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西南民族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西南民族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硕士点简介
一、硕士点简介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主要研究动物遗传物质的传递、表达及变异规律,揭示动物生殖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指导动物遗传改良、品种(系)选育、繁殖人工调控和胚胎工程技术。本学科是西南民族大学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之一(1987年),先后被批准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990)和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学科(1999)。20多年来,该学科紧密围绕本行业的人才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不断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凝练学科方向,提升学科水平。目前,已形成了3个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1)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2)畜禽育种学;(3)动物繁殖学与胚胎工程。
目前该硕士点7名导师,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5人,国家民委突贡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该学位点依托动物遗传育种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び肜盟拇ㄊ≈氐闶笛槭?、动物科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青藏高原草食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2011“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以及“青藏高原生态?;び胄竽烈蹈呖萍佳蟹⒒?rdquo;科研平台,有定量PCR仪、脉冲场电泳系统、全自动电泳系统、遗传工作站、生物信息平台以及开展动物胚胎工程研究(试管动物及克隆动物生产)方面先进完善的研究设备和人才培养条件,设备总值3200万元。
“十一五”以来,本学科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项,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1项,国家公益性项目(农业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及20余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累计科研经费5100余万元。完成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发表论文450余篇,其中73篇被SCI收录,出版专著(教材)11部。
二、导师简介
王永,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现为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研究会副理事长,四川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畜牧兽医》、《畜禽业》杂志编委;四川省青藏高原草食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び肜盟拇ㄊ≈氐闶笛槭抑魅?,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青藏高原研究院院长。
主要从事羊育种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经过几十年的选育,2013年培育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个国家级肉羊新品种——简州大耳羊。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7项,主研2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次,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出版专著、教材8部;主持培育国审新品种1个,申请专利17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研制技术标准14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10篇。
联系电话:028-85522060
E-mail: wangyong010101@swun.cn
郑玉才,男,1965年出生,教授、博士,现代生物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生理生化分会常务理事。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和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泌乳生物学、牦牛等高原动物及大熊猫、豚鹿等珍稀动物的生化与分子遗传学。
主持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863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1项、其它省部级课题4项;合作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20余篇,包括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3篇;主持的课题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主编学术专著两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两部,指导的研究生获四川省优秀硕士论文3篇。
先后获得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师德标兵、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西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等称号。
联系电话:028-85523141
E-mail:yucaizheng65@hotmail.com
徐亚欧,教授,四川省首届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遗传学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员,四川省《畜禽业》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教学及研究,现主要从事家禽遗传资源?;び肜?,家禽育种及家禽肉质性状生长发育遗传调控的研究。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及?。ú浚┘犊蒲邢钅?0余项,作为主研参加“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窆颐裎萍冀揭坏冉?项?;窆曳⒚髯ɡ?项。先后在《中国科学》、《Animal Biotechnology》、《中国农业科学》等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
电  话:028-85522309
E-mail:xuyaou@163.com
李键,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首届领军人才。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动物生物技术分会理事、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四川省生物技术协会理事、《四川畜牧兽医》编委等职。
主要从事动物繁殖生物学与胚胎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首席专家)等各级各类项目20余项。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等成果奖励3项,主编、参编专著和教材6部,在《中国科学》、《动物学报》、《Theriogenology》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联系电话:028-85522227
E-mail:lijian@swun.cn
字向东,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第五届成都优秀青年,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动物繁殖生物学与胚胎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研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完成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Molecular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Theriogenology》、《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Cryobyology》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30篇论文被SCI收录,参编出版专著(教材)6部。
联系电话:028-85528868
E-mail:zixd@sina.com
林亚秋,女,教授,2007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2007-至今在西南民族大学工作,长期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相关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民委项目2项,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重点基础973前期研究专项、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项目共9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SCI论文5篇,权威核心期刊1篇。    
将小松,研究员,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动物育种与遗传学博士,《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中国家禽学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生物技术协会常务理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主要从事家禽育种工作。主持完成的“大恒优质肉鸡育种研究与应用”成果获200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
基础兽医学硕士点简介
西南民族大学基础兽医学硕士点从2002年开始招生,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师资队伍和实验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研究方向凝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夯实了兽医学科人才培养基础,拥有了较强的基础兽医学人才培养能力。目前该硕士点有10名导师,其中9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
基础兽医学在兽医科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本硕士点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动物生理生化、兽医药理与药物分析、兽医病理学等。在泌乳生物学、生化遗传、药物分析方面开展了有特色的、前沿研究。学位点依托西南民族大学现代生物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以及动物医学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和动物遗传育种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有充足的实验室和约价值700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如超速离心机、高效液相色谱、定量PCR仪、毛细管电泳、低压层析系统、冻干机等。
导师队伍近些年来主持完成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和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SCI论文约40篇。
导师简介:
郑玉才,男,1965年出生,教授、博士,现代生物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生理生化分会常务理事。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和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泌乳生物学、牦牛等高原动物及大熊猫、豚鹿等珍稀动物的生化与分子遗传学。
主持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863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1项、其它省部级课题4项;合作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20余篇,包括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3篇;主持的课题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主编学术专著两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两部,指导的研究生获四川省优秀硕士论文3篇。
先后获得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师德标兵、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西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等称号。
联系电话:028-85523141
E-mail: yucaizheng65@hotmail.com
郝葆青,男,1956年12月出生,博士,教授(Prof. Baoqing Hao)。1992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攻读硕士,1996年在四川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中心攻读博士,2000年在广东省佛山市政府企业博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近二十年来共参加或主持国家863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三项、广东佛山市政府博士后研究项目一项、学校重点项目两项;获取国内企业三类医疗器械系列产品的美国FDA认证一项。发表各类研究文章60余篇,其中EI检索9篇、国内核心刊物30余篇。最近发表在SCI光盘版源刊的Inorganic Chemistry刊物上的文章,Biomineralization of Uniform Gallium Oxide Rods with Cellular Compatibility,其影响因子达到了4.0的水平。
主要研究专长及教学领域:分子生物材料、分子发育生物学、分子疫苗学以及转基因植物开发利用等领域??杩纬?,本科为发育生物学、生物制药学、食品设计与统计分析、动物医学英语等课程;研究生为酶工程学(英文教学)、细胞工程学、高级细胞生物学(英文教学)和生物制药技术等课程。并且,作为硕士研究指导教师,每年可计划招取或指导1-2名攻读硕士的研究生,其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基础兽医点的新药及医药材料研发。
社会兼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中国遗传学会会员;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博士生指导小组兼职成员。
联系方式:13618015244
Email:baoqhao@gmail.com
伍红,女,1965年2月出生,汉族,博士,副教授。1985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先后在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南京农业大学酶工程实验室进修学习和作访问学者,2010年7月获云南大学生化及分子生物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兽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方向:酶工程。先后参加省科技厅、四川省畜牧食品局、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等科研项目多项,主持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熟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课题项下子课题1项?;袼拇ㄊ】萍冀饺冉?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先后发表《黑曲霉AF-98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产酶条件研究》、《瑞氏木霉QM9414利用蔗渣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瑞氏木霉β-内切葡聚糖酶的纯化及其部分酶学性质研究》、《血清抑制基因Si1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研究》、《Colonization of Alcligenes faecalis on the rice roots under the salt stress》等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四川省科技出版社和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牦牛奶制品工艺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蛋白质分析技术》及《基础生物化学》等学术著作3部。
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
联系电话:028-85522310;18683570598
E-mail:wuhong_0203@126.com
黄志宏,男,1963出生,副教授,1986年“兽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获西北农业大学“农学”学士学位,1989年“毒物病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西北农业大学“兽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后,在西南民族大学从事“兽医病理学”、“动物寄生虫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兽医学硕士生导师。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7项。目前参加的在研项目为国家级项目“规?;庥蒙窖蛑匾卟∽酆戏揽毓丶际跫捎胧痉?rdquo;、“牛羊主要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运用”等。在“畜牧兽医学报”、“中国兽医杂志”、“中国家禽”等学术刊物发表“基因C型鸭肝炎病毒实验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与病毒分布”、“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犬瘟热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犬乳腺癌的病理学观察”等论文20余篇,参加编写出版《禽病临床诊断学》、《家畜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等学术著作。
联系电话:028-85522310;13438061886
E-mail:hzhong601@163.com
严亨秀,女,1971年出生,汉族,博士,副教授。1996年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生理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魏于全院士,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计划(2011计划)团队学术带头人。

