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

复旦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复旦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复旦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复旦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复旦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复旦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复旦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 以下是2020年的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复旦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修业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在职硕士生可酌情延长一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二年半至三年,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可酌情延长一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对少数学业优秀、可言工作突出的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设置以国家最新颁布的目录为依据,其专业属于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属于三级学科。
 
四、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应修满不少于35学分的课程最低学分数要求(详见各专业培养方案)其中:

公共必修课:政治课    2门   4学分

                        硕士生英语 2门  4学分

                        专业英语         2学分

专业必修课:    ≥12学分

专业选修课:    ≥10学分

必修环节:     4学分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在导师及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某一科研课题。硕士生在学期间,一般要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药事管理学

历史沿革
       药事管理学教研组成立于1994年,基于当时国家药事管理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执业药师考试设置了药事管理与法规的考试科目,迫切需要对药学专业本科生开展药事管理方面的教育。因此,作为本科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药学院开设了《药事管理学》课程。成立之初,兼任教师居多,1995年起,由徐鹤良教授专职教授药事管理学,并任药事管理学教研组主任,后来由叶桦副教授接任,并陆续从西安交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引入药事管理、医药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任职。2010年学院成立临床药学与药事管理教研室,药事管理教学与科研团队成为教研室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特点
 
       药事管理学科是介于药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知识面宽、涉及范围广、应用性强,与药学其他专业课程的性质有较大区别,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属性,其研究范围主要涉及我国国家内部药品监管、药物政策、药事立法、医药组织管理、药学人员培养和教育等多方面,它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法律手段,对国内药品研究、生产、经营和使用过程进行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确保药事活动顺利进行。近年来,药事管理在药学学科体系的重要性日趋突出,教育部颁布的药学专业业务培养要求对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六大方面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学生获得“药事管理和药事法规的基本知识”,药事管理学也是药学专业必修课之一。
 
目前人员组成
 
       目前药事管理教学与科研团队由2名讲师组成,另有返聘副教授1名,兼职教授1名。所有专职教师均为上海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会成员以及复旦大学上海药物创制产业化开发中心兼职成员,并有教师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课题组成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药品价格评审中心专家,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专家,上海市基本药物遴选专家、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会副秘书长等工作。
教学、培养任务
 
