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东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地理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定于2021年7月17—18日举行暑期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旨在为即将保送和报考研究生的优秀本科生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增进对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了解,为进一步攻读我院相关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奠定基础。
一、时间与地点
1.时间
2021年7月17日—18日。
2.地点
此次夏令营在网上进行。
二、招生专业及规模
1.招生专业
本次暑期夏令营招收拟申请保送(报考)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湿地科学、城乡规划学等专业研究生的学员。
2.招生规模
计划招生45人。
三、活动安排
时间 安排
2021年7月17日 上午 开营仪式、学院介绍
下午 分组交流
2021年7月18日 上午 学术报告
下午 学生科研报告
晚上 夏令营总结与闭幕仪式
 
四、申请条件
1.地理科学类及其它相关专业(环境科学、生态学、城乡规划学、经济学、测绘学等)2022届应届毕业生。
2.诚实守信,品行端正,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
3.学习成绩优秀,外语水平良好。2018级学生本科前3年(或前5个学期)专业课成绩排名在该校本专业同年级前30%??蒲心芰ν怀稣卟皇艽颂跫拗?。
4.有学术论文发表者、或承担全国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者、或获得省级以上专业奖励者学习成绩条件可适当放宽,并优先考虑录取。
五、营员待遇及政策
1.对于本次夏令营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我们将颁发拟录取证书?;竦媚饴既⊙诘乩砜蒲аг和萍雒馐灾杏畔嚷既?。对于报考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的,复试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2.夏令营学员在正式录取为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后,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硕博连读、资助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公派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及国际访学交流项目等。
六、报名方式及申请材料
1.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 “东师研招”,点击关注此服务号,完成个人设置和夏令营报名。学生须使用本人微信账户注册,一旦完成注册将不允许修改个人身份信息,请认真填写。网上报名截止到7月2日。
2.与网上报名同步,申请者需于7月2日前将下述材料进行扫描和整理,按顺序合并成一个PDF文档并命名为“学校_姓名”,发送到本次夏令营专用邮箱(地址:dlxynenueducn@163.com )。被录取营员报到时须提供所有材料原件(须与电子版相同)。
(1)夏令营申请表;
(2)身份证和学生证复印件;
(3)本科成绩单及成绩排名证明(需教务部门或院系盖章);
(4)外语水平证书;
(5)获奖证书;
(6)科研成绩证明材料,包括发表学术论文、承??蒲邢钅恐っ鞯龋ㄈ缥蘅刹惶峤唬?。
3.由地理科学学院负责对报名学员进行材料审核和选拔,确定最终入选名单,并在报名网站公布,同时通知学生本人。
4.申请者需加入本次夏令营专用QQ群(群号:170960094),以方便接收通知信息,并进行咨询、交流。
七、联系人:邹老师
八、联系电话:0431-85099550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始建于1949年8月成立的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地理教学与科研单位之一。历经70载,学院文化端庄浓重、宽容大气,“胸中有格局、身上有担当”的地理情怀和“厚德载物、勤奋创新”的时代精神,成为东师地理人的特有品质。经过几代地理学者的辛勤耕耘和历届校友的共同努力,地理科学学院已建设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成果丰硕、教风学风淳厚、毕业生广受赞誉、在地理学界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重地。
   学院设有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区域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开设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经济学、城乡规划学、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学科教学(专业学位)等9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及地理科学(公费师范)、地理科学(非公费师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地理信息科学等4个本科专业。学院有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建)、环境?;げ抗一肪潮;な厣胫脖换指粗氐闶笛槭?、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3个部属重点实验室、1个省属重点实验室(中国东北资源与环境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学院下设地理科学(地理教育)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系、地理信息科学系,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吉林省地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东北研究院、泥炭沼泽研究所、城乡规划研究设计院、旅游研究所、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所等教学和研究机构。另有中国地理学会东北地区工作站、国际泥炭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国家泥炭标准委员会秘书处、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泥炭工业分会、吉林省泥炭学会等学术挂靠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员90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行政教辅1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讲师(含师资博士后)18人,博士生导师25人,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大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4人,国家级精品课1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有7位海外高级专家聘为“东师学者讲座教授”。现有本科生557人,硕士生290人,博士生49人。近10年学院本科生平均升学率为45%,毕业生签约率稳定在95%以上。
   学院教学楼使用面积7260平方米,建有地理科学吉林省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积1360平方米,拥有古环境与古生态实验室、地理过程模拟和演示实验室、自然地理(地质、生物、土壤、气象)实验室、天象观测演示实验室、实验气象观测园、区域开发信息工程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城市与区域规划现代技术实验室及计算机房、岩石、土壤标本长廊、多媒体教室等实践教学设施。各类仪器设备2324台件,价值1508万余元,其中40万元的设备6台,10万元以上设备36台。学院图书资料室面积260平米,有中外藏书4.6万余册,中文期刊110种,外文期刊23种。
