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考研

Add 研究生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考研派 okaoyan.com】 为大家提供怎样考研,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特别推荐:考研派考研1对1辅导,优惠报名中……
一、关于考研的一些事实
1、考研复试存在学校歧视
复试时学校歧视一直都存在,好学校的考生明显更受青睐。我辅导的几个人都是考比本校更好的学校,这点深有体会,我也摸索出了一套应对歧视的技巧,目前来看成功率百分百,会在后面分享。


2、大部分专业学硕和专硕找工作没有什么区别
学硕考的内容比专硕难一些,有的学校学硕需要3年毕业,专硕2年就可以毕业,这给了很多人“学硕比专硕牛B”的印象。但是实际找工作的时候,除了少数专业对口工作(比如教育方向某些专业),大多数企业都不会对专硕学硕进行区分。如果觉得学硕较难考,不妨将专硕也纳入考虑。


3、竞争者数量不多。
考研有一定的特殊性,报考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才是直接竞争者。也就是说,虽然每年有将近200万人报考,但你的实际竞争者可能只有几百人。
当然,竞争人数不多并不代表着竞争不激烈。


5、绝大多数人选择的考研学校比自己本校好
中国很看重最高学历,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相亲(=。=)都是这样。
考研对很多人来说是抹平学历差距的最后一次机会,所以会选择报考好学校的研究生。


6、复习中途放弃的人多。
不同于初高中有老师保姆式的辅助学习,考研复习全靠自觉,遇到的问题全部要自己解决。因此每年都有大量考生中途放弃。能坚持下来,就已经赢了很多人。


7、摇摆不定的人往往会悲剧。
边找工作边考研、边考公务员边考研等等等等把考研当备胎的人有很多,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考生,结果都是两边不讨好?;故峭萍鲎ㄗ⒂谝桓龇较?,不要两边摇摆不定。


8、很多人被录取了但是没有去。
年底初试完到第二年9月报道,这差不多8个月的时间里会经历:校园春季招聘、公务员考试等等各种事情,直接导致了很多考生明明录取了却没有报道,但是又把那些想去的考生的名额给占了。这让很多导师很烦,所以某些时候在复试的时候向导师强调一定会去可能会收到奇效。


9、跨专业难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跨专业考生不必担心竞争不过原生专业的。中国大学生大多是本科懵逼研究生学东西,考研的时候大家姿势水平半斤八两,并不存在说原生专业的就一定厉害一些。
跨考不要背负过大的心理压力,正常复习正常发挥即可,每年跨考成功人数比想象中的多得多。


10、英语、政治70算高分,80算超高分。
一般复习没有走偏的人,英语政治保证58以上是没有问题的。不要想着靠这两门来拉分,也不用担心被拉分。


11、数学、专业科拉分最狠。
数学和专业科都是150满分,考研初试能否力压其他竞争者,很大的程度上由这两科来决定。在复习时间分配上,这两门要多一些。


12、情报非常重要
情报收集是考研中最重要的一环,甚至超过了复习,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这一年的努力有没有白费!
很多人都忽略了情报,觉得某学校某专业很好,也不做调查,就开始埋头苦学,辛辛苦苦进了复试,结果没想到名额被保送的占了大半,还有很强的本??忌?,最终只能选择调剂。
复习前一定一定要对报考目标进行详细的调查,尽早发现问题尽早应对。


二、学校专业选择
关于这个话题,说个几天几夜都说不完,因为每个人需求都不同。
推荐一个思路:根据工作意向来选择,毕竟考研的最终目的还是找更好的工作。
举个简单的例子:
考生A将来想要进互联网企业做技术相关工作,那么可以按照下面这个逻辑来择校。
1、经查国内最火的互联网公司有腾讯、阿里巴巴、百度、360、网易等等。
2、将近5年这些公司的校招地点全部找出来,发现他们每年都去了清华、上交、浙大、华科、中科大、西交等等。说明这些公司都对这些学校的学生有明显偏好。
3、查询近5年来这些学校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招录人数,分析保送名额、分数线等等,对难度进行评估。
4、找到这些学校的学长学姐进行咨询。
5、根据个人喜好、学力、报考难度等等进行选择。比如A是南方人,更适应南方气候,并且学力中等,冲击清北浙交感觉信心不足,外加咨询很多学校前辈后,最终选择报考华科软件学院。


写这个例子的意思不是说一定要按照这个思路去择校择专业,而是不要拍脑袋决定考哪,一定要尽可能的收集情报后再做判断,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的坑。
现在网上很多机构打着学长学姐或者老师的名号来指导你报考,信他们不如信自己,这点决策都无法独自完成,将来怎么在社会上混?


