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调剂信息

更新时间:2022-04-01T18:25:46 编辑:考研派调剂中心
Add 沈阳化工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学校省份:辽宁

学校名称:沈阳化工大学

学院名称:暂无

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类型:学硕/专硕

学习方式:全日制/非全日制

招收人数:10

发布渠道:网络发布

原文链接:暂无

联系方式: 点击查看

调剂要求信息:

2022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调剂信息:沈阳化工大学“绿色催化材料与过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团队”接受调剂研究生


     “绿色催化材料与过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团队”长期致力于开发纤维素等大分子生物质资源催化转化制羰基类化合物--呋喃化学品催化剂及生产工艺技术,羰基类化合物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及生产工艺开发,以及产业化应用技术研究。同时强化拓展新能源利用催化剂技术研究,如光、电催化转化高效催化剂的开发等工作。 经过多年的建设,团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显著。共承担主持6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省、市(厅)级课题,其中国家级项目20余项,近五年累计科技项目经费3000余万元。在国际知名刊物已发表英文论文150多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J. Catal、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 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成果获得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3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2项。 团队注重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与训练,学术氛围浓厚,和谐向上。研究生在读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20余项,其他各级/各类奖学金50余项。多名研究生考取中科院北京过程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博士生,或成为企事业单位栋梁。    
   
      主要研究方向: 1. 资源转化纳米催化材料构筑及其应用; 2. 贵金属均相催化剂设计及应用; 3. 新型清洁能源与环境催化新材料。
      
      招生专业: 1.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0) 2. 化学工程(081701) 3. 化学工艺(081702) 4. 应用化学(081704) 5. 精细合成化学与分子工程(0703Z1) 6. 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085600) 研究生待遇(详见链接): http://grszs.syuct.edu.cn/conten ... p;amp;divcol=202009        
     
       联系方式:(详细招生细节请咨询) 电话:18240277679(刘老师);15765517970(陈老师);13022426282(于老师) 15909831108(种老师);13080856296(张老师) 邮箱:lguoguo@syuct.edu.cn QQ群号:882482155
       
      有意向调剂的化学化工类考生考生可先登录我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采集系统”(网址:http://123.60.209.33:5031/ASPX/Student/StuLogin.aspx)进行注册和信息录入,请务必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究生考试报名时的网站)”的调剂系统开通后第一时间输入调剂到我校的调剂信息,我校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审核考生信息后将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向符合调剂和复试条件的考生发出复试通知

    团队主要成员:  导师介绍

       丁茯,女,博士,教授,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客座教授,沈阳化工大学校分析测试中心主任,科技部项目评审专家,CMA国家评审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审专家;多省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奖励评审专家。辽宁省化工学会测试科学与仪器专委会主任委员/光催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环境监测专家库专家。多种国际期刊如Appl. Organomet. Chem.特约审稿人。从事有机合成及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工业中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在化工、环境、分析检测方面颇有心得。国内外权威杂志Appl. Catal. B: Environ.等上发表SCI收录论文90多篇(影响因子IF>260)。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仪器专项、科技部科技创新合作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共13项、市级项目4项,横向课题7项?;窳赡】萍冀蕉冉?。 邮箱:dingfu@syuct.edu.cn
      
       王康军,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化学工程学院院长,资源化工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工业催化、资源与能源转化利用方向研究,其中开发的系列精细化学品催化加氢转化合成催化剂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省人才项目、省自然基金以及校企合作在研和结题项目20余项,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Sustainable Energy Fuels、Molecules、Catal.Commun.、Catalysis Letters、Green Chem.、AICHE Journal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窳赡?ldquo;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委组织部“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沈阳高校优秀教师,沈阳市拔尖人才,2019年获得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兼任中国化工学会工程热化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辽宁省资源化工与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邮箱:wangkj_dut@syuct.edu.cn

        张雅静,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才、沈阳市高级人才、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计划,沈阳市中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计划,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过程所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的研究生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毕业后大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其余进入高校、研究所及外企工作,2019被评为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所在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研究工作:(1)CO2化学转化成二甲醚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行为研究;(2)糠醛气相加氢制备2-甲基呋喃、糠醇、2-甲基四氢呋喃工业应用催化剂的开发;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项目4项;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校企合作项目10余项,合同总额超过600万元,主要完成Cu/SiO2催化剂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SCI收录论文22篇,获得6项授权发明专利。 邮箱:yjzhang2009@163.com