       主要承担教学课程有:硕士研究生课程1门《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相关法规》;为药学专业、复旦学院、生科院生技班开设本科生课程9门,分别为必修课《药事管理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医药伦理》、选修课《药物经济学》(研讨型)、《药学伦理学》(研讨型)、《药品营销学》、《医药企业管理》、《药品生产与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国际医药贸易》、《药品专利法》;还承担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药学专升本、高起本《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以及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四大考试科目之一《药事管理与法规》上海地区的考前培训与部分继续教育工作。近年来,先后获得复旦大学校级教学研究立项及复旦大学本科教学研究及教改激励项目重点立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篇。
       迄今为止,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课程班学生未计入)。
 教材与专著编写
       近5年,参与或担任副主编编写多本教材包括国家相关部委重点规划教材,主要有人民卫生出版社《药事管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药事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药事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医药市场营销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医药市场营销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药物经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药学导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新版GMP教程》等;并参与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和《药事管理与法规应试指南》的编写。
主要科研任务
       近5年来,药事管理教学与科研团队与国家、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计委、医药行业协会、医药企业等密切合作,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或地方药事管理政策、法规、制度方面的研究项目,主要包括“上海市药品零售企业管理立法和监管机制的研究”、“上海市药品评价性抽样检验评估体系的研究”、“国家药物政策中诸元素的协调与发展”、“国家药品管理法修订战略研究”、“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国家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各省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的研究”、“上海市药品安全现状报告研究“、“上海市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效的评价体系研究”等。近5年课题科研经费约30万元,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60篇。
 学科发展展望
       随着国家对药品监管和规范的日益重视,药事管理学科也得到了更多发展机遇,虽然,我院药事管理学科的建立,稍晚于其他兄弟院校,起步较迟,师资力量稍显薄弱;但是,发展的起点并不低。鉴于我国药事管理学科发展的现状,拟着手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依托复旦大学具有综合研究型大学的优势,着力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争取在完善药事管理法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以及建立药事管理学研究方法学方面有所突破,并形成差别化教学研究特色及优势,为我国药事管理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临床药学处于创新药物研发链的末端,是评价新药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阶段。临床药学也符合目前精准医疗和转化医学发展的需求,即借助临床药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创新药物能否在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决策依据。临床药学也是药学院重点发展的四大学科之一。
     本学科目前有教师7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和副研究员各1名、讲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5名,硕士2人,其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另外,还聘请附属医院的临床医学和临床药学的专家组成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中心,共同推动临床药学的课程教学、临床实习和科研工作。  
     本学科为本科生开设《医院药学》、《临床药学概论》、《药事管理学》、《药物经济学》等14门课程,为研究生开设《药物临床评价》、 《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相关法规》 、《药物基因组学》和《临床药物治疗学》等课程。承担中国执业药师考试科目上海地区的考前培训与部分继续教育,药师职称考试的考前培训。具有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已培养博士生3名、硕士生10余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8名。
     结合临床药物应用与评价开展科研工作,对创新药物与上市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及适用性进行系统的科学评价。包括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给药研究,生物信息学,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体内过程评价,药物流行病学,药物利用评价与药物经济学研究等。承担了国家和市级的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与基金,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新、卫生部、药监局有关课题和上海市科委和卫生局课题,发表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论文,主编《临床药学理论与实践》和参编专著多部。具体研究方向为:1)遗传药理学与个体化用药;2)药物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3)临床药理与药物不良反应;4)各种生理病理下药物的合理使用;4)药事管理相关研究。
     今后,我们将结合“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中心”的建设,整合复旦大学在药学和附属医院方面的优秀人才,围绕药物基因组学和临床药理学的最新研究方向,以生物信息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为手段,针对个体在基因组学层面的差异,围绕药物安全性和合理用药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前瞻性科学研究,使复旦大学在临床药学学科建设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内容参见“复旦临床药学网”( www.lcyx.fudan.edu.cn) 。
复旦大学药剂学科创建于1936年,2007年遴选为国家重点学科。其前身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药学专修科;1955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药剂学教研室;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形成了新的复旦大学药剂学科。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和1986年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9月搬迁至张江校区,现有集中用房面积4500 m2。拥有国家级“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剂实验室(三级)”、符合GMP要求的“药物制剂中试实验室”以及“放射性示踪技术平台”,也是“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加盟单位。复旦大学药剂学科在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秉承团结进取的优良传统,弘扬严谨求实的学风,先后涌现出一批知名教授,如赵士寿、奚念朱、金昭英、王登明、马远鸣、徐惠南、裴元英、蒋新国、丁建东、陆伟跃等,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历任学科带头人共同努力下,本学科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十五”以来,在智能化递药系统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术团队
        本学科学术团队由一支以富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为主体的教师队伍组成,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8名、讲师9名。拥有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2名。
科学研究
 
        本学科坚持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发展创新性关键技术,形成了“厚基础、重交叉”的学科特色。“十一五”以来,在脑内靶向递药研究方面主持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在药物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研究方面主持“国家重大创制新药单元技术平台”建设项目1项,在智能型材料设计、肿瘤靶向递药技术主持 “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在相关研究方向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和青年基金课题30项;发表SCI(IF >2.0)10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4项;新药证书和临床批件12项;获得省部级奖项13项。 
人才培养
        本学科为本科生开设《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10余门课程,其中《药剂学》被列为上海市重点课程,;为研究生开设《高等药剂学》、《药物靶向传释系统》、《药用高分子材料》等14门课程,“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荣获了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学科曾为药物制剂领域培养了中国两位药剂学院士侯惠民研究员和李大鹏教授,“十五”以来,培养研究生122名,其中博士36名;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项,“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4项。 
学术交流
        复旦大学药剂学科在国内外药剂学界同行支持下,连续三届(2005年、2007年、2009年)领衔承办“国际药物制剂论坛”,其已成为国内药物制剂领域盛会及与国际药剂学同行学术交流平台和科技合作桥梁,也突显了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复旦大学药理学科始建于1927年,最初由我国药理学的奠基人张昌绍教授主持,1955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药理学教研室。生物化学学科于1960年由梅美珍教授领导创建,当时与药理学教研室合并成立药理生化教研室。1978年,生物化学部分从药理生化教研室分出,单独成立生物化学教研室。2010年药学院学科调整之际,重新将药理学教研室与生物化学教研室合并为药理学与生物化学教研室。2019年,更名为复旦大学药理学系。我系是国内首批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点,培养出了新中国第一批药理学专业研究生。本学科于2005年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
 