三、各科特点
1、数学
这一门极度血腥。政治英语能拉开10分的差距就已经不错了,但是数学一拉就是几十分。它能让你一败涂地,也能拯救你的整个考研。
我就是一个被数学拯救的人...


数学考三门:高数、线代和概率(数一二三有区别)。
考试对高数的要求是最高的,分值最高,蛮力计算很少,更多的还是通过一些通用的技巧来解题,比如换元法、常用式子结论等等。
这也是造成数学分数差距巨大的重要原因:高数的分值比例最大,熟悉通用技巧的人很容易解答,而不熟悉技巧的人没有思路用蛮力又解不出来。数学扣分点主要在高数。
所以在学习高数的时候,一定要多做题,各种类型的题目都要接触到,各种常用解题套路也要熟悉??佳惺П谎芯康浇裉?,基本上套路都已经被穷举出来了,多做多背,要看到题目就想到对应的套路。


线性代数整门课都在讲一个东西:如何解线性方程组,怎么去消元(矩阵变换)、怎么表示解(向量)等等,基本上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用这个逻辑去串起来。
考试对线代的要求就是算算算,题型非常固定,每年都有很多人拿满分,难度系数较低。
在学线代的时候要多算,没事就算算算,一定要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概率在很多人看来是玄学,学起来莫名其妙。其特点是概念多,概念间的关联相对较弱,这门课要多背。
考试对于概率的要求就是套套套,当你把题目和对应的概率模型套对了,你就成功了90%,模型套错了,0分。每年这部分拿满分的人也不少,难度系数比现代还低。
在学习概率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不同概率模型的区别,知道什么情况套什么模型。


2、英语
单词 + 长难句 + 作文模板 = 60~70分
英语能把卷子看懂个七七八八,在加上平时的训练,基本上60分没有太大问题。而看懂卷子,无非就是搞定单词+长难句。
(1)完形填空是最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去复习的题型??际砸还?0题 x 0.5分 = 10分,典型的题多分少,投入回报不成正比。平时没事的时候训练一下,能保证个四成正确率就行了。
(2)阅读理解分值超高,4篇 x 5题 x 2分 = 40分,难度较大。这里要争取拿30分以上!
一定要先看题目再看文章。题目答案在文章里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句子。题目的先后和文章的前后是有对应关系的,做第一题的时候千万别去最后一段找答案。
理解文章的关键和题目答案往往隐藏在长难句当中,碰到不懂的长难句一定要记在笔记本上,方便后面回顾。
当长难句看的多了就会发现,长难句实际上读懂简单,自己写起来难。而需要写长难句的地方就是作文,有模板的情况下也不用自己去写了。所以不要对长难句心存畏惧。
(3)翻译
考试的翻译部分总会有几个单词不认识,很正常,都要根据上下文来猜意思。我一直觉得翻译考的就是“根据上下文猜意思”。
(4)写作
写作有两题,小作文+大作文。
小作文一般是写一个固定格式的陈述文字,比如email、通知等,一般是描述某个事情、活动、推荐等等。
而大作文就是小学语文的看图说话,一般套路就是描述图片 + 摆观点 + 论述观点。
作文要背模板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有人担心大家用到同一个模板上,改卷老师会扣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老师只会根据文章的立意是否合适、表述是否清晰、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精准、逻辑是否清楚来评分,哪怕是同一个句式都在用,只要用的对,就不会被扣分。


3、政治
政治的神奇之处在于,一个三观正常的人去裸考都能考个50多分,而一个复习充分发挥超常的人考个70多分就算高分了。政治可以放在10月份以后再来复习。
政治试卷分三部分:单选16题 x 1分 + 多选17题 x 2分 + 大题5题 x 10分 = 100分。
其中多选是扣分重灾区,得分率都很低。大题和单选是浑水摸分的好地方。
答大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写的超出答题区域,阅卷老师在电脑上改卷时看不到。字迹一定保证清晰可看。
大题最好采用“总-分-总”式结构答题,有什么结论在第一段和每一段第一句就丢出来,一定要显眼。阅卷老师改一道大题不到一分钟,不要让阅卷老师在你的答案中去找得分点,开始一部分试卷会仔细找,但是到后面疲劳了,谁也不能保证老师还能保持精力的集中。
结尾的“总”最好写一些自己的感悟(废话),比如: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我们要......