   建院以来,在原有师资基础上,录用一批年轻骨干师资和学术带头人,较大地推动了学科建设、团队建设、特别是科研学术的快速发展,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突显成效。2016年首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分别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高纬度湿地景观格局演变机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退化泥炭沼泽结构性修复与碳汇功能提升技术研发与示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北振兴空间过程与综合效应研究”。近三年来,获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38项、总经费2815万元;获批省级科研项目115项、经费1725万元。SCI、CSSCI论文113篇、EI论文15篇,著作、教材共28部,省级科研成果奖励7项。
   科研能力的提升推动和加快了学术交流活动的纵深发展,三年来学院承办“森林土壤景观”中美学术会议、中日韩地理学术年会、中国人文地理联合年会等具有国际或国内影响较大的学术会议12次,与国内众多名校专家有着广泛交流,同时还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地理系、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等欧美、日韩10余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有着紧密的学术联系或合作研究,互访学者50余人次。
   学院人才培养践行“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的理念,以“地理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能力并重、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融合、创新精神和地理情怀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全面构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学院共培养毕业生近万余人,分布于世界及祖国各地,为国家地理基础教育和地理、气象、规划、国土、测绘等科研和企事业单位输送大批优秀人才。学院近年来充分加强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提升其在学术、实践等各方面能力。学生在学期间成果丰硕,2013级本科生马超、肖晗、侯文宇、黄晶等(指导教师:赵建军)以排名第一的总成绩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特等奖”;2011级本科生蒋涛、白月、李捷均荣获首届全国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师技能展示交流活动“特等奖”;2011级本科生李捷荣获首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翻转课堂”微视频大赛“一等奖”;2010级李楠楠、2012级冯滢瑛等本科生在SCI、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多篇高水平的科研论文。
 各位考生:

近日,我院将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进行了部分调整,具体修改内容请查看附件。招生目录最终版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为准!
望各位考生周知。
附件: 地理学院2020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pdf
 


地理科学学院
2019年7月11日

附件
地理科学学院2O2O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1256地理科学学院
联系方式:邹存铭,0431-85099550 培养校区:本部
专业代码、名称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202026区域经济学【基本修业年限3年,收费标准每学年8000元】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41区域经济学原理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西方经济学② 区域开发研究 统计学基础
复试科目:①中国经济地理②世界经济地理
区域经济地理学
0401026课程与教学论【基本修业年限3年,收费标准每学年8000元】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5地理学基础与地理教学
④--无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地理②世界地理
复试科目:地理教学设计
0451106学科教学(地理)【全日制专业学位,基本修业年限2年,收费标准每学年10000元】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805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地理②世界地理
复试科目:地理教学设计
地理学概论
0705016自然地理学【基本修业年限3年,收费标准每学年8000元】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52数学(地)
898自然地理学 614地理学基础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气候学②地貌学
复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
0705026人文地理学【基本修业年限3年,收费标准每学年8000元】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52数学(地)
843人文地理学基础理论 614地理学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区域分析与规划②自然地理学
复试科目:中国经济地理、世界经济地理
基础
0705036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基本修业年限3年,收费标准每学年8000元】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52数学(地)
876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614地理学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地图学②自然地理学
复试科目: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基础
0705Z26湿地科学【基本修业年限3年,收费标准每学年8000元】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50湿地学或652数学(地)
④886植物生态学或898自然地理学 614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气候学②地貌学或①基础生态学②植物地理学
复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或植物学
地理学基础
0833006城乡规划学【基本修业年限3年,收费标准每学年8000元】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区域分析与规
 1 / 2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划②村镇规划
614地理学基础或626基础建筑学或6 复试科目: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29经济学基础或652数学(地)  
803城市规划原理  
注:招生人数中不含推荐免试。 近日,我院公布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部分招生专业的考试科目有所变化,为了方便广大考生备考,现公布考试科目-614地理学基础的考试大纲。
特此通知。
附件:        614地理学基础考试大纲.pdf
地理科学学院
2019年7月17日

附件
614 地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614 地理学基础考试科目由三部分组成: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 GIS,