主要研究领域为药理学(兽)、生理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兽)药研发,特别是靶向药物(小分子和生物制剂)的药效药理研究及重大疾病的靶向治疗。近五年主持和主研国家“973”项目1项、“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3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校企横向课题1项、西南民族大学科研项目3项,2014申报的“国家重大新药专项”进入备选库。目前在研项目6项,研究经费共计500余万。先后在J Med Chem、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Immunologic research、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BMC cancer、生理学报、四川大学学报、华西药学杂志等重要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收录7篇,1篇影响因子(IF)达5.641,总影响因子为21.782?;袼拇ㄊ〗萄С晒冉?项。作为副主编参编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动物生理学》学术著作1部,参编《食品卫生法》教材1部。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生理学会会员
联系电话:028-85522310;13688095345
E-mail: yanhengxiu@hotmail.com
饶开晴,女,1971年8月出生,回族,副教授,南京农大基础兽医学博士。担任《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实验》、《高级动物生理学》、《动物?;ぜ案@返瓤纬痰慕萄?,2012年获西南民族大学第九届教学质量比赛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是动物生长调控,从事环境包括营养对功能基因表达和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畜禽优良品质性状的分子神经内分泌机理研究等。曾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猪应对运输应激的个性特征及其生理和遗传机制的研究”(30430420)、“母体效应及新生期营养对畜禽胴体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2004CB1175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Kiss-1系统在鸭性成熟启动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30800809)等项目的研究工作。2008年在德国联邦农科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参与农业部中德农业合作项目环境生物活性物质与动物繁殖的研究。2014年参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访问学者半年。目前主持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究蒲幸滴穹炎ㄏ钭式鹣钅浚呵嗄杲淌?ldquo;母源性激素介导藏鸡品种性状形成的胚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NZYQN03;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睾丸PRDM9、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的牦牛杂交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31240053);参与四川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肉鸡育种技术集成及屠宰加工型优质肉鸡新品种选育(2012NZ0037);参与部、省(直辖市)级项目四川民族地区主要地方鸡种遗传资源及肉质性状的遗传特性研究(2013JY0044);参与中央高?;究蒲幸滴穹炎ㄏ罨鹣钅浚夯谌旧逯刈槿鹊愎丶騊rdm9的牦牛杂交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12NZYTH06)等。在“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Domestic Animal Endocrinology”、“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畜牧兽医学报”、“动物医学进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Maternal low-protein diet programmes offspring growth in association with alterations in yolk leptin deposi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in yolk- sac membrane, hypothalamus and muscle of developing Langshan chicken embryos》、《In ovo leptin administration inhibits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angiogenesis in female chicken embryos through the STAT3-mediat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pathway》、《Chicken FTO gene: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brain distribution, breed difference and effect of fasting》、《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狼山鸡卵黄中激素沉积及子代生长的影响》、《藏鸡和肉鸡种蛋品质的比较分析》、《试论加快我国动物福利?;ち⒎ǖ谋匾浴?、《微生物发酵食品工业废渣及品质测定》等学术论文多篇。参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职业兽医培训教程》学术著作1部。
联系电话:028-85522310;15008477467
E-mail:wkxwzz6@163.com
陈朝喜:男,博士,副教授,1980年9月生于河南南阳。2004年6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4.9-2009.6硕博连读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3.8-2014.7在北京大学药学院做青年访问学者研究。2013年被评为西南民族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细菌耐药机制、兽药残留检测、藏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承担主要课程:高级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生)、兽医药理学和生命科学导论(本科生)。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四川省科技项目2项,校级项目4项。出版专著:《兽医药理学实验指导》。
社会兼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分会理事
联系电话:13980060375
E-mail:chaoxi8832@163.com