4、专业科
不同专业科目差别太大,去找目标学校已经考过的师兄师姐咨询,每一个考过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干货的。


四、资料选择
1、数学
(1)高数教材:同济版
(2)线代教材:同济版
(3)概率教材:陈希孺版
有自学能力的可以直接啃教材,这几本教材编写的非常不错,啃起来并不难。如果觉得实在有难度,可以配合着网课来听。
网课选择可以参考其他答主的回答。要注意,网课最多只能帮你节约一点复习时间,有些自己看书比较费时间的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可能很快就通了,它是无法帮你提升成绩的,想考高分还是要自己去学去练。同一个老师教的成绩有好有坏的例子相信大家都见过。


(4)资料选择
李永乐复习全书一本书足够
我辅导的几个数学没有低于130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把这本书完全吃透!我随便点全书中的一个题,极少有不会做的,随便点一个知识点,极少有不会背的。
可以说市面上所有的资料的题,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原型。资料一定不要贪多,浪费时间又没有多大效果。


2、英语
(1)单词
考研的词汇量大概在5000~6000左右,其中高频词汇只有1500~2500左右。
这里推荐先背真题里的生词,再背单词书。
有人汇总了近几年真题里的单词,并将它们按照出现频率排了序,大家可以去网上找一找。
单词书可用新东方绿皮乱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长难句
长难句核心体系就两个:从句和非谓语。能把一个句子的主句找到,就可以看懂它的意思了。
资料用何凯文《长难句解密》
如果看书觉得吃力,也可以看何凯文的网课。


(3)作文
资料用新东方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
(4)阅读理解
张?;破な椤缎卤嗫佳杏⒂镌亩晾斫?50篇》
一定要把文章里所有不懂的长难句全部记在笔记本上,方便后续回顾。


(5)完形填空
新东方《考研英语完形填空精讲精练》
(6)真题
英语没有哪本资料比真题更重要,2010年以后的真题里所有的生词要背下来,所有的长难句要全部看懂看透,所有的文章要全部读通。


3、政治
肖秀荣全家桶
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 + 命题人讲真题 + 1000题 + 8套卷

五、复习方法
1、数学
数学的复习战线要长,四轮复习,节奏上前紧后松,初期要有大块的时间给数学,到后期的时候,可以每天只抽一两个小时出来做做题,保持记忆和手感。
第一轮:全科扫盲。3、4、5月完成。这一轮啃教材,做复习全书例题。三个月的时间里,两个月给高数,一个月给线代和概率。每天保证起码8小时给数学。
第二轮:习题轮。6、7、8月完成。做复习全书的习题,错题全部往错题本上记,不要偷懒,有多少记多少。碰到不明白的知识点再回过头去看教材。
同时这一轮里,每周日用来做之前的错题,这很很很很重要!这段时间会是你数学成绩的疯狂增长期,重复做错题对备考的作用会超乎你的想象。
这一轮里每天保证半天给数学就行。
第三轮:查漏补缺轮。9、10月完成。经历了第二轮,基本上基础就很牢了,这一轮再快速的扫完整本复习全书的习题,查漏补缺。每天也只需要半天给数学就行。
第四轮:备考轮。11、12月。这一轮模拟卷做起来,真题做起来,调整心态,准备上考场了。


2、英语
(1)每天雷打不动的早中晚各半小时背单词。
(2)6、7两月学长难句
(3)8、9、10、11月做完型、阅读理解,将长难句融会贯通
(4)12月做真题、背模板
和数学一样,每周安排一天来做错题、分析之前没看懂的长难句。
无论是做真题还是做资料,把自己不懂的长难句要全部记在笔记本上,方便后期重复学习?;旧险庖惶紫吕?,60妥妥的。


3、政治
10月以后每天抽一两个小时出来复习政治,把上面说的资料啃下来就行。


六、如何应对复试时学校“歧视”
每年都有很多准备逆袭的考生倒在了面试这一关。
面试说得直白点,就是有没有导师看上你,看上了后面顺理成章,看不上一切白搭。有些时候甚至只要有导师要你,你的复试笔试成绩差点都无所谓。
那如何才能搞定导师?
基本套路无怪乎先了解导师需求,再看碟下菜。


