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江苏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生命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生物学(学科代码:0710)---一级学科硕士点
一、学科简介
生物学隶属于生命科学学院,为一级学科博士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一级学科硕士点,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和二期项目。1998年我院获批遗传学硕士点,2003年获批动物学硕士点,2006年获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学硕士点,在此基础上,2010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4年获批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科现有教师58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1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6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6人,具有药用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药用微生物前期研发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遗传学课程群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江苏省高校药食植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中地共建遗传资源与生物技术实验室、中地共建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中地共建现代分析测试实验室、国家级生物学实验示范中心等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平台;拥有设备资产总值达7000余万元,教学与科研用实验室面积逾12000平方米。另外,生物学学科具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动物科学、生物制药等本科专业的支撑,相关生态学学科亦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培养的研究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
目前,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6个二级学科招生。

二、培养目标
具体要求如下: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使用外文进行科技写作的能力,能基本听懂用外语所作的本学科学术报告,进行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注重与医学、农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和信息学等学科的交叉、合作,以江苏特别是苏北、沿海地区丰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从分子、细胞、个体、群体不同水平、不同角度开展研究,解决了国内一些关键技术和国际前沿问题。现已形成6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 植物学方向,主要以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为对象,重点围绕以甘薯等为代表的药食资源植物的育种、生理、抗逆及发育展开展研究,从中筛选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的稀有或新的活性物质,以及获得高产、抗病虫灾害的高品质甘薯新品种。
2. 动物学方向,主要以我国丰富的动物资源为对象,重点围绕动物遗传资源及利用展开研究。
3. 微生物学方向,主要以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为对象,以生物高新技术为手段,重点围绕真菌活性代谢产物调控、资源微生物的研究与开发展开研究。
4. 遗传学方向,主要以资源生物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特性在物种水平、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上,重点围绕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遗传机制等开展研究。
5. 细胞生物学方向,以细胞生物学结合分子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手段,重点围绕遗传与环境、遗传与进化等展开研究。
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向,以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为手段,对于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为主的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分离、纯化,重点围绕天然产物抗衰老的神经生物学分子机理开展研究。
生态学(学科代码:0713)---一级学科硕士点
一、学科简介
生态学隶属于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是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现有教师4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3名,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5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5人。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江苏省前瞻创新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大研究等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100篇被SCI收录?;竦霉曳⒚髯ɡ?0余项,成果转化8项,获得省部级成果奖3项,厅局级成果奖7项。现拥有江苏省高校药食植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药食植物国家地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地共建生物资源实验室、中地共建现代分析测试实验室、国家级生物学实验示范中心、徐州市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等与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培养密切相关的实验平台。拥有设备资产总值达5000余万元,拥有教学与科研用实验室面积逾8000平方米。培养的研究生已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公司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资源与环境生态、污染生态与生态毒理、动物分子生态与系统进化等3个方向招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生态学专业理论和知识,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生态学方面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使用外文进行科技写作的能力,能基本听懂用外语所作的本学科学术报告,进行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资源与环境生态
该研究方向研究多种生态环境下植物,动物与微生物资源的分布及其适应环境的生理生态机制。本方向学术梯队中有教授4名,副教授6名,讲师10名, 其中博士后2名、博士5名;江苏省“333工程”二期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主要开展珍稀特色药食植物及其内生微生物资源和海洋微生物资源多样性及其功能研究,两栖爬行类及鸟类的种群生态学研究,干旱环境植物物种资源分布及抗旱机制研究。
2. 污染生态与生态毒理
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生物与受污染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规律,从多角度对环境因素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展研究,有学科交叉优势。本方向研究团队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其中博士4名,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人。
3.动物分子生态与系统进化
该研究方向通过DNA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变异分析生物间、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种群间、种群动态进化历史进化诱因,为物种?;ず椭秩嚎刂铺峁┛蒲б谰?。方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博士4人。
生态学(学科代码:0713)---省重点(培育)学科
我校生态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被确立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该学科利用我校多学科优势,形成了学科交叉互补、知识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使生态学科从经典的个体、种群研究发展到以研究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为重点,发展方向。目前设有资源与环境生态、污染生态与生态毒理、动物分子生态与系统、生态数学及生态信息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等五个学科方向。
学科梯队成员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双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双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生命科学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培养人选6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7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名。
立项建设以来,该学科成员共承担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部,发表SCI论文33篇;多篇文章发表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一区(Top),如Bioresource Technology,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二区如Appl Microbial Biotechnol,Ecotoxicology,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Journal of Fish Diseases等刊物上。承??蒲邢钅?8项,获厅、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经费760余万元,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江苏师范大学在生态学研究领域发展迅速,使本学科成为推动我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生物学(学科代码:0710)---省优势学科
2010年和2014年被确立为江苏省优势学科一期、二期建设工程项目,具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并于2013年开始招收甘薯生物学博士研究生,2014年,获批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该学科紧密围绕“建设高峰学科,培育杰出人才,产出重大成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建设目标,通过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在高层次学科平台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学科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组建了一支由双聘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科技委员会生命科学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双创人才、省“333工程”培养人选、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构成的学科团队。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2014),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药食资源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2014),CCCAP-中国甘薯生物学研究基地,中地共建分子生物学、遗传资源与生物技术等4个实验平台,厅级创新研究平台5个,综合研究实力强。近几年来,学科成员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863、 973项目等子课题34项,在Brain、plant physiology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2篇。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9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
江苏师范大学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异军突起,正在为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学科而努力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职教师67人,其中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28人,博士(含在读)58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聘请了美国科学院院士等7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教师1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名,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教师1名,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8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人,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邮箱:bio@jsnu.edu.cn
电话:0516-83403170 江苏师范大学生物系始建于1956年,1960年因国家政策调整撤消,1982年恢复建制,2003年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学院设有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三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生物科学类专业(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立项建设,2014年,生物科学专业入围Nature Index中国前50名(第42位)。现有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生物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教学(生物)硕士点。建有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药食资源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江苏省系统发育与比较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4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共建实验室以及5个市厅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江苏省一期、二期和三期优势学科(生物学),江苏省重点学科(遗传学和生态学)以及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江苏省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标准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职教师67人,其中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28人,博士(含在读)58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聘请了美国科学院院士等7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教师1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名,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教师1名,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8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人,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生命科学学院拥有一幢5000平方米的实验大楼,同时拥有价值8000余万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以及占地十余亩的生产实习基地和动植物标本室。植物标本室已被列入国际植物标本室目录。目前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新品种培育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8项。近年来在《PNAS》、《Brain》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申请及获得专利6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9项。
    生命科学学院一贯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科研训练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安排实验课程及赴连云港、天目山或庐山等地的远程野外专业实习,还经常到就业实习基地实习,近三年来,本科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3项,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麻省理工举办的IGEM比赛铜奖1项,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全国大学生创新实验大赛一等奖3项,全国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10余项,江苏省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3篇,以及其他国家级、省级以上奖励40余项,近3年研究生获得省优秀硕士论文2篇。生科院现有在籍全日制本科生67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33人。历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一直名列全校前茅。先后向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名牌大学和科研院所输送了大量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教育科研战线上的骨干力量,部分毕业生获国家级嘉奖,也有相当多的毕业生成为各级行政管理干部。
    生命科学学院继续坚持“师生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按照“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前瞻能力”的培养目标要求,不断优化办学环境和条件,为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型生命科学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

添加江苏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江苏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江苏师范大学报录比、江苏师范大学考研群、江苏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江苏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江苏师范大学专业目录、江苏师范大学排名、江苏师范大学保研、江苏师范大学公众号、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江苏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江苏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江苏师范大学考研网由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