王利,女,汉,博士,副研究员。先后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自硕士研究生以来,一直从事动物免疫和动物病理学的相关研究,已经在SCI收录的杂志《Aquaculture》、《Fish and shellfish immumology》、《Acta oceanologica sinica》、《Fish Physiology Biochemistry》、《Biochemical Genetics》、《Journal of applied animal research》上发表论文共7篇,在国内核心期刊《中国水产科学》、《海洋学报》、《中国兽医科技》、《淡水渔业》等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级和四川省级项目10余项,校级科研项目5项。目前,主持省级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为西南民族大学第三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主要研究专长及教学领域:动物免疫学、动物病理学,尤其着重于致病因子对动物分子免疫的影响及动物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的研究以及致病和药物防治等研究。
社会兼职:中国遗传学会员、四川畜牧兽医学会会员。
联系电话:18608024900
E-mail:qinxin916@aliyun.com
贺庆华,男,1977年9月生,副研究员,博士。1997年9月-2001年6月在陕西师范大学攻读生物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2006年6月在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攻读微生物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至今在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中国遗传学会会员、四川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从事小分子药物前导化合的筛选,采用靶向药物研发策略,研发雄性鼠兔节育药物,主持相关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6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联系电话:13881738034
预防兽医学硕士点概况
西南民族大学预防兽医学硕士点于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1999年招收首届研究生,授位类别为农学硕士学位。2008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省级重点学科。目前该专业设有四个研究方向:(1)动物病原生物学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2)动物传染病防治;(3)感染与免疫机制;(4)动物寄生虫病防治。目前该硕士点导师组8人中7人具有博士学位,5位教授,3位副教授,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获得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本硕士点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十二五”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课题1项,“十二五”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课题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4项,“十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300余篇;主编专著和教材20余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
本硕士点依托西南民族大学动物医学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的优良实验室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导师组精诚合作,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预防兽医学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欢迎四方有志青年踊跃报考。

岳华,女,1963年出生,博士,教授。西南民族大学预防兽医学硕士研究生领衔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预防兽医学分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三门四川省精品课程《兽医微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学》和《禽病学》主持建设人。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病原分子生物学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1983年7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西南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先后主持“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十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省部级项目5项。主研参与国家级课题/子课题10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Veterinary Microbiology》、《Journal ofBacteriology》、《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Plos One》、《Avian Diseases》、《中国科学》和《畜牧兽医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中文核心期刊70余篇。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专著与教材4部,参编10部。先后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联系电话:028-85528276
E-mail:yhua900@163.com


刘亚刚,男,1959年出生,博士,教授,西南民族大学预防兽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兽医协会常务理事,获国家民委“理科科研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科技部“振华科技扶贫服务奖”。主要研究方向:高原动物病原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系,获农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博士学位。承担研究生《动物病毒学》及《免疫学实验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和主研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厅局级奖3项。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专著与教材6部,参编2部;在《中国兽医学报》、《中国预防兽医学报》和《中国兽医杂志》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联系电话:028-85522163

汤承,男,1965年出生,博士,教授。西南民族大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大学感染与免疫方向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病原快速检测技术、感染与免疫机制。1985年7月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兽医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西南大学园林园艺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先后主持“十二五”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课题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主研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Veterinary Microbi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Plos One》、《The Veterinary Journal》和《畜牧兽医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中文核心期刊40余篇?;袷〖犊萍冀揭坏冉?项,三等奖2项?;窆曳⒚髯ɡ?项。
联系电话:028-85528276
E-mail: tangcheng101@163.com

罗薇,女,1960年出生,教授,西南民族大学预防兽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预防兽医学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动物传染病防治。1983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获临床医疗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做国内访问学者。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研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袢┠劣嬉捣崾战比冉?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5项。在《畜牧兽医学报》、《中国兽医科学》和《中国预防兽医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和参编《蛋鸡、肉鸡的养殖技术及其常见病的诊断和防治》、《动物保健技术》、《动物微生物学》、《兽医病毒学》、《禽病临床诊断彩色图谱》和《现代禽病诊断与防治全书》等专著和教材11部。1998年获西南民族大学98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2009年获第八届优秀教学质量三等奖。参与建设和主讲的《动物传染病学》、《禽病学》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
联系电话:028-85522867
E-mail:13678006660@163.com
张焕容,女,1968年11月生,博士,教授,预防兽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动物防疫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动物传染病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和动物传染病防治。1993年7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1996年7月至2002年9月就职于中外合资成都正大有限公司动物保健中心,主要从事兽医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工作;2005年7月至今,就职于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从事预防兽医学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2013年10月晋升教授职称。曾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于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访问学习一年。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中央高?;究蒲幸滴穹炎ㄏ羁翁?项;主研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出版著作5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vian Pathology》、《Veterinary Immunology and Immunopathology》、《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和《畜牧兽医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研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与建设了《兽医微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和《禽病学》三门四川省精品课程。
联系电话:028-85522727  
E-mail:zhrong05@163.com