这里拿计算机系导师来举例。
高校里导师是有自己的生存规则的,他们的压力主要有两个:职称评定压力和生存压力。
职称评定简单的说就是讲师想升副教授,副教授想升教授。升级需要有科研成果,说白了就是项目、专利、论文等等这些。
生存压力就是收入,一般分三块:课时津贴 + 项目基金 + 外快。
课时津贴很少很少,一个导师如果只有课时津贴,那他的日子就比较苦了。
如果他手上有一个项目并且申请到了科研经费(项目基金),那日子会好过很多,因为很多东西都可以报销了。
外快不必说,导师平时可能会接一些项目来赚钱。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明白了,导师最关注的的东西就两个:项目和论文。
那这些项目谁来做?这些论文谁来写?
——当然是研究生啊。所有的项目成果、论文都会写上导师的名字。
这也是为什么你会听到很多师兄师姐把导师称为“老板”——就是给导师打工嘛。
这也是为什么分数、表现差不多的学生在一起导师会选择学校好的——因为导师会默认好学校的学生有更高的概率帮他完成项目、发表论文。
所以,对于逆袭的考生来说,破局点已经很明了:证明自己比其他人有着更好的做项目能力,有发表高质量论文的潜力。
那该如何做呢?
1、初试到复试这几个月间学一门编程语言,做几个项目,在一些科技媒体上投放一些文章,比如腾讯科技,花个两百块就可以投放一篇了。这几个月千万别放松,请拿出比备考更足的劲头来准备。
编程语言和项目哪里找?网上搜一搜,免费资源一大把。
那文章怎么写?翻个墙,多看看国外的文章,借鉴一下思路自己拼凑一下就是一篇。不用写的很深,你能发出来文章,在导师眼里已经比那些没文章的高出一大截了。
如果有自己的技术博客,那就更好了。
2、提前联系学长学姐,了解导师目前手上项目是哪些研究方向的,你提前在这些方向上进行深入了解,最好能在网上找到相应的项目去做一做。
3、在面试之前就去学校联系导师,无论是邮件也好面对面也好,悉心准备好说辞,把自己准备的这些项目和文章都展示出来,同时展现出对导师目前研究方向的深刻理解,能做到这些基本上你就比绝大部分考生要强很多了。
很多人初试过了就直接去给导师发邮件,说想到手下当研究生....
请至少带点干货在里面再发邮件嘛.....
一个热门专业的导师每年都会收到几十上百封这种邮件,人家凭什么记住你?凭什么就要你?
4、复试笔试正常发挥,到面试时,再次尽情的展现这几个月的“成果”,只要你不是太点背,拿到通知书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其他系导师都可以按照这个逻辑来搞定。
其实这是一个很公平的事情,高考没考好,在考研的时候就要付出更多。


七、如何持续而高效的学习并坚持下去
关于一天当中持续高效的学习:
进入状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很多顶级985院校的考生,刚开始备考的时候也是容易走神。毕竟本科几年过得相对松散,不可能一下子进入全天候高效学习状态。
就拿我带的几个人来说,从最开始看一个小时书都费劲到后面每天学习10小时以上,都用了差不多1个月的时间来调整。
一定要给自己一个缓冲期,逐渐提升学习状态。不要一开始就想每天能学十几个小时。


关于坚持:
1、题目做不对会有很强的挫败感。事实却是:复习的前中期就没几个可以把题做全对的。
就拿我辅导的北大少年来说,他的数学错题本记录了复习全书近90%的题,厚的不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去做全书的时候基本上全错。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复习之所以是多轮而不是一轮,为的就是搞定这些前面搞不定的东西。
所以不要因为前期学不会就放弃,大家都差不多。


2、考研有很强的“半途效应”。
一个人在长时间的复习当中会遇到失恋、诱惑、意志不坚定、问题搞不定等等等等各种事情,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使整个复习崩盘。
绝大多数人都有过放弃的想法,包括那些大家眼中的超级学霸。
推荐一个帮助坚持并且能极大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记录自己每一次学习时间。这也是我对手下考生的硬性要求。


秀一秀北大少年临考前的学习记录,非常工整。
这些学习记录是克服考研“放弃、懈怠心理”的最好武器。我带的几个学生不止一次的和我说,想放弃、懈怠的时候,看看以前的记录,感觉已经投入这么多了,好可惜。后面顺其自然的就坚持了下来。
并且计时可以明显的提升学习效率,这个我在辅导中已经验证??梢运凳且桓黾虻サ牟僮?,却能带来极大的回报。
刚开始计时肯定会不适应,会有多计或者漏计的情况,不要紧,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


八、最后:
创业越来越忙,原想用这段文字为辅导生涯画上句点,着重写点我对备考认识、心得,碍于篇幅限制,在很多地方无法说细,比如:
1、如何择校择专业、一手情报的获取
2、复试简历如何准备
3、跨考、逆袭怎么搞定导师
4、如何搞定顶级985学校复试
5、具体复习中的提分细节
........等等等......
后面我会在专栏或文章中将这些内容(套路)进行补完~
最后,
考研不是中国好声音,不相信眼泪,也没有故事,唯有坚持与套路。
祝大家复习顺利、考运昌??!


作者:二氧化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62634/answer/2035973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怎样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