心血管药理学
分子药理学
肿瘤药理学
抗炎免疫药理学
生化药理学
循证药物治疗
定量药理学
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神经药理学
脂质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
科学研究
 
      复旦大学药理学系坚持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发展创新性研究方向,形成了独特的学科特色。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炎性/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为主攻方向,以建立国际规范的新药研发平台为目标,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为原则,构建药物靶点确证、药效评价和机理研究的综合性研究体系。“十一五”以来,主持国家科技部973项目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项、面上项目课题十余项,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团队) 两项,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重点项目基金两项。发表SCI(IF >2.0)50余篇。同时,有国内外多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课程设置
 
本系开设本科生课程15门,其中《药理学》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开设研究生课程14门。
代表课程有:
药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药物?生命?社会(上海市精品课程、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药理学专题讨论(研讨型课程)
Case-based Pharmacology(全英语课程)
生物化学(本科生必修课程)
药学分子生物学(本科生必修课程)
药学研究新进展(研究生课程)
药理学研究前沿(研究生课程)
      复旦大学药物分析学科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 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形成了新的复旦大学药物分析学科。2009年初,响应学校"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学科整体由枫林校区搬迁至张江校区。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和2012年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药物分析学科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老一辈的学科带头人——秦芝玲教授、陆明廉教授、孙时良教授、姚桂根教授、程务本教授等先后在此辛勤耕耘,针对新药质量控制分析技术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为药物分析学科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002年以来,药物分析学科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涵盖了光谱、电化学、色谱分析三个方面。
 
学术团队
 
      药物分析学科现有7名教师, 包括教授、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3名;其中4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1名;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基金获得者1名。
 
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本学科共发表SCI论文80余篇,在Anal. Chem., Small, Lab Chip, Chem. Commun., Chem. Eur. J.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影响因子大于3的SCI论文50余篇。近五年承担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家863计划课题,2项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并承担了多项新药申报企业项目等课题的研究。近五年来本学科共申请国家专利40余项,其中13项已获得授权。相关研究成果获2007年度上海市药学科技奖三等奖及200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各1项。
 
人才培养
 
      药物分析学系目前为药学本科生及生命科学院基地班开设的课程有:药物分析、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化学、体内药物分析。为成人教育开设的课程有:药物分析、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现代色谱技术、生物药物分析、现代药物分析选论、近代仪器分析基础、体内药毒物的分离和检测、化学发光在药物和DNA分析中的应用、荧光分析技术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其中,《仪器分析》为复旦大学精品课程;《药物分析》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及上海市精品课程。
本学科一直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100余名,其中3人获"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2人荣获"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1人荣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1人荣获国家奖学金。
学科培养人才和就业趋势主要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国内外著名企业新药研发中心、大型医院临床药学研究中心和药剂科、药检所、药监局等从事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及行政监管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就业现状和广阔的就业前景。
 
