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问题:西北农林科大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常见的若干问题

描述:西北农林科大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常见的若干问题关于报名问:如何操作网上报名?答:首先需要注册为研招网站用户(注册网址:),注册成功后点击页面菜单栏中的网上报名链接,按步骤开始网上报名即可。产生位数字的报考号,则表明报名成功。请牢记注册账号和报考号信息。问:报考硕士研究生是否必须进行网上报名?答:根据教育部规定,对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全面实行网上报名,所有类型的考生都应该参加网上报名,包括全国统考、法硕联考、推荐免试生、单独考试和联考、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农村教育硕士等。报名网站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是或。问:网上报名的有……

最优答案
关于报名
1.问:如何操作网上报名?
答:首先需要注册为研招网站用户(注册网址:http://yz.chsi.com.cn/user/regprotocol.jsp),注册成功后点击页面菜单栏中的"网上报名"链接,按步骤开始网上报名即可。产生9位数字的报考号,则表明报名成功。请牢记注册账号和报考号信息。
2.问:报考硕士研究生是否必须进行网上报名?
答:根据教育部规定,对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全面实行网上报名,所有类型的考生都应该参加网上报名,包括全国统考、法硕联考、 推荐免试生、单独考试和 MBA 联考、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农村教育硕士等 。报名网站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是 yz.chsi.com.cn 或 yz.chsi.cn 。
 3.问:网上报名的有效时间?
答:(1)第一阶段时间: 9月18日 至 24日,每天 9:00 至 22:00 。
(2)第二阶段时间: 10月10日 至 31日,每天 9:00 至 22:00 。
(3)两阶段的报名均为有效报名,考生无需重新填报,第一阶段报名主要是应届毕业生网上报名。
 4.问:港澳台地区人士和外籍人士可以网上报名吗?
答:招收港澳台地区人士、外籍人士为硕士生的管理办法由教育部另行规定,正常情况下均不在本网站报名,建议考生与招生单位联系确认。
5.问:研究生网上报名,在年龄上有限制吗?
答: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69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6.问:什么叫"同等学力"?
答:同等学力是指未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应层次的学历,而具有同层次学力水平,初步认定为同等学力。
  
关于考试
1.问:研究生考试都有哪些科目?
答:初试科目一般为4门: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业务课(农学门类两门业务课为农学门类公共基础、农学学科基础综合)。
教育学(含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历史学、医学三个学科门类初试科目为3门,政治理论、外国语及专业基础综合。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考试科目为2门,即综合能力和外国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试科目为4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一和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br /> 2.问:研究生考试科目满分是多少分?
答:统考、法律硕士联考和单考的政治理论和外国语科目满分各为100分。教育学、历史学和医学三个学科门类的专业基础综合科目满分为300分。
其他学科专业(统考、法律硕士联考和单考)的两门业务课各为150分。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的综合能力科目满分为200分,外国语满分为100分。
3.问:研究生考试初试科目安排?
答:1月10日上午:政治理论(满分为100分);报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者考综合能力(满分为200分)。
1月10日下午:外国语(满分为100分)。
1月11日上午:统考数学或一门业务课(满分各为150分);报考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者,考专业基础综合(满分为300分);报考农学门类者,考农学门类公共基?。?50分)。
1月11日下午:业务课(满分为150分);报考农学门类者,考农学学科基础综合(满分为150分)。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者,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满分为150分)。
以上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考试方式均为笔试(含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1月12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满分150分)。

关于注册
1.问:去年注册的用户名,今年是否可以继续使用?
答:可以继续使用往年的注册帐号。
 2.问:如果忘记用户名或密码怎么办?
答:用户名是唯一的,无法找回,建议重新注册;若忘记密码请点击"找回密码"输入用户名及邮箱地址即可找回。
  
