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更新时间:2020-07-16 15:52:3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研究生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考研派 okaoyan.com】 为大家提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考研教育网> >复习指导>考研经验 正文
人民大学法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论坛   2012-04-19 11:12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We'd never know how high we are, till we are called to rise; and then, if we are true to plan, our statures touch the sky.

  笔者报考民商法专业,总分390+,科目三120+,科目四120+,一起备考的同学报考国际法专业,总分380+,科目三125+,科目四115+,顺利通过复试顺利通过复试。

  笔者报考的国际法专业今年约120人报考,12人进复试;同伴报考的名商法专业今年约400人报考,39人经复试。笔者和同伴报考的专业,初试和复试的难度不言而喻,尤其是民商法,作为人大最好的专业,每年的惨烈程度触目惊心。

  有幸成为顺利通过人大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的一份子的我们,在此想尽微薄之力,为各位尚处在迷茫中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有关人大考研的经验,希望对未来的校友有所帮助。

  人民大学法学院作为国内最好的法学院之一,其难度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年多少英雄志士,饮恨沙场,铩羽而归,凭栏独倚,数尽英雄泪。但是正所谓事在人为,不管前路多么漫长艰辛,只要有决心、毅力,并且方法得当,还是能够取得成功的。

  一 计划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考研规划,对于成功考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天蝎座,精于规划,自然是自己引以为豪的一大优点。对于考研,我做出的基本规划是:4至7月,第一遍精读教材;8至9月,第二遍泛读教材,并结合教材以及真题,整理笔记;10至11月,第一遍背诵笔记;12月,第二次以及第三次背诵笔记。

  1、“以书本为本”
  作为一个文科生,理应知道一切考试都应当“以书本为本”,对于书本把握不熟,其他的一切都是白搭。人大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大特征便是其考察的基础性,其考点绝大多数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反复阅读课本,建立对书本的框架性认识,是对各位奋战在人大考研第一线的各位考生最基本要求。然而,题目的基础性并不意味着题目的容易性,相比于北大、清华,人大的考点虽然较为基础,但数量众多,准确的把握每一个基础概念,也需要各位学弟学妹们大量时间以及尽力的投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复习,才能取得希望的结果。天道酬勤,相信大家努力过后,必然会有收获的。

  去年此时,对于教材的选择,我也会有诸多疑问。经过高人指点,以及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对于大部分科目,考生只需阅读人大二十一世纪教材的最新版本即可,个别科目适当扩展阅读其他教材。宪法加上一本韩大元的《中国宪法》,民法加上张新宝的《侵权责任法》,国际法加上韩立余的《世界贸易组织法》,经济法加上史济春的第二版《经济法》,其他科目,应付初试一本教材足矣。PS:笔者和同伴都未选择环境法,故此科教材选择,实在不该妄言。

  2、“合作才能双赢”
  考研的过程中,笔者不仅历练了身心,而且收获了友谊??佳械穆吠臼锹ざ栊恋?,一个很好的同伴,对于每一个孤独的考生而言显得尤为珍贵。虽然笔者和同伴同时报考人民大学,但是准备之初,就没有将彼此视为竞争的对手,而是奋战的伙伴。资源共享,协同作战,是合作开始我们便达成的共识,而这一切对于我们之后顺利通过考上人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每个理性人都是自私的,因而打破彼此之间的芥蒂和隔阂,真诚的合作考研,其实还是挺难的,尤其当身边的同学可能与你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竞争关系时,合作就更显珍贵。
  个人感觉,考研过程中,身边潜在的研友可以争取的还是应当积极争取的,毕竟与我们竞争的并非只有身边的同学,而更多的是我们并不相识,分布与五湖四海的强大个体??佳械墓讨?,我们会遇到无数的迷茫和懈怠,同伴的鼓励和督促在这时便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路上,真心感谢和我一起奋战的同伴,感谢他伴我一同走过最艰难的时刻。

  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是初中老师最长提及的一句至理名言,这里刚好借用一下。作为某省高考的文综前五,笔者还是深知良好笔记的重要作用的,课本看的再仔细,也毕竟是别人的,如何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是问题的关键。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整理笔记是我们将课本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

  整理笔记的优点有三:首先,书本的内容经过我们思维的处理,转化为自己的文字,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压缩书本内容,方便我们日后背诵;最后,节约考试时临场思考的时间,合理考试时间分配。
  总所周知,人大考研的书目少则十本,多则近二十本,可能的考点更是数以万计,如何将书本变薄,是我们后期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面对厚厚一叠的参考书目,想必很多同学后期尚未开始翻阅,就已经焦头烂额、身心俱疲了。良好的笔记可以很好的减轻我们后期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帮助我们更好的迎接挑战。