每部分 50 分值。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伍光和 王乃昂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地壳
1. 地壳的组成物质:化学成分与矿物、岩浆岩、沉积岩
2. 地质构造:褶皱、断裂
第二章 大气和气候
1.气温
2.大气降水
3.大气环流
4.主要天气系统
5.气候的形成
第三章 海洋和陆地水
1.水循环
2.海洋中的波良
3.径流的形成与集流过程
4.沼泽的成因
5.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 地貌
1.地貌的成因
2.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风化作用
4.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
5.岩溶作用
6.冰川作用
7.风沙作用
第五章 土壤
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壤物质组成
3.土壤胶体的性质与土壤溶液
4.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第六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生物与环境:
2.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
4.生物多样性
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赵荣等编著 《人文地理学》 高教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性
2. 中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
3.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流派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2.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
1. 实证主义
2. 结构主义
3. 人本主义
第四章 人口地理学
1. 人口转型
2. 人口分布与迁移
3. 人种
4. 民族
5. 民俗文化
第五章 农业地理学
1.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2. 中国和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3. 农业区位论
第六章 工业地理学
1. 三次工业革命2. 工业区位论
3. 劳动地域分工与生产网络
第七章 城市化与乡村
1.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2. 推-拉理论
3. 城市区位论
4. 城市空间结构
5. 城市体系
6. 村镇体系
7. 村落布局与村庄形态
第八章 语言与宗教
1.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2. 语言传播与影响因素
3. 地名景观
4.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5. 宗教仪规与地理环境
第九章 旅游地理
1. 旅游系统
2.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第十章 政治地理
1. 政治与政治地理
2.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3. 国家权力
4.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十一章 行为地理
1.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2. 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
第十二章 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
1. 全球化与本土化
2.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共 50 分,每部分各 25 分)
【参考书目】
1. 梅安新主编.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3.
3. 邬伦、刘瑜、马修军、韦中亚、田原编著.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科学出
版社,2001.4. 汤国安、刘学军、吕国年、盛业华、王春、张婷编著.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7.
第一部分 遥感
第一章 绪论
一、遥感概述
1.遥感的基本概念;
2.遥感技术系统组成;
3.遥感的特点;
4.遥感技术分类
二、遥感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三、遥感在地理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 遥感物理基础
一、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1.电磁波及其性质;
2.电磁波谱;
3.电磁辐射的度量;
4.黑体辐射定律;
5.实际物体辐射
二、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1.太阳辐射;
2.大气吸收;
3.大气散射;
4.大气窗口
三、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
1.太阳辐射与地表的相互作用;
2.地表自身热辐射;
3.物体的反射类型;
4.地物反射率与反射波谱;
5.典型地物反射波谱曲线的特征与分析;
6.地物波谱特性的测量
第三章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一、遥感平台与传感器
——了解不同卫星系列的发展概况,熟悉主要卫星与搭载的传感器
1.气象卫星系列;
2.陆地卫星系列;
3.海洋卫星系列与海洋遥感特点;
4.高分辨率卫星
二、遥感图像特征
1.空间分辨率;
2.时间分辨率;
3.光谱分辨率;
4.辐射分辨率三、摄影成像
1.摄影像片的几何特征:垂直摄影与倾斜摄影;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像片比例尺;像
点位移;垂直摄影航空像片上投影差的分布规律;
2.摄影胶片的物理特性
四、扫描成像
1.扫描成像的概念;
2.光/机扫描成像的原理;
3.固体自扫描成像的原理;
4.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的原理
五、微波遥感与成像
1.微波遥感的特点;
2.微波遥感方式与传感器
第四章 遥感图像处理
一、光学原理与光学处理
1.颜色的性质与颜色立体;
2.加色法与减色法;
3.光学增强处理
二、数字图像校正
1.数字图像的概念;
2.辐射校正:辐射畸变的原因;辐射校正的方法;
3.几何校正:几何畸变的原因;几何校正的方法
三、数字图像增强
——掌握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概念、目的和实现方法:
1.对比度变换;
2.空间滤波;
3.彩色变换;
4.图像运算;
4.多光谱变换
四、多源信息的复合
1.遥感信息的复合:不同传感器、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融合方法步骤;
2.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第五章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一、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原理
1.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
2.遥感图像的认知过程
二、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础
——熟悉和掌握不同遥感影像的特征、解译标志与判读方法
1.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2.遥感摄影像片判读;3.遥感扫描影像判读;4.微波影像判读
三、遥感制图
第六章 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解译
一、遥感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
1.遥感数字图像的概念;