 
杨发龙,男,1976年出生,博士,副教授,预防兽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病原分子生物学及动物传染病快速诊断技术。1999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病原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2012年间作为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Cornell大学兽医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青年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资源平台项目1项、国家民委科研项目1项。主研参加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Bacteriology》、《Avian Diseases》、《Th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畜牧兽医学报》和《中国预防兽医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1部,参编7部。
联系电话:028-85522727
E-mail:yangfalong@sohu.com

郝力力,男,1980年出生,博士,副研究员,预防兽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分子寄生虫学及动物寄生虫病防治。200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2007年9月~2010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7月至今,在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央高?;究蒲幸滴穹炎ㄏ羁翁?项;主研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在《Molecular and Biochemical Parasitology》、《BMC Genomics》和《浙江农业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联系电话:13880710630  
E-mail: leelee_hao@126.com
张斌,男,1983年出生,博士,研究员,预防兽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病原分子生物学和感染与免疫机制研究。2006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动物医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项,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究蒲邢钅?项。主研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袼拇ㄊ】萍冀饺冉?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The General Virology》、《Veterinary Microbiology》、《The Veterinary Journal》、《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Microbial Pathogenesis》、《The Canadi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和《畜牧兽医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3篇。
联系电话:028-85522727
E-mail: binovy@sina.com
一、临床兽医专业硕士点简介
临床兽医专业硕士点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该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教师分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该学科教师是一支学历层次高、年富力强、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该学科建设起点较高,注重团队合作和学科地位的提升,注重科研立项和科研特色,自建点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6部,在《Veterinary Microbiology》、《Virus Genes》、《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Plus One》、《中国科学》、《畜牧兽医学报》、《中国兽医学报》、《中国兽医杂志》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目前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5项,包括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及星火计划项目、国家公益项目共4项,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及国家民委项目各3项??芍淇蒲芯?00多万元?;袼拇ㄊ】萍冀揭坏冉?项,三等奖4项。
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献身畜牧兽医事业,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兽医专门人才。该学科十分注重临床兽医专业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开设了“兽医临床诊断技术”、“临床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及外科手术学”、“兽医产科生理及产科病”、“中兽药开发与利用”、“兽医临床实践”等课程,使学生扎实掌握临床兽医学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该专业依托于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西南民族大学动物医学实验室,该实验室具备先进的临床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日本艾泰克X光机、意大利百胜MyLab彩超、梯度PCR仪、定量PCR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诊断和研究设备,仪器设备总值1000万以上。该专业充分利用动物医院、禽病研究所、青藏高原生态?;び胄竽烈蹈呖萍佳蟹⒒氐刃D谕饨萄?、实践及科研基地,拓展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高等学校临床兽医学教学和独立承担兽医临床实践工作的专门人才。
目前该专业主要开设动物疾病快速诊断技术、动物营养代谢病及中毒病、动物营养与免疫、兽医临床微生物、小动物疾病、动物生殖生理与疾病,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兽医与中兽药等主要研究方向,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体系稳定、高起点的临床兽医专业。
二、导师简介
李键,男,藏族,1967年出生,教授,博士。西南民族大学临床兽医学硕士点领衔导师,湖南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方向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国家民委牦牛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动物生物技术分会理事、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四川省生物技术协会理事、四川省羊业协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生殖生理与疾病,干细胞与组织工程。1990年7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93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产科学,获农学硕士学位;1996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产科学,获农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现代农业专项、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四川省技术创新基金、四川省畜禽良种工程、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先后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三等奖(主持)各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等科技进步奖励。
联系电话:028-85522227
E-mail:lijian@swun.cn
杨晓农,男,1963年出生,教授,博士。1982年四川西昌农业专科学校(现西昌学院)兽医专业毕业,1987年就读南京农业大学兽医外科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四川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临床兽医专业硕士生导师,兽医一级学科及兽医专业学位硕士点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小动物疾病。主持或主研国家质检公益项目课题、国家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等科研项目8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3项。主编《动物保健技术》、《实用鸭鹅病防治技术》和《牛病防治实用技术》等教材、著作3部,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等教材、著作7部。在畜牧兽医学报、中国兽医学报、中国兽医杂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猪圆环病毒Ⅱ型ORF3基因缺失突变毒株对仔猪的致病性及免疫原性研究》、《ORF3基因缺失对猪圆环病毒Ⅱ型感染复制能力的影响》等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校级精品课程《兽医外科学》课程负责人,2006年获西南民族大学第六届教学质量三等奖。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与小动物分会理事,四川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与小动物分会副理事长,四川畜牧兽医学会理事,四川省犬业协会宠物医师分会副会长。
联系电话:028-85522867
E-mail:yangxn058@163.com
汤承,男,1965年出生,教授,博士。西南民族大学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大学感染与免疫方向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疾病快速诊断技术、营养与免疫。1985年7月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兽医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西南大学园林园艺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先后主持“十二五”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课题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主研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Veterinary Microbiology》、《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Plos One》、《The Veterinary Journal》和《畜牧兽医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中文核心期刊40余篇?;袷〖犊萍冀揭坏冉?项,三等奖2项?;窆曳⒚髯ɡ?项。
联系电话:028-85528276
E-mail: tangcheng101@163.com
刘群,男,1965年出生,副教授,博士。1985年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兽医”专业毕业,1991年获西南民族学院“中兽医”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获西南大学“花卉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临床兽医”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中兽药(中药、复方药理)。承??纬蹋褐惺抟窖?、组织胚胎学、现代中兽药、中医药资源与开发利用。主研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部质检公益科研项目、国家民委、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等科研项目项6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3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1项。主编(副主编)《动物病毒学》、《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教材,参编《中兽医学》等著作4部。在农业生物技术学报、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中国畜牧兽医、中国兽医学报、中国兽医杂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蜡梅非特异性脂转移蛋白基因nsLTP家族3个成员的分子特征及非生物胁迫应答分析》、《蜡梅非特异性脂转移蛋白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分析》、《蜡梅非特异性脂转移蛋白基因原核表达及抑菌活性分析》、《Genetic modific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 for safe transplantation》、《中药复方在鸡胚水平上抗鸡新城疫病毒作用研究》、《中药复方在细胞水平上抗鸡新城疫病毒作用的试验研究》等学术论文50余篇。
联系电话:028-85522867
E-mail:liuqun2567@163.com
兰道亮,男,畲族,1984年出生,教授,博士。西南民族大学临床兽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和“国家民委青年拔尖人才”荣誉称号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兽医临床微生物、营养与免疫。2006年7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动物医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9年7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12年6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7月起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任职。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中央高校项目1项,主研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部委科技项目1项、省科技厅项目1项及中央高校项目1项,同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民委牦牛创新团队项目。近5年来,已以第一作者在《Plos One》、《Virus Research》、《Archives of Virology》、《中国科学》、《畜牧兽医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论文13篇,累计影响因子27.468。此外以合著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1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
联系电话:028-85522227