         谢英鹏,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现任沈阳化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竦玫谑唤炝赡嗄昕萍冀?,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辽宁省“兴辽人才”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化学会理事。曾先后在辽宁大学、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和大连理工大学学习。主要从事能源与资源化工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涉及光催化、电催化和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及还原CO2制有机品,光催化污水处理工艺,硼镁精细化学品制备与应用等方面。在上述领域与他人合作获得了2017年度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2014-2016年度无机化工科技奖技术发明奖和技术创新奖各1项。目前已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7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第1作者代表性论文分别发表在《Energ. Environ. Sci.》《Nanoscale》《J. Mater. Chem.》《J. Mater. Chem. A》《J. Colloid Interf. Sci.》等期刊上。 邮箱:ypxie@syuct.edu.cn  

         刘蝈蝈,男,1988年5月出生,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化工大学-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联合导师。 硕士博士毕业于日本国立富山大学,师从国际著名碳一化学专家、日本工程院院士Tsubaki Noritatsu教授。主要从事费托合成、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高值化学品、酯类及糠醛催化氢化等绿色催化剂开发及工业应用研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Carbon》,《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3篇,核心期刊5篇。部分研究成果在美国夏威夷PACIFICHEM、日本东京TOCAT8等国际会议上发表口头报告。先后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沈阳化工大学“优青”托举计划。主持在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校企合作项目项目1项(总经费230余万元)。 邮箱:lguoguo@syuct.edu.cn             罗志雄,女,1983年7月出生,博士,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专任教师。 博士毕业于比利时根特大学,主要从事金属有机配合物与金属-有机骨架在均相和多相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涉及CO2环加成反应、开环聚合反应、偶联反应等。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并参编相关学术专著。 邮箱:zhixiongluo@foxmail.com

      陈娜,女,1989年2月出生,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19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期间曾在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化学系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合作研究。2019年12月进入沈阳化工大学工作并任讲师,所在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目前主要从事磁性微纳米材料在电磁波吸收领域的应用、能源存储与转换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承担主要科研项目:省教育厅项目1项,省科技厅项目1项。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 邮箱:Na_chen@syuct.edu.cn

      于广莉,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无机化学专业,主要从事多孔材料的合成、薄膜制备及其在环境与能源领域中应用的研究。截至目前,先后在Advanced Materials (IF=25.809, JCR 分区:1区,top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IF=10.733, JCR 分区:1区,top期刊)、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IF=7.015, JCR 分区:1区,top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等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SCI检索论文9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80,其中JCR分区1区达6篇?;袷谌ü曳⒚髯ɡ?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91622106)等3项。 邮箱:yugl0507@163.com


      种思颖,女,理学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大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化学专业。主要从事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均相催化剂多相化、有机小分子合成、新型催化材料设计合成及其催化性质研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参与发表国际期刊论文11篇,核心期刊论文2篇。部分研究成果先后在国际会议SCPPE2019、IYPT2019以及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发表。 邮箱:chongsiying@126.com

      张光伟,男,1988年11月出生,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高中毕业留学日本,2016年毕业于日本静冈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部。2016年就职于沈阳化工研究院,主要从事工业废水处理及相关成套设备的工艺包研发工作。2018年3月进入沈阳化工大学工作,所在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目前主要从事生物质高值利用、绿色催化体系的开发及相关催化剂性能研究。目前已主持承担主省部级项目3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数篇学术论文。 邮箱:zhangguangwei@syuct.edu.cn 2022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调剂信息

以上沈阳化工大学考研调剂信息仅是“考研派考研调剂中心”公众号和“考研调剂中心小程序”里调剂信息的一部分举例,因为系统限制更新的沈阳化工大学考研调剂信息请到我们的公众号和小程序里进行筛选查看,还可以订阅??佳械骷林行幕褂欣甑骷练质?、调剂一志愿去向和沈阳化工大学考研调剂生源来源,非常有价值。

沈阳化工大学考研调剂信息来自我们的调剂小程序。更新的信息,微信搜索【考研派考研调剂中心】公众号菜单里可免费使用【考研调剂小程序】查看【沈阳化工大学最调剂信息】【沈阳化工大学调剂分数线】【沈阳化工大学调剂生源来源】【沈阳化工大学调剂去向】等珍贵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