2.遥感数字图像的表示方法二、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
1.计算机分类的基本原理;
2.遥感图像基本分类方法:概念、原理与方法;
3.分类精度分析
三、遥感图像计算机信息提取技术发展趋势
第七章 遥感应用
一、地质地貌遥感
1.岩性与地质构造识别;
2.构造运动的分析;
3.地貌类型识别
二、水体遥感
1.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
2.水体污染探测
三、植被遥感
1.植被类型识别;
2.植物长势监测;
3.农作物遥感估产
四、土壤遥感
五、城市遥感
1.城市地物识别;
2.城市土地变化动态监测
六、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的综合应用
1.3S 技术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
2.3S 技术在土地研究中的综合应用;
3.3S 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综合应用
第二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绪论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数据、信息、地理信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3.地理信息系统的类型、构成;
4.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5.对地理信息系统认识的观点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发展概况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
1.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
2.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及技术的关系
四、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 空间参照系和地图投影
一、地理坐标系统
二、地图投影及基本问题三、常见的地图投影
第三章 空间数据模型
一、地理空间、地理实体的概念、表达
二、空间数据及其基本特征
三、矢量数据模型
1.地理实体的空间关系;
2.拓扑、拓扑变换、拓扑属性、拓扑关系;
3.拓扑数据结构及其结点、弧段、多边形之间关联关系表达
4.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
5.空间数据组织与编码
四、栅格数据模型
1.栅格数据模型;
2.栅格数据像元值的确定方法;
3.完全栅格数据结构及其祖师方式;
4.主要的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
5.栅格模型与矢量模型的比较、相互转换;
6.矢栅一体化数据结构及特点;
7.Voronoi 多边形
第四章、空间数据库
1.空间数据库概述;
2.空间数据组织;
3.空间索引
第五章、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
1.空间数据数据源;
2.空间数据采集、数字化、扫描矢量化等;
3.属性数据的采集、编码;
4.几何纠正、坐标变换;
5.元数据的概念及其应用;
6.空间数据质量的相关概念及误差源、质量控制
第六章、空间分析
一、空间查询与量算
1.属性查询;
2.图形查询;
3.空间关系查询;
4.空间量算
二、缓冲区分析
1.邻近度、缓冲区的概念;
2.缓冲区双线计算问题的主要方法
三、叠加分析
1.视觉叠加分析;
2.矢量数据叠加分析及主要方法;
3.栅格数据叠加分析以及地图代数、布尔运算等相关操作方法;
4.叠加分析的应用
四、网络分析1.网络构成、建立;
2.网络的应用
五、空间插值
1.空间插值概念和相关理论;
2.主要空间插值方法
六、空间统计分析
1.主成分分析;
2.层次分析;
3.系统聚类分析;
4.判别分析;
5.空间基本统计量;
6.探索性数据分析;
7.空间回归分析
七、DEM 与数字地形分析
1.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分析等概念;
2.DEM 建立;
3.数字地形的基本因子分析、地形特征分析、流域分析、视域分析;
4.DEM 的应用
八、空间分析建模与空间决策支持
1.空间分析过程的应用;
2.空间分析建模;
3.空间决策支持模型;
4.空间数据挖掘;
5.空间分析、应用模型与 GIS 的关系
第七章、空间数据可视化
一、可视化的一般原则
二、可视化主要表现形式
三、制图综合
近日,我院公布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部分招生专业的考试科目有所变化,为了方便广大考生备考,现公布考试科目-841区域经济学原理的考试大纲。
特此通知。
附件:        区域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docx

地理科学学院
2019年7月24日

附件
841区域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841区域经济学原理考试科目由两部分构成:西方经济学基?。?00分)、区域经济学基?。?0分)
一、西方经济学基础
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导 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西方经济学发展简史
3.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与供给
2.市场均衡
3.弹性
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
1.效用理论
2.无差异曲线
3.预算约束线与消费者均衡
4.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三章 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1.企业
2.生产函数
3.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
4.短期与长期成本函数
第四章 完全竞争市场
1.企业收益、市场结构和利润最大化
2.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和市场的长期均衡
第五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1.垄断与垄断竞争
2.寡头
3.不同市场的比较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1.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2.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3.劳动、工资、土地、地租、资本和利息
4.垄断与要素使用量和价格的决定
第七章 一般均衡和效率
1.一般均衡
2.经济效益和帕累托最优标准
3.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
第八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市场失灵
2.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3.外部性
4.不完全信息
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国内生产总值
2.价格水平及其衡量
3.失业及其衡量
第十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1.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2.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3.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需求
第十一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1.IS曲线与LM曲线
2.IS? LM模型
第十二章 总需求- 总供给分析
1.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2.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四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第十三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1.失业
2.通货膨胀