E-mail:landaoliang@163.com
西南民族大学的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经过近10年的发展,生态学硕士点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有导师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有博士7人,博士师导师1人,导师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及研究机构。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创新和立项,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生态学点的导师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973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项目8项,厅局级及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年均150余万元?;袷〔考犊萍冀浇?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0余部;在Biochem Genet、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Progres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遗传学报、生态学报、畜牧兽医学报、草业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且数篇论文在国际、国内获奖。
本专业主要是以青藏高原的动植物为重点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动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其规律性,用以指导生产,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学硕士点现设有动物生态学、生物多样性?;び肜?、草地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向。本专业依托“动物遗传育种学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び肜盟拇ㄊ≈氐闶笛槭?rdquo;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价值2200万左右的大中型仪器设备和2100m2的宽敞的实验室。校园网络方便快捷,相关的中、外文图书资料齐全,查阅方便,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008年我校在四川省红原县建立了“青藏高原生态?;び胄竽烈蹈呖萍佳蟹⒒?rdquo;,购置了一大批国内外较先进的野外生态学与分子生态学仪器设备,为生态学硕士生在青藏高原开展草地生态学、湿地生态学、生物多样性、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研究提供了优良的野外研究平台。学生毕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截至目前本专业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人,分布在国内党政机关、高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有6名应届毕业生考取博士学位研究生,1人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现有在读研究生21名。
遗传学硕士点简介
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基因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内十分活跃的带头和基础学科,它的发展对生命科学其他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目前,遗传学的发展极其迅速,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中心。
我校遗传学科的建设和研究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校一批科技工作者就利用形态遗传标记、生化遗传标记研究高原动物的遗传资源;在20世纪70、80年代,利用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系统全面地开展了高原动物的起源、演化和分类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论文。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后,该学科的研究团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又应用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及其实验技术,研究动物高产的分子遗传机制,寻找和定位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或分子遗传标记,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瞩目。目前,该学科经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明确和稳定的研究方向,特色和优势突出,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和较高学术水平,为学科今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资料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动物遗传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基地。
目前,我校遗传学学科有一支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年富力强,团结协作,学风严谨,学术思想端正、活跃的导师队伍。他们主要由遗传学、基因组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教授组成,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导师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人,平均年龄46岁;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国外留学回国者4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
近年来,遗传学学科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8项,年支配科研经费达100万左右;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出版《分子遗传学与动物育种》、《九龙牦牛选育与研究》、《牦牛遗传与育种》、《Yak Production in Central Asian Highlands》等著作15部,参编《动物遗传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等著作12部;在“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Theriogenology”、“Virus Genes”、“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Canad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International Yak Newsletter”、“遗传学报”、“生物工程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畜牧兽医学报”、“动物营养学报”、“中国草地学报”、“遗传”、“生物信息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
该专业主要培养能运用现代遗传学理论和技术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教育、产品开发、企业管理、党政机关管理工作等领域的研究生??栌邢执糯?、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生物信息学、分子药理学等课程。该学科依托“西南民族大学现有动物遗传育种学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び肜盟拇ㄊ≈氐闶笛槭?rdquo;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价值2400万左右的大中型仪器设备和2600m2的宽敞的实验室。校园网络方便快捷,相关的中、外文图书资料齐全,查阅方便,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本专业已培养研究生30多名,每年招收10名左右的研究生,常年约有30名在读研究生。就业情况好,毕业生分布于国内外高校、研究所、党政机关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毕业的研究生中还有6人考取博士学位研究生,3人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该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①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②分子遗传学与基因工程,③药物基因组学。
一、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点简介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点是我校畜牧学一级学科下设置的二级学科专业,是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饲料是动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研究饲料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不但可以为动物生产和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维持动物生产的高效进行,保障畜产品安全与品质,而且有助于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环境的互作关系。因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不但是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也是生命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
硕士点下设四个研究方向,即反刍动物营养、单胃动物营养、饲料安全与畜产品品质、动物分子营养与生物技术。导师队伍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和实验师各1人,其中有博士7人、硕士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本硕士点4个培养方向依托学校和学院坚实的学科基础,其中,相关学科动物科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品牌专业,动物科学实验室为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び肜梦拇ㄊ≈氐闶笛槭?,同时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与省内外多家大型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8个,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硕士点导师的科研实力雄厚,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已在“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Poultry science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Czech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畜牧兽医学报”、“营养学报”“动物营养学报”、“中国畜牧杂志”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主持完成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20余项??蒲芯炎芏罱?000余万元。\
该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的教学、科研、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精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动物营养学与饲料科学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能运用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专业论文,并具有基本的听、说能力;掌握动物营养和饲料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生产和组织管理工作。
联系电话:028-85522310(办公室)
二、导师简介
   郭春华,女,1957年出生,教授,博士,“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点领衔导师,“遗传学”、“农业推广”等硕士生导师,动物科学教研室主任,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饲料工业协会理事、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分会常务理事、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常务理事、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专家和饲料生产许可审核专家组专家。  
研究领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方向:反刍动物营养、动物分子营养与生物技术、饲料资源开发。主持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舍饲山羊营养调控、饲料配制与饲养管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农业部专项科研项目(全国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摸底调查)、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利用食品工业废弃物生产微生态功能饲料的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山羊饲草饲料资源开发、高效利用及饲养管理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以及国家民委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主研“川西北牧区“生产生态生活”优化保障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南方优质饲草高效生产加工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猪表皮生长因子基因(pEGF)在酿酒酵母中的克隆表达及应用研究”等与企业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8项?;袷】萍冀揭坏冉?项和二等奖1项、省级鉴定成果2项,获得和申请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编或参编《常用统计软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现代肉用山羊健康养殖技术》、《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等教材/著作12部,制定地方标准5项。在“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畜牧兽医学报”、“动物营养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联系电话:028-85522310,E-mail:wwwgch33@aliyun.com