学术交流
 
      本系自2006年起各骨干教师先后参与了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近20余次。
  复旦大学药学院生物药物学系(原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教研室)创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当时抗生素快速发展,原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在药物化学学科内建立了生物合成药物化学方向,这是国内首个在药学院建立的生物药物学科,与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成为药物化学三大支柱。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生物合成药物化学教研室;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并入复旦大学,随之更名复旦大学药学院生物合成药物化学教研室。
       生物药物学系内部的抗病毒药物研究室是在在教育部和卫生部分子病毒重点实验室闻玉梅院士的支持和指导下,于1993年由原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成立。2008年,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抗病毒药物研究室整合了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毒研究的相关力量,成为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抗病毒药物筛选子平台。
       在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知名教授,如褚志义、史济平、周珮、鞠佃文等,在国内生物制药学界享有盛誉。在各位教授共同努力下,本学科方向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目前研究方向包括长效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肿瘤的靶向生物治疗研究、基因工程蛋白药物、酶工程、抗体药物、抗感染天然产物的研究、抗微生物感染药物体内外生物活性评价、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等研究方向。
      在生物合成教研室各位主任及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在学校及学校支持下,本教研室于2016年3月正式更名为原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教研室,并于2019年正式成立为复旦大学药学院生物药物学系,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为三级学科,依托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招收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人,讲师2名,其中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及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各1人。
        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主要向学生教授中草药、药用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有效成分的基本知识、实验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先后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天然药物化学I》、《天然药物化学II》、《天然药物概论》、《有机光谱》、《有机光谱分析》、《有机结构分析》、《手性药物与手性合成反应研究》、《食品化学》、《天然健康食品营养成分》、《天然产物化学》、《立体化学》、《不对称合成》、《现代分离技术》、《天然药物化学进展》、《天然产物合成策略》及《化学生物学基础》等课程。
        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目前已形成如下主要研究方向:1)天然活性成分的筛选分离、结构鉴定、结构修饰与合成以及相关药理活性研究;2)天然药物质量标准研究;3)天然药物活性物质及其功能发现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4)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作用的分子机制和化学生物学研究;5)天然保健品、功能食品的开发研究等。本学科始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既重视基础研究,也强调开发利用。在新药创制方面,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新药创制重大专项3项;在相关研究方向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余项,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3项、生物医药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及“登山行动计划”重大科研项目1项,其它省部级项目20余项;到目前为止已发表SCI学术论文300多篇。另外,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上海市药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同时,根据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先后负责和参加试制敌百虫、长春新碱、L-多巴、虎杖片、灯盏花胶囊、心脑舒通片、雷公藤多苷片和心脑舒通胶囊等产品。
        天然药物化学学科发展前景:未来天然药物的创新研究必须依靠现代化技术与新思维来实现目标??怪幸┘捌渌烊灰┪锘钚猿煞郑ㄈ海┓掷氪炕胫票傅妊芯?。利用高内涵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采用现代生物活性跟踪、快速分离技术,结合最新核磁和质谱技术进行微量活性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从而从源头上更多更快地发现结构新颖和骨架多样的天然药物先导化合物??够谛虏呗院托掳斜甑南鹊蓟衔锏慕峁垢脑?、优化与合成研究??够钚蕴烊徊锏幕镅芯?,推进基于天然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
  复旦大学药学院合成药物化学教研室成立于1952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药物化学学科之一。1981年和1990年,本学科相继成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1995年成为上海市首批重点学科,是国家培养药学人才和新药研发的重要基地之一。建有特种实验室、中试实验室、分析测试实验室、细胞房、化学生物学平台及分子模拟与设计平台等公共实验室,配备包括LC-MS、中压氢化仪、微波反应器、溶剂纯化系统、半制备HPLC、冷冻干燥机、多功能酶标仪、蛋白纯化仪、Nanodrop、凝胶成像系统、离心机、控温摇床等数十件大型仪器,形成了紧密衔接、功能配套的创新药物发现平台。
         本学科在我国药学界素有盛誉。早期由历史悠久的中法大学药科、上海药学院、浙江大学药学系等著名的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教授杨毅(留日)、宋梧生(留欧)、袁开基(留美)、伍裕万(留法)和知名教授刘贻荪、王振钺、朱淬砺等领衔,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辛勤耕耘,并在历届主任薛芬、董纪昌、刘懋勤、周智善、闻韧、夏鹏、仇缀百、叶德泳、李英霞等教授的不懈努力下,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本学科现有教师22名,含双聘院士2名,教授7名,副教授8名,讲师5名,博士后3名,研究助理3名。主要从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化学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同时针对与新药研发过程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研究领域涉及靶蛋白的表达纯化和结构确定、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结构优化、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药物合成新技术新方法等。重点研究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糖尿病药物、神经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2项、"863"课题3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J Med Chem、Bioorg Med Chem、J Am Chem Soc、Org  Lett、Angew Chem Int  Ed、J Org Chem等专业杂志上发表SCI 收录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100余项,获得新药证书3项、省部级奖励3项。
         本学科开设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学等17门本科生课程和高等有机化学、高等药物化学、药物设计进展等12门研究生课程。其中《药物设计学》和《药物化学》为上海市精品课程。近年主编教材4本,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本。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添加复旦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复旦大学考研分数线、复旦大学报录比、复旦大学考研群、复旦大学学姐微信、复旦大学考研真题、复旦大学专业目录、复旦大学排名、复旦大学保研、复旦大学公众号、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复旦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复旦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复旦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