  笔记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按照我们总结的模板来编写。具体而言,每个名词解释包括如下几个部分:概念、特征或内涵、简单评述,字数在100-200之间;每个简答包括如下部分:核心概念、具体内容、相关评述,字数在200以上。同时,在知识点旁边,按照重要程度都标注A++A+,A,B+,B,C符号,并附有曾经考察的年份。

  4、Practice Makes Perfect

  作为一个文科生,Practice Makes Perfect是笔者一直信奉的人生哲学。整理笔记是考研复习的核心,但并非考研复习的全部,笔记的内容只有经过我们的反复背诵,才能转化为我们在考场上的对答如流。

  笔者和同伴十月初将笔记整理完成之后,便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背诵。个人感觉,此阶段是考研过程中最为痛苦的一段,遗忘用原来的比记忆快。从十月初到一月初,我们一共计划了三轮背诵。第一轮从10月6日到11月20日,背诵的范围为笔记的全部内容,期间每天我和同伴互相抽背之前的内容;第二轮从11月21日到12月12日,背诵范围为A以上的重点内容;第三轮从12月13日到1月5日,背诵范围为B以上的重点内容。

  其过程虽然痛苦,但笔者和同伴也收获良多,并顺利通过了初试和复试,携手走进了人大的校门。

二 笔记篇
  良好的笔记,加上反复的背诵,基本考点很难不被掌握。笔者在整理笔记之初,也是困惑良多,对于重点的把握不好,对于整理技巧的领会不深,都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整理笔记,最重要的参考当然是教材本身了,但是教材毕竟比较多,全部做成笔记,并不现实。于是通过各种已有的材料和信息,对教材进行筛选简化,便显得尤为重要。

  个人认为,笔者和同伴的整理的笔记还是较为成功的,并且经过了实践的巨大考验,笔记整理过程中,除了参考教科书外,还考虑了下列因素:

  1、历年真题
  整理笔记之初,我首先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近十年的真题,尤其是近五年的真题。很多同学高考时,都有购买过《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系列高考资料,真题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有很深的体会?;谡飧隼砟?,做笔记的时候,对于考研重点的把握主要依据的便是历年的真题,通过研究历年真题,发现人大考研还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每年大概都会有10%至20%的题目,是之前考察过的,而其余题目也基本上都会包含在之前考点所在的重点章节内。

  2012年人大考研试题中,重复的考题还是占有了一定比例的,譬如法理部分的“实质推理”“法规清理”,刑法的“立功”“牵连犯”等,都是人大研究生入学考试经??疾斓哪谌?。事实上,各科考察的重复率是不一样的,其中法制史、刑法、知识产权三科,重复的比率较高;国际法、民商法的重复率则较低。因而,建议学弟学妹们对于不同的科目做区别对待。除个别学科(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等)外,各科都不会连续两年考察相同的内容,笔者个人总结的规律是:以3至6年为一个周期,相同的考题会重复出现。

  2、学科重点
  总体而言,相比于北大、清华、政法等名校,人大的题目还是较为常规的。各方公认的重点、基础点,是人大的重点考察的对象,偏题、难题在考试中的比例,还是相对较小的?;√饪梢哉嫉阶芊种档?0%至70%,而这些基础并不难把握,只要是本科法学的同学,老师平时的授课都可以涉及。

  3、院系老师的研究领域
  人之常情,老师出题通常都会有意无意的侧重于自己熟悉的领域,这就为我们推测人大老师的出题规律提供了可能。这方面信息的搜寻,主要通过查找老师的基本信息、研究领域获得。而老师的范围,个人建议是每个教研室的主任,以及相关领域较为著名的学者。当然,如果各位学弟学妹有幸搜集到出题老师的信息,那就更好了。

  同时,人大法学院人员上的调动,也是我们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需要考量的因素。今年人大考研的一个重要变动是,科目三理论法学由原先的法理学一科,增加为法理学、宪法、法制史三科??悸堑胶笤谌舜蠓ㄑг旱牡匚?,我和同伴一致认为韩大元编写的《中国宪法》会成为宪法的考察重点。最后的结果,果然如我们预计的那样,科目三中的宪法很多考点都取自韩大元的《中国宪法》,笔者觉得这是我们在考研准备过程中,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

  4、其他资料及笔记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笔记整理过程中,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同样是必须的。人大考研体系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考研的体系,市面上流通的笔记或者资料并不占少数。

  笔者和同伴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基础课资料,以及部分人大教材配套练习册。这些辅助性的材料,可以很好的减少自己整理笔记的工程量,同时为我们复习提供大致的方向。

  鉴于整理全套笔记是一个十分消耗精力和时间的过程,是一个可以让人崩溃的过程, 同时对部分人而言也可能是事倍功半的过程。因为如果笔记整理的不全面,或者笔记里面知识点的重难点不突出,或者每个知识点内容不全面(比如只有核心概念,没有必要的描述),都会导致 弊大于利的遗憾结果,辛辛苦苦整理笔记再背笔记,结果却是南辕北辙或者本末倒置。因此我们愿意将笔记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