柏凡,男,1957年出生,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3年四川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点导师(外聘);四川省饲料工作总站站长,兼任农业部饲料监测中心(成都)主任、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成都)主任、四川省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主任;四川省第十届和十一届人大常委兼农委委员;四川省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主要研究领域为:饲料及畜产品安全,主要研究方向为:饲料中霉菌毒素、重金属、违禁添加物等危害的防控,畜产品安全保障模式研究等。主持农业部专项项目“我国饲料及主要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预警研究”、“违禁添加物苯乙醇胺A代谢研究”、国家质检总局专项项目“我国饲料级磷酸盐质量安全标准研究”等重大专项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1000万余。荣获国家“星火奖”三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农业部农牧渔“丰收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星火科技奖一等奖(1项)等。在国内外知名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oultry science、Czech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中国畜牧杂志等发表论文60余篇。
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专家、四川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科普宣教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组长。
联系电话:028-85548413,E-mail:baifan-111@163.com。

黄艳玲,女,1977年8月生,山东济宁人,副教授,汉族。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博士。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美国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动物科学系进行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究。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讲本科生《动物营养学》、《饲料安全学》、《专业英语》及硕士研究生《高级动物营养学》、《分子营养学》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畜禽矿物元素营养,其目的是为弄清畜禽饲料中矿物元素的适宜添加量,以及矿物元素与脂类代谢,免疫系统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代谢机制。目前重点是从事家禽和肉羊母体矿物元素营养的调控研究。近几年来,主持四川省青年基金1项,主持国家外专局项目2项,主研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重大项目等3项。参编《分子营养》、《家禽营养》等教材3项。在“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Poultry Science”、“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及“畜牧兽医学报”、“营养学报”、“动物营养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2009年获得西南民族大学青年教师授课技能大赛三等奖。
联系电话:028-85522310,E-mail:swunhyl@aliyun.com。

饶开晴,女,1971年8月出生,回族,副教授,南京农大基础兽医学博士。担任《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实验》、《高级动物生理学》、《动物?;ぜ案@返瓤纬痰慕萄?,2012年获西南民族大学第九届教学质量比赛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是动物生长调控,从事环境包括营养对功能基因表达和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畜禽优良品质性状的分子神经内分泌机理研究等。曾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猪应对运输应激的个性特征及其生理和遗传机制的研究”、“母体效应及新生期营养对畜禽胴体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Kiss-1系统在鸭性成熟启动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2008年在德国联邦农科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参与农业部中德农业合作项目环境生物活性物质与动物繁殖的研究。2014年参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访问学者半年。目前主持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究蒲幸滴穹炎ㄏ钭式鹣钅?ldquo;母源性激素介导藏鸡品种性状形成的胚胎机制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睾丸PRDM9、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的牦牛杂交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参与四川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肉鸡育种技术集成及屠宰加工型优质肉鸡新品种选育;参与部、省(直辖市)级项目四川民族地区主要地方鸡种遗传资源及肉质性状的遗传特性研究(2013JY0044);参与中央高?;究蒲幸滴穹炎ㄏ罨鹣钅浚夯谌旧逯刈槿鹊愎丶騊rdm9的牦牛杂交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等。在“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Domestic Animal Endocrinology”、“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畜牧兽医学报”、“动物医学进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余篇。参编《职业兽医培训教程》教材1部。
联系电话:028-85522310E-mail:wkxwzz6@163.com

