“研招网”报考须知。
网上报名时间充裕,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初期、末期高峰,避免网络拥堵影响报名。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05现场确认时间
现场确认具体时间、要求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公告,并按规定完成现场核对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缴纳报考费、采集本人图像信息等工作。逾期不再补办。
考生现场确认时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或复印件。
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网上报名信息经考生现场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

06打印准考证
考试前10天左右,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蹲伎贾ぁ肥褂肁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忌鞠略卮蛴〉摹蹲伎贾ぁ芳熬用裆矸葜げ渭映跏院透词?。
请考生务必妥善保管个人网报用户名、密码及《准考证》、居民身份证等证件,避免泄露丢失造成损失。
根据《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和《北京市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考生须知》的要求,现将首都师范大学报考点(报考点代码:1128)公告公布如下。
一、以下考生应选择我校作为报考点:
1.报考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单位代码:10028)、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招生单位代码:8000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招生单位代码:80901)、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招生单位代码:8961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招生单位代码:11625),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
(1)就读学校在京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网上确认时须提供每学期均已注册的学生证照片或“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2)就读学校在京的二学位考生(报名时须以“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并备注“XX学校二学位在读”),网上确认时须提供二学位在读证明及第二学士学位就读单位培养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
(3)户口所在地为北京市的往届生【网上确认时须提供户口本首页(公安部门盖章页)及本人信息页照片(集体户口提供首页及个人单页,首页须有户口单位盖章),或由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原件照片】。
(4)工作所在地为北京市的非京籍往届生,须具有2022年(1月至9月)在京连续缴纳6个月(含)以上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不含补缴;疫情期间缓缴的保险,按北京市缓缴政策执行)?!就先啡鲜毙胩峁┍救吮本┦猩缁岜U峡ㄕ掌?ldquo;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参保人员缴费信息)”照片。权益记录里须含2022年(1月至9月)在京连续缴纳6个月(含)以上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不含补缴;疫情期间缓缴的保险,按北京市缓缴政策执行)?!?/div>
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和在国(境)外学校就读的考生,报名时未取得国家承认本科学历(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的,须满足上述第(3)点或第(4)点要求,方可选择“首都师范大学”报考点。
2.报考我校单独考试的考生必须选择“首都师范大学”报考点。
3.报考京外招生单位(不含“业务课2”科目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考试科目代码第1位为“5”的考生以及报考junshi院校的考生),且就读学校为“首都师范大学”的2023届应届本科毕业生。
二、注意事项
网上报名时,考生必须使用现用有效身份信息(曾用名或曾用身份证号等均为无效身份信息)报名??忌Φ比险嬖亩敛⒀细癜凑账颊猩ノ缓退”嫉愕谋继跫跋喙卣咭?,进行报考招生单位和报考点选择,填报志愿??忌癖厝险嫣钚床⒆邢负硕员救说男彰?、性别、民族、身份证号、联系电话、报考类别和考试科目等各项信息。
按照教育部《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要求:每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且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凡不按本公告要求选择报考点者,我??嫉悴挥璋炖硗先啡鲜中?,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忌峁┬榧僦っ餍畔⒌?,一经查实,将取消其考试及录取资格。
首都师范大学报考点实行网上确认,考生不必到现场进行材料审核,考生须按照要求,按时上传各类审核材料(若不符合要求,则须按时重传),待系统提示确认成功,方可完成网上确认流程。
请选择“首都师范大学”考点的考生,务必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以及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s://grad.cnu.edu.cn)的相关通知,主动了解考试安排、防疫要求等事项,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因未及时关注通知而造成的问题,由考生个人负责。
特此公告。
 根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和《北京市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考生须知》的要求,现将首都师范大学报考点(报考点代码:1128)公告公布如下。
    一、以下考生应选择我校作为报考点:
    1.报考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单位代码:10028)、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招生单位代码:8000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招生单位代码:80901)、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招生单位代码:8961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招生单位代码:11625),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
  (1)在北京地区高校就读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网上确认时须提供每学期均已注册的学生证照片。
  (2)户口所在地为北京市的往届生【网上确认时须提供户口本首页(公安部门盖章页)及本人信息页照片(集体户口提供首页及个人单页,首页须有户口单位盖章),或由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原件照片】。
  (3)工作所在地为北京市的非京籍往届生,且具有2021年在京连续缴纳6个月(含)以上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均不含补缴)?!就媳毙朐?ldquo;学习工作单位”一栏如实填写当前在京工作单位。网上确认时须提供本人北京市社会保障卡照片及“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参保人员缴费信息)”照片。权益记录里须含2021年在京连续缴纳6个月(含)以上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均不含补缴)?!?/div>
    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和在国(境)外学校就读的考生,报名时未取得国家承认本科学历(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的,须满足上述第(2)点或第(3)点要求,方可选择“首都师范大学”报考点。
    2.报考我校单独考试的考生必须选择“首都师范大学”报考点。
    3.报考京外招生单位(不含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考生、报考junshi院校的考生以及报考应试考试科目有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图纸等特殊要求科目的考生),且就读学校为“首都师范大学”的2022届应届本科毕业生。
    二、注意事项
    网上报名时,考生必须使用现用有效身份信息(曾用名或曾用身份证号等均为无效身份信息)报名??忌Φ比险嬖亩敛⒀细癜凑账颊猩ノ缓退”嫉愕谋继跫跋喙卣咭?,进行报考招生单位和报考点选择,填报志愿??忌癖厝险嫣钚床⒆邢负硕员救说男彰?、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报考类别和考试科目等各项信息。
    按照教育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要求:每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且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凡不按本公告要求选择报考点者,我??嫉悴挥璋炖硗先啡鲜中?,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忌峁┬榧僦っ餍畔⒌?,一经查实,将取消其考试及录取资格。
    首都师范大学报考点实行网上确认,考生不必到现场进行材料审核,考生须按照要求,按时上传各类审核材料(若不符合要求,则须按时重传),待系统提示确认成功,方可完成网上确认流程。
    请选择“首都师范大学”考点的考生,务必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 )以及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s://grad.cnu.edu.cn/ )的相关通知。因未及时关注通知而造成的问题,由考生个人负责。
特此公告。
                                

添加首都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首都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首都师范大学报录比、首都师范大学考研群、首都师范大学学姐微信、首都师范大学考研真题、首都师范大学专业目录、首都师范大学排名、首都师范大学保研、首都师范大学公众号、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首都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首都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相关推荐

热门考研院校

安徽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外国语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中医药 长安大学 重庆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华大学 东南大学 复旦大学 福州大学 广西大学 贵州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河海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江南大学 吉林大学 暨南大学 兰州大学 辽宁大学 内蒙古大学 南昌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外国语 陕西师范大学 深圳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苏州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同济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 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厦门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新疆大学 延边大学 云南大学 浙江大学 郑州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