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招生



学科专业代码:010108

  1、学科简介
  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点是在我校二十多年来农业文化和农业哲学研究基础上于2006年获教育部授权,2007年开始正式招生。此前于1987––1991年之间在科学史硕士点上招收了三届科学技术哲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近6年来,围绕农业科学技术哲学快速发展??萍颊苎妒康阆钟兴妒可际?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是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目前科技哲学专业下设三个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学思想与文化。
  2、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学技术哲学高级专门人才。掌握坚实、系统的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文理渗透,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创新能力及口头、文字综合表达能力;身心健康,情操高尚,团结协作精神强,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独立从事科学技术哲学教学、理论研究和科技管理应用研究的综合型人才。
环境与资源?;しㄑ妒康闶窃谖倚=?0年的水土保持、环境?;?、资源?;ぱ芯炕∩嫌?003年获教育部授权,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近10年来,围绕环境与资源?;しㄑ芯啃纬闪艘桓鼋峁购侠淼难醵游?,环境与资源?;しㄑ妒康阆钟兴妒可际?0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名,具有博士学位者3名。近年来环境与资源?;しㄑ妒康阍诳蒲а芯?、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获得突破。
  1、科学研究
  硕士点依托陕西省农业法环境法研究中心,围绕农业与农村环境?;び胄薷捶?、环境影响评价法、流域环境?;し?、循环经济促进法律问题,形成国内有特色的环境与资源?;しㄑЮ砺?、生态环境?;し烧?、自然资源?;し烧叩妊芯糠较?,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发表了《新农村建设与环境影响评价》等18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批经费200余万元。
  2、人才培养
  以陕西省农业法环境法研究中心为平台,张忠潮、王有强、郝晓红、董红、崔彩贤、刘冬梅等已经成长为学科点骨干导师。目前已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约100余人,其中8人获取国外著名大学博士联合培养资格,4人攻读国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
  3、社会服务
  积极参与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的修改、修订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制定过程中建议强化激励措施而不是惩罚措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し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多部法律的修订中提出立法建议,参加了如《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的调研、起草、制定工作,同时还参与《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办法》等多部地方法规的修改、修订?;凶试从牖肪潮;し烧叩男ぷ?,张忠潮教授获国家林业局全国林业系统“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4、学术交流
  学科点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先后主办庆?!吨谢嗣窆埠凸肪潮;しā钒洳?0周年暨理论研讨会、贯彻实施《农业法》及地方立法座谈会等。先后9次组织多人参加中国法学会资源与环境?;しㄑ芯炕崮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交流会、国家环境?;ぞ种靼斓幕肪秤跋炱兰鄯ㄊ凳┭刑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研讨会、中奥水与未来、中奥生态能源发展论坛、全球水伙伴(中国)地方水资源立法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
  现任学科点负责人张忠潮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环境与资源?;しㄑа芯炕崂硎?、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环境与资源?;し烧叩慕萄в肟蒲泄ぷ?,主持和参加国家林业局软科学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省社科基金等研究工作。在《生态经济》、《社会学家》、《学术论坛》、《环境?;ぁ?、《农村经济》、《特区经济》、《西北林学院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上发表:流域环境恶化是环保合约“要挟”的结果、府谷治污怪招的理论分析、再论环境权主体、新农村建设与环境影响评价、《京都议定书》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等学术论文70余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四篇,《On The System Perfection For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On Environmental Issues of Ecotourism》有两篇被ISTP收录。先后承担法学名著导读、国际环境法、环境政策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主编教材两部,参编教材四部?;竦霉壹暗胤接判阊趼畚慕绷?。
 