罗璠,女,1977年生,副教授,四川大学微生物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微生物菌群及微生物资源。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菌群关系及拮抗关系分析;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特性研究;乳酸菌在特定微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乳酸菌素抗菌特性、机理及其应用。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利用食品工业废弃物生产微生态功能饲料的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资源微生物及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抗菌肽、酵母等安全高效生物饲料产品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等省部级及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项,参与the Woods Hole center资助项目1项。先后在“Food control”、“FoodScienceand Biotechnology”、“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在“微生物学通报”、“四川大学学报”等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目前有一项科研成果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参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及《发酵食品工艺学》教材2部。
  联系电话:028-85522310  Email:luofany77@sina.com  
一、硕士点简介
畜产品加工与安全硕士点是我校畜牧学一级学科下设置的二级学科专业。本专业主要应用现代食品化学、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分子生物学、食品安全学和食品理化检测技术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动物源性食品的新产品工艺和配方技术、产品形成基础理论和方法、产品加工过程理化检验和安全保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本专业设有畜产品加工、畜产品安全和动物性食品资源与食品生物技术3个方向。
本专业点依托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具备肉类、乳类、蛋类产品研发、加工和检测分析相关的设备和仪器,实验设备和检测仪器先进,同时与省内外多家大型食品企业建立了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关系,是培养研究生的良好平台。导师团队中拥有5位博士、2位教授和4位副教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食品科学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导师组成员的专业教育背景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关心学生的成长,是食品科学领域研究生的良师益友。
二、导师简介
唐善虎,男, 1964年11月出生,汉族,博士,教授,2002年毕业于美国Arkansas大学食品科学系,获食品科学博士学位。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食品加工与安全农推硕士研究生领衔导师,四川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四川省“学生饮用奶”领导小组专家,四川省项目、成果评审专家,四川省畜产品加工分会副会长,《肉类研究》和《乳品科学技术》特邀编委,国内外多家学术期刊通信审稿人。

承担了食品科学与安全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10余项,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Food Science”和“食品科学”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在国际性会议交流?;竦霉曳⒚髯ɡ?项,获四川科省科技进步奖1项;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科研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畜禽、水产蛋白质和脂肪在加工过程其变化规律的研究、畜禽和水产新型食品制品开发及食品安全控制的研究。
联系电话: 028-85528876, 85522310;手机:13808207138
 

陈炼红,女,1967.8 ,副教授,国家注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验证审核员,国家注册有机产品检查员。1990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1年完成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1995年,完成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系进修畜产品加工学习。
主持2013四川省重点科技自筹项目1项,西南民族大学校级项目2项,作为主研人员参加四川省畜牧食品局课题“中国牦牛奶利用研究”,获199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度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西南民族学院第十届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作为主研前后参加参加了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基于ISO/DIS22000标准四川饲料生产HACCP通用模式的研究(05JY029-096)”国家民委重点课题“川西北地区资源开发研究”中“川西北地区藏药资源开发研究”,四川省科委课题“‘化结丹’临床前药理研究”, 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课题项目下子课题“西南地区重要基因资源研究”等项目。主编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畜产品加工与贮藏》, 参编《动物性食品加工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食品保藏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常用统计软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等。第一作者发表了《复合酶法提取红雪茶粗多糖工艺优化研究》、《红雪茶色素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等论文。
 

唐俊妮,女,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食品有害微生物毒力相关基因,微生物生物被膜形成以及耐药性等方面。
目前任中国农学会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会员,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会员,四川省饲料生产许可证专家审核委员会组成人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库专家,《食品工业科技》通讯审稿人,《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通讯审稿人,《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通讯审稿人。2011年获得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育计划; 2013年获得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2014年获得国家民委中青年人才计划称号。2012年11月在芝加哥举办的“第七届国际食品质量与安全”会议上获得Poster竞赛三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四川省青年基金1项,主持校级项目3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863” 课题1项,“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校级课题5项。在国内国际正式刊物上发表文章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7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
  联系电话:15008487789
 



陈娟,女,1980,博士,毕业于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专业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期间主要进行果酒的发酵菌株改良、生产工艺改进和品质分析等方面的工作。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研究,开展了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流行病学特征、快速检测和毒力相关基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中央高?;究蒲幸滴穹炎ㄏ钕钅?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论文20余篇,以第1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SCI收录2篇,权威核心期刊2篇。
  联系电话:15828665256
 