3.经济周期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2.增长核算
3.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内生增长理论
4.经济增长的政策
5.经济发展指标、要素与经济发展的战略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二、区域经济学基础
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点教材《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
绪 论
1.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2.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 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1.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1. 区位理论
  2. 产业布局与产业聚集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 不同发展模式
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
  1.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
  2.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第五章 区域竞争与合作
  1. 区际贸易与竞争
  2. 区域经济合作
  3.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六章 国民收入区际分配与政府调控
  1. 产业分布影响国民收入区际分配
  2. 政府有效调控与福利改进
第七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1. 二元结构理论与城市化
  2. 乡村经济与贫困
  3.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内涵解析
  2.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さ男?br />   3.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第十章 区域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
  1.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2. 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与工具
  3. 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定于2016年7月11日—7月15日举行“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6年暑期夏令营”。本次夏令营旨在为即将毕业的优秀本科生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增进对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了解,为进一步攻读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奠定坚实基础。
一、时间与地点
1.时间
2016年7月11日—7月15日,为期5天。
2.地点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二、招生专业及规模
1.招生专业
本次暑期夏令营招收与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相关,或拟申请保送(报考)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的学员,相关硕士研究生专业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湿地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城乡规划学、区域经济学、旅游管理等。
2.招生规模
计划招生40人。
三、活动安排
四、申请条件
1.地理学及相关专业2017届应届毕业生。
2.诚实守信,品行端正,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
3.学习成绩优秀,外语水平良好。2013级学生本科前3年(或前5个学期)专业课成绩排名在该校本专业同年级前30%??蒲心芰ν怀稣卟皇艽颂跫拗?。
4.有学术论文发表者、或承担全国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者、或获得省级以上专业奖励者学习成绩条件可适当放宽,并优先考虑录取。
五、营员待遇及政策
1.本次夏令营不收取任何费用。提供免费食宿,长春市营员自行解决住宿;报销外地营员从学?;蚣彝ニ诘氐匠ご旱耐涤沧鸪灯被蚱灯?。
2.对于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的学员(特别是表现突出学员),在地理科学学院补偿名额、推荐免试中优先录取为2017级硕士研究生。对于报考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的,复试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3.夏令营学员在正式录取为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后,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硕博连读、资助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公派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及国际访学交流项目等。
六、报名方式及申请材料
1.本次夏令营实行网上申报制,申请学员需登录“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项目报名网站”(网址:http://222.27.108.195/yjssjxly/)进行网上报名,学生网上报名步骤:(1)注册帐号,即可进入报名系统;(2)通过系统进行网上报名及相关信息填写;(3)查看申请结果。网上报名截止到6月24日。
2.与网上报名同步,申请者需于6月24日前将下述材料进行扫描和整理,按顺序合并成一个PDF文档并命名为“学校_姓名”,发送到本次夏令营专用邮箱(地址:dlxynenueducn@163.com)。被录取营员报到时须提供所有材料原件(须与电子版相同)。
(1)夏令营申请表(具体见附件1,附件1在QQ群文件中);
(2)身份证和学生证复印件;
(3)本科成绩单及成绩排名证明(需教务部门或院系盖章);
(4)外语水平证书;
(5)获奖证书;
(6)科研成绩证明材料,包括发表学术论文、承??蒲邢钅恐っ鞯龋ㄈ缥蘅刹惶峤唬?。
3.由地理科学学院负责对报名学员进行材料审核和选拔,确定最终入选名单,并在报名网站公布,同时通知学生本人。
4.申请者需加入本次夏令营专用QQ群(群号:114098332),以方便接收通知信息,并进行咨询、交流。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鸿凯,联系电话:0431-85098982
邹存铭联系电话:0431-85099550
联系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邮编:130024
夏令营专用邮箱:dlxynenueducn@163.com,夏令营QQ群号:114098332

添加东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东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东北师范大学报录比、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群、东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东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东北师范大学排名、东北师范大学保研、东北师范大学公众号、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东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网由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