学科专业代码:071200
 
  新中国成立以后,科技史研究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我校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农业史)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1952年由我国著名农业历史学家辛树帜、石声汉、夏纬瑛教授发起成立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小组,是为我国最早的农史机构,1955年经农林部批准建立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室。辛树帜、石声汉、夏纬瑛、孙云蔚、周尧、翟允禔、安师斌、康成懿、姜义安等著名专家教授,在农业历史文献搜集与整理、中国果树史、昆虫史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1986年古农学研究室申报并获批农史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招收农业科技史、农业历史文献、昆虫史、农业科技哲学等方向研究生。
  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其中“科学技术史”成为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下设中国科技史、科学思想史、物理学史、天文学史、数学史、生物学史、化学史、农学史、技术史、科技发展与科技政策10个方向,这标志着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学科方向
  我校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于1986年申报并获批农史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业历史文献研究与整理、农业思想史。
  2、学术队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点学科目前拥有专职教学研究人员6名,其中教授4人(博导3、硕导1)、副教授1人(硕导1)、讲师1人。兼职人员12人,其中教授9人(博导5人,硕导3人)、副教授3人(硕导3人)。
  3、研究平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的研究平台主要包括: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籍特藏室、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陕西省科技史学会。
  4、人才培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点于1986年开始招收农业史硕士研究生,是我校最早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点之一。现已培养硕士毕业生25届,共计127人毕业并获取硕士学位。该学科点在体系搭建、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大都成为相关领域的业务或学术骨干,颇受用人单位好评。
  5、学术声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点整理出版《氾胜之书今释》、《齐民要术今释》、《农桑辑要校注》、《农政全书校注》、《授时通考校注》等大型骨干农书12种;出版学术专著 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
  由石声汉教授译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FAN SHENG-CHIN SHU an Agriculturist Book of China Written by Fan Sheng-chin in the First Century B.C(1959,1963),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he Book CH’I MIN YAO SHU an Agricultural Encyclopaedia of the 6th Century(1958,1962,1974), 周尧教授撰著、天则出版社出版的A History of Chinese Entomology(1990)等著述多次再版,受到国际学术界好评?!洞悠朊褚蹩粗泄糯呐┮悼蒲е丁?、《花镜研究》、《中国果树史研究》、《禹贡新解》、《陕西古代农业科技》、《西北农牧史》、《秦农业历史研究》、《农业灾害学》、《周秦汉晋时期农业灾害和农业减灾方略研究》、《中国园林史》等著作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
  石声汉先生绘制的《农书系统图》1956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张波先生的《西北农牧史》1992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二等奖;马宗申先生的《授时通考校注》获1998年国家教委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樊志民先生的《秦农业历史研究》分别获1999年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2000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张联社先生的《陕西农业自然灾害与农田承受力研究》获2000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吨泄┮低ㄊ?middot;战国秦汉卷》2007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自成立以来,辛树帜、石声汉两位先生即以突出的成果而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他们不仅与国内诸多的一流学者如顾颉刚、傅斯年、周谷城、史念海等建立了密切学术联系,而且还受到了剑桥大学李约瑟教授、日本东海大学的渡部武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的赞誉。近年来,我校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与国内外同行加强合作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互动关系。不仅与国内的四大农史机构及相关学术研究机构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和交往,而且还同英国剑桥大学、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日本东海大学、流通经济大学、学习院大学、京都大学、大阪经济大学、大阪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美国农史研究机构、香港、台湾等国家、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
  同时我们还积极与媒体接触。受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学术委员会邀请,樊志民教授参加《见证》节目组十集科教专题片《齐民要术》制作并担任学术顾问;受陕西省宣传部邀请参加由陕西省电视台制作的系列纪录片《大秦岭》。卜风贤教授参与国家气象局《气象风云》栏目《1900年关中大旱》节目制作,对关中灾害历史、防灾及灾害应急机制建立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与见解。此举更好的宣传了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科技史专业,加深了人们对中国农业历史的认识。
  另外,我院还先后聘请著名农民史专家、博士生导师孙达人教授、《农业考古》杂志主编陈文华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党国英研究员、西北政法学院院长陈明华教授、陕西省农委主任史志诚研究员等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进一步拓展了研究领域,实现了学科交叉和优势互补,为项目研究与学科建设后备梯队培养工作的展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SW依托于人文学院,2010 年经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竦萌罩?nbsp;MSW 教育培养单位资格,2011 年起面向全国招生(首批招收14名学生,2012年32名,2013年46名)。近年来,本学科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合作交流等方面成绩显著,能够统筹校内校外教学科研资源,为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专业介绍
  MSW依托于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早在1997年建立之初,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就业的需要,就在培养方案中设立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向,下设社会工作实务、物业管理、社会行政等课程。2010年获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后,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学校的涉农特色和已有的积累,MSW下设3个专业方向:社会政策、社区社会工作与农村社会工作。
  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开设的课程充分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特点。具体包括4大块:(1)公共课??蒲缁嶂饕謇砺塾胧导?、外国语;(2)领域主干课。如,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社会政策、社区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3)选修课。如,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小组社会工作专题、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保障专题、社会行政专题等。(4)必修环节??獗ǜ嬗肼畚墓ぷ髦衅诒ǜ?。
  2.师资队伍