关于报考及考试方式
1.问:推免生还可以参加统考吗?
答: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2.问:考试方式分哪几种?
答:包括全国统考、推荐免试、单独考试、MBA联考、法律硕士联考、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八种。其中,推荐免试、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需要相应的校验码,请与各招生单位联系。
3.问:网上报名时有哪些专项计划?
答:包括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A.考试方式选择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时,专项计划将分别自动设为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
B.当考试方式选择全国统考、推荐免试、MBA联考、法律硕士联考时,考生可选择专项计划为"无"或者"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需与省招办联系获得校验码。
4.问:什么是MBA联考?什么是法律硕士联考?
答:MBA联考是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
法律硕士联考是参加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 ?br /> 5.问:什么是少数民族高层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答:少数民族高层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是一种特殊的招生方式,目的是为培养乐于奉献、具有较高科学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少数民族骨干人才。报考前需与省高教厅少数民族工作办公室联系.符合标准的考生享受政策照顾。
  
关于填写个人基本信息
 1.问:证件类型填写事项?
答:无身份证者可选择华侨身份证并在证件号码处填写护照号;军人证件是指军官证或军队高校学员证。
证件类型:内地身份证,军人证件,港澳台身份证,华侨身份证。
2.问:考生联系方式重要吗?
答:请填写可随时联系的电话??忌谔钚垂潭ǖ缁笆庇ψ⒁馇?、分机号可以用"-"分开。多个电话可以用逗号","分开,最多可输入 40 个字节的字符。填写移动电话最多输入12个字节的数字。
电子信箱,须填写常用邮箱,最多输入30个字节的半角字符。
3.问:取得最后学历的学习形式分类?
答:普通全日制,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获境外学历或学位证书者,其他。
4.问:考生来源与取得最后学历的学习形式的关系?
答:选择应届本科毕业生,则须是普通全日制。选择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则须是成人教育。其他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5.问:毕业证书编号项要求?
答:按毕业证上的"证书编号"填写,应届本科和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填,国外留学生请注明"留学生"字样,最多输入18个字节的字符。
6.问:学位证书编号项?
答:按学位证上证书编号填写,高职高专、应届本科和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填,国外留学生注明"留学生"字样。
7.问:毕业院校已更名,下拉菜单里面有更名后的院校名称,如何填写毕业院校名称?
答:毕业学校中没有自己的学?;蜓C朴胧导什煌?,则选择"其他学校",并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学校名称(以毕业证书为准),最多输入34个字节的字符。
8.问:备注信息和备注信息1两栏是怎么回事?
答:某些招生单位的公告栏或招生简章上会有特殊要求,让考生将某项信息在报名时填写,填写在该两项中。
9.问:报考类别分类及注意事项?
答:分为:非定向,定向,委培(计划外),自筹(计划外)。
考生在填写报考类别时应注意,若硕士毕业后离开原单位,应填国家计划内"非定向"或国家计划外"自筹"; 若硕士生毕业后不离开原单位,应填国家计划内"定向"或国家计划外"委培"。 报考类别为定向或委培时必选,并填写定向委培单位名称;如报考类别为非定向或自筹,不可选择并不可填写定向委培单位名称。
单独考试必须选择国家计划内"定向"或国家计划外"委培"。 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10.问: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要求?
答:需要尽量精简字数,不要使用回车、空格等字符,如果没有就填"无",否则打印出来的校对信息表是不会体现出回车的。最多输入220个字节的字符。
11.问:选择报考的专业项要求?
答:A推荐免试考生以及报考农村师资计划的考生院系所、报考专业、研究方向必选,考试科目将自动显示为"推荐免试",由报考单位后期处理数据,如有疑问,可向报考单位咨询。
B考试科目的选择请结合实际情况,符合招生单位要求,否则招生单位可能不准考。
C单独考试的考试科目网报时,选择"国家统考",由招考单位回传数据时手动修改为"单独考试"。
  
关于校对填报信息
问:发现表中有错误,需要修改怎么办?
答:可直接填写页面底部的黄色显示的验证码信息后,点击"确认无误"按钮,完成报名操作,然后再修改相关信息即可。但招生单位、考试方式和报考点三项不允许修改,若此三项错误,只能重新注册报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解决时间:2016-08-19 回答者:研究生网友

添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录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真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目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排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保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众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关键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