罗璠,女,1977年生,副教授,四川大学微生物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微生物菌群及微生物资源。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菌群关系及拮抗关系分析;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特性研究;乳酸菌在特定微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乳酸菌素抗菌特性、机理及其应用。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利用食品工业废弃物生产微生态功能饲料的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资源微生物及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抗菌肽、酵母等安全高效生物饲料产品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等省部级及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项,参与the Woods Hole center资助项目1项。先后在“Food control”、“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在“微生物学通报”、“四川大学学报”等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目前有一项科研成果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参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及《发酵食品工艺学》教材2部。
  联系电话:028-85522310   Email:luofany77@sina.com
兽医专业学位硕士点隶属于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兽医一级学科。于2007年获得兽医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在职)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办学条件
   兽医专业学位硕士点依托兽医一级学科而建设。目前我校兽医一级学科涵盖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3个硕士点,各学科点导师具有长期指导研究生的经历。动物医学实验室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500m2,拥有一批与教学、研究相配套的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总值1000万以上。兽医专业学位硕士点依托上述3个科学硕士点,并充分利用动物医院、禽病研究所、青藏高原生态?;び胄竽烈蹈呖萍佳蟹⒒氐刃D谕饨萄?、实践及科研基地,为该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
二、导师队伍
   目前该专业的研究生导师由上述3个硕士点的导师组成,导师人数约20人。导师组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1人。学科涵盖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兽药研究等相关领域。导师组学历层次高、年龄及学缘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的指导研究生的经历。该专业同时配备校外导师,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自建点以来,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80余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7项。目前承担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包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质检公益项目等,可支配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
三、管理及培养方式
   该硕士点依托兽医一级学科,与兽医一级学科实行平行管理。在一级学科的管理模式下,实行统一管理,双向选择动态配备导师,统一开题等。采取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方式。为体现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论文选题结合生产和临床实际,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论文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并能体现其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环节的学习,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基地(动物医院、禽病研究所等),以及校外实践基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技能,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兽医人才的目的。
四、研究方向
   动物疾病诊疗;动物疫病防控;兽药创制。
五、学制
   非全日制(在职)为3年;全日制为2年。
六、培养特色
   我校在动物医学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优势。该学科长期进行集约化养殖的畜禽(猪、羊、家禽)疾病、青藏高原特有动物(牦牛、藏山羊、藏绵羊等)疾病以及小动物(犬、猫等)疾病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及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我校动物医学专业长期重视社会服务,与四川省及国内很多大型养殖企业、各级畜牧兽医相关职能部门的技术人员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以上特色和优势为该专业研究生选题,科研创新,培养具备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及兽药创制等专门知识的高质量应用型兽医专业硕士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和社会基础。
   热诚欢迎广大考生积极报考本专业,或调剂到本专业就读。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4段16号: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610041
   联系人:张磊
   电话:028-85522310
一、农业硕士(草业)简介
    西南民族大学农业硕士(草业)授权点于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硕士点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有导师6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6人,导师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目前农业硕士点(草业)的导师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参加973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项目8项,厅局级及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年均150余万元?;袷〔考犊萍冀浇?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0余部;在《Plant and Soi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生态学报》、《土壤学报》、《遗传学报》、《畜牧兽医学报》、《草业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农业硕士(草业)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草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牧区发展、草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本硕士点现设有草地生态与恢复生态、牧草栽培与育种、饲草生产与加工、草地?;さ确较?。硕士点依托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动物科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现代生物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省青藏高原草食家畜工程技术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在四川省红原县建立了“青藏高原生态?;び胄竽烈蹈呖萍佳蟹⒒?rdquo;,基地拥有国内外较先进的野外生态学仪器设备;建有青藏高原特有草种质资源圃20亩、高产人工示范草地100亩、草地施肥区、增温区、控制性放牧实验地等场地,为硕士生在青藏高原开展牧草育种、饲草生产、草地生态学、生物多样性、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提供了优良的野外研究平台。本硕士点开设牧草栽培与育种、饲草生产与加工、草地资源学、草地培育学、草坪学专题、草业科学专题讨论、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技术等理论和技术课程。现有在读研究生3名。
二、导师简介
    王长庭: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89年青海大学农牧学院畜牧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中获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生态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生态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恢复生态、根系生态学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Plant and Soi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生态学报》、《土壤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电话:028-85522310
    电子邮件: wangct@swun.edu.cn
    吴鹏飞:博士,教授,生态学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西南民族大学“第二届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生态学会及四川省生态学会会员,《生态学报》和《生物多样性》等杂志审稿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多样性和恢复生态学,研究领域集中在青藏高原东部森林、草甸和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的时空动态,生态系统的退化及恢复过程与机制等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5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Plant and Soil》、《生态学报》和《土壤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电话:028-85522310
    电子邮件:wupf@swun.cn
    杨孔:教授,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归国人员,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从事动物生态学与传染病学研究。
      先后主持4项国家级课题和四川省课题2项,主研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Journal of Afric Biotechnology》,《Pakistan Journal of Zoology》,《四川农业大学学报》,《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等SCI杂志和中文期刊审稿专家。
    电话:028-85522310  
    电子邮件:lx-yk@163.com  
    陈智华:教授,博士,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中国牦牛品种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理事,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四川省生态学会理事,四川省奶牛协会理事,四川省丘区三市现代畜牧业科技特派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学、动物生产学。主持完成了牦牛经济性状的遗传标记研究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出版《动物生产技术》、《肉牛饲养新技术》、《Yak Production in Central Asian Highlands》等著作8部。在《Biochem. Genet.》、《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草业学报》、《生态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电话:028-85522163
    电子邮件:czh@swun.edu.cn
    周青平: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省级优秀专家,农业部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业部畜牧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咨询专家组成员;是“青藏高原特有种质资源?;だ霉业胤搅瞎こ淌笛槭?rdquo;主任。
    长期从事牧草育种栽培、草地培育改良和高原草地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27项,注册登记牧草新品种11个、制定地方标准14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6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优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4篇。
    电话:028-85522285
    电子邮件:qpingzh@aliyun.com
    文勇立: 教授,博士。青藏高原研究院副院长,生态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理事,全国牦牛遗传资源?;び肜眯崂硎?,四川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养牛学分会副理事长,四川甘孜、阿坝州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聘顾问。
    承担硕士研究生《动物行为学》、《生态学原理》和本科生《动物环境卫生学与畜牧场设计》等课程。
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星火计划课题2项,子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子项目9项。主持制订《麦洼牦牛品种》等地方标准5项?;袷〔考犊萍冀蕉冉?项,三等奖1项?;窆沂涤眯滦妥ɡ?项。出版学术著作7部。在《Int. J. Mol. Sci》、《生态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权威核心期刊20余篇。
    电话:028-85522282
    电子邮件:wansit99@163.com

添加西南民族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南民族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南民族大学报录比、西南民族大学考研群、西南民族大学学姐微信、西南民族大学考研真题、西南民族大学专业目录、西南民族大学排名、西南民族大学保研、西南民族大学公众号、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南民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南民族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