  社会工作学科点现有专职教师13人。从职称结构来看,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从学历结构来看,博士6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人。其中,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计划”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青年学术骨干1人,校级优秀教师5人。大多都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与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近些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农业部及陕西省社科基金、软科学项目50余项,在国家一级学报、核心期刊等杂志上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11部学术专著。这些研究报告及发展规划,不仅为政府和有关决策部门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而且在理论上开创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区域与行业特色。同时,我们重视与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保持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先后有多位教师分赴德国、美国等国家做访问学者,并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讲学交流。
  人文学院现有的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博(硕)士点与法学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部分教师,也充实到学科队伍中来,通过有效的凝练方向,形成厚实的学科基础和特色突出的学科方向。同时,本学科还聘请了7位来自于陕西省社科院、陕西省妇联、杨凌示范区等政府机关高级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的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有力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教学条件
  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100余万经费建设了专门的社会学综合实验室、行为观测室、电话访谈室,拥有高效便捷的文献检索、数据处理等功能,为学生的实习和部分课程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除了硬件条件以外,学院近年来先后投入10万余元购置了大量专业图书资料、电子读物及音像资料,基本上满足了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课外阅读。计算机室和学生宿舍都与大校计算机中心联网,可以快捷地从互联网上得到教学、科研及其他各类信息。
  在实践教学方面,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已与广州社会工作师联合会、民政局、同心社工机构、江苏张家港、陕西人劳局、杨凌福利院等多家单位建立起广泛、友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专业社会实践、实习提供了稳定、持续的场所。
学科专业代码:030301
  1、学科简介
  1945年原国立西北农学院农经系系主任留学日本归来的黄毓甲教授,开设了“农业经济学”及“农村社会学”等课程。我校是在中国较早开设农村社会学课程的高等院校之一。1985年在原西北农学院邹德秀等老一辈学者的推动下,我校与陕西省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合作建立了陕西省农村社会研究室,开始了对农村社会的研究,并先后获批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农业部重点研究基金等基础研究项目,在农业文化、农村社会问题研究方面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农村社会研究成果,邹德秀教授被推选为中国农村社会学会副会长,我校为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1997年我校创办了社会学本科专业,2003年获批社会学二级硕士学科点,2004年开始招收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社会学硕士学科点开设有农村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文化社会学三个方向。2011年社会学硕士学科获批为一级硕士学科,有自主设置社会学二级学科权。目前社会学一级学科下设社会学二级学科一个,社会学二级学科下设有农村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文化社会学三个方向。计划在未来5–10年增设人口学、民俗学等二级学科,目前现有研究生导师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中国农村社会学会副会长一人;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农村社会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一人;陕西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一人;陕西省社会学会理事一人。2000年以来社会学系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农业部软科学等省部基金2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CSSCI刊物发表50余篇,被新华文摘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收录多篇。多年来本学科以农村社会研究为重点,已经逐步形成了以西部农村贫困、农村环境、农村社会结构与农村社会变迁、乡村治理、农民工问题、农村文化等研究为特色的研究领域。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学专业高级人才,要求学生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具有献身科学和关怀社会的精神,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学生拥有广博的社会学视野、具有深厚的社会学专业理论素养、熟练应用社会学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和技术,了解社会学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与最新进展,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社会学专门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开拓性与创新性研究能力。
 1、学科简介
  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点建于2004年,是我校目前唯一一个授予教育学学位学科专业。该学科把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与农业产业发展有效结合,通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建立了以农民职业教育为特色,贯通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注重跨文化交流、集理论研究与管理研究相结合的特色化研究阵地。
  该学科师资力量强,在承担国家重大教育科学研究任务同时,积极与地方政府以及高职院校合作开展实证研究。“十五”以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教育科学规划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2项,承担省地科研课题7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00余篇。在全国教育学界、教育经济学界担任学术重要职务,是全国农林院校教育学学科与研究教育协作组副主任单位。
  学科点建立9年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大多在高等院?;蛑耙导际踉盒4邮陆逃芾碛胙芯抗ぷ?。
  2、研究方向
  本学科点分三个研究方向:
 ?。?)农民职业教育
  本学科立足西部,以21世纪初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背景,针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农民问题为切入点,理论研究与试点相结合,探求农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的需求、供给状况、劳动力的就业需求结构,探索和揭示农民教育的一般规律,寻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实现途径,农民教育的比较研究等,以期建立系统的农民教育学科,为政府、社会提供政策依据。
 ?。?)高等职业教育
  本研究方向重点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与农村社会、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高等职业教育的外部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建立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课程论与学习论,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教育经济与管理
  本学科方向重点研究农业教育的一般规律,农业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农业院校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评估以及教育质量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农业教育与农村社会发展、与其他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的规律等。

添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录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真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